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熱賣
  • 電子書
二手經濟:走訪全球舊貨市場,探索二手產業不為人知的新面孔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16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二手經濟:走訪全球舊貨市場,探索二手產業不為人知的新面孔 (電子書)

Secondhand: Travels in the New Global Garage Sale

  • 定價:480特價:336
  • 特價再88折:295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06日止
  • 可購買區域: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書單》、《出版者周刊》、《圖書館雜誌》、《科學》、《自然》各大媒體盛讚
  ★ 普立茲獎得主 伊麗莎白.寇伯特 好評推薦
  ★ 亞馬遜4.5顆星好評

  《彭博觀點》專欄作家亞當.明特,歷時四年、跨越四大洲,深入產業上中下游的第一手觀察!

  每個人都會不再需要或想要某些東西,當我們把這些東西捐贈、回收、捨棄後,它們會被送到哪裡、被誰接收,又將被如何處理呢?

  為了找尋答案,亞當.明特踏上了意想不到的旅程,他造訪美國的非營利機構、日本的二手連鎖企業、加拿大的舊衣分揀廠、印度的再生羊毛廠、迦納的二手電器商、美墨邊境的舊貨交易商等,親眼見證了這個幾乎沒人關注的產業有多複雜與龐大。

  他也意識到令人憂心的未來:隨著發展中國家變富裕,大量生產讓東西變便宜,越來越多新產品被售出;同時,人們丟東西的速度越來越快,但由於製造品質下降,能回收再利用的東西正在逐年減少。若這樣的循環持續,地球終將被堆積如山的垃圾淹沒。

  大多數人無法停止購物,我們也不需要走到極端。在本書最後幾章,亞當.明特為我們描繪出可行的道路,鼓勵製造商與消費者採取幾個簡單的步驟,擁抱品質更好、更耐用、更容易修理的產品,就有機會創造出更平衡、更永續的未來。

各大媒體熱烈好評

  「明特所踏上的物品來世之旅,具有啟發性且令人恐懼,但最終又充滿希望。這本書幫助我們從我們丟棄的物品中看到一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伊麗莎白.寇伯特,普立茲獎得主、《第六次大滅絕》作者

  「一場跨越各大洲、梳理二手商品市場的史詩級旅程。明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報告了他的發現,其中夾雜著軼事和統計數據。……明特最大的貢獻是對印度、迦納和其他國家經濟的觀察,這些國家已經發現,只要我們願意,大多數東西都可以擁有第二次消費生命。」──《普羅維登斯日報》

  「一部內容豐富、富有洞察力的遊記,穿越了維修、再利用和廢棄物的世界,帶領讀者深入消費經濟的後端。」──《自然》

  「對整理、回收、製造更優質的商品,以及用更少東西過更簡單生活的讚歌。」──《 美聯社》

  「完美融合實用數據、現實生活經驗、豐富多彩的人物描述和有趣的故事,對回收產業內外的人來說都是一本有趣的讀物。¬」──《回收國際》

  「講述相當重要的故事:消費主義的瘋狂、圍繞其廢棄物發展起來的複雜產業,以及我們如何抵制根深蒂固的一次性文化。」──《紐約圖書雜誌》

  「對企業家的生動描繪以及對晦澀工業歷史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個有說服力的論點:廢棄物正在成為巨大的環境問題。」──《洛杉磯書評》

  「引人入勝……這本書寫得很好,充滿了有趣的細節,很好地審視幾乎所有人都做出了貢獻的全球產業。」──《圖書館雜誌》

  「明特是一位出色的說故事者,他知道同理心比數字更容易引起共鳴。……他採訪的人物,以及他講述的故事,使《二手經濟》成為引人入勝的作品。」──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

  「令人著迷、令人大開眼界的觀察,讓我們看見一個瞬息萬變的、基本上看不見的世界,只有當人們把東西拿到舊貨店時,它才會開始運轉。」 ──《出版者周刊》

  「在明特傑出的筆下,這個主題變得生動起來……明特設計了一條可行的道路來面對物資過剩。」──《書單》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亞當.明特(Adam Minter)


