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韓國古稱高麗或朝鮮,介於中、蘇、日三國之間,戰略地位重要,早即為兵家必爭之地,雖自稱有五千年歷史,但因地處東北亞一隅,使西方國家迄至十六世紀才發現它,故早有隱遁國(Hermit Nation)之稱,亦表示世人難能瞭解其內部情形。
分裂後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之位置更在三十八度線以北,可說是朝鮮中之朝鮮,向北已無路可走,向南又受到民主陣營的圍堵,加上本身的封閉,使得其人民難能如民主國家人民那樣輕易接觸到外部世界,亦使得外部世界的人民難能瞭解其內部真相。無心的錯誤,加上有意的扭曲,使吾人對於這個國家更難有客觀、公正的評論,一不小心,還可能被扣上紅帽子,說你是親共份子。
當南北韓關係由對立、對峙轉為接觸、會談,中韓關係有生變之徵兆時,個人便主張要設法瞭解朝鮮、改善雙方關係,進而謀求建立政府關係,倖為政府接受並開始推動。
數年前,個人接受臺灣商務印書館委託主編一套韓國叢書時,與外交官出身總編輯方鵬程先生閒聊有關韓國事務時,他鼓勵我把我與朝鮮接觸、交涉經驗彙整成書;在上中廣「新聞大解讀」與主持人胡忠信先生談到朝鮮之種種時,他亦鼓勵我把它撰寫成書,受到他們的支持與鼓勵,我開始撰寫《前進朝鮮──與北韓交流二十年》。
本書內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說明韓國的分裂與韓戰發生之背景與影響;第二部分為認識朝鮮,說明朝鮮的憲政體制、朝鮮勞動黨的由來、朝鮮政府正式成立、朝鮮的政治理念、金日成‧金正日體制的特徵等;第三部分說明與朝鮮交流情形,其內容包含:1.首度應邀訪問平壤;2.促成雙方政府首次正式會談;3.把朝鮮產辣椒醬轉輸入韓國;4.協助南韓商人投資開發金剛山;5.我政府兩度派遣農畜產專家考察平壤,提供援助;6.應邀前往平壤商談建立雙邊關係;7.朝鮮派員前來洽商設立雙方代表機構;8.南韓同意其低放性核廢料共同運北處置,化解爭議等;最後為結語,共四章,並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憲法為附錄,約十餘萬字,既可瞭解韓國何以分裂及朝鮮之現況,亦可知道我國與朝鮮交流事事為促成朝鮮開放、緩和南北韓關係,以推動亞太地區的安定與和平的苦心之實際情形後,既可作為投資旅遊之參考、指針,並進而使周邊國家從過去因不明瞭而做無謂的反對,變成因瞭解事實真相轉而改為支持,亦可作為對朝鮮政策之參考,改圍堵為開放,使朝鮮融為國際社會的一員,以化解朝鮮半島的緊張情勢,永保朝鮮半島之安定和平。
撰寫期間,承內人廖碧玲女士之協助與整理,使書稿得以順利完成,交付出版,復承國史館史料叢刊編輯委員會之審閱,予以肯定,並同意給予出版,使本書得以與讀者賢達見面,並致謝忱。
每次出書前總覺得已竭盡所能,力求完美,但出書後,還是處處可見不盡如人意處,令人感到愧疚遺憾,本次恐亦難跳脫前例,闕漏疏失之處,敬請雅正,期再版時改進。
最後要感謝黃昆輝、陸以正和胡忠信三位先生,為本書撰寫序文,給予肯定、指教和薦介。
黃昆輝先生現任臺聯黨主席、是前總統府秘書長、也是雲林同鄉鄉長,他對書中所述部分事實知之甚詳。
陸以正先生是我唸正大新聞系時新聞英語的老師、前駐南非大使、名外交評論家,他在韓戰期間曾擔任美軍翻譯官,因而得過美國勳章,還在北韓住過相當時間。
胡忠信先生是歷史學者、名政治評論家,也是中廣「新聞大解讀」和高點綜合電視「三人行」的名節目主持人,對朝鮮半島情勢頗多關心。其節目甚受肯定和重視。
謝謝三位的序增光篇幅,便於閱讀,情誼難忘。
林秋山
序於芝山巖
民國100年5月
本書於建國100年十月下旬出版後很快售罄,十二月初、二刷上市後不久,適逢朝鮮官方正式公布,其偉大的領導人金正日已於十七日上午八時三十分猝死的不幸消息,引起世人對未來朝鮮政局的關注,紛紛議論他是何時去世,並質疑金正恩的接班能力及其動武的可能性,以及將來是否改革開放等問題,書很快又賣完,乃請國史館三刷供應,不意國史館表示該館向不編列三刷的經費,無法續行供貨,要求作者自行處理。經補充金正恩街棒後朝鮮政局走向一章,洽請三民書局重新編排出書,感謝劉董事長振強之支持,及編輯部相關人員利用年假趕工,使本書得以早日與讀者見面,特致謝忱。
民國101年元月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