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 (有聲書)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 (有聲書)

  • 定價:390
  • 優惠價:79308
  • 優惠期限:2025年02月06日止
  • 使用購物金最高可抵100詳情
載入中...

有聲書/影音.課程播放軟體

可支援瀏覽器:Chrome, Safari , Edge

OKAPI推薦

個人意見讀《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讓人十分震撼,得到的滿足是與眾不同的。

文/個人意見2024年04月29日

圖/《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 作者是一個正直的人,這是我對《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這本書的第一個想法。不,不只如此,應該說她正直又堅強,踩著採訪倫理的底線非常穩,我無法想像那是怎樣的心理強度,書的主角林于如幾次對他提出各種要求,他都能正直又婉轉的拒絕,我一邊看一邊想:「要是我 ...More

廖瞇/困難的書寫:這是一幅什麼樣的素描?──讀《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

文/廖瞇2024年04月10日

我不認識林于如。不認識的意思是,不知道她是誰,儘管這是轟動一時的案件。直到《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一書出版,我才上網搜尋林于如,維基這麼寫著: 2009年南投縣埔里鎮年僅27歲的婦女林于如,因積欠賭債,為詐領保險金,殺害自己的母親、毒死婆婆及丈夫,最高法院在2013年6月14日判處死刑定 ...More

內容簡介

究竟,人是如何岔出原本的坦途,走向幽暗蹣跚之路?
鏡好聽主播張怡沁,以冷冽又充滿戲劇張力的情緒展演,將「壞人」還原成「人」,以聲音探問社會壓迫與案件真相。
--
★ 以女性視角剖析台灣史上第一起女性連環詐欺弒親案。
★ 獄中親訪現存唯一女死囚林于如,融合其自傳與相關人士訪談,揭露「驚世媳婦」以外的面向。
★ 在宛如《柯波帝:冷血告白》的抽絲剝繭中,除了謀殺,也窺見六合彩風潮下的賭徒。

耗時三年、多方調查
首部臺灣女性連續殺人犯的罪案書寫
卓越新聞獎得主胡慕情獄中多次採訪死刑犯林于如
取得親筆自傳
試圖探討悲劇成因、判決過程與真相

「我恨不得一聲槍響,讓我脫離苦海,但是為什麼,我是驚世媳婦?」

二○○九年,年僅二十七歲的林于如被控謀殺自己的母親、婆婆和丈夫,經過最高法院進行生死辯論後,判處死刑定讞。

迄今為止,臺灣因謀殺判死的女性僅有四人,她是二十多年來首例,也是目前唯一尚未執行死刑的女囚。當時媒體大幅報導其犯案過程與動機,稱她為「黑寡婦」、「驚世媳婦」,數家媒體與判決書的故事版本卻各有出入。

情殺、財殺……女性被認定的謀殺理由,其實與男性並無殊異,但殺妻的男性不會是獵奇的對象,他們不會被稱作「驚世丈夫」。而人的行為軌跡,是否又能歸於單一因果?

本書是資深記者胡慕情採訪林于如案相關人士的紀錄。在一次次心理攻防、信任的破壞與建立之後,林于如也親手寫下自己的人生詮釋。採訪過程、媒體敘事、判決書文本,融集了各方人士與林于如本人對案件的看法,以及林于如自傳中的生命軌跡與犯罪歷程……在所有觀點的並陳與對話當中,或許我們能嘗試從悲劇的事實邊緣,提煉出可被理解與重視的社會脈絡。

你若想死,不怕沒鬼可做
母親、婆婆與丈夫的死亡,她都認罪了
媒體報導中的自己竟如此陌生
她否認因賭債殺人,筆下的人生卻是死亡與背離的賭注

在任何一種烏托邦願景中,幸福都是必要條件。
這意味著,在現實中,幸福是無法得到的……

====

授權出版社:鏡文學
錄製單位:鏡好聽團隊

作者介紹

胡慕情

1983年生,曾任臺灣立報、公共電視《我們的島》文字記者、端傳媒特約記者。關注環境、人權與社會案件,新聞作品曾獲吳舜文新聞獎、卓越新聞獎、SND最佳新聞設計創意獎;著作《黏土:灣寶,一段人與土地的簡史》獲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偶撰影評與書評,現為鏡文學文化組採訪主任。


【主播簡介】

張怡沁

畢業於輔仁大學義大利語文學系,英語、義大利語、日文流利,曾擔任過舞台劇演員,演出作品為表演工作坊音樂劇「彈琴說愛」,亦參與過廣告、紀錄片配音,目前為接案配音員。於2021年加入鏡好聽學院擔任聲音主播,投入有聲書錄製。目前在鏡好聽的有聲書作品有《審美的政治》、《獨舞》、《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落髮》、《山神》、《蒙妮卡日記》、《成為怪物以前》、《義大利音樂廚房》、《天橋上的魔術師》、《那些少女沒有抵達》等。

 

目錄

  • EP00 序

    試聽0:11:37
  • EP01 【上篇】她,驚世媳婦|謀殺

    0:03:13
  • EP02 懷疑與逮捕 (之一)

    0:13:24
  • EP03 懷疑與逮捕 (之二)

    0:16:52
  • EP04 懷疑與