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前進未來,孩子最該具備的能力
二○二四年六月,從產業到教育圈,AI成了最常見的關鍵字。先是科技龍頭相繼來台,大談AI晶片、AI主導的未來;再到新任教育部長表示,因應人工智慧發展運用,預備將數位學習和AI應用納入下一版課綱的研修。一時之間,AI一詞不僅成為顯學,它還是延伸到未來的現在進行式。
另一部分,世紀大疫改變了學習的模式,線上及數位學習更加介入了孩子們的世界,對家庭教育來說,這也使得手機使用、社群媒體、時間及情緒管理等等,都變得比過往更加有挑戰性。然而就是這瞬息萬變的浪潮,除了關注我們的孩子是否能擁抱科技、學習人機協作,還要留意的是,必須讓他們保有人類獨有的可貴特質,包括自主意識、內在驅動、自我激勵、以終為始等等,因為這才是AI所無法生成的部分。
教育現場二十多年的觀察,從一線老師到一校校長,我看到在各領域頂尖出色的孩子們,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具備自控力:既懂得設定目標、制訂前往目標的進程,也能管理好自己、鼓舞自己,更不畏挫折,迎接挑戰。我們常會想,這樣的孩子是怎麼教出來的?父母該怎麼給孩子合適的鷹架,幫助孩子拾級而上?父母可以怎麼讓「好習慣」融入孩子的生活,進而自我約束?父母可以怎麼使用讚美的語言,讓孩子相信「我能,我可以」?
這是一本跟爸媽、師長聊聊以上疑問的書。《教出自控力:從基礎到習慣,穩定孩子內在的36堂素養課》以五大部分類,從「認識自控力」、「透過自我管理」、「耐挫力的養成」、「打敗無法自控的魔王」到「家庭的支持」,談談自控力的底層邏輯與涵蓋層面,還有最重要的,我們該如何陪伴孩子,以及如何給孩子提供安全溫暖的環境。
自控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它是既可以鍛鍊、但也會磨損及消耗的心理資源。它需要鞏固、持續,然後再補充。所以親密互信的親子關係與具體有效的策略方法,會比較容易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裡,一寸一寸讓孩子長出堅毅、勇敢、自我期許,這也通通都是自控力的一部分。
其實,鍛鍊自控力應是一生的修練,但該奠基在人的自我決定與滿足喜悅裡,因為我們都是為了自己想要而努力奔赴理想。孩子遲早會背起行囊,獨自走向他的人生,在這之前,我們一起透過本書的三十六堂素養課找到一些好方法,讓自控力化為一條繩索,串接起我們想要教會孩子的一切:從目標到實踐,從相信自己到約束自己。讓孩子既無懼世界的變化,也樂於欣賞世界的美好;圓滿成熟,在任何難以預測的未來,都能優遊自在。
推薦文
讓孩子控制手機,而非被手機控制
賴秋江(高雄市新上國小教師)
國小生寫個作業總要花上一個晚上還在拖,國中生講個話愛理不理,甚至已讀未回,或是假日時家中小孩總是手不離「機」,我想這些現象都是現代多數爸媽心中的痛呀!如果這三項正在你家日常上演,而你早已看不慣甚至動怒,但結果仍是無解,我想你該來翻開這本書了!
身兼「媽媽」、「教師」與「國小校長」的三個身分,理解家長在時代變動下對孩子未來的期許與擔憂,知道爸媽心中的痛都來自於孩子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因此以三十六篇橫跨幼時到國中的實際案例故事,從家庭到校園的近距離觀察,針對各種最令父母頭疼的問題、孩子無法自控的關卡,不但要給每個家庭具體建議,更要提供「解方」。
整本書從認識自控力開始,讓你了解「三年級定終身」的真實意義;接著透過自我管理成就孩子的自控力,來看國中生的五大時間管理挑戰;探討內在心態與耐挫力養成,助你駕馭親子間的情緒課題;最後還帶你如何打倒無法自控的大魔王,從手機裡贖回孩子……。
親愛的爸媽,你的孩子還是你的孩子,在他成為你的孩子後,愈早帶著他刻意學習與練習愈好,用時間來逐步養成並獲得「自控力」,必定受用一身!
