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乃勞思光教授論著之選集,內容包括勞氏在國際學術會議中之重要講詞,及有關中國哲學與思想史之論文數篇。案勞氏早期思想以文化哲學為主。此一階段之作品已編為《少作集》。勞氏之《中國哲學史》、《中國文化要義》、《歷史之懲罰》等書,則代表其中期思想。晚年勞氏致力於哲學功能之全面研究,其代表作尚在撰寫中。本書所載專論及講詞,雖屬一鱗半爪,然亦足透露勞氏晚年哲學思想之方向,故以《近作集》為副題,以供探究勞氏晚年思想之學人參考。
本書乃勞思光教授論著之選集,內容包括勞氏在國際學術會議中之重要講詞,及有關中國哲學與思想史之論文數篇。案勞氏早期思想以文化哲學為主。此一階段之作品已編為《少作集》。勞氏之《中國哲學史》、《中國文化要義》、《歷史之懲罰》等書,則代表其中期思想。晚年勞氏致力於哲學功能之全面研究,其代表作尚在撰寫中。本書所載專論及講詞,雖屬一鱗半爪,然亦足透露勞氏晚年哲學思想之方向,故以《近作集》為副題,以供探究勞氏晚年思想之學人參考。
勞思光
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研究院哲學學部主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訪問教授;臺灣清華大學客座教授;中央研究院學術諮詢委員,並獲選為中央研究院第24屆院士。現職為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東吳大學端木愷講座教授。著作約三十種;其中以《中國哲學史》為風行海內外之鉅著。早年思想見《少作集》(七冊)。另著有《解咒與立法》、《中國文化路向問題的新檢討》、《思光詩選》等。
自 序
對於如何理解中國哲學之探討及建議
從「普遍性」與「具體性」探究儒家道德哲學之要旨
王門功夫問題之爭議及儒學精神之特色
《方以智晚節考》及〈補證〉讀後感
試論當代反儒學思潮──理據與功能的雙重檢討
由儒學立場看人之尊嚴──問題與奧密
附錄一 傳統主義與反傳統主義
附錄二 文化變革與中國現代化運動
附錄三 悲情、悲劇與生命之悲涼──聞梁漱溟先生逝世書感
版權宣告
封 底
序:
自 序
幾年前臺灣「中國時報文化公司」出版我的《少作集》,當時我便向參與該集編務的關子尹、張燦輝等人說,《少作集》出版本來不是我自己的計劃(我原覺得少作應在刪除之列);但現在既然出版了,我反而被迫要計劃另出一二本論集,刊載我的「近作」。不然,若是別人只根據《少作集》來談我的哲學思想,便會造成嚴重的誤解了。
這些話在當時雖有戲言的意味,實際上卻也涉及一個客觀上為我自己所關切的問題。那就是:我自己的哲學生命歷程有些內在的特色,使別人不容易了解。這一點,我自己在五十歲以前也未曾明確地察覺到;後來漸漸察覺,卻也從未在任何文字中談及。現在,東大圖書公司出版這本《思辯錄》,以「近作集」為副題,使我想起當年閒話,正可順便對這點自我了解略作陳述。
我由於多年來在實際生活中是以學術工作為職業,因此,我對於學院標準一向極為尊重;對於此中功能分寸也看得很清楚。較為熟悉我的作風的人,大抵都認為我頗能嚴守學術標準,無論在探討問題或評估他人工作成果時,都不會因循敷衍。然而,我這種作風其實是由我的社會角色所決定。若就我內在的氣質與心態講,我實在並非一個學究式的人。即以從事哲學研究而論,我並不是像現代學究人物那樣一味只重視外在表現;反之,我所真正關切的是我自己所見到的理境及所達到的自我境界。我治學之基本目的在於自己的所成與所得,至於對外的表現原只是「餘事」。不過,由於遭遇的決定,我既然成為一個職業學人,於是這種「餘事」成為我的社會責任,我又必須以嚴肅心情來完成它;這樣,外表上我的學院作風便很顯著了。
我真正關切的哲學問題,本是哲學現有的危機問題,與未來的希望問題。我從幼年即感覺到一種普遍性的新哲學的需要。後來,我正式入了哲學界,自己所定的工作計劃便是先整理幾個大傳統下的哲學思想,然後面對現代世界從事一種新的建立工作。我在二十八歲以前,主要工作只是以中國儒學及德國觀念論為基本依據,來處理文化哲學問題──特別是中國文化的路向問題。結果便是《少作集》中那些論著。但在二十八歲以後,我便不拘守那個廣義的「黑格爾模型」。我寫《中國哲學史》以前,即已逐漸加強對當代解析哲學及語言哲學的探究。也正因為我視域日廣,所思考的問題日繁,《中國哲學史》的寫作時時似斷似續,以致全書四冊完成時,已到了七○年代之末;這本書也就成為我中期思想的主要代表作了。
事實上,於一九六九年前後,我對於當代的意義理論的廣泛探究已經大大加強,隗因教授(W.V.Quine)在這方面曾給我很有力的刺激,而我與維也納學派的菲格爾(H. Feigl)的談論,也使我對於卡那普教授(R.Carnap)的立論及意向達成明確了解。但同時我在美國接觸哲學界人士既多,又察覺二次大戰後西方哲學思想之演變有極複雜的取向。解析哲學雖提供了嚴密思考的訓練,卻逐步失去歐美哲學主流的地位。我真正要面對的許多難題,都落在六○年代以後的歐洲思潮上。這就使我又回到德語世界的哲學。在瀏覽與沈思中,我不覺用去了好些年的時間;我只覺得問題一層層浮現,在呼喚徹底的省思與系統化的清理。這需要十分龐大的工作,未必是個人可能勝任。至於我自己能做多少,更是難作預測。不過,我對於不同的意義領域出入既多,哲學生命確也日臻豐富;對於許多「一曲之見」,每每一笑置之。中心蕩然,倒也自得其樂。可是就社會責任方面說,我卻另有感受。事實上,七○年代以後,我見到的理境愈廣,對於流行思潮的內在困難及謬誤了解愈多,所寫的文字卻愈少。原因是:我漸漸覺得零星片斷的論說,對哲學危機或出路問題都無大作用。我一度開始打算作札記,隨時記下我對許多哲學問題的看法,或對處理問題的建議,不急於寫成一本本的書來問世。到我謝世後,再將這些札記交給後輩整理,作為我對哲學界的最後奉獻。這樣做,好處是不必急迫地寫成論文,則可以儘量保存我思考體悟所得。不過,另一面,也可以隨時耽誤,留不下多少東西。因此,最近我又有意先分寫一二本書,部份地表達我近年思考所得的成果。但這也只是初步計劃而已。
現在出版的這本《近作集》,只包括我的幾篇論文和幾篇講辭,自然遠不足代表我近年的思想;不過,如論王門後學之工夫論爭議一篇,也透露出我的特殊觀點。幾篇講辭雖不是繁徵博引的論著,但所接觸的問題都有一定的理論意義;而我所提出的建議或意見,也都不是率爾發言,自有其理論依據。讀者看這本論集,至少可從這些片段論述中看出我晚期思想與《少作集》的不同。
前些年我寄給中國大陸上一位詩人兩首寫懷的律詩,其中有句云:「無涯理境歸言外,有限文章付世間」。我想,這足以表明我自己的哲學生命的反觀。如此,則《近作集》雖與《少作集》不同,亦不過是「有限文章」中的一部份。各篇論旨甚明,倘在拓充理境方面對讀者稍有助力,我即深感快慰了。
思光
乙亥九月於台北寓所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