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書祭
  • 電子書
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自我認同、情感復原、身體界線,學會愛人也保有自我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用電影和孩子一起學會愛的能力:自我認同、情感復原、身體界線,學會愛人也保有自我 (電子書)

  • 定價:480
  • 優惠價:360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最適合大人與孩子共賞的112部片單
215道引導式提問&24張學習單
給親師生的情感教育對話指南

自我認同、情感復原、身體界線、網路交友…
從小培養孩子學會愛的七大能力!

【★隨書附學習單手冊,跟孩子展開深學習】

  近幾年情感教育在台灣社會引起諸多討論,
  社會層出不窮的感情紛擾及近年輿論熱議的「Me too」風波,
  在在凸顯情感教育必須從小開始。

  根據兒福聯盟調查發現,有31.5%的兒少現在想談戀愛;
  有戀愛經驗的兒少中,65.6%曾有過負面的經驗;
  談戀愛遇到挫折時, 12.1%的兒少會不想上學、念書,
  最讓人憂心的是,有8.6%兒少曾因此有自傷念頭。

  最新教養趨勢書更指出,自2007年智慧型手機普及以來,
  網路效應加劇孩子的情緒困擾與人際問題,過曝世代普遍心理安全感低落。

  ▌親情、愛情,友情,珍愛是值得珍惜的感情
  愛己、愛人、被愛,愛是活著一輩子的功課

  當孩子情竇初開或是情感受挫時,師長要如何跟孩子談抽象的「感情」?
  「愛」與「被愛」都需要練習,情感教育並非侷限於愛情而已,
  更廣義包含情感交流過程中的
  自我認同、愛的發聲、身體自主權,甚至是放手等課題。

  長年將電影融入教學、身為兒童影展評審的陳建榮老師,
  捨棄傳統苦口婆心的說教,借助電影落實情感教育。
  精選42部優質電影&70部延伸片單 +24張學習單,
  結合討論賞析和體驗省思,讓親師生在討論中,
  將電影的內涵潛移默化成自身的生命哲學。
  讓孩子能學會在「愛人」同時,也保有「自我」,
  明白愛沒有對錯與標準,而是需要創造與珍惜。

  ▌透過電影交流,跟孩子培養愛的七大能力
  ✓希望被愛,先要學會愛自己──自愛
  ✓發現愛中的失落,撫慰過往的傷──尋愛
  ✓留意網路世界的迷惘與陷阱 ──觀愛
  ✓即使愛裡受傷  也能復原成長茁壯──望愛
  ✓探討青春期對性的好奇,保護身體自主權──錯愛
  ✓了解親密與承諾,珍惜真愛──珍愛
  ✓跳脫愛的框限,擴大愛的力量──創愛

  ▌每章援引心理學知識,向大師學習愛
  自愛⯈「我是誰?」、「我要往哪裡去?」如實面對「自我認同危機」
  尋愛⯈覺察「感情失能」類型,找回失落的心靈拼圖
  觀愛⯈透過「愛情三角論」,在愛中建立親密、激情與承諾
  望愛⯈走過「悲傷5階段」,創傷後重生
  錯愛⯈認識四種「身體距離」,找到人我之間愉悅的舒適帶
  珍愛⯈照顧、責任、尊重與了解,領悟愛的藝術
  創愛⯈在關係裡真誠溝通、注入一致性溝通、幸福5元素,創造更深遠的愛

  ▌推薦給所有渴求愛的大人與孩子
  ・推薦給父母──陪孩子走過青春期的風暴,一起看場電影,交流親情、分享愛情、訴訴心情。
  ・推薦給老師──與孩子交心、談心,聽他們說說自己的「喜歡」、談談少年維特的煩惱。
  ・推薦給孩子──看見自己「想愛」的理由,思考為什麼自己喜歡他 / 她。
  ・推薦給情感失意的你──在情感裡看見自己「內在的小孩」,明白自己的想望與渴求。
  ・推薦給擁抱溫暖的你──在電影中別人的故事裡,看見更多元愛的面向與可能。
  ・推薦給沉浸在幸福中的你──在電影中找到感動的共鳴,回味心動的瞬間與戀愛的感覺。

