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的年代取代了希望的年代
忽然間,我們活在一個自己其實並不想要的世界……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之作
◎獲選紐約時報21世紀百大好書
◎俄文直譯繁中版,赤色百科烏托邦系列最終作
◎作品授權超過50個國家,翻譯成40種以上語言
★☆本次長銷精裝典藏版調整☆★
1. 新增收錄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致詞摘錄
2. 新增收錄二〇二二明鏡周刊專訪亞歷塞維奇與慕勒
3. 新增文字工作者阿潑二〇二四再版推薦
4. 參照白羅斯大使館聲明,將舊版書中出現的「白俄羅斯」一詞改為「白羅斯」
距離蘇聯解體已過去三十年,如今,人們仍然憤怒和痛苦於現狀。我們目睹了俄烏戰爭的爆發,見證普丁在2024年繼續連任,執政時間快追上當年的史達林。解體的遺緒依舊影響著人們,《二手時代》讓我們一窺俄羅斯及整個曾經的「蘇聯」如何走向今日面貌。
📖代表蘇聯人心聲的「赤色百科」寫作
這是一部關於靈魂的歷史,忠實記錄蘇聯人的聲音。亞歷塞維奇耗時三十年,訪談超過千人,寫下「赤色百科」烏托邦系列五部曲。她承自俄羅斯口述傳統,介於報導文學與散文之間的「文獻文學」新體裁,將多人的獨白集結起來,譜出一首首眾聲喧嘩式的複調音樂。《二手時代》是五部曲的最終作,是她對赤色時代的告別。書中橫跨了蘇聯解體前夕到解體後的十年(1991-2001),以及再下一個十年(2002-2012),經歷戈巴契夫、葉爾欽再到普丁。我們看見俄羅斯一邊變化,一邊痛恨自己的變化,二十世紀的九〇年代,俄羅斯還一度是自殺人數世界第一的國家。
📖「二手」意味著什麼?
隨著蘇聯解體,人們盼望從共產走向資本主義時代能夠建立新的烏托邦,從西方國家身上盡力學習過去未能理解的民主、自由等「二手」概念,想著苦難會換來更好的生活;然而另一方面,「二手」也代表著記憶的復返,就在他們以為告別了赤色時代,社會主義的歷史實則尚未走遠,人們看見新一代的年輕人沒有活過蘇聯,卻崇拜起史達林,遙想那個強盛的時代,那些蘇聯人一度用眼淚送走的過去以「二手」記憶的形式活在年輕人的心中,彷若不曾離開。
📖在時代的廢墟中重新打造
書中的聲音來自被時代拋下的小人物,面對痛苦的社會轉型,過往為了生存需要的能力和目標不再適用,如今無能為力又無所適從的他們,不知未來該往哪裡走。身為在蘇聯時代長大的白羅斯人,亞歷塞維奇懷著愛去記下關於故鄉的一切,她筆下的文字帶大家貼近這群擁有共產記憶的人們。沒有人想永遠活在這座赤色烏托邦的廢墟中,但是,利用這些碎石我們可以重新打造……
◆「赤色百科」烏托邦系列五部曲 ◆
本書是烏托邦系列五部曲中的最終作,此系列為亞歷塞維奇耗時數十年,訪談超過千人所寫下的「蘇聯」人聲紀錄,內容橫跨二戰、蘇聯對阿富汗戰爭、車諾比事件至蘇聯解體,留下這段長達七十多年的歷史見證。在書中,讀者能夠看見一場社會主義實驗的理想與殞落,以及遭國家忽略的小人物集體現身。五部曲依照原文出版時間分別為:《戰爭沒有女人的臉》、《我還是想你,媽媽》、《鋅皮娃娃兵》、《車諾比的聲音》、《二手時代》。
各界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王文靜/前商周集團執行長
王聰威/小說家
王薇君/中華民國兒童權益促進協會創會理事長
冬陽/小說書評人
吳玉山/中研院院士、中研院政治所特聘研究員
吳維寧/以色列自由作家
何飛鵬/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李彥龍/中山女高退休歷史教師
東年/小說家
阿潑/文字工作者
南方朔/文化評論人
胡淑雯/作家
胡慕情/鏡文學文化組採訪主任
徐裕軒/外貿協會基輔台貿中心前主任
郝譽翔/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作家
陳仁姮/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歷史學博士、陽明交通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
陳文茜/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
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陳明莉/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陳昭珍/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陳祺勳/個人意見部落格格主
陳樂融/作家、主持人
陳穎青/資深出版人
郭強生/作家、教授
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張亦絢/作家
張翠容/香港新聞工作者
張鐵志/文化與政治評論作家
莊德仁/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博士、建國中學歷史教師
馮喬蘭/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游美惠/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
黃益中/熱血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葉大華/監察委員
詹宏志/作家、網路家庭董事長
蔣亞妮/作家
鄭芳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蔡詩萍/台北文化局局長
蔡英文/中研院研究員
蔡康永/主持人、作家
歐茵西/台灣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
劉心華/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教授
蕭道中/輔仁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賴盈銓/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退休教授
薛化元/政治大學台史所教授
蘇淑燕/淡江大學俄文系副教授
國際好評
「她的書具有危險的力量,記錄著二十世紀的暴力、愚蠢與殘酷,毫無冷場。」 ──德國國家廣播電台
「亞歷塞維奇為歷史中的灰色地帶舉起一盞明燈。」 ──瑞典赫爾辛伯格日報
「那有如複調音樂般的作品,為當代世人的苦難與勇氣樹立了一座紀念碑。」 ──二〇一五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