799
  • 電子書
死者之書(中文世界首次出版‧民俗學大師體現日本古來倫理與生死觀的典範之作)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20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死者之書(中文世界首次出版‧民俗學大師體現日本古來倫理與生死觀的典範之作) (電子書)

死者の書

  • 定價:320特價:224
  • 特價再88折:197
  • 優惠期限:2025年01月06日止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中文世界首度出版民俗學融合文學的最高體現之作
問世逾80年‧日本近代文學的典範之作
 
齊名柳田國男的民俗學大家.日本藝術院恩賜賞得主折口信夫畢生代表小說
近藤洋子改編漫畫,獲年度THE BEST MANGA第7名
 
無數曾為生者的亡者,他們的時間被編織進入的多層次世界,正是藉由認識這樣的世界,讓我們得以想起自古以來日本的風土所塑造的倫理觀。
——Dominique Chen(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教授)
 
近一個世紀以來﹐《死者之書》被日本國內和國際上的一流評論家公認是「日本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作品」;另一方面﹐這部小說始終擺脫不了「令人費解」的標籤。
——章蓓蕾(譯者)
 
 
▍本書內容
 
蒼白的物體橫躺在岩石鋪成的地板上﹐那正是他僵直不動的死體。
只有敏銳的感官在骸骨上恢復了生命。
屍骨還無法憶起前塵往事﹐只記得一個名字……
 
一片漆黑之中,皇子滋賀津彦隨著水滴聲重新甦生。皇子在遭到處死前抬眼﹐與一名女子恰巧對上視線。她這最後的一瞥﹐竟成為他對人世的唯一執著。
 
藤原南家小姐誤闖寺院禁地,受罰閉居在寺中草庵。她在贖罪期間聽聞皇子苦戀遭困人世的故事心生感慨,此舉卻引來亡靈來訪,令她開始反覆夢見幻影……
 
兩個靈魂之間的神祕感應,一段古典而奇異的邂逅幻談。民俗學巨匠折口信夫畢生代表小說《死者之書》,靈感來自折口的一場夢境。夢裡他化為古代死者,醒後決定寫下故事以弔唁死者。這部因夢而誕生的鎮魂之作,近一世紀以來受到無數學者推敲研究,尋思其深意並著迷於折口建構的幽幻世界,被譽為民俗學與文學結合的最高體現之作
 
除了體現「民俗研究與文學創作一致」的折口思想,《死者之書》更是文學界讚譽為「日本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作品」。無論是以文體的改變展現敘事重心的轉移、貼合故事裡層層堆疊相扣的世界觀,或用「法華經」表現鶯啼、以音同「哀求」的擬音作為求助呼喚聲的獨創擬聲手法等,在在展現出折口自身對短歌作的造詣、熟知歷史與古典的知識,編織出數十年來令無數人為之著迷的一段妖異幻談。
 
 
▍特別收錄
◎譯者‧章蓓蕾 專文導讀
◎譯者細節解說
◎折口信夫生平年表
 
 
▍怪談×幻想×經典 麥田全新日文書系:幻話集
◎「幻話集」書系開設緣起
民間譚與怪談,起源於自人類的未知和想像。這些對妖鬼、亡靈的記述經口筆相傳,潛伏在世世代代的記憶之流,轉化成當代文化熟悉的「妖怪」樣貌。
「幻話集」想要仿效這樣怪談誕生的本質,搜羅日本妖異經典,讓想像繼續傳述下去。
 
◎「幻話集」特色關鍵字
怪談×幻想×經典
「幻話集」挑選日本民俗學、幻想小說經典著作,溯源妖異、鬼怪與幻想最初從何而來。以遠古昔話、民間奇譚、異色耽美到現代科幻經典,架出一道過去與現代集體想像的橋樑。
 
◎「幻話集」為台灣書市日本文學出版品翻開新篇章
 引介繁體中文圈尚未出版的日本文學名匠、著作,及當代大師重新編譯的經典,期許為台灣讀者帶來嶄新的日本文學視野,窺見日本陰翳妖幻美學的一面。
 
