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慶
  • 電子雜誌
文訊 11月號/2021第433期 (電子雜誌)
各期珍藏 試閱
收藏試閱本 10
人收藏
適合平板

文訊 11月號/2021第433期 (電子雜誌)

  • 刊別:月刊
  • 出版地區: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 出版日期:2021/11/01
  • 定價:200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封面故事

人與動物間的關聯,除了我們日常與動物相處所獲得的經驗之外,也含納了整個動物星球之上,各種生命樣態與人類互動的可能。而這也是動物文學應包含的範圍。只是我們長期以來所接觸寓言式的動物故事和擬人化的動物卡通,在成長階段扮演了太重要的角色,導致許多人對動物文學、甚至對動物本身的想像,可能就侷限在某些既定的刻板印象中。不過,由於飼養動物的人口增加,過往被認為是「貓狗小事」的題材,已有許多作家樂於投身於此,與動物相關的文學作品遂更具能見度。再加上貓狗等流浪動物在都市空間中的處境慢慢引發關注,某些社會案件的「推波助瀾」,更讓動物議題受到矚目的程度似乎進入一個「盛況空前」的階段。2021年8月間,一則154隻走私貓遭銷毀的新聞成了全民話題,這幾乎是過去二十年不會出現的現象。但我們是否就能據此跳到「動物地位大幅提升」的結論?答案卻也未必那麼理所當然與篤定。
平心而論,有些變化確實在發生與發酵,但要將一時的新聞熱度延伸為長期的關注、進而內化為社會的肌理,卻絕非容易的事。期盼有更多人能意識到動物就在我們之中,在我們的生活裡,而不只是少數人的興趣或愛好。如果將人與動物的關係視為光譜,前述那些深情以對的文字,其實只占了一小部分;在光譜的另一端,有著更多厭惡、恐懼、漠不關心、誤解、偏見或利用。而文學的視野,無疑能為我們呈現出形形色色的複雜互動,在不同的濃淡之間,呈現出表象內裡更深層的人性和欲望,是如何投射與扭曲地轉化成我們對待動物的方式。如果只將談論家中同伴動物的作品視為「動物文學」,我們就只能看到冰山一角,不曾飼養過動物的人,甚至可能認為這些作品與自己沒有太大關係,遑論改變自己看待動物的態度,這是我始終為之感到遺憾的事。
讀者可將這次的專題視為一個契機、一個入口,一個打開我們對動物、文學的認識與想像的小小星系。在這些星球的故事裡,一如小王子和他的玫瑰與狐狸,有些動物願意被馴養,有些不願意;有些動物的生活方式遠離人群、與人互不相涉,有些卻終其一生不曾見過自己的同類;有些被愛包圍、有些則被傷害與辜負……當我們透過文學的多樣性,看見關係的多樣性,我們對動物的刻板印象才有鬆動與改變的可能。

文壇重量級作家白先勇的經典作品《臺北人》,今年適逢出版五十周年。而今年的台北文學獎得主,也正是由白先勇這位在當今華文文壇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獲得。在此特別值得紀念的時刻,本期雜誌特以雙專題的方式製作,除了動物文學專題「那些動物教我的事——動物、文學及其他」之外,特別製作「似曾相識燕歸來——白先勇《臺北人》出版五十周年特輯」。邀請江寶釵、曾秀萍、陳美桂、楊富閔、顏訥等各世代作家學者一起重溫經典,帶來跨教育、跨性別、跨世代、跨地域、跨影視,全方位的《臺北人》。

五十年,足以讓少年成熟,也能讓韶光逝去不復返,唯那舊時王謝堂前的燕子始終陪伴一代又一代讀者,見證個人的成長與社會的蛻變。
此刻,燕子再度翩然飛回,帶來新生的信息,不同世代的讀者紛紛重新閱讀《臺北人》,訴說他們與燕子的故事……
 

編者的話

【文學經典與世代風華】

近年來,動物議題受到關注,很自然的,文學中的動物形象也更為豐富。本期專題「那些動物教我們的事:動物、文學及其他」,邀請黃宗潔教授擔任客座主編。宗潔在〈跨越時空共感的敘事永不褪色——關於動物二、三事〉的導覽文中,明晰的將專題精神引領到位,理性感性兼有,分析期待具陳。
專題略分幾個方向:「文學裡的動物形象與想像」邀請謝佩霓、栗光、吳文君,從文學藝術裡的動物、文學裡的海洋、繪本裡的動物進行發想。「陪伴.動物」則透過幾位實際投身相關領域的作者,朱天心、林清盛、張婉雯,分享自身經歷或觀察到的人與同伴動物的關係。此外,徐子晴訪問野生動物急救站,小美訪問漫畫《夜巡貓》編輯林怡君,羅聿倫介紹台文館的動物展,嘉世強介紹《樹冠上》等。另邀請隱匿、楊佳嫻、騷夏提供「寫給動物的詩+私房動物書單」。宗潔精心的企畫,希望能呈現她心中繁複美麗的動物文學星系;儘管是部分光景,也期待她的導覽,開啟讀者們閱讀時「超連結」的起點。