  亞當.明特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個廢品經銷商家庭。2002 年,他平靜的中西部生活發生了變化,當時他開始為《廢品雜誌》(Scrap Magazine)和後來的《回收國際》(Recycling International)撰寫一系列有關中國新興回收行業的開創性調查文章。從那時起,他就回收和廢棄物問題被一系列國際媒體引用和採訪,包括《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衛報》、《Vice》和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他定期向團體發表有關全球廢棄物和回收貿易的演講,包括受邀在倫敦皇家地理學會發表演講。著有《一噸垃圾值多少錢》(Junkyard Planet: Travels in the Billion-Dollar Trash Trade)。

  現居馬來西亞八打靈再也,為《彭博觀點》撰寫專欄。在空閒時間,他喜歡與妻子和兒子共度時光,並在舊貨店、二手拍賣和「免費」箱子中探索。

譯者簡介

羅慕謙


  國立台灣大學畢業,德國梅茵茲大學翻譯碩士。曾任出版社編輯、翻譯。現為專職自由翻譯。
 
 

目錄

前言 捐贈中心物資接收處
第一章 清空巢穴
第二章 清除雜物
第三章 洪流
第四章 好東西
第五章 斷捨離
第六章 我們的倉庫是一間四房公寓
第七章 縫線下起毛球了
第八章 跟新的一樣好
第九章 有足夠多可以賣的東西
第十章 它可以用一輩子
第十一章 富人用壞的東西
第十一章 更多行李箱
後記
致謝

 
 

前言 

捐贈中心物資接收處


  在南霍頓街與東格林街交叉路口,有一間善意企業(Goodwill),在它的捐贈中心外面,有一列排隊等待捐贈的車陣。現在輪到一輛藍色馬自達CX7。緩緩走下車的棕髮女子約莫四十歲,身著黑色瑜珈褲與寬鬆的黃色T 恤,正拿著iPhone 通話。後面還有三輛汽車跟兩輛皮卡車在等待,但是她不慌不忙。「把冷凍的晚餐放進微波爐裡熱兩分鐘。」她一邊說,一邊慢條斯理地從駕駛座走到另一側的後座車門。

  「對,兩分鐘。」她重複了一遍,並且緩慢地打開車門。

  女子身邊站著一位接待人員。他是五十七歲的麥可.梅勒斯。他彎身探進後座,拉出一個看來塞滿了衣服的白色垃圾袋,放到一台兩層灰色小推車的上層,緊接著又彎身探進更深處,拉出一個燙衣板跟一對塑膠鹿角。「謝謝您的捐贈。」他說。

  女子放下手機,音量也降低了。「今天在賽拉莫拉多有個社區庭院拍賣會,」她意有所指地微笑,彷彿在提供什麼內幕消息,「天氣越來越熱,大家就想『管他的,不賣了』,所以大家都跑來了。」說完這句話,她回到車上,駛離了捐贈中心。

  此刻是星期六早上十一點,土桑市炙熱的天氣讓梅勒斯汗流浹背。但是他沒有時間躲進捐贈中心有冷氣的倉庫裡。

  捐贈的民眾正在排隊等候著。接下來是一台KIA Sorento,後座堆滿了圾垃袋。駕駛座上的年輕女子降下車窗、打開門鎖,但是沒有下車。

  「庭院拍賣?」麥可問道。他打開車門,開始把一個個的袋子丟到小推車上。

  「賽拉莫拉多那裡。」

  「很好。」他拖出六袋衣服,一個Ogio 牌高爾夫球桿袋,裡面還有兩枝推桿,一堆2014 年世界盃足球賽的紀念杯,一個小喇叭大小的角狀瓷杯,一台破舊的百靈牌咖啡機,四個炒鍋,至少十袋的聚會賓客小禮物,每個都用亮麗的桃紅色標籤標價為25 美分。麥克拿出角狀瓷杯時在手中端詳了一番。「謝謝您的捐贈!」他說,接著關上車門。

  三個小時前,捐贈中心還沒開門,麥可告訴我,土桑市民眾在車庫拍賣上沒賣掉又不想留下的東西,最後都會送來善意企業。這件事每個星期都在上演,土桑市來來往往的軍人家庭與退休軍人更是加劇了這個現象。搬來的時候,他們需要東西,到了離開的時候,卻沒辦法帶走所有東西。

