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訪談及參與觀察(田野)研究者的一盞指路燈
姜以琳/上海紐約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
作為Annette的指導學生,聽聞Listening to People翻譯成中文,心情真是無比雀躍。聚焦在質化研究方法的書籍不但少,更鮮有學者對質化研究的整個過程,進行詳細描述並提供確切的實證建議。Listening to People不僅運用多位學者的實際經驗作為範例,甚至含括研究正式展開前的構思期到分析寫作的結案期,以溫柔的口氣,鉅細靡遺、娓娓道來各階段的注意事項。這是一本研究方法的經典文獻,裡面的內容更可望成為訪談及參與觀察(田野)研究者的一盞指路燈。
教學現場中,時常聽到學生說自己「統計不好,只好做質化研究」。其實質化、量化研究方法都不容易,兩個研究方法之間不適合直接比較,也沒有所謂高低之分。量化研究有其模型上需要克服的困境,質化研究亦有自己的難處。Listening to People很直白的指出質化研究中,一些大概率會發生,卻常常被學生們忽視,及至遭遇後才意識到困難的地方。舉例而言,訪談不只是簡單的「跟人說話」、「去找人回答問題」的行為。據此書所言,一個好的訪談,在前置作業期就充滿巧思。精心挑選的問題中,每一項都緊扣研究者的核心問題,但又同時能給與受訪者充分的自由,讓他們用自己的話、詳盡闡述自己的觀點。進行訪談中,受訪者很可能會偏題、試圖主導對話、或者在某些議題上三緘其口。這時候,研究者需要快速判定何時及如何將談話內容帶回原本的主題。與此同時,訪談人更需要能在對話中獲得最為體現受訪者觀點的引述(quotes)。這些在同一瞬間發生的決策與行為,都不是能輕鬆辦到的事,而是需要經過反覆訓練與實際習作才能獲得的重要技能。
除了訪談之外,不少學生對田野方法(參與觀察)常抱著充滿浪漫色彩的綺麗幻想。但是,出田野不是簡單的「去認識人」或「找個地方了解當地文化」。如本書所述,田野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常以月或者年為單位,需要研究者跳脫自己的舒適圈,甚至成為另一個社會的邊緣人,才得以完成。因此,研究者在進入田野之前,必須做好許多事前的準備與決策,例如田野地點在哪裡?必須選這裡的理由?預計花費多少時間?自己在當地的角色是什麼?自己的出現可能造什麼影響等等。研究者在決定進行田野,從開始直到結束,所做出的每項選擇都具有主觀性質,亦如我們每個人看同一件事情都有不同的詮釋角度,對同一件事情也有各自不同的側重之處。Annette在本書中特別強調主觀的重要性以及相生的侷限性,教導讀者如何將主觀性質轉化成自己獨特的利器。此外,好的參與觀察筆記往往是田野著作的靈魂,研究者在深刻觀察之外,寫出真實深刻又富批判性的民族誌作品,亦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田野資料的可靠和有效,都與呈現方式相關,更需要經過詳盡的構思與推敲。做田野不是一件信手拈來的行動,寫田野筆記更不是隨手抒發的心得雜記,而是需要長時間通盤考量,虔誠詳實的紀錄,最後才有可能得到的一點成果。
以我個人的經驗而言,我在與Annette進行為期一年的單獨指導(獨立研究課)後,才獲得她的首肯,得以隻身到北京的高中進行田野觀察。這一年的課程中,她每週要求我嚴格遵守24小時內寫完田野筆記,並且在時限內交給她審查。每週見面時,她會給我詳細的回饋,務求讓讀者「彷彿站在你身後,看你所看、聽你所聽」。她對田野的進程極為嚴肅,也對田野筆記的要求詳實至極。田野過程中,她詳盡的詢問,提醒我要用不同方式跟不同關係類型的報導人溝通,也讓我知道要依據關係進展的程度提出訪談邀請,才能同意受訪者最大化。甚至如何用簡單的小技巧,最大程度降低受訪者戒心,以便問出對方的家庭收入,都是每週的重要課題。田野記錄則彷彿海納百川,從描述「空氣瀰漫著什麼味道」和「場景內的氛圍」,到記錄人物對話時的動作、表情、儀態;包含報導人未能言明的肢體語言,以及研究者當下每一瞬間的想法和感覺,都要刻畫的鉅細靡遺。在這樣的反覆練習下,每一小時的田野往往會耗費四到五倍的時間打字寫筆記。Annette那堅定的24小時內完成的要求,不僅考驗個人時間安排和對田野的敬業,更訓練了記憶能力與田野效率。Annette甚至在寫作能力上也對學生們有嚴格的要求。她屢次提醒我,在既有的課堂閱讀之外,每個月讀完一本非學術的英文小說。原以為這是為了非英文母語的學生所制定的特殊訓練,藉由浸泡在英文文學世界,鍛鍊我對文字的敏銳與寫作表達的精鍊。田野結束後我才發現,這不但是她對學生的要求,更是她身為擅寫作又多產的資深學者,也必定完成的閱讀課題。在學生身上,Annette證明了田野與訪談都是可習得,而且必須反覆訓練而獲得的技能;在自己身上,她彰顯了質化研究者反覆打磨自身研究方法的至誠與奉獻精神。
Annette將自己從業幾十年來的訪談和田野知識與經歷,一氣呵成的書寫成Listening to People。這本書經過多年的反覆修改,以及與許多學者的討論,終於完成。有了這本書,即便沒有上課,讀者們也可以藉由閱讀而獲得相當寶貴的訓練與提醒。
Listening to People告訴我們,不同於許多的刻板印象,嚴謹的學術研究中,訪談不是單純的跟人進行問答,而是充滿傾聽和自我反思;田野也不是個人的深度旅遊,而是滿盈著深思和另類詮釋的傾力觀察。確實,訪談跟田野耗時費力、所費不貲,期間研究者不斷自省再自省、自身也不斷改變再改變,研究成果也往往極為寶貴,引人入勝。如同Annette在她的退休演講上所說:「民族誌有憾動人心的能力,要相信書本的力量,因為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讀者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豐沛的民族誌案例,可以更好的理解所閱讀的質化研究著作;打算書寫質化方法成果的各位,可以在本書中事先準備好多種可行備案,也能夠在遇到研究困難時,參考Annette和其他研究者們的經驗,從而得出乘風破浪的研究進展。祝各位開卷有益、閱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