◎「幻話集」即將出版
日本妖怪與怪談起點.柳田國男原著×京極夏彥新編.兩代大師聯手之民俗學經典《遠野物語remix》
芥川龍之介讚譽古今獨步的文學宗師.文豪泉鏡花經典妖異名作《草迷宮》
日本異色文學先驅.黑暗美學大師澀澤龍彥妖幻之作《高丘親王航海記》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折口信夫
歌人、日文文學研究者、民俗學家、國文學家、語言學家。一八八七年出生於大阪府西成郡(現在的大阪市浪速區)。自幼便對詩歌展現濃厚興趣,十五歲時收到父親贈送的《萬葉集略解》之後﹐開始創作短歌。

一九一○年自國學院大學國文科畢業,在學期間受到國學學者三矢重松的指導並深受其影響,同時也在這段時間內積極投入短歌創作,作有約五百首短歌。一九一四年在民俗學家柳田國男主辦的雜誌《郷土研究》上發表〈三鄉巷談〉﹐獲得柳田的賞識,此後追隨柳田國男從事民俗研究。一九一六年﹐他在國學院大學創立鄉土研究會﹐並發表《口譯萬葉集》共二十卷。

折口在古代文化與原始信仰等方面的研究有其獨到的看法﹐自成一家﹐被後世稱為「折口學」。他生前創作了數量龐大的論著與文稿﹐其中有關日本文學或民俗學方面的學術著作都以本名「折口信夫」發表﹐詩歌散文類則署名「釋迢空」。一九四八年,以《古代感愛集》獲日本藝術院獎。一九五七年獲日本藝術院恩賜賞。主要著作有:《口譯萬葉集》、《死者之書》、《古代研究》、《日本文學的發生序說》等。


譯者簡介

章蓓蕾
生於台北﹐政大新聞系畢業。一九八一年起定居日本,專事翻譯三十多年﹐共有譯作六十餘部。一九八五年歸化日籍﹐日名立場寬子(Tateba Hiroko)。熱愛江戶明治的歷史文化,近年的譯作多與江戶明治有關,其中包括明治小說《三四郎》、《後來的事》、《門》、《明暗》、《金色夜叉》,以及介紹江戶民俗的《江戶的秘密》、《江戶人的生活超入門》、《春畫》、《江戶百工》、《江戶百業》等。著有《明治小說便利帖:從食、衣、住、物走入明治小說的世界》。


 

解謎《死者之書》:折口信夫的世界
◎章蓓蕾
 
折口信夫在中文讀者的世界是個陌生的名字。即使在當代日本年輕讀者當中﹐這位學者作家的知名度也不算高。但在日本的民俗學界﹐折口信夫是與柳田國男齊名的民俗學家。在他的本行國文學的領域﹐折口信夫是一位著作等身的知名學者。他嘗試從民俗學角度詮釋日本文學的根源﹐相關的研究成果給他帶來了不可取代的學術地位。
《死者之書》是折口信夫唯一完成的長篇小說。這部作品最先於一九三九年發表在雜誌「日本評論」(第十四卷第一至三號)﹐共分三次刊完。這一年﹐折口信夫五十二歲。他從大學時代就在摸索﹐夢想以小說的方式描繪民俗學的古代世界。這一年﹐他終於把畢生努力的結晶獻給世人。
近一個世紀以來﹐《死者之書》被日本國內和國際上的一流評論家公認是「日本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作品」;另一方面﹐這部小說始終擺脫不了「令人費解」的標籤。一九六○年代以後﹐研究《死者之書》的相關論文如雨後春筍般的陸續出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折口信夫的弟子池田彌三郎註解的《日本近代文學大系46折口信夫集》(一九七二年)﹐以及石內徹編纂的《釋迢空「死者之書」作品論集成》(一九九五年)﹐這部超過一千兩百頁的巨著共分三卷﹐總共收集一百篇論文與評論。
相關論文的數量如此龐大﹐說明《死者之書》確實是一部充滿謎團的作品。為了讓讀者更易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本文將從作者的成長經歷與書寫背景切入﹐期待藉此引領大家走進作者的世界﹐從而破解藏在書中的迷霧。
 