本書特色

  ・將電影融入情感教育
  如何跟孩子談愛?▶以對話代替說教,化抽象為具體,以電影為橋梁,跟孩子討論愛。

  ・精選112部經典好片
  如何選適合電影?▶由電影教學專家、兒童影展評審陳建榮老師精選42部優質好片&70部延伸片單,皆標註分級,方便師長選擇。

  ・精心設計215道提問
  如何討論有深度?▶設計引導提問與孩子交流互換心得,在深度對話中反思真實人生。促進親子與師生彼此理解。

  ・涵蓋愛的七大面向
  愛有哪些內涵?▶情感教育並非侷限於愛情,還包含自我認同、情感復原、身體自主權等。本書規劃自愛、尋愛、觀愛、望愛、錯愛、珍愛、創愛,涵蓋愛的寬廣面向。

  ・匯集8位心理學大師理論精華
  有哪些重要的情感心理學?▶每章援引大師的思想亮點,讓大人孩子都能懂心理,進而懂人、懂己、懂人生。

  ・隨書附24張學習單
  如何內化愛的精神?▶打破以往的設計模式,著重反思和體驗,結合電影及心理學,做為觀影後的延伸思考。

  ・20年教學現場感動印記
  如何為孩子增添情感力量?▶看建榮老師如何跟孩子分享摯愛大姊的愛情際遇,學習教訓與警醒;如何排解失戀鬱悶,正向鼓舞自己;如何直球面對孩子的情感問題,讓孩子願意敞開心房。

溫暖推薦

  尹四月|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及廣播節目主持人
  台英米家人-米寶努拉Ezra
  白紫.武賽亞納|台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主任
  李亦欣|台北市忠孝國小校長
  沈佳霓(大沈)|台南市海佃國小老師
  冷彬|富邦文教基金會總幹事
  李家旭|台北市東新國小校長  
  李唯楓|知名歌手及藝人
  李漢泉|香港教育大學博士及資深生命教育工作者
  李儀婷|薩提爾教養專家
  官月蘭|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主任
  林怡辰|閱讀推廣人、作家
  洪艶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原住民族語言台北學習中心族語教師  
  紗娃.吉娃司|諮商心理師
  夏康真|《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編劇
  陳芝安|金鐘獎製作人
  許榮哲|華語首席故事教練
  陳潔瑤Laha Mebow|電影導演編劇
  陳儒修|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
  曾予誱|台北市忠孝國小教師會會長
  黃聿清|世新大學廣電系教授及廣播節目主持人
  黃傳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
  葉青芪|台北市教師會前理事長
  碧安朵|童書譯者
  劉清彥|童書作家與兒童節目主持人
  膝關節|知名影評人
  諶亦聰|台北市立動物園園長
  藍偉瑩|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創辦人
  魏德聖|知名導演編劇
  (按姓名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建榮


  長期推動影像教育及媒體識讀,是學生和家長口中的電影鮮師,教學資歷近25年,出版多本電影教學書籍,並獲得眾多獎項肯定及媒體報導。

  榮獲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親子天下教育創新領袖/創意教師、台北市教學卓越獎、GreaTeach全國教學創意獎特優、全國資訊科技創新教學團隊等獎項。曾任職於春暉電影公司,參加過坎城影展、慕尼黑兒童影展,並籌畫絕色影展及教育影展。

  不僅在台灣各機關學校、大專院校分享電影、創新及教學,更至海外演講及公開授課,至今超過500場。近年來跨界擔任多個兒少節目顧問、兒童影展評審,認為「生命中的疑難雜症都能在電影裡得到解答或啟發!」

  臉書社團:「DREAMS電影教學夢工場」
 
 

目錄

推薦序 用電影做為溝通渠道,即時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冷彬
推薦序 用電影開啟探索愛的旅程,擁抱幸福人生/劉清彥
推薦序 認識愛,討論愛,看見愛/藍偉瑩

好評推薦

自序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前言 學會「愛人」,同時保有「自我」

CH1|自愛──學會自我認同,尊重彼此差異
善解人意就是最強的超能力
我們都是怪咖,我們拯救世界
成長的刺痛將會成為生根的養分
看見內在的聲音,聽見形影的物語
為孩子許一個愛與平等的未來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偉大的愛
★ 延伸片單特搜:自愛篇

