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觀點與哲學心靈──(代序)
前 言
壹 康德論哲學之本質
一、歷史性之認知與理性之認知
二、哲學知識與數學知識
三、哲學之「學院概念」與「世界概念」
四、學院概念哲學與世界概念哲學之共濟
五、論「哲學」之學習
貳 本體現象權實辯解
一、引 言
二、現象實在辯解
(一)「現象─E」與「現象─?」(Erscheinung und Phaenomenon)
(二)「現象─E」與「現象─?」之辯證統一
(三)現象之「共有性」
(四)現象之「實在性」
三、本體權宜辯解
(一)意義問題與指涉問題
(二)物自身或本體之反面意涵與正面意涵
(三)本體概念之正面意涵──本體之「可能性」問題
(四)本體概念之反面意涵
1.本體作為一「界限概念」(Grenzbegriff)
2.本體作為一「權宜概念」(Problematischer Begriff)
四、結 語
參 論歷史心魂──《思光少作集》代序
肆 從雅各布遜對大腦左右半球不對稱性之討論談起
一、大腦左右半球不對稱問題之背景
二、雅各布遜就大腦左右半球不對稱問題之觀察
(一)實驗根據
1.兩耳歧聽實驗(Dichotic Hearing)
2.腦半球分割手術(Split-brain Operation)
3.對大腦左右半球中其中一邊受損的病人之觀察
4.對接受腦半球電激療法(ECT, Unilateral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的病人之觀察
(二)主要論點
1.左腦半球與語音辨別
2.左腦半球與語法及語義之關係
3.右腦半球與非語言性聲響之識別
4.右腦半球與語言中感情語調之識別
5.右腦半球與聽聲辨人
6.右腦與音樂樂段之識別
7.大腦左右半球之時態取向(Temporal Orientation)
三、大腦左右半球之「互補」與「整合」
四、從大腦功能之整合談到哲學活動之整合
參考文獻
伍 胡塞爾的「世界界域」理論──從現象學觀點看世界
一、引 論
(一)何謂「外在世界」
(二)從外在世界到「世界圖像」
(三)世界圖像及其意義結構
二、胡塞爾的「世界界域」理論
(一)界域理論之濫觴
(二)何謂「界域」?
(三)界域的整全性與人類的認知結構
(四)「內在界域」與「外在界域」
(五)「世界」作為一「虛空界域」──人類經驗之開放性
三、結論:從「世界」到「自我意識」
陸 從比較觀點看「範疇論」問題
一、「範疇」一詞於字源上的觀察
二、「範疇論」與西方哲學傳統的基本問題
三、埃奧尼傳統與範疇理論的濫觴──「變化」與「分殊」問題
四、伊里亞傳統作為範疇理論的一種反面教材
五、亞里士多德的範疇論
(一)亞里士多德範疇論的語言基礎
(二)「變化」與「分殊」問題的重審
(三)亞里士多德對巴門尼底斯有關「非有」問題的回應
(四)亞里士多德範疇論作為一哲學問題
六、範疇論於西方哲學傳統以內的發展
(一)康德
(二)海德格
七、範疇系統於西方哲學傳統以外的相應開展
(一)中國傳統中的一些個例
(二)印度傳統中的一些個例
八、總結:為範疇論作為一哲學問題尋求一更普遍的意義──範疇論的文化定向功能
柒 洪堡特《人類語言結構》中的意義理論──語音與意義建構
一、引 論
二、從共相論爭看語音與意義之關係
三、「語音」是一個怎麼樣的研究對象?──「語音學」和「音位(韻)學」
四、人類「發音」現象背後的深層機制
(一)語音對於人類語言運用而言是否絕對必要?
(二)人類語言中的「分節」現象(Articulation)
五、雙重分節(doublearticulation)
六、語言的「音型」
七、擬聲模式──語音與意義的第一種轉換模式
八、象徵模式──語音與意義的第二種轉換模式
九、類比模式──語音與意義的第三種轉換模式
十、結論:從語音與意義的轉換模式引出的哲學反省
捌 從洪堡特語言哲學看漢語和漢字的問題
一、引 論
二、語言之「音型」於人類語言機制中的作用
三、漢語研究於洪堡特語言理論中的地位
四、從洪堡特觀點看漢語的語音構義問題
(一)從漢語和漢字的特殊關係看古漢語的「語音構義」問題
(二)胡樸安的「語音構義」理論
1.所謂「四音」
(a)自然音
(b)效物音
(c)狀況音
(d)轉移音
2.所謂「四語」
(a)「單獨語」
(b)「聯合語」
(c)「推展語」
(d)「說明語」
(三)漢語語音構義問題與漢語的「語音匱乏」現象
五、從洪堡特觀點看漢語的語法機制
(一)語音的語法功能與漢語語音的相對弱勢
(二)漢語語法只有句法是不是一種缺憾?
(三)漢語語音系統中所產生的代償機制
(四)漢語語法的約制不在「形式」而在「精神」
六、從洪堡特觀點看漢語和漢字的意義孳乳問題
(一)「思想的文字」與「文字的類比」
(二)孫雍長的「轉注」理論
(三)「轉注」與漢字的改造原則
(四)從「類首」到「部首」
七、結 論
版權宣告
封 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