  KIA Sorento 開走了,一台黑色的福特大皮卡車駛近,後面載著一張破爛的沙發。我經過捐贈中心的物資接收處,走進寬敞的倉庫。倉庫裡的工作人員正忙著處理洪流般湧入的捐贈物。四位女性在遠處整理一箱箱的衣服,兩個年輕男子在物資接收處不遠的地方整理成堆的電器用品。一位主管從衣服區大步走過來,敦促梅勒斯加快速度。

  1967 ~ 2017 年,美國人每年花在買東西(從沙發到手機)的支出,增加了將近二十倍。在這些東西當中,有些將成為珍貴的傳家之寶,傳給未來世代;有些會被埋在垃圾掩埋場,在焚化爐裡被燒為灰燼,或是在極少數狀況下,被回收再製成新的產品與新的傳家之寶;有些則會被保留下來,收在地下室、櫃子、閣樓、車庫與儲存倉庫裡。實際的比率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些許數據存在。比如說,2006 年對洛杉磯中產階級住家的研究顯示,90% 的車庫空間是用來存放東西的,而非停放汽車。

  愛買東西的不只有美國人,但是美國人獨一無二之處,在於有非常多空間來存放東西。這是其他國家的人夢寐以求的奢華條件。比如說,日本人跟任何開著CX7 的土桑居民一樣,都很熱愛購物,但是日本人的屋子小多了,為了騰出空間放新東西,許多人會清東西。他們的做法沒什麼獨特之處,但是數百萬渴望把家裡收納得整整齊齊的美國人,已經開始接受日本整理諮詢顧問近藤麻理惠所謂的「怦然心動整理法」。這是個很誘人的系統:只留下會讓你開心的東西,其他的東西全丟掉。但是這也留下一個基本而迫切的問題:那些你不再感到怦然心動的東西,最後會流落到哪裡?

  2014 年出版第一本書《一噸垃圾值多少錢》(Junkyard Planet)後,我第一次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書中我跟隨美國的可回收物,像是硬紙板、聖誕燈飾與報廢的汽車,一路去到世界各地,其中最主要是到中國大陸,然後得出結論:如果你丟到回收箱裡的東西多少還有用,跨越全球的廢物回收事業,會設法將之運送到最能從中受益的個人或公司。

  之後,很快就有不少讀者與我分享他們自己如何廢物利用。有些人圖文並茂地描繪他們用電路板和投影機的透鏡等廢棄的電子設備製成的藝術品;有些人詳細描述他們如何整修家具與住家;有些則是告訴我他們用自己在家修好的電腦與手機寫下了訊息。此外,我還很幸運地收到很多很多讀者邀請我去參觀他們的跳蚤市場、慈善商店與古董店。

  隨著讀者寄來的描述與邀請越來越多,我開始感到左右為難。有人喜歡我的書是很好,但是我的讀者所描述的東西不是我在《一噸垃圾值多少錢》中提到的東西,像是巨大、幾層樓高的汽車廢件,也不是像我家中移民來的曾祖父那樣,藉著收集和購買鄰居不要的廢棄物,然後賣給更大型的廢棄物回收業者來謀生的舊貨商。我盡了最大努力,但就連最熱忱的讀者們(根據他們寄來的信件判斷)也依然把「回收」理解為「重複使用」。

  這也情有可原。對大多數住在富裕國家的人來說,回收的過程止步於他們把廢棄物丟進回收箱的那一刻。接下來高度工業化的過程,則屬於一個不為人知的圈子。相較之下,購買與販賣二手商品則是非常私人的過程。每個人都可以舉辦車庫拍賣、在eBay 上清空衣櫃,或是造訪跳蚤市場。再利用與再出售讓消費者難得而具體地感受到自己的東西獲得了新的生命。

  《一噸垃圾值多少錢》出版兩週後,我的母親意外去世了。就跟許多美國人的父母一樣,我的母親也累積了一生的東西,於是我的姊姊跟我面臨著這個令人不安的問題:怎們處理母親的東西?從感性的角度來看,恐怕什麼東西都不能丟,就怕哪個東西是母親生前珍視的寶物。從實用的角度來看,我們兩人都沒那麼多空間存放那麼多東西。我的姊姊一家住在紐約市一間兩房合作公寓,我跟妻子當時則在上海租有一間一房公寓。

  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並不罕見。在全世界各地,如何處理已故之人的遺物,已逐漸成為哀悼過程的一部分,跟葬禮一樣重要。然而,那麼多的遺物,子女又都住在別的地方,要由誰來清理這些物品?

