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物理學家
戴維.芬克爾斯坦(David Ritz Finkelstein)
阿瑟.查恩茨(Arthur Zajonc)
安東.翟林格(Anton Zeilinger,2022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宇宙學家
喬治.格林斯坦(George Greenstein)
皮埃特.哈特(Piet Hut)
哈佛大學哲學暨史學家
杜維明
藏傳佛教領袖
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
――量子力學 X 多重宇宙 X 達賴喇嘛――
隨著現代物理學的出現和發展,徹底改變了我們對於現實的認知,
第一次, 經典科學的理性之光無法再繼續照亮宇宙,
而是隨著我們知道範圍的增加,我們發現自己變得越發無知。
這場典範改變的幅度影響將有多廣,我們還不清楚,
透過《新物理學和宇宙學》這場重要的對話實錄,
達賴喇嘛所代表的藏傳佛教,與現代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們
一起就現代物理學的人文和哲學意義進行深入的探究。
當觀察者與被觀察對象不再互不相涉,
而是一種參與的關係,
當新科學強烈地提醒我們,
身體/心智、精神/物質、主觀/客觀的二分法將被取代,
當我們深入科學的根以及宗教的根時,
就會在根源之處找到彼此會通之處,
開啟新的可能性的大門。
20世紀的新物理學和宇宙學改變了我們對身處其中的宇宙的理解,這些改變同我們從19世紀繼承來的幾乎所有經典科學觀念相衝突。
19世紀末,開爾文爵士宣布整個宇宙都已被人類探測得一清二楚,只剩下若干無關緊要的細微之處尚待探討。不過他的見識足夠敏銳,看出地平線上還有兩朵「烏雲」不符他的樂觀願景:一是麥克爾遜―莫雷實驗 沒能找到「以太」,二是預測物質在高溫下產生光譜的理論未得到證實。後來,從第一朵烏雲中產生了相對論,從第二朵烏雲中產生了量子力學。開爾文爵士的確有先見之明,雖然他有點高興得太早。
而在自牛頓力學為經典物理學和宇宙學奠定下基礎的三百年當中,物理學理論的機械論和唯物主義觀念開始統治西方思想,甚至延伸到了這些領域之外。經過笛卡爾、康德和洛克等思想家之手,科學對哲學的影響越來越大。生命科學為了獲得可與物理學相比的精確性,也尋找了類似於物理學的發展道路。遺傳學、演化論和細胞生物學取代了自然史和整體性的有機生物學。而心智本身,傳統上被理解為精神的表現,現也漸漸成爲機械論宇宙的一部分。到20世紀初,17世紀物理學已成功占領了與其毗鄰的學科領域,並開始侵入心智領域。一種機械論範式和與唯物主義形而上學開始統治西方思想。
然而,在進入20世紀後,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將對我們的宇宙概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我們至今還在為試圖掌握它們的含意而苦苦掙扎。它們挑戰我們過去幾百年繼承而來的物質與宇宙的單純機械論敘述,代之於完全不同於機械論圖像的另一種敘述。而且,無論是量子論還是相對論,都給予觀察者一種新的地位。
如今在西方,新物理學的哲學意義還在探討過程中,雖然佛教沒有同現代物理學的專門理論打過交道,但是佛教數千年來一直在探索物質的本質和心智的本質,佛教對我們思維中的經驗、推理、因果關係、概念和理論的作用等等有過深刻的思索。物理宇宙的漫長歷史也曾是佛教思索的主題,從中所得出的精彩觀點非常接近今天宇宙學家們的理論。
* * *
透過與達賴喇嘛的對話,讀者有難得的機會可以學習新物理學和宇宙學,也能學到亞洲最深刻的哲學思想家在這方面的思想。本書記錄的這場對話發生在1997年10月27日至31日,為兩年一次的心智和生命研討會的第六場。在印度達蘭薩拉的會議桌旁,不同學科和不同傳統的五位科學家、一位哲學家和達賴喇嘛坐在一起,就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也就是佛教哲學和現代物理學,展開了獨特的交流和對話。
整個對話當中,大家都真心地尊重每一個人的觀點,協同探究的美好氣氛充滿整個會場。快樂的笑聲和認真激烈的辯論交錯出現,還有五十個受過哲學或科學教育的客人特邀而來的人,旁聽所有的對話,這場對話是個開始,對於現代科學的人文和哲學的探索,還在持續當中。
達賴喇嘛和科學家討論了什麼?
•當客觀性的科學走向既有客觀性也包括主觀性在內的科學時,科學知識和人類經驗之間該如何聯繫?
•新物理學如何要求我們重新認識世界?又會多大範圍地影響我們的生活?
•在新科學中,觀察者以何種方式介入和干擾了觀察對象?
•為什麼未來的知道者的「個人知識」將變得非常重要?
•如何結合靈性學科的訓練,加強觀察者的自我意識?
•如何透過探討實在的本質、知識的本質,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
•如何深入科學和宗教的根,來找到兩者共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