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從古至今,各個文化中的婚姻愛情故事燦若星河。追求美好愛情是人類的本能,也滿足了人們各方面的需求。文化是心理發展的根基。從人們的心理層面和社會層面來看,根植於文化背景中的愛情、婚姻、家庭等關係,經過千百年的發展,蘊藏著無數的瑰寶,也迸發出無限的精彩,有著很深的智慧值得我們去探究和應用。
人類文明在高速進步,社會在飛速發展,我們的心理也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與此同時,我們對於婚姻愛情的需求也在與時俱進。我們要密切關注在這飛速發展的時代裡,自身在心理上的變化以及是否有與之相當的適應能力。
我透過20年的婚姻愛情臨床諮商觀察,透過社會觀察,從愛情滿足人們需求的視角,嘗試著將愛情劃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經濟型」,也可以稱為「合作型」。為了生存,兩個人一起合作,一起獲得食物。為了繁衍,一起合作。為了發展,一起合作。為了事業,一起合作。只有合作,我們才能更好地生存、發展、做事業。經濟型的愛情,就是滿足生存、繁衍、發展等本能需求的一種愛情形式。
第二種是「幸福型」。幸福是一種主觀的感受。愛情裡的幸福感包括正向的情緒、雙方投入地去愛、正向的兩性關係、自我價值的實現、感受到成就感。
愛情中的依戀行為,是人與人之間獲得快樂、實現價值的重要途徑,能夠幫助人實現精神自我滿足的狀態。人的社會需求是需要被滿足的。在社會中,我們需要讓別人看到我們過得很好的樣子。我們要和別人比較。我們要回應文化的期待,不僅要回應外部的期待,還要回應內部的期待。我們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幸福型的愛情,就是兩個人相互督促,相互給予,相互使雙方感到幸福和滿足。現在有很多婚姻出問題,就是因為兩個人相互不能滿足幸福型愛情所具有的內容。比如,沒有愛的感覺,也不覺得被對方理解和尊重,甚至感受不到被愛。這時候就又回到經濟型了,兩性關係的品質就下降了。
如果把經濟型的愛情和幸福型的愛情做一個對比,經濟型更多的是圍繞生存、繁衍和發展;幸福型更多的是圍繞愛、親密和歸屬,展現人的精神追求,甚至包含了自我實現。一對愛侶在一起時,彼此都覺得自己的狀態很好,感到很幸福。
第三種是「成長型」。現如今,我們越來越關注精神追求,我們對愛情的期待逐漸發展為希望愛情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好。我們看到很多人對愛情更多的希望是:我和你在一起,會使我變得更好,也會使你變得更好,我們可以一起獲得成長。
成長型的愛情,跟前兩種就不一樣了。成長型的愛情,把人生視為一次修行,愛情就是修行的手段和過程。我和你在一起,共同學習,相互督促,彼此陪伴。我們在愛情裡一起成長,我們彼此鼓勵對方不斷走出舒適區,不斷去挑戰人生的發展區域,一起在生命裡創造更多的美好,我們自己也變得更好。靈魂伴侶,並駕齊驅。
人類在發展,文明在前進,人們的婚姻愛情也在不斷進步。一開始,普遍是經濟型。後來,慢慢開始追求幸福型。我們開始更多地為了自己的感覺,更多地為了滿足社會心理的屬性,而去建立一份愛情。接下來,我們的社會中,進入成長型的愛情會越來越多。兩個人在一起,相互關照對方,相互督促對方,共同學習,因為對方而變得更好。人一生要做的事很多,雖然我們每天圍繞著柴米油鹽、生兒育女而忙碌,但其實人的生命狀態是不斷地超越自我,不斷地進步,不斷地覺察,不斷地成長。人生是一場修行,人生是一個不斷遇見更好的自己的過程。自我心理成長是人一生的主題,婚姻愛情也應為這個目標做出貢獻。
很多人不結婚,不是不想戀愛,不是不想找另一半,而是找不到。他們內心的目標和期待沒有辦法實現。比如,有的人希望找到一個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人,找到一段讓自己感到幸福的愛情關係,再走進婚姻。有的人希望可以和一個人合作得很好,不要出現問題,不要被出賣,不要被背叛,不要太辛苦。有的人希望找到一個伴侶,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可以實現精神自我高貴的樣貌,需要的是靈魂的伴侶。
我們對愛情的期待,已經不似以前了。每經過3~5年,就會有一次大的提升。從經濟型期待到幸福型,從幸福型期待到成長型。與此同時,雖然我們內心的期待提升了,但是並不見得我們就擁有經營這些愛情類型的能力。我們姑且把這些能力叫做愛情的心理資本。很多人在婚姻中不幸福,是因為不懂得愛,沒有愛和被愛的能力,沒辦法實現心理的依戀、社會的依戀,也就追求不到愛情。