  我母親的遺物最後大多捐給了善意企業。我承認,把她的瓷製餐具交給捐贈中心的接待人員後,我就完全不曉得那套餐具最後的下場。但是我深深相信,就跟我在《一噸垃圾值多少錢》中提到的回收金屬一樣,我母親的舊物還會被再次使用,而非被拿去掩埋、焚化或回收。我之所以開始寫這本書,有一部分就是想確定自己的直覺沒錯。

  不過實際的情況比我預期的要困難。身為財經記者,我習慣去查核政府、公司與貿易組織所收集的資料來證實我的猜測與假設。想知道過去十年從中國進口到盧森堡的聖誕燈飾總共有多重?這個數字可以查到。同樣的,多虧不斷成長與愈加專業的環保運動,富裕國家裡丟棄與回收了什麼東西,也有詳細的資料。想用圖表表示美國人從2003 年到2013 年丟掉了多少家具?這個圖表也可以畫出來。

  於是,我搜尋了二手商品是否也存在類似的資料。二手車相關的數據既豐富又精確,只要你不是在找發展中國家之間有多少二手車跨越國界(在這一刻很多二手車似乎就憑空消失了)。但是除了二手車外,數據就模糊不清。比如說,沒有人記錄有多少衣服從衣櫃被拿到二手義賣,沒有人知道有多少件家具從大學宿舍被搬到善意企業的捐贈中心,也沒有政府機構列出甚或估算美國境內每年舉辦了多少場車庫拍賣,以及它們所帶來的收入。這問題不只局限在美國。全球二手商品貿易正在蓬勃發展,但是相關的數據寥寥無幾。比如說,發展中國家之間龐大的二手商品貿易,幾乎沒有相關的資料,尤其是在非洲,儘管對非洲的消費者來說,進口的二手商品是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必需品。

  幸好,缺乏數據並不表示無法追蹤。沒有資料可以找,身為記者,我必須親自前往二手商品被收集、購買、改造、修理、販賣的地方。這可能包含觀察某個人為一件T 恤拍照,然後刊登到Facebook、eBay 或Poshmark 上。或是跟隨一個專門購買二手筆記型電腦的迦納人,從美國一路到迦納北部他販賣這些筆記型電腦的城市。

  兩者都是很簡單的行動,但是突顯了一個經常被人忽視的事實:二手商品為全世界數十億人口提供了衣著、教育與娛樂,而且其中所使用到的能源與原料都比製造新產品所需要的少更多。然而,許多政府傾向於專注新產品的價值,至於個人與企業之間交換二手商品所產生的價值,除了本身在從事購買、販賣與運輸二手商品的二手商,通常沒人會去關注。

  這本書旨在揭示這個價值,並將其歸位到地球上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中心。這並不容易。就如同沒有一本書能夠完整呈現新商品貿易所涵蓋的地理範圍與經濟規模,這本書也不可能完整呈現所有二手商品。我會盡可能廣泛地提及不同物品,尤其是在前幾章,但是最後我會把焦點放在人們生活中越積越多的衣服與電器產品。兩者都是今日全球價值最高與交易最多的二手商品,也擁有最耐人尋味(恐怕也最令人擔憂)的未來。

  多虧工業革命以來在大量生產與行銷手法上的創新,這世界比過去任何時刻都充滿更多東西。大多數時候這是一種幸福,但並不總是如此。隨著我在二手商品的世界中穿梭,這些沒人想要的東西規模之龐大,總是一次又一次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在土桑市,捐贈給善意企業的東西只有三分之一會在慈善商店中賣掉。畢竟,誰會買一對舊的塑膠鹿角(誰又會買新的)?一張破爛的沙發?一件起毛球的T 恤?