自控力匱乏年代的教養百寶箱
蔡淇華(臺中市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在自己服務的學校,今年(二○二四)竟然有接近四十個同學因為學分數不足,領不到畢業證書。任教的專題課也有平均三分之一的學生,因為無法早起而習慣性曠課。自己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新的世代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直到讀了顏安秀校長的《教出自控力》後,終於了解是學生的自控力發生了問題。而這個習慣如果無法在學生階段修正,將在成年之後造成更大的問題。
顏校長整理了二十五年的教學經驗,結合心理學的專業,呈現三十六篇實際案例,引導父母和師長幫助孩子建立目標、面對壓力與新挑戰、自我調適等,讓孩子的內在能夠愈來愈穩定。
顏校長認為,「自控力」的養成並非一蹴可幾,而更像是個「沿路的過程」,它是很多次小小成功的「自我約束」、「自我提醒」所串接起來的過程。書中提到,我們必須教會孩子給自己內部獎賞,就是一次次的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做決定「要或不要」,最後才會產生「我想做到」的動力。
《教出自控力》真的是一個教養百寶箱,從學齡前延伸到最重要人格養成的中學階段,提出家長最頭痛的閱讀訓練自控、五大時間管理挑戰、耐挫力養成、親子溝通、手機成癮,到缺乏理財觀等問題,再提出討論與解方,逐一擊破自控素養最頭疼的魔王關
顏校長建議將學習自控力看作鍛鍊肌肉,只要學好書中鍛鍊的方法與步驟,總有一天,孩子必能擁有自己的力量,擊垮壞習慣,走向幸福安適的人生!
開啟教養的一扇新窗
趙胤丞(「高效人生商學院」Podcast主持人)
身為孩子的家長,我深深體會到教養孩子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特別是教會孩子自我控制,這真的是一個極大挑戰。常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希望能夠心平氣和的和孩子溝通,卻往往因為孩子不受控而有所情緒,成了孩子眼中瘋狂嘶吼的紅蓮哥吉拉,而不是玩具總動員那可愛的綠色恐龍抱抱龍(Rex)。
《教出自控力》這本好書,真的像是一盞明燈為我指引方向。本書有數十則實際案例故事,顏安秀校長溫暖又深刻分析了親子之間的問題,並在實務上給予讀者具體建議與方向。這些案例涵蓋了從幼兒到國中階段,根據顏安秀校長的多年教學與家庭教養經驗,完整照顧到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
書中特別強調了孩子學習與人生目標建立的重要性,幫助我們這些家長透析未來人生目標的相關技巧與核心概念,並從目標管理的角度出發,給予具體可行的教養方法。更令人感到貼心的是,書中針對手機不離身、遊戲放不下、金錢隨便花等各種最令父母頭疼的問題,逐一提出討論與解方,讓家長們不再感到無助。
在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感真的為我打開了一扇新窗,讓我更有信心和耐心來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書中的案例和建議不僅實用,而且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讓我明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一步一步教會孩子自我控制,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最佳導師。這本書真的是家長的救星!誠摯推薦《教出自控力》!
讓親子關係重新連線的救生圈
葉惠貞(國立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教師)
每個父母都記得孩子出生時,我們對其最單純的祝福是平安健康快樂,但隨著孩子長大與就學,由於許多變數與環境干擾,消耗磨損了彼此的愛與耐心,使得親子都陷入困境。憂心的父母、失去笑容的孩子、緊張的家庭氣氛,該如何改變呢?《教出自控力》正是讓親子穩定情緒與重新連線的救生圈。