還有一些人受過高等教育,內心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於是就追求成長型的愛情,追求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人。但有一句諺語,叫做「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因為並不具備追求這種高品質愛情的能力,所以很多人沒有辦法去真正獲得一份美好的愛情。有的人獲得之後,又沒辦法經營下去。走進婚姻之後,又不能長期維持,不能與時俱進,不能共同成長,即使婚姻解體了,也不能重新開始。
原因就是我們對愛情的需求發生了改變,需求層次不斷地提高,但實際上我們進步的速度,跟不上內心的期待。就好像我們很想去賺更多的錢,但是又不具有賺這麼多錢的能力。很多人還沒有找到怎樣學習成長的方法。目前來講,社會就處在這個階段。我透過大量的心理諮商的臨床觀察,透過社會心理研究觀察,看到社會中很多人都在追求幸福,都在追求人生的價值,處在從低階走向高級的階段。而人們普遍有著對愛情日益發展的需求與實際經營愛情的能力之間不充分、不相配的矛盾。
早年,人們對婚姻愛情的期待是有共同的志向。很多婚姻都是由長輩安排,兩個人要假扮夫妻,要一起工作,就戀愛了。那時的愛情就是經濟型、合作型。兩個人,你照顧我,我照顧你,共同實現對事業的追求,一起養育孩子,共同把孩子撫養大。
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我們就開始追求幸福了。不光要實現目標,還要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感受到愛的感覺,感受到依戀的滿足,感受到被尊重、被看見,感受到溫暖,要找一個「暖男」,要找一個溫柔善良的女孩子,這樣就滿足幸福型愛情的需求了。
如今,社會已經發展到了追求成長型愛情的階段了。人的一生中,推動我們前進的動力是什麼?有本能的動力,有社會價值的動力。本能的動力就是需要滿足基本的吃、穿需求,為了擺脫貧困,為了吃飯,為了有工作。這就是本能的動力。等吃飽穿暖後,我們就會開始追求自我價值,想要活得更像個人,幸福型愛情時代就來了。愛情的需求和社會的發展是同步的。人的一生,當本能和社會價值這兩種動力都滿足了,就會希望再向上更新。人有一種原始動力,就是不斷超越自我,希望自己變得更好。這就是修行,就是自我成長,就是人生的意義。
從這個角度來說,愛情在這時候要扮演什麼角色?我們現在吃得飽,穿得暖,有穩定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更多人會有自我成長的需求。在人們追求自我超越的過程中,愛情的功能就發生變化了。如果找一個人,可以一起成長,一起探討人生,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相互督促,在彼此面前可以看見新的自己,不斷地更新,這樣才是真正的愛情。此時,愛情的功能就變成促進彼此成長了。
有的人說:「我也想追求成長型的愛情!」那麼你具不具有追求成長型愛情的能力呢?你有沒有這樣的心理資本呢?你是不是一個學習型的人呢?如果你不是一個學習型的人,你還想追求一份成長型的愛情,怎麼可能呢?一個很愛學習的人,每天都在追求自我超越;一個不自律的人,好吃懶做,平時也不愛學習,一年看不了幾本書,這樣的兩個人怎麼可能一起過日子呢?所以,我們不要一邊不接受現實,一邊又對現實無能為力,不去改變。我們不要心裡想著要追求成長型的愛情,實際行動上又不學習、不成長。這就很糟糕了。
新時代的愛情,在需求方面、形式方面已經發生了改變。我們也要與時俱進!我們不要出現能力不足、不相配的情況。
在本書中,我們精選了關於婚姻愛情的20個非常重要的主題,包括找一個什麼樣的人結婚、婆媳關係、家庭文化的衝突與融合、角色對應、愛情儀式、離婚、再婚、破解家庭暴力、婚姻危機介入、兩性溝通、性、親子關係、女性的自我成長、家庭未來建設等。我們在這20個主題中,運用並借鑑了中西文化中的婚姻愛情智慧與心理學成果,結合我們的實踐研究成果,帶給大家關於愛情婚姻非常有必要了解的智慧;並針對每個主題提供了與之相應的心理成長技巧,大家會在這些心理技巧的經驗中獲得成長。無論你追求的是哪種類型的愛情,在這20個篇章的內容中,你都能夠獲得自己需要的智慧和成長。接下來,如果你有興趣,你還可以沿著這些愛情心理學知識進一步去探究。如果你覺得學到這些後已經很清楚了,就可以在生活中去運用這些智慧,透過行動來獲得更多的成長,享受成長帶來的快樂和意義。
婚姻家庭,是傳承文化的地方,也是發展文化的地方。文化決定我們的人格,人格是我們一生的動力泉源。因此,婚姻家庭在我們的人生中造成的是根本性的作用。無論是夫妻關係朝向積極發展,還是孩子獲得健康成長;無論是家庭成員的快樂幸福,還是每個人的自我價值實現,都需要人格的健全發展作為基礎。而人格的發展背後,需要健康的婚姻家庭,需要我們經營婚姻愛情的能力。
祝願天下人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愛情,都能夠在愛情中獲得成長,擁有美滿的婚姻家庭,讓人生充滿幸福和意義。
韋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