  洪流正在漲高。二十年前,中國大陸還是二手服飾的主要進口國家;現在,它是主要的出口國家,以龐大的產量拉低了全球二手服飾的價格以及二手服飾產業的經濟效益。不過,不只有中國大陸在轉向新的商品。隨著發展中國家日益富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更常購買新的商品。富裕國家中注重永續與支持二手的消費者,數目就是不足以彌補全球在二手商品需求上的下降。

  這種失衡狀況所帶來的結果,就是沒人想要的東西堆積如山。

  根據世界銀行2018 年的研究,如果照今日的步調走下去,到了2050 年,人類製造垃圾的速度就會超越人口成長速度的兩倍。而製造垃圾的地方主要會集中在亞洲與非洲的發展中國家,這兩個區域都亟欲達到美國式的消費型經濟。

  我們不用自欺欺人:這樣的成長勢必會對環境帶來負面的影響,儘管消費型經濟也會為數十億人口帶來實質的益處,包括更好的健康與教育。一個富裕的美國極簡主義者無論對於消費主義能講出多少大道理,都不可能改變一個發展中國家青少年的心態,畢竟他唯一體驗過的極簡生活不是出於自身的意願。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我們的討論不需要止步於此。社會問題有社會方面的解決方式,已經存在的二手產業就是一種方法,該產業向全世界數十億人供應各種商品。在本書的最後幾章,我會證明這個關鍵的產業所面臨的危機並非東西的產量,而是品質。如果製造商與消費者願意採取幾個簡單的步驟,鼓勵廠商製造更耐用、更容易修理的產品,就能大大確保二手商品交易在未來幾十年繼續蓬勃發展。我們不需要一個大革命。許多大大小小的廠商早已在製造更耐用的產品,因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有此需求。我會描述幾間這樣的廠商,並展示他們的做法如何創造出二手產業的未來。

  談到二手產業的未來,品質並不是唯一障礙,反全球化也會阻礙物品的再利用。然而,二手商品貿易中最嚴重的障礙不是關稅與禁止進口。二手商品貿易中最棘手的障礙是偏見,這種偏見阻止富裕國家的人民把自己不要的東西販賣、運送到發展中國家。在本書中,我會探討這種偏見的起源與衝擊,包括這個偏見如何被推廣,以及我們如何與為何應該摒棄這個偏見。沒有任何的二手經濟能夠排除發展中國家,已開發國家的富裕消費者必須接受這個事實。

  如果我的書寫得算成功,讀者讀完後應該能更加了解,自己購買的商品在丟棄後會如何影響全球經濟、自然環境,還有自己的衣櫃與地下室。幸運的話,你更能猜想到麥可搬進捐贈中心的那幾袋衣服與那張破沙發最後會(或是不會)遭遇什麼樣的命運。也許你還會改變購買東西的動機與方式,以免將來留下一個爛攤子給別人收拾。

  就跟大多數美國人一樣,多年來我也累積了不少東西。為這本書進行研究幫助我捨棄了某些東西。我無法保證本書的讀者也會有同樣的經歷,但是你們會發現一個令人大開眼界的世界,在那裡,舊的東西一次又一次得到新生;從廢棄物中獲利的渴望,時時刻刻都在各個角落創造出新的事物與謀生方式。探索那個世界的過程,就好比一場尋寶遊戲,人人都可以參與。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069612
  • EISBN:978986506958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2MB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我們用過的東西去了哪裡?在被捐贈、回收、丟棄之後,這些東西還能有怎樣的餘生?或許,一個人的垃圾是另一個人的寶物⋯⋯

《#二手經濟》一書出自《彭博觀點》專欄作家亞當.明特,他出生於垃圾回收與買賣家族,從小見證著所謂的「循環經濟」可以如何在不同的背景時空下生生不息,讓舊品與廢棄物不斷找到自己的下一個可發揮的舞台。

亞當非常好奇這些「某人不要的垃圾」的去處,為了進一步找到答案,他花了四年的時間跨越四大洲,深入二手產業的上中下游與相關企業訪談,這包含了美國的非營利機構Goodwill、日本的二手連鎖企業Bookoff、印度的再生羊毛廠、迦納的二手電器商等。本書即為這些二手產業相關企業的訪談集,內容除了體現二手經濟的多元面向,也鼓勵大眾反思自身消費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環保、更負責任的選擇。