《文訊》躬逢其盛,很榮幸參與「沉潛以學,從容於藝——臺靜農百廿誕辰紀念特輯」。1987年10月,文訊32期,登載黃秋芳專訪臺靜農先生長文,提及:臺先生身兼中文系系主任一職長達20年,一點一滴建立起中文系的規模。因時刻心掛系務,壓力很大,先後向沈剛伯、錢思亮請辭。臺先生笑談往事:「沈剛伯先生很會說話,錢思亮先生較沉默,遇到討論系主任的事,他們一個說話,一個不說話,反正就是不准辭。」十足顯現臺先生受到的器重與尊敬。從「歇腳庵」到「龍坡丈室」,學子門生、同儕友朋在此分享了臺先生的翰墨芬芳和溫暖記憶。撰文的有:施淑、陳夏生、曾永義、黃啟方、黃沛榮、林玫儀、莊伯和、陳昌明。

能與爾雅隱地先生合作完成【《臺北人》出版50周年精裝典藏版】,又得到白先勇老師的信任及鼓勵,這不僅是機緣,也是他們倆位的信任與託付。自認已是無役不與、遍嘗風霜的書刊老編,但在執行過程,仍得到不少經驗與成長。面對前一陣子白老師因病住院,隱地先生車禍受傷,更能感受到人生的無常。因此期待《臺北人》50周年版的面市,能多一些喜慶與光彩。
書法家董陽孜重新揮毫,經過20年沉潛,新版「臺北人」三個字,更添幾分靈動與滄桑。封面是磚紅色的京都元素紙,「臺北人」字體燙金,搭配淡粉色書腰;內封則是美術設計黃子欽挖掘出1960《現代文學》創刊時,由張緒先設計的前衛圖案,簡單耐看,表現一種現代都會追求速度,但也內縮封閉的「驕傲與孤獨感」。由外到內,希望呈現半個世紀不墜《臺北人》的文學經典與世代風華。
為此,我們特別企畫「似曾相識燕歸來——《臺北人》出版50周年特輯」。白老師首次為自己的書作了新序,相隔半世紀,序文仍充滿文學的、歷史的醇厚回味。此外邀請江寶釵、曾秀萍、陳美桂、陳柏言、楊富閔、連俞涵、顏訥,從教學、性別、世代、地域、影視等不同視野,專文探討《臺北人》。 1952年,白先勇首次投稿刊於《野風》雜誌,1958年短篇小說〈金大奶奶〉發表於《文學雜誌》,1960年與同儕創辦《現代文學》,1971年《臺北人》由晨鐘出版,1994年加州大學退休。
晚近30年,白先勇傾力投入愛滋病的防治,參與崑曲的改編、演出,撰寫與出版父親白崇禧將軍傳記,應聘母校台灣大學講座教授,講授鑽研最深、影響他創作最大的《紅樓夢》,參與《孽子》出版、研討與劇場演出等。白先勇一路創作並參與文藝及出版,未曾稍歇,為文化園圃編織一片瑰麗錦繡。值此創作70年、《臺北人》出版50周年之際,由衷向他賀喜、感謝、致敬。
 

雜誌目錄

【編輯室報告】 ◆封德屏

【自由談】
〈浮光流影〉
人生之美在於度 ◆吳鳴
〈行旅者的世界史〉
近來台灣的世界史出版漫談(二):物質文化轉向 ◆蔣竹山
〈台灣設計田野〉
台味SF機械神話——特攝遊戲初體驗 ◆黃子欽

【特稿】
一個逃兵的自白——寫給第一百期《九彎十八拐》雜誌 ◆吳敏顯

【本期專題】那些動物教我的事——動物、文學及其他
跨越時空共感的敘事永不褪色──關於動物二、三事 ◆黃宗潔
每個生命,都是唯一 ◆吳文君
當我們在水下生火 ◆栗光
關於龜的這些人、那些事 ◆謝佩霓
在離散的時代裡,她們尚有彼此 ◆張婉雯
喜歡和你在一起 ◆林清盛
從友伴動物做起 ◆朱天心
對動物,不別過頭去──專訪大塊文化副總編輯林怡君,關於《夜巡貓》、《先養狗......然後,養了貓》及其他 ◆小美
我們從阿貓阿狗身上學到了什麼?──談台文館的貓狗及動物策展 ◆羅聿倫
東部失落的拼圖──訪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徐子晴
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 ◆隱匿
不飛的貓 ◆楊佳嫻
請幫我畫朵唯一的花 ◆騷夏
「那些動物教我的事:有時也有植物,在《樹冠上》」──線上講座側記 ◆楊若榆

【特輯】
餘音──紀念臺靜農老師一百二十歲冥誕 ◆施淑
懸肘中鋒臨漢碑──兼書得寶側記 ◆陳夏生
景行行止.如沐春風──追隨靜農師杖履的點滴 ◆曾永義
兩個三十年的因緣1960~1990~2021──紀念臺老師一百二十歲誕辰 ◆黃啟方
師恩浩蕩──感念靜農師 ◆黃沛榮、林玫儀
回憶臺老師 ◆莊伯和
溫州街 ◆陳昌明