CH2|尋愛──理解愛的需求,累積愛的能力
用腳尖征服世界,用勇氣找回初心
因為愛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發現自己與別人的內在美
失去與獲得都是人生的一體兩面
打開你我的心門,迎向彩色的未來
記錄感動瞬間,珍藏溫暖人間
★ 延伸片單特搜:尋愛篇

CH3|觀愛──建立性平意識,理性面對情感
穿梭虛實世界,重啟未來人生
網戀變詐騙,真心換絕情
網路異色小說掀起家庭校園的風暴
當最浪漫的事變成一場情感的教訓
因為愛你,就能獨自占有你?
婚姻的性別角色竟是角力的戰場
★ 延伸片單特搜:觀愛篇

CH4|望(忘)愛──在付出中明白想望,在創傷後療癒重生
小小心靈如何接受家庭的不完美
被囚禁的靈魂渴望關愛與陪伴
在平行時空中找回生命本質
迷失的星星找到自己的路
下一個戀人撫慰受傷的心靈
現在和永遠 你依然是那個人
★ 延伸片單特搜:望(忘)愛篇

CH5|錯愛──建立身體自主權,學會保護與求援能力
轉大人熊熊來  有陪伴不煩惱
小小的擁抱也能發揮強大的能量
生命的誕生成為人性的試煉
不要忘記從前,我們來自同一個地方
懷孕的迷途少女,性別平權正發聲
液態的事實,誰說的才是真相
★ 延伸片單特搜:錯愛篇

CH6|珍(真)愛──選擇自己所愛,把握珍愛所有
珍珠與芋圓,我們就是彼此的人
緣分千里一線牽,真情跨越陰陽兩界
穿梭時空的愛戀,只為再見你一面
命運的針線交織成幸福的圓圈
為追夢而分離,為珍愛而相惜
時光倒流是否讓人生圓滿無憾
★ 延伸片單特搜:珍(真)愛篇

CH7|創愛──體現愛的多元樣貌,創造更多能量與幸福
非典型非血緣,創造愛的本質
和動物家人一起療癒悲傷
巨星的慈愛善念永留絕代芳華
破除性別框架,讓愛多元交融
開門與關門盡是生命的輪轉
活著就是最好的禮物、分享就是最大的幸福
★ 延伸片單特搜:創愛篇

112部特搜片單索引
Plus推薦節目
 

前言

學會「愛人」,同時保有「自我」


  這本書是《用電影和孩子談生命中重要的事》的二部曲,重點聚焦在「愛的能力」,也就是用電影來談「情感教育」。上一本書得到很多讀者的反饋,有人原以為那只是一本電影融入教學的工具書,讀後卻深深被書中我與孩子相處的點滴故事所打動。其實教書 20 幾年來,印記的事多如繁星,無法一一道盡,我只能擷取閃爍的片刻記錄分享。

  情感教育最近幾年在台灣社會引起很大討論,不只情感不順遂的社會新聞層出不窮, 2023 年又陸續爆發「 Me too 」事件,帶來毀滅與傷害,連帶波及無數家庭跟著破碎,讓人意識到情感教育刻不容緩。

  情感教育不只是兩個人談情說愛如此狹隘,更包含彼此情感交流過程中自我認同、愛的發聲、身體自主權,甚至是放手等課題。

  時下孩子的人際互動大量轉移至網路,健全的情感教育不但能強化他們的心理韌性,更能減少缺乏實體情感連結的孤單感,並且發展出正向與他人互動的行為模式,這也是目前在教育界所強調的「社會情緒學習」( SEL,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

  同時,孩子也有認識情感關係的必要。當我跟國小學童分享戀愛話題,學生一面摀嘴驚呼「噁心」,同時又睜大眼睛想要知道更多;一些早熟的孩子,甚至中年級就萌發愛苗,並且發展出「情侶」關係。這些都讓我覺得情感教育必須從小開始,藉由師長及家長的帶領,與孩子一起討論、釐清價值觀與態度,才不會讓孩子因為一開始的認知錯誤,而出現行為差池。