本書的第一個章節就透過美國房屋清理公司帶大家一探這個過度消費與囤積的世界。作者表示:人類的進步值得慶祝,但當你花費幾個小時的時間見證美國住屋的清屋過程,就會對於人類的進展是否稱為進步感到懷疑。而後續作者又透過美國最大的非營利二手店Goodwill揭露了美國當地那源源不絕被丟出的二手用品究竟有多「大量」。根據書中統計資料,2018到2019年光是南亞利桑那州約40間的Goodwill在當年就接受了約3000萬磅的捐贈物資,從沙發、衣物到棒球卡都有,而這樣的數字還在持續成長中。當大家把不要的東西拿去捐贈,不免俗的是希望自己的東西還能再被需要、被利用,然而這些物資有的被修整後得以放入二手店面販售,有的最終還是免不了被作為垃圾丟棄。

那麼我們用過的東西進入二手市場後會去哪裡呢?
也許答案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加令人驚奇!
以下就列舉幾個我覺得很酷的二手衣物去處吧!

▍二手衣物去哪兒?

1. 某人主要的「新衣」來源
在某些開發中國家,因為新衣製造的成本高昂,因此從已開發國家進口二手衣,將其仔細分類、清洗、修整更新後上架的衣物仍為當地主流的衣物買賣來源。

2. 做成再生羊毛毯
將二手毛衣照顏色分類、用鐮刀裁切、撕扯成纖維,就可織成再生羊毛,做成一件件再生毛毯,用於救災或是居家使用。在印度仍有多間利用二手羊毛製造再生羊毛毯的公司企業,然而此產業及技術正在被成本更低、觸感更加的搖粒絨毯所取代。

3. 加工成抹布
若二手衣物賣不出去,還可以加工裁切成抹布。而且有趣的是,這些在開發中國家用回收衣物所裁切成的抹布,最終還會運回可能正是這些二手衣物出處的美國。也就是說,二手產業並非大家所認為的,僅是「已開發國家輸出至開發中國家」的單向貿易,而是多項流動的狀態。

總體來說,這本書著實讓我眼界大開,原來許多二手商品到過的地方可能比我們許多人一生中所遊歷到的地方都還要多或是遠呢!不過書中也警示:二手用品回收再利用固然很美好,然而大部分被丟棄的垃圾能被搶救回來再次利用的比例非常有限,一來是數量龐大,二來是需要花費大量精力與資源來使這些東西得以再次具備使用價值,因此,最終被成功延續生命的二手用品可能只佔整體垃圾量百分比的個位數,真的是令人沮喪的微不足道的比例!

想創造更永續的未來,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我們可以有意識的管理自己的消費行為,也可以延續生活用品的再利用價值,把東西捐贈出去。又或者是,接納那些新到不行、狀態良好的二手用品,重新思考“新”與“舊”的定義。

更多書評,歡迎追蹤我的 IG👇🏻
【喜歡書的女子 | Valerie】
@valerie_the_bookworm
期待我們能一起透過書籍探索更廣闊的世界!📚
展開
user-img
4.0
|
2024/06/03
■ 提要

當二手物被捐贈、回收後,它們會被送到哪裡、被誰接收,又將被如何處理呢?

為了找尋答案,《彭博觀點》專欄作家 Adam Minter 踏上旅程,從美國的非營利機構、日本的二手連鎖企業、加拿大的舊衣分揀廠、印度的再生羊毛廠、迦納的二手電器商、美墨邊境的舊貨交易商等,親眼見證了這個幾乎沒人關注的產業有多複雜與龐大。


■ 心得

Adam 的研究範圍極廣並橫跨多國,從美國開始,他觀察到因為地廣、使用倉庫使得美國的閒置物數量之高,再到日本的「終活」,由年長者自行付費找尋幫手協助將居家物品清理,避免在死後給家人或鄰里造成困擾。

他也意識到令人憂心的未來:現行大量便宜卻不耐用的產品被大量生產,使得人們丟東西的速度越來越快,且這些產品無法回收再利用。若這樣的循環持續,地球終將被堆積如山的垃圾淹沒。
提醒我們在消費時需要考慮清楚動機與目的,降低低品質的生產、提高回收率,共同守護環境。

更多書評請到Dcard/IG/Vocus追蹤 @hearth1236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商業】天下文化電子書暢銷展:連結現在與未來,全展單書88折、3書79折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

  • 墨刻紙電聯展
  • 公孫策說歷史故事套書
  • 秋日生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