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導讀
從金錢頭腦帶來的傲人績效!
周文偉(華倫老師)/財經作家
綜觀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 Inc.)A股(BRK.A)與標準普爾五百指數(S&P 500)的績效,自一九六五年到二○二二年止,波克夏的總收益來到三七八七四倍,標普五百指數則只拿到二四七倍的投資報酬率;若以年化報酬率來說,波克夏在這五十七年當中,平均每年有一九.八%的增長,而標準普爾五百指數僅有九.九%的年成長。
穩定且持續,這是巴菲特(Warren Buffett)最厲害的地方,這絕非市場上曇花一現的「股神第二」、「女股神」、「少年股神」等人所能比擬。
巴菲特在投資界的奇蹟仍在持續中。三十年前,羅伯特.海格斯壯(Robert G. Hagstrom)出版了第一本詳盡介紹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與波克夏的投資故事的書籍──《巴菲特勝券在握》(The Warren Buffett Way)。三十年過去,波克夏的股價和市值又增長了更多,然而這麼多年下來,巴菲特有哪些「改變」與「不變」呢?
不變的是,巴菲特永遠從經營者的角度去思考一間公司的價值,他並不是一個「股票選擇者」,他可稱為一個「公司的經營者」,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永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改變的是,過去巴菲特認為日新月異變化的科技公司並不符合長期投資價值,卻對蘋果公司投入巨額資金……
這些改變與不變都在海格斯壯的新書,《巴菲特的長勝價值》中詳細闡述。除此之外,經過了三十年,海格斯壯還體認到一件比「如何選股」更關鍵的事情,那就是巴菲特所謂的「金錢頭腦」。要能成為成功的投資人,心理學和哲學同樣重要。這本新作中,作者將他的畢生研究,《巴菲特勝券在握》、《巴菲特核心投資法》(The Warren Buffett Portfolio: Mastering The Power of The Focus Investment Strategy)以及《巴菲特:終極金錢頭腦》(Warren Buffett: Inside the Ultimate Money Mind,中文書名為暫譯)的精華融合貫通成為一本書。除了介紹近年來波克夏的持股之外,更對巴菲特的性格和心理素質做了深入的解析。
巴菲特有一個對於投資的妙喻:「如果你的智商一百六,可以賣掉其中的三十,因為你並不需要。」單純的高智商是無法讓普通人變成厲害的投資人的。巴菲特之所以被稱為股神,海格斯壯特別用三種角色來形容巴菲特──運動員、教師、藝術家。
二○○四年巴黎奧運剛落幕,能站在奧運五環競技場上的選手,都是全世界最優秀的運動員;如果又能站在頒獎台上,那更是經過長久訓練累積的結果。巴菲特從小就喜歡看棒球比賽,他知道投資就像比賽一樣──他喜歡競爭,但他也明白「耐心」和「堅毅的個性」才是站上頒獎台的不二法門。棒球比賽要到九局才能定勝負,一個賽季要比一百多場的例行賽才能論輸贏,這就如同馬拉松選手要如何配速一樣,暫時領先並不代表最後的勝利。因此,巴菲特並不在意短期的收益,他在乎的是長遠的績效,即便有人短線大賺,他也無動於衷,他永遠堅持自己長遠的規劃,這也讓他能在二○○○年網路科技泡沫和二○二一年元宇宙泡沫中全身而退。
巴菲特也如藝術家,他將波克夏比喻為一張畫布,他喜歡在畫布上繪出不同色彩,創作出不同場景,就好像在做好「資產配置」與「投資組合」一樣。他的辦公室(就是他的房間)有一個牛與熊的微型雕塑、有一張奧馬哈《太陽報》(The Sun)贏得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的獎狀,還有家族照片和沙發。他本來沒有電腦,後來買一台電腦是因為可以在網路和別人打橋牌,他貫徹價值投資之父葛拉漢(Ben Graham)所言,「股票應被視為事業一部分所有權」,他喜歡與優秀企業家共識,就如同我們持有股票一樣,不管是持有一張還是兩張……讓公司經營團隊幫我們工作。
巴菲特更是一名教師,他每年都在波克夏的股東大會親自回答所有股東的提問,他喜歡分享,在這所「波克夏大學」裡面,大家都能學習到股神的智慧。巴菲特曾說他對經營公司沒什麼興趣,但是他對自己的朋友、房子、懷念的食物、持有的股票,有著難以言喻的依戀,巴菲特就是喜歡擁有他們。他說:「我們偏好買進,我們整個投資生涯就是緊抱股票不放。」他不喜歡金錢,但喜歡看著錢長大的過程。巴菲特的一生不僅僅是在投資,除了投資之外,他還有在更宏偉的人生計畫──眾所周知,巴菲特的慈善事業是無與倫比的。他承諾將九九%的資產捐給慈善組織和基金會,單就二○二三年,巴菲特就捐贈了四十六億美元的波克夏股票,自二○○六年以來,巴菲特已經捐贈了超過五百億美元的波克夏股票。
有些投資人常常會感嘆「忙到連看盤的時間都沒有」,他們以為一定要每天看盤才算是「投資股票」。其實沒有時間看盤才是幸運的,因為只要找到好股票,不輕易受股價波動和經濟動向影響,才是最好的投資方法。
巴菲特能累積這麼多財富的祕訣是「時間」,很重要的一點是,巴菲特已經連續投資了八十幾年,唯有讓資產年復一年地成長下去,才會發揮複利效果。這就好像你種一棵果樹一樣,短期間看不出成果,但是十年就可以看到變化,二、三十年就可以豐收。閱讀完本書,讓我們更接近股神,相信在投資路上,必能勝券在握!
