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我們要研究中國政治史,或社會史,或經濟史,只當在文化傳統之一體性中來作研究,不可各別分割。我們當從政治史、社會史來研究經濟史,亦當從政治思想、社會思想來研究經濟思想,又當從政治制度、社會制度來研究經濟制度。在此三者之上,則同有一最高的人文理想在作領導。
——錢穆,《如何研究經濟史》
中國下一步的挑戰,或許在於重構與自身傳統與世界的聯繫。在對西方學說理論的引進介紹之外,還需要重新理解自身的歷史演進。本書重視政治、社會、文化與思潮之間的相互聯繫,涵蓋了歷朝歷代的土地制度、基礎設施投資(主要是水利及漕運)、貨幣制度與稅收政策、還包括政府還是市場主導的經濟思想爭論。
——林毅夫,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1954至1955年期間,錢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亞書院先後講授“中國經濟史”及“中國社會經濟史”兩門課程,扼要地講述了由上古春秋戰國至明清時代的經濟情況及財政政策,並道出經濟與政治、文化、社會、軍事、法律、宗教之間的相互影響和聯繫,評價政策和朝代興亡之關係。
葉龍曾師從錢穆多年,詳盡筆錄及整理了先師兩門課程的內容,對一些內容做出了補釋,形成流暢易讀的文章,在香港《信報》經評版陸續刊出後,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最後集結出版形成本書。本書不僅填補了錢穆先生缺乏經濟專門史著作的遺憾,更令讀者能夠通過閱讀中國經濟史加深對錢穆先生其他著作的理解,以體悟錢穆先生強調要在文化傳統一體性中做研究的教誨。
貫穿全書的主要經濟問題包括農業經濟及土地分配、基建及水利工程、工商業發展、貨幣制度改革、社會階層現象、稅制及徭役等。細讀兩千年的經濟史,我們可以發現,今天中國的社會經濟面貌深受歷史傳統的影響。希望此書能夠幫助讀者解讀目前推行政策背後的原因和影響,同時起到鏡鑒作用,將有益的經驗應用於今日商業社會,避免失敗的教訓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