【作家收藏】
臺靜農墨寶 ◆亮軒

【人物春秋】
〈作家行止〉
Formosa mon amour - 陳玉慧《我們(還在初戀的島上)》與經典群像 ◆白樵
〈文壇新秀〉
抒情的虛構、想像的時間——專訪郝妮爾談《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 ◆林文心
〈懷念作家〉 
走遍千山萬水的苦行僧——憶畫家梁丹丰 ◆丘秀芷

【談文論藝】
〈此岸彼岸〉
來自他方的留駐與凝視——我們怎麼寫香港 ◆楊明

【書的世界】
「一個人主義」的生活啟蒙——我讀劉黎兒的《究極一人行》 ◆高大威
突破重圍的純真和友誼——讀霍索夫《紅色降落傘》 ◆黃錦珠
指向霧中的手——讀張亦絢《感情百物》 ◆蔣亞妮
老少年的敘景——讀陳輝龍《重翻照相簿子》 ◆廖偉棠
追憶洶湧流逝的流光——評介吳鈞堯《靜靜如霜》 ◆須文蔚
台灣就是亞特蘭提斯——讀李笭《人魚能不能上岸》 ◆黃冠翔
妳看到那寂靜了嗎?——讀車前子雙語詩選《無詩歌》 ◆翟彧
穿生透死的詩——推介《李飛鵬醫師詩圖集:悲傷的建築》 ◆白靈

【我們的文學夢】
因為奇怪,所以存在——張亦絢談創作與不守清規 ◆張嘉珊

【島嶼串流】台中、南投、雲林、台南 ◆石育民、嚴敏菁、王麗萍、邱歆、琹川

【大陸有關華文文學研究動態】◆朱雙一

【銀光副刊】 
關於:我的青春小鳥 ◆童元方
獨角獸 ◆張錯
房中術 ◆王文興
永遠回不去的地方 ◆李黎
年紀就是履歷? ◆劉靜娟
先去你家,還是先去我家? ◆愛亞
薰陽之春 ◆張至璋
前世今生 ◆林文義
唱出歌詞深意的音樂家楊兆禎教授 ◆陳正治
請試做一次我的私房早點——《早餐變奏曲》後記 ◆隱地

【本期專題】似曾相識燕歸來——白先勇《臺北人》出版五十周年特輯
《臺北人》中外版本一覽 ◆編輯部
一面就是一生的糾纏:連俞涵與朱青的《臺北人》時差對讀 ◆顏訥
瞧,這個臺北人! ◆楊富閔
花園與迷宮:重讀白先勇《臺北人》 ◆陳美桂
《台北人》中的邊緣性別與前衛意涵──以底層女性和同志書寫為例 ◆曾秀萍
拈花示現--白先勇文學教學誌述 ◆江寶釵
只是當時已惘然——《臺北人》精裝典藏版序 ◆白先勇
 

內容簡介

◎每期以「專題企畫」方式探討不同階段、面向的文學發展與趨向,不少議題已觸發許多台灣當代文學工作者繼續鑽研及深化。
◎「草原副刊/青年筆陣」:包含「自由談」「草原小調(短專欄)」等子欄目,納入青年作家們的聲音,讓青春勃發的創意及光彩充分展現。「草原副刊」亦開放投稿。
◎「人物春秋」:我們可以看到終生投身文學的長者們的智慧風華、黃金盛年作家馳騁文壇的心路軌跡、年輕作家的初試啼聲,以及學者致力研究的學思歷程。
 ◎「書的世界」:每月刊出3~5篇文學新書書評,匯整近期文學新作資訊,並邀約出版人書寫工作心情,或製作藏書家或編製過程等主題小輯,反映時代文學脈動與品味。
◎「談文論藝」:追溯文學史或當代藝文現象的重要課題、代表性作品與人物,其他藝術類別與文學的跨度交會地帶。
◎「銀光副刊」:以銀髮族的65歲為界,呈現前輩作家們熟成持重的書寫堅持。 (以下單元不定期刊出)
◎「人文關懷」:邀請著名學者、文化評論家探討當前文化與社會現象。
◎「采風誌」:呈現、探勘各地的藝文環境,以及多元、豐富的藝文活動。
◎「造島運動」:以近年台文中文系所畢業生、研究者們對當代文學環境以及昔往豐富文史資源所做的種種「再轉化」的激活努力為主軸,呈現突破傳統知識構築與推廣體系的殊異風景。
◎「推浪者們」:專訪戮力提升文學教育與養成想像力的團體或機構。
◎「田野通信」:非虛構書寫者們(包含社會報導、人類學、歷史、民俗、紀錄片等)的取材記錄,或者累積材料、觀點、感性的工作過程,或者取材期間亦值得記述的軼事。
◎「遠方」:離開島嶼的人,他鄉作故鄉的人,以台灣作為第二故鄉的人,時空遙隔之際,他們如何將日常生活轉化為文學書寫?或者,他們如讓使文學融入異域的日常中?
 

詳細資料

  • 條碼:E060010015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9.9MB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乩身II 4:大宅裡的七家神|同系列單書85折!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 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