推薦文
長遠價值,從買進好公司開始
林修禾/BOS巴菲特線上學院創辦人、投資理財教育家
投資這兩個字,在我們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投資,你的存款將被物價通膨吃掉。而好的投資能使我們的財富增長,並有機會實現提前退休的生活。
但市面上充斥著似是而非的資訊,無論是美國華爾街分析師的報告、網路上各種投資的晒單,或是各式各樣的投資廣告等,像是充滿誘惑的毒糖果,吸引你的眼球與關注,這時人性最貪婪的一面,在股市的世界裡一覽無遺。
如果你想在投資上穩定的獲利,並不是追求多酷炫的策略,而是回歸最基本的道理:投資一家好的公司。許多人把股市當成合法的賭場,把股票當成是一場「數字」遊戲,而不是一家「公司」。
巴菲特的啟蒙老師,葛拉漢認為:「最明智的投資,就是把自己當成公司的老闆。」你投資麥當勞股票,此時你就是麥當勞的股東,同時也是麥當勞合夥人。就像你今天剛創業,你不會跟你的創業夥伴說:「我想把我上星期投入的資金賣給別人。」而投資股市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要明白,併購一家公司與買一股股票,本質上沒有差異,都是投資一家企業。當你明白這個道理,投資就會開始變得明朗。而這個思考公司的方法,就叫「價值投資」。
想像一下,我們如果要借錢給一個人,首先要確保這個人是我們「認識的」,也必須要滿足「誠實誠信」,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換作投資,一般人只喜歡追逐不是自己知識圈的熱門股票,也不會關心公司管理層的誠信與想法,甚至不了解公司的財務面是否健全──這些都是巴菲特認為的投資重點。我認為如果投資要成功,首先可以用公司合夥人的角度思考要不要投資,用更好、更全面的方式研究公司,這樣才是真正的投資。
我本身是一位有二十年經歷的巴菲特粉絲(我稱自己為巴粉),不僅收集到巴菲特簽名,也會去參加波克夏海瑟威的股東會(當然,我也是這家公司的股東),甚至推廣價值投資的教育。因為價值投資,讓我的生活變得很不一樣。我認為只要好好運用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生活上、財富上的成功,而這已有很多的證明了。
本書作者羅伯特.海格斯壯,是當今持續研究股神巴菲特四十年的超級專家。這是一本能讓你更接近巴菲特的投資思維的書。成為一位獨立思考的投資人,你會了解巴菲特打敗大盤的底層邏輯為何,裡頭也集結了許多價值投資大師的智慧,可說是投資系列的床頭書,值得深入細細品味。
推薦文
最偉大投資人的智慧,從何而來?
愛瑞克/TMBA 共同創辦人、《內在成就》系列作者
我在一九九七年開始踏入國際金融市場,進行人生第一筆投資,巴菲特就是我第一位師法的對象,海格斯壯第一版的《巴菲特勝券在握》即是啟蒙書之一。沒想到多年之後,我有機會為此書新版作序,備感榮幸。當我重新拜讀這本大作,許多智慧語錄迅速直衝腦門,原來,巴菲特的理念經過時間淬鍊,早已深植我內心,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依舊如此雋永而清新!
書中提到:「巴菲特是大蕭條的產物。」令我深深共鳴。巴菲特十一歲就去父親工作的經紀公司學習看盤,並且第一次買進股票。儘管他父親曾任國會議員,卻因為美國經濟大蕭條,在一九四二年財務狀況一落千丈,不僅工作沒了,儲蓄也沒了。那一年巴菲特十二歲,這段經歷雖然短暫,卻激發了巴菲特心中想要賺錢的熊熊烈火。我則是在大學畢業之際,父親破產、住家被拍賣時,燃起我對投資理財的決心。
巴菲特的父親是一位正直而充滿熱情的人,當客戶的投資結果很糟糕時,他經常感到不安,並且用自己的帳戶回購,也告誡巴菲特在內的三個孩子:「不僅對上帝有責任,也對社群有責任。你不需要承擔全部的責任,但也不許放下你的那份責任。」我想,這也是巴菲特曾經榮登世界首富,卻承諾將百分之九十九財富捐給慈善公益機構的主因。一個父親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他的性格。巴菲特獲得了這份禮物,全世界因此而受惠。
至於在投資領域影響巴菲特最大的人,除了早期的啟蒙恩師葛拉漢,中後期就是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二○二三年,蒙格以九十九歲高齡辭世,巴菲特曾表示:「沒有蒙格,就沒有今天的波克夏。」「蒙格打破了我撿菸屁股的投資習慣……忘掉你對以好價格購買合理公司所知道的事;相反的,現在要以合理價格購買好公司。」他們兩人相識的過程,以及蒙格如何影響巴菲特,您可以在此書中看到完整而生動的論述。
此書含金量破表,是我讀過和巴菲特有關的書籍中,將其投資哲學分析得最深入的一本。另外也要提醒,此書並非舊作改版而已,還多加了不少新內容進去,讓我讀來滿是驚喜。無論您過去是否讀過巴菲特的書,這都是必要的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