安秀校長以媽媽的經驗及教育從業人員的專業觀察,將她所見所想所感受、所擔心所期待所想望的,筆耕一片沃土,透過「自控力」這個課題,讓我們重新省思教育教養的真諦。從抽象的心理學名詞到轉換生活能力的具體做法;從大方向的原則建立再到小細節的能力培養;從幼兒到小學到國中、從家庭到學校,在充滿溫暖與能量的文字裡,我們汲取良方知道如何搭建親子溝通的橋梁,能和孩子聊情緒管理與手機使用,也避免自己成為製造學習恐怖感的家長。醍醐灌頂的還有重新檢視,對孩子的陪伴是慢工出細活,急躁易生事,用對方法,親子同成長共歡樂。
想成為成長型思維的父母,想和孩子創造更多話題的師長,本書是百憂解也是繩索,串接我們想要教會孩子的一切。於是,自控得自律,自律得自由,孩子良好生活習慣養成及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學習會開花結果,我們也在前進與後退之中,對孩子們展現恰如其分的感情與表情。
最打動人心的教養解方
楊桂杰(基隆市教育處代理處長)
不久前有幸拜讀安秀校長的第一本力作《家庭裡的素養課》,四十八個切中需要的主題,如同安秀就坐在每一位為人父母者的對面,真誠微笑著細數其揉合學理與教育現場的經驗之談,每篇都那麼務實的給了教養現場所需要的建議或答案。當時即很驚訝,那般條分縷析的清晰思維、細膩的心思與流暢的行文走筆,其實並不多見,而我們基隆何其有幸,就有這樣一位好夥伴在基隆的校園內,奉獻其智慧心力給基隆的孩子們。
讀著《教出自控力》的書稿時,我一下子就被三十六個主題吸引了,忙不迭的當場翻閱了〈從手機裡贖回孩子〉及〈爸媽,更多的後退〉這兩篇,心裡想著,這不就是我(和周遭大多數人)心中出現已久的問號,同時也最渴望獲得的解方嗎?看了之後,心中立即篤定許多,如何處理面對類似問題似乎也成竹在胸。
安秀所專注看重的素養這個課題,也正是當下為人父母們所最最關切的:我們在陪伴孩子成長與追求卓越的同時,如何修練其心性、關注其內在涵養?如何勸誡其從網路世界或同儕之間仿學來的不妥,甚至危險的言行習慣,卻又不傷親子關係及家庭氛圍?我們如何在這場與多元世界負面力量拔河的競賽中,能穩操勝券的贏回孩子,這不僅要有正確的教育教養理念建構與論述,更需要的是靈動、機巧、彈性、應處的智慧解方,而這就是熱誠的安秀所要分享給全天下為人父母的。
請細細撫閱每頁,相信您會在當中找到此刻所急需的,也會在品味之際連連點頭,一笑會心。
學習的快樂來自更進步的自己
陳姸伶(OT莉莉)(職能治療師)
作為焦慮的小學生媽媽,讀完顏安秀校長的《教出自控力》,突然感覺到我這顆焦慮的心被穩定下來了。
自我效能感一直是推進個人成長的一個重要火苗,一個具有強大自我效能感的人,有著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完成目標的信念,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克服種種困難,並且完成目標。當個人自我效能感較低的時候,可能會對自己的能力存有懷疑,並且容易在遇到挫折時放棄。
這種「信念」跟「能力」不一定是正相關,也就是不一定低自我效能感者的能力就會比較差;但是當自我效能感低的時候,就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而感覺到挫折,不容易嘗試新的事物,或是需要周遭環境額外大的付出才能夠引導發展。
這樣一來大概可以想像,如果能培養出「自我效能感」,那這個人這輩子就會像火車頭一樣噗噗噗的一直向前走,不太需要操心,這對作為爸爸媽媽的我們來說,好像比較可以放心了。
就算是我熟悉的「自我效能感」的操作,《教出自控力》書中仔仔細細的用學校的環境、學校教育各個角度,分析怎麼樣把「自控力」引導出來,並且運用在學習與課業上。讓我這個小學生媽媽從中學習好多。
我非常喜歡書中打破「只要讓我的小孩快樂來上學,什麼都不重要」的迷思這段,近年來,我們在醫院臨床接到的孩子,甚至是實習學生們,偶爾也出現這樣的迷思,「一切讓我不快樂的事情就可以不要去做」,有時我也反思這是不是來自社會對「快樂學習」的表淺認識?如果我們能把快樂學習稍微調整一下順序,變成顏校長說的:「學習的快樂,建立在一次一次更進步的自己」,那是不是更有機會促成孩子一生受用的學習永動機?
透過顏校長有條理、分項地從自控力的各個面向說明與舉例,相信更能讓我輩家長們了解如何在孩子要進入的學習環境互相配合,教出自控力!
自控力非天生,而是可以從小培養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我曾帶領過一個國中生家長的讀書會。課程中我要他們列出目前對孩子最感頭痛的問題。如果每人只能列舉一樣,竟然有高達八成的成員抱怨孩子拖拖拉拉,無法按時完成該做的事情。
他們告訴我:「要是孩子能夠自動自發就好了!」
確實,不論課業學習、日常作息、協助家務、手機3C、應對進退等方面,要是父母能不在孩子背後老是三催四請、一再叮嚀,這大概是全天下家長共同的心願吧!