  比起成人苦口婆心的說教,電影無疑是情感教育信手拈來的好工具、好導師,既能引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劇中角色與事件也是開啟討論話題的素材,還能引導孩子關注身邊類似劇中人的親友。倘若自己遇上了同樣問題,在電影類比經驗下也可思考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向,從中獲得力量。

  ▍ 一段宛如電影般苦澀的愛情故事

  在每一段情感關係中,雖有甜蜜的時刻,但也包含痛苦的教訓,面對情感,就是面對真實的自己。在教學工作現場,只要是我帶到六年級的學生,必定都會和他們分享自己大姊的故事:

  我從小家境稱不上小康,父母又生養 4 個兒女,每到月底總是捉襟見肘。大姊是家中最大的孩子,與排行最小的我整整相差 10 歲之多。在我國小的時候,她就已開始上班工作了,賺的錢絕大部分都拿回來貼補家用。

  她長得很漂亮,像極了當時的明星楊林,追求者眾。每年大姊的生日我都好興奮,期待她下班回家後黏在她身邊,看看今年收到多少禮物。當她一一把禮物打開,拿走幾樣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後,其餘的便雨露均霑到我們弟妹身上。

  大姊的愛情故事就像一部通俗電影,是那種你愛我、我愛他,他又愛另一個她的類型。然而,眾追求者都沒能得到她的青睞,大姊最後跟一位她暗戀的帥學長交往。

  在我國二的某一天大姊住院了,直到我上大學後才知道,原來當時她一時想不開喝了農藥,所幸被朋友及時發現送醫。命是救回來了,但大姊卻愈來愈消瘦,因為農藥已經損傷她的消化系統。

  仰藥的原因,就是她與學長的感情觸礁,在兩個人發生關係後,對方開始與她保持距離,大姊在想不透也不知如何排解的痛苦下,做出傻事。

  之後兩人決定結婚,當時爸媽並不贊成,但站在姊姊的立場,她終於嫁給自己喜歡的人。然而我們不曉得男方是否也這樣認定,或是對方擔心和大姊分手會被貼上「渣男」標籤,而失去既有的社會資產。

  婚後的他們也有過甜蜜的時光,後來大姊也成為母親,但「賞味期」一過,姊姊就發現丈夫在外有曖昧的對象,甚至還找徵信社暗中調查。同時我們也才知道,姊夫在情緒激動時會對大姊暴力相向。

  最後兩人情感破裂並協議離婚,大姊暫時搬回娘家,但不到一個星期就心軟想回頭。我記得在她回去前曾被媽媽責備:「沒有男人會死嗎?」

  選擇原諒對方的大姊,與姊夫齊力經營嬰童用品店,的確過了一段沒有家暴,且生活與經濟都平穩的日子。

  但就在大姊生下第三個孩子後,驚然發現罹患乳癌。由於母親當時也飽受癌症所苦,大姊深怕媽媽為她煩惱擔憂,一直瞞著自己的病情,因此在媽媽整個化療過程中都不曾回來探視。「女兒嫁出去,真是像潑出去的水,都不回來看我!」聽著母親的悲痛,我們的心裡更覺得心酸和不捨……

  大姊因為擔心丈夫不愛她,一直不願意進行乳房切除手術,甚至還相信偏方來到台北。當時大學的我還曾陪她一起前往別人介紹的中藥行看病,同時尋找名醫並接受民俗療法,但這些非正式的治療完全無效。

  就在我大四的某天清晨,半夢半醒之間突然接到哥哥的來電,告知大姊快撐不住了。我放下學生會的事務,急忙趕回台南奔赴醫院,看著眼前瘦成皮包骨的姊姊,全身已疼痛到無法平躺,只能裹著身軀,苦苦的哀求主治醫師讓她安樂死。此時男方卻以醫院晦氣為由,不樂意小孩前來探望,而姊夫也以各種理由不常來照顧,期間都是母親挨著癌症的病痛,來陪伴女兒生命的最後時光。諷刺的是,從前喜歡過姊姊的男同學卻不時的前來探望,讓醫院誤以為他才是姊夫。

  辦完大姊的告別式,我們家與姊夫家從此鮮少往來。大姊雖然書讀得普普通通,但她個性溫柔婉約、文筆優美細膩,投稿報章雜誌的文章總會被刊登,她時常在日記裡吐露心情,還把自己的日記本命名為「雲河」。我看過追求者在家附近等她,也曾瞥見男生騎機車載她到巷口把她放下,這些都是刻意不讓爸媽知道的事情。有一位我們都認識的鄰居哥哥也很喜歡大姊,「如果大姊跟他交往就好了。」我們時常這樣想著。但是,緣分總是陰錯陽差、事與願違。

  我苦口婆心的跟學生分享大姊的故事,希望告訴這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女生,在進入一段愛情前,先思考投入的情感與時間能否如願以償得到反饋?確定了解對方的為人?感情值得奉獻自己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在愛情裡,我們能否不卑不亢保有原來的自我?