詩人學者挑戰小說
折口信夫出生在大阪的醫生世家﹐他的父親熱愛詩歌﹐每天早上都在棉被裡向子女朗誦西行的短歌或芭蕉的俳句。折口信夫從小受到父親的薰陶﹐八歲就開始寫詩﹐長大之後以筆名「釋迢空」發表過無數詩歌﹐還出版過歌集《山海之間》與詩集《古代感愛集》、《近代悲傷集》、《現代襤褸集》等代表性詩歌集。
折口家族對排行第四的信夫抱著極高的期待,希望他長大後繼承家業。但是在報考高中的前夕﹐他突然改變心意,決定棄醫從文﹐進入國學院大學預科就讀。他的青春時代剛好是日本浪漫主義的絕頂期,當時日本文壇的流行趨勢是歌頌愛情﹐擅以詩歌頌揚愛情的作家如土井晚翠、島崎藤村、薄田泣堇、蒲原有明等﹐都曾是折口信夫少年時期傾心的作家。
一九○五年﹐十八歲的折口信夫從大阪到東京就讀國學院大學。由於一年前的日俄戰爭賠償條件不符合國民的期待﹐首都正處於混亂狀態﹐天天都有暴動與示威活動﹐折口跟當時其他的年輕人一樣﹐親身感受到戰爭與死亡的腳步越來越近。他突然覺得自己不該再沈溺在古典詩歌的世界裡﹐儘管詩歌是他的最愛﹐但他這時不得不承認﹐近代文學的主流畢竟還是小說。
於是他開始創作小說﹐試圖把鄉土民俗與文學融合為自成一家的獨特文體。從大學時代到去世為止﹐折口信夫陸續寫出《口笛》、《身毒丸》、《神的新娘》等作品﹐有些曾在雜誌發表﹐有些始終停留在初稿階段。這些作品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全都沒有寫完。
 
兩個版本的《死者之書》
一九三九年﹐折口信夫以「釋迢空」的筆名在雜誌「日本評論」發表了《死者之書》。或許因為避談天皇是當時的流行﹐或許因為作者的表現太過隱晦﹐也可能因為一般讀者對古代的民俗故事並不熱衷﹐總之﹐小說發表之後並沒在文學界或社會大眾之間掀起漣漪。折口信夫非常失望﹐他甚至不平地表示:「將來我的詩歌都會消失﹐學術成果也會淘汰﹐只有這部《死者之書》﹐將在世上永遠流傳。」
四年後﹐他把《死者之書》交給「青磁社」出版單行本的時候﹐決定大幅度地更動章節順序。據說這項大膽的行動曾讓出版社編輯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多年後﹐角川書店與中央公論社也陸續出版了單行本﹐除了把作者姓名從「釋迢空」改為「折口信夫」之外﹐書中的文字也有些微變動﹐但基本上仍以「青磁社」的版本為底稿。
當初小說在雜誌連載時﹐原是以藤原南家小姐步行到山田寺的場景(單行本的第六章)揭開序幕﹐接下來的第二章、第三章的內容是敘述南家小姐的靈魂出竅後﹐步行來到萬法藏院﹐她在這裡聽到當麻氏的語部婆婆講述了藤原氏的由來。而現行的單行本第一章的大津皇子復活場景﹐當初連載時是安排在第四章。
沒有人知道作者為何做出上述的變動。若從「吸引讀者」這個角度來看﹐「死後七十年的皇子突然在墓穴裡睜開眼睛」的劇情﹐確實充滿衝擊力。但一般讀者對於古代史並不熟悉﹐這樣的序幕不免令人感到突兀。
 
「倭、漢、洋」融為一體的夢想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小說在雜誌連載時﹐第一章之前還有一篇名為「穆天子傳」的序章﹐內容是從中國古籍《穆天子傳》第六卷轉錄的一段文字:
 
戊寅。天子東狃于澤中……吉日辛卯。天子入于南鄭。
 
但這篇全長一千多字的序章﹐在青磁社出版的單行本裡卻被刪掉了。折口信夫後來在〈山越阿彌陀像之畫因〉一文裡解釋他引用這段文字的理由:
 
小說裡有關第二主角滋賀津彥的描寫﹐容易令人誤認這部作品是日本的《死者之書》﹐所以我從(中國的)《穆天子傳》裡摘選一段文字﹐企圖誘導讀者聯想這是『倭、漢、洋三種《死者之書》融為一體』的作品……
 