然而,真實的情況常事與願違。畢竟,大腦掌管自我控制的前額葉皮質,大概要到二十五歲才會完全成熟。也就是說,孩子的自控力不若成人,常做不到大人期待,這是正常的。
但自控力是可以透過從小積極培養,進而加速提升的。
從顏安秀校長的《教出自控力》一書中,可以知道自控力涉及的層面很廣。但簡單而言,自控力就是「知道該做什麼,而願意去做;知道不該做什麼,而避免去做」。
很多孩子都知道要寫作業、運動、遵守手機規範、好好表達、吃健康食物,但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一回事。大人常想用「曉以大義」的方式,要孩子能理解道理,以為這樣孩子就能做到了。
而當孩子沒做到時,又給予責難或嚴懲。殊不知在負面情緒下,人們的前額葉皮質也會跟著當機,自控力更容易潰散。
顏安秀校長透過長期與孩子互動中的觀察與實戰經驗,在本書中為老師或家長提供多個型塑孩子自控力的引導與教養策略,有方法也有根據,從幼兒到青少年都能適用,這本書肯定是現代家長或老師的神隊友。
下一次,當你又要對孩子脫口而出「快一點」時,請先想想,《教出自控力》書中有哪些實用的提醒可以運用。
從掌握自控中相信自己
尚瑞君(暢銷親子作家)
「自控力是可以訓練的」是我在《家有中學生的解憂之書》的內容之一,很高興顏安秀校長更將「自控力的培養」寫成一本淺顯易懂也便於操作的書籍。
孩子小時候都喜歡說「我來」、「我會」,這些學習的經驗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有了效能感還需要「成長性思維」,才能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
要讓孩子相信自己,希望孩子主動學習,就要讓孩子打開內驅力,對世界保持好奇與探索。
而可以穩定成長與進步則需要學習自控和自我管理,這些都不是學校會教的事情,最重要的還是要在家庭教育中養成。
陪著孩子在閱讀與做家事中建立時間管理的能力,讓孩子學習從掌控自我中相信自己。
書中提到二○二○年新的棉花糖實驗,孩子的自我控制也是想證明給重要他人「我可以」。父母往往是孩子生命中最初與最重要的他人,「信任孩子能做一個好決定」,是父母能給下一代最好的禮物。
自控力不是學了就會,而是要在一次又一次的選擇與承擔中練習與培養。顏校長說:「不妨把自控力看作肌肉,會被磨損但也可以鍛鍊。」這本書非常適合陪著我們跟孩子一起訓練。孩子學會自我控制與自我管理,我們也學會安心放手。
擁有自控力素養,享受自律的複利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自律說起來容易,執行起來卻在在挑戰著人性。
大人們總是期待孩子能夠自動自發,對於份內的事物盡責。然而如此理想的自控力境界,並非透過提醒、叮嚀、指責、糾正、獎勵、懲罰就能夠達到。
自律這門功課很是細膩。孩子除了必須對外覺察自己與周遭事物之間的關係,同時對內得了解自己的想法、企圖、需求、想望、情感、習慣、行為等。沒有覺察,就沒有控制。然而如果僅停留在覺察,沒有任何啟動自我控制的執行力,那麼孩子的生命動能將如死水,停滯不前。
殘酷的是,外在的世界依然快速轉動,並不會停下來等待陷在拖延時間、浪費金錢、網路成癮等生命漩渦裡的孩子。
自控力可以很藝術、很科學,可以很優雅、很規律。
陪伴孩子一起探尋自控力的內在動機,讓孩子在目標、熱情、好奇心、興趣、自信心、參與感以及好心情上,逐漸的磨練出屬於自己的自控力。
當孩子擁有自控力的素養,在當下與未來的日子裡,將可盡情享受自律所帶來的複利效果。
教養的過程,也是大人的自我檢視
Tey Cheng(「小學生都看什麼書」版主)
顏安秀校長是個十分溫文爾雅的人,我們相識於臉書社團「小學生都看什麼書」,是網友。
校長每一次在社團的發文內容都十分用心、有料,真實展示了她是如何帶領水果姊和可樂妹愛上閱讀,給了我們非常多的建議。
讓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在這個想說什麼就先說了再說的網路世界,她卻都會在發文前先知會身為管理員的我,確認內容無不妥後才發文,深感她處事的慎重及周延。
在教養兩個男孩兒的路上,我接觸了不少教養書,卻常止步於覺得書裡的內容太過高大上,因為我實在好難不動怒、不沮喪、不感挫折,永遠保持正向的心去教養孩子,很多建議我都做不來。
但安秀校長的著作,不管是《家庭裡的素養課》或《教出自控力》,講述的問題、情境甚至對話,許多都曾活生生的出現在我與孩子之間,滿滿的即視感,看到例子裡校長偶爾沒忍住「虧」了一下孩子,深深覺得被同理呀。
重點是,書裡給出的對策都是確實可行!
我常覺得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大人也重新檢視了一次自己,「自控力」絕對是一生的課題。很幸運能在孩子中小學階段就遇到這本書,減少許多教養的摸索時間,期待與孩子邊做邊學,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