  ▍ 情竇初開的年紀,電影是情感啟蒙老師

  道理誰都懂,等到自己面對時才知個中苦痛。國中時,我和朋友同時喜歡上某位同學,當我發現對方並不喜歡我時,彷彿一下子掉進地獄。我不但朝思暮想念著對方,但一想到對方的心不在我身上,同時又覺得卑微難過。這僅是情竇初開的單戀,我卻發現自己對愛的渴求如此強烈。

  所以在成長過程中,我一直提醒自己當年「想愛卻不被愛」的感覺,因此求學階段的我從不把感情當做是生活的重心,反而是將精神投入社團與電影。直到當了老師,遇到心動的對象,在一起兩個月後,一察覺彼此對未來的想法不契合,我便急著快刀斬亂麻。

  但分手的話剛說完,我就後悔了!

  在悵然所失的情況下,我因為急切想要挽回對方的心,忍不住每天奪命追魂 Call 。失戀的痛苦,讓我時時刻刻想著對方,只要拿起手機,便會不由自主的猛傳簡訊,幾乎快要變成危險情人。

  明明提分手的是我,結果最難過的也是我,就像是一齣自導自演的感人戲碼,但對方竟然不肯照著劇本演出。因為捨不得與不甘心,讓我每每想起就忍不住抽噎。失戀時正好是暑假,沒想到原本熱愛晒太陽的我,每天起床後竟然會對著射進室內的陽光生氣,而不用趕時間上課的日子,也讓我出現生活失序的慌張。幸好,還有好友不時相約外出看電影,避免讓我做出傻事。

  後來我發現「上 KTV 飆歌」的方式對治療失戀頗為有效,於是我把自己對愛情的失落感與心聲,嘶吼在一首接一首的失戀歌曲中。雖然短暫的戀情讓我的表現如此荒腔走板,但也因此更理解為什麼談感情需要發聲練習,以及戀人交往愈久就愈難分開的道理。

  在期待下一段戀情的過程中,從網上聊天到相約見面,然後評估感覺如何、思索彼此是否適合、確定要交往或謝謝再聯絡?……在遇到對的人之前,我一直不斷重複畫著同樣的圓圈,彷彿掉入電影中的時間無限迴圈焦慮吶喊:「到底還要等多久!」是一年、兩年,還是更多年?  

  幸好我一直擁有電影這個心靈導師,它不斷點醒與啟發我,讓我從過去 3 年來認識或嘗試交往的對象身上,慢慢梳理出內心渴望,了解自己適合什麼對象、學習如何相處,並在情感交流過程中堅定繼續前進的信心。

  在許多電影裡,「運動」是主角重啟人生都會安排的橋段。然而,瑜伽卻是將我從痛苦深淵救起的另一個「恩人」。失戀後,我開始去健身房上瑜伽課,一群上課的同學中只有我們 3 、 4 個是男生,而我又是唯二的年輕男性之一,確實需要調適性別的刻板印象。但是瑜伽女老師講話很風趣,身材體態也是一級棒,完全看不出年屆耳順年紀,因此讓人更有動力忍受「自我虐待」。

  「雖然這個蹲馬步的動作看起來像是在大便,但對身體非常好,所以之後在看報紙時都要蹲得這麼難看!」不僅如此,她還教我們劈腿等伸展動作,操得大家揮汗如雨、肌肉疼痛異常,但卻讓我短暫拋去了傷痛,很慶幸自己選擇來上課被操練。