〈山越阿彌陀像之畫因〉(以下簡稱〈畫因〉)是角川書店出版《死者之書》單行本時﹐折口信夫為新書撰寫的序文。「畫因」的原意是指「繪製一幅繪畫的動機」﹐所以這篇散文等於是作者為讀者釋疑的「解說文」。
文中提到的「倭、漢、洋」﹐是指「日本、中國、西洋」。其中西洋的「死者之書」﹐則指著名的「埃及死者之書」(或譯為「亡靈書」、「死亡之書」)。眾所周知﹐古埃及的帝王死後﹐後人在陵墓或石棺裡放進一些讀物﹐供「死者」閱讀﹐內容大多是對神靈的頌歌或驅趕惡魔的咒語﹐還有許多內容生動的古埃及神話和民間歌謠。這些幫助死者前往極樂世界的指南讀物﹐如今已成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學作品。
而《穆天子傳》則是中國西周的歷史典籍﹐全書共六卷﹐第一卷至第五卷記錄周穆王西征東巡的沿途見聞﹐其中還有周穆王跟西王母相見的場景。折口信夫引用的第六卷﹐內容主要是記錄周穆王在東巡途中為美人盛姬治喪的細節﹐以及先秦時期的各族民俗。從內容跟主題來看﹐《穆天子傳》跟古埃及的《死者之書》是有一段距離的。
折口信夫後來似乎發覺了這項差異。他在〈畫因〉裡表示﹐「這個序章可能會使讀者感到混淆」﹐所以發行單行本的時候決定刪除序章。不過﹐折口信夫的心底應該是對這部作品懷著極高的理想與期待﹐因為文中提到《死者之書》時﹐他特意稱之為「我那本模仿埃及的書」。
 
中將姬傳說
《死者之書》的女主角藤原南家小姐的人物模型中將姬﹐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傳說人物。這位天生聰穎的貴族千金﹐不僅深獲(日本第六位女性天皇)孝謙天皇的寵愛﹐後來還被封為女官。但她自幼喪母﹐繼母出於忌妒﹐對她百般折磨﹐所以中將姬早已看破紅塵﹐一心只想擺脫充滿苦難的塵世。十六歲那年﹐中將姬婉拒了淳仁天皇的求婚﹐在當麻寺出家為尼。
傳說裡的中將姬曾用藕絲在一夜之間織成曼陀羅圖像。《死者之書》裡關於藤原南家小姐在袈裟上描繪曼陀羅圖像的情節﹐就是作者根據這段傳說寫成。據說今天放在當麻寺正殿供人膜拜的本尊﹐正是中將姬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織成的「當麻曼陀羅」。
事實上﹐折口信夫在完成《死者之書》之前﹐曾經寫過一部未完的短篇小說《神的新娘》﹐主角的原型也是中將姬﹐亦即是藤原南家小姐。她在《神的新娘》裡靈魂出竅七天七夜後甦醒過來﹐發現自己又回到了人世﹐臉上露出失望的表情。而《死者之書》裡的藤原南家小姐最後被阿彌陀佛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讀者讀完這部小說後﹐心中最大的疑問可能是﹐為什麼書名叫做《死者之書》?折口信夫在〈畫因〉裡解釋了書寫的動機與取名的原由:
 
一天早上﹐我做了一個氣氛陰晦又難以描述的夢……彷彿是已故的密友讓我夢到那位古人(指中將姬)﹐所以我就想﹐應該把夢裡的故事寫出來﹐獻給亡友……寫著寫著﹐夢裡的我不知何時變成了中將姬……
 
