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海儀式中的懷梆、
鄉民自學的中原音韻大平調、
到夫妻對唱的蜜樣二夾弦,
每個曲種背後都有著深厚的民俗背景和生活氣息,
表現出中原文化的鮮活生命力。
▶越調:河南地方戲曲的流派與特色
越調是河南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它主要流行於河南的南部、東部,越調的主奏樂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後來一般用墜胡。
越調自誕生地四外流傳時,「音隨地改」,形成了「上路」、「下路」、「南邊」等地域流派。上路越調以南陽為中心,是越調的母調。唱腔質樸、婉轉、細膩、典雅而又不失豪放、粗獷、大氣,具秦腔的元素。
下路越調以許昌、漯河、周口為中心,又稱「小越調」。唱腔具有火爆、明快、高亢、豪放的特點。南邊越調以襄陽為中心,向十堰等地擴散,與上路越調比較相似。
▶大弦戲:源流、傳承與代表劇目
大弦戲原稱「公興班」,又名「弦子戲」,是一個古老而稀有的多聲腔劇種,它以河南開封、濮陽為中心,流行於河南東北部、河北省南部、山東省西南部一帶。
一般認為大弦戲與唐代宮廷的梨園戲有一定的淵源關係,在演變發展過程中,又繼承了宋元雜劇北曲的傳統。
大弦戲劇目原有500餘本,內容以忠奸鬥爭、殺伐征戰及除霸安良為主.代表性劇目有《反五關》、《黑石關》、《楊府選將》、《戰洛陽》、《下南唐》、《孫武子興兵》、《黃花寺》、《西廂記》、《兩架山》等。
▶豫劇:河南戲曲的發展與特色
豫劇是發源於河南的一個戲曲劇種,中國五大劇種之一,居中國各地域戲曲之首。
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咬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藉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的歡迎。
豫劇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是在繼承河南梆子的基礎上,透過不斷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與京劇、越劇同為中國戲曲三鼎甲。
▶大平調:濮陽古老劇種的源流與特色
大平調源於濮陽民間,是在開州,即濮陽土生土長的一個古老劇種,故過去又稱「開州平」。
大平調是板腔體梆戲,因梆子灼目貫耳,又稱「大梆戲」、「打油梆」。其唱腔旋律圓潤平緩,又是中原地方音韻,故也稱「平調」。又因該劇種上演劇目均為朝綱大事,演員陣容龐大,群眾歷來視為大戲,為與其他劇種相區別,平調就逐步定名為「大平調」。
大平調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很高的藝術價值,從明代誕生起,就深受群眾的歡迎和喜愛,使這一藝術表演形式從「板凳頭」,逐漸成長為演出陣容龐大,行當齊全,音樂聲調優美的大型劇種。
本書特色
本書匯集河南傳統戲曲的精華,從越調、懷梆到豫劇、二夾弦等不同曲種,深入探索各地戲曲的獨特風格與歷史淵源。書中將戲曲藝術的聲腔、舞臺表演、歷史演變一一展現,既是對地方戲曲的全面梳理,也為讀者呈現了戲曲藝術的多樣魅力與傳承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