  原本每分鐘我都會因為想到失戀而痛苦,後來逐漸減少為每小時只出現 3 次,我也因此有了真實的瑜伽見證:「有時肉體上的折磨,會換得心靈上的救贖。」

  ▍ 愛沒有對錯與標準,需要創造與珍惜

  我在大姊及自己的經驗中體悟到,其實每個人對愛都充滿強烈的需求與渴望,相較之下,我只是決定「愛自己」多一點,讓人生可以持續向前。我必須讚嘆,電影真的是情感教育最堅強的師資,讓我不斷從中萃取醍醐灌頂的智慧。

  我去義大利旅行時,堅持前往小山城科爾托納一遊,因為那是電影《托斯卡尼艷陽下》的拍攝地點,每天往返的火車只有一兩班。科爾托納充滿自然美麗的氣息,幾百年來建造的石頭房屋也依舊維持著原貌,讓我覺得應該用心感受當下美好,不應該累贅透過手機做紀錄。它的沉靜氛圍,總會讓我想起電影裡的情節,以及劇中所要傳達的「幸福的瓢蟲理論」,提醒我:下一個會更好。

  來到維也納時,我也按圖索驥找到電影《愛在三部曲》第一部《愛在黎明破曉時》劇中男女主角逛的黑膠唱片行,並且前往兩人夜間同遊的樂園搭乘摩天輪。這三部耗時 20 年才完成的電影,帶領觀眾看到戀人完整愛的歷程,進而思索:真愛是什麼樣貌?一輩子的真愛有幾個?這些沒有對錯標準答案的叩問,非常適合國中以上的孩子拿來討論情感議題。

  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小嬰兒需要母親的擁抱及身體撫觸來增強親密感與安全感,成長時期也需要情感的依附與連結才能健全成熟。安全感愈足夠的孩子,個性愈趨溫和穩定,這也是為什麼情感教育必須從小開始的原因。但面對情感教育,大人總有難言之隱,所以更要借助電影來幫忙。

  ▍ 我們會在愛裡受傷    也能復原成長茁壯

  母親在 11 年前過世,當時我把悲痛的情緒抒發在臉書上,許多學生看到後紛紛聚在一起,在我回家處理喪事時打電話給我。也許學生不見得能說出口撫慰我的話,但只要聽到「老師要加油」、「老師有沒有我們可以幫忙的地方」,我再也止不住的潸然淚下……

  這些孩子,都是我任教期間出現過情感亂流的主角,也都是我曾想盡辦法協助解惑的學生,然而人生就是奇妙的旅程,當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誠懇用心的陪伴他們一起走過愛的歷程,輪到自己遭遇人生傷痛時,他們也不吝惜丟下一個又一個的救生圈,讓我在面對生離死別時得到許多慰藉。

  回想第一次看完魏德聖導演的暖心之作《 BIG 》時,時間已近午夜時分,當時的我沉浸在角色和自己的相互呼應,心中激起澎湃的感動和複雜的感觸。特別是看到劇中飾演源源媽媽的曾沛慈對著心愛女兒說:「如果妳真的很痛苦的話,就去神的身邊當個小天使,媽媽可以好好照顧自己,不要擔心。」我的眼淚就奔流不止。當年母親被醫師宣告可能要回到神的身邊時,我同樣也是依偎在媽媽的身旁淌著淚、說著同樣的話……。為什麼自己如此私密的生命經歷,會變成電影裡的情節對白?於是,我當起《 BIG 》的包場主,看了近 20 次依舊深受感動,期待藉由我的包場,能讓更多親子與師生珍惜生命裡的每分每秒,一起在電影中被療癒並獲得釋放,然後帶著洗滌後的身心靈持續邁開大步繼續向前。

  為什麼本書最後一章要設計為「創愛」?因為當我們學會了愛,那麼縱使受傷,也有能力在創傷中慢慢復原,並且更懂得珍惜相遇之情,進而創造更多療癒彼此的力量,把愛繼續傳遞下去……

  就如同電影《星際效應》裡的經典金句:「『愛』才是真正能穿越時空的唯一解答。」( Love is the one thing that transcends time and space. )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059887
  • EISBN:978626305990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0.4MB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親子、童書、國中小】貓頭鷹電子書全書系|雙書85折、三書79折|腰瘦好看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

  • 角川套書
  • 再不容易,都有意義
  • 鬆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