折口信夫覺得﹐故友讓他夢到中將姬﹐必定因為還有未了的心願﹐而這部作品既是那個夢帶來靈感而寫成的﹐當然就是告慰「死者」的最佳祭品。
 
山越阿彌陀像
折口信夫在古代文化與原始信仰等方面的研究領域獲得了獨樹一幟的學術成果。他認為許多發源於唐土、朝鮮的「渡來文化」傳入日本後﹐在漫長的承襲過程中逐漸發生變化﹐最終變成了日本獨有的文化產物。他還創造了許多獨特的民俗學概念﹐譬如把「定期來訪的他界神靈」叫做「稀客」;把「神靈附體的對象」叫做「依代」;把「古代日本人」叫做「萬葉人」等。後人把他這些獨一無二的理念總稱為「折口學」。
折口信夫在〈畫因〉裡指出﹐「大家都以為渡來文化始終保持著當初傳入時的模樣﹐但其實渡來文化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我國固有的本土產物。譬如日本人創造的山越阿彌陀像就是其中一例……」。
「山越阿彌陀像」﹐是日本從鐮倉時代開始普及的一種佛畫﹐主題是阿彌陀佛與眾菩薩從西方極樂世界前來接引信徒往生的場景。這類被稱為「來迎圖」的佛畫最初傳來日本時﹐畫中的阿彌陀佛是在眾菩薩環繞中﹐乘雲飛降而來﹐但是到了十三世紀的鐮倉時代﹐「來迎圖」逐漸發展出日本特有的構圖﹐畫面裡的阿彌陀佛與眾菩薩是從山峰的背面露出上半身﹐下半身則被山巒遮住。這類「來迎圖」被稱為「山越阿彌陀像」。
小說中的藤原南家小姐看到尊者幻影的場景描述﹐就是作者根據自己對「山越阿彌陀像」的想像虛構而成﹐也是作者所謂的「融合鄉土民俗與文學」的一種體現。
 
日想觀的極樂淨土
折口信夫還在〈畫因〉一文裡提到「日想觀」﹐這種最初來自佛教的思想觀念﹐傳到日本之後﹐發展成為大和民族崇拜太陽的獨特民俗觀﹐並且衍生出許多傳統民俗活動﹐譬如在元旦的破曉膜拜旭日、在彼岸中日的黃昏進行日想觀、婦女在春分追隨日影踏青等。
「日想觀」原是《觀無量壽經》提示信徒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的十六種觀法中的第一觀﹐經文裡指導信徒在日落時刻面向西方正坐﹐靜默觀想西方的落日﹐直到睜眼閉眼都能感覺夕陽歷歷在目﹐就已達到領悟極樂淨土的境界。
折口信夫對於「日想觀」擁有特殊情感﹐可能跟他青少年時期的經歷有關。他就讀的天王寺中學﹐位於大阪的四天王寺境內。這座相傳由聖德太子建造的古寺﹐從飛鳥時代至今﹐一直都是日本最有名的日想觀場所。每年春分和秋分的黃昏﹐成千上萬的信徒從全國各地聚集在寺院的西大門周圍﹐凝望夕陽從門外的石鳥居正中央靜靜地滑入大阪灣。
四天王寺的西大門又叫做「極樂門」﹐在日想觀信徒的心中﹐這座門即是通往極樂世界的象徵。許多日本人聽到極樂門﹐立即會想起能劇〈弱法師〉裡的俊德丸。這個悲劇人物跟中將姬一樣飽受繼母虐待﹐不僅如此﹐他後來被父親趕出家門﹐變成了盲人﹐。
淪為乞丐的俊德丸在一個春分的黃昏﹐來到四天王寺的極樂門前。因為他堅信﹐膜拜落日(日想觀)能讓自己前往極樂淨土。儘管他的眼睛已經看不見了﹐但夕陽沈進海面的風景早已刻印在他心底。
舞台上的俊德丸站在極樂門前自言自語說:「我向東門拜一拜吧。」不料身邊突然有人(其實是前來尋他的父親)反問:「怎麼說東門?這裡不是西門嗎?」俊德丸答道:「出了四天王寺的西門﹐就是進了極樂世界的東門啊。」說完﹐他興奮地繞著極樂門唸了一首詩。
折口信夫在〈畫因〉一文裡﹐特地引用這首詩作為開場白。因為詩中提到的「極樂東門」﹐即是渡來文化傳到日本後逐漸形成的獨特產物。或許﹐各位讀者在閱讀小說時﹐腦中也曾浮現詩中描繪的景象。現在就用這首詩﹐作為本文的結尾吧:
 
難波西海外
極樂東門開
落日照餘暉
翩翩躍入海
(極楽の東門に 向ふ難波の西の海 入り日の影も 舞ふとかや)
 
 
二○二三年十一月吉日
章蓓蕾
於東京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06260
  • EISBN:9786263106222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6MB

會員評鑑

2.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6
2.5
|
2024/04/19
覺得譯者很厲害,整體文章讀起來吃力,且作者編排有些序亂,整體有點看不懂.不知道亡靈跟女子到底有啥深刻感應...只能才學淺的我,看得很吃力.也無深刻感動點...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日系推理】小說任意門|文字是行囊  故事帶我們到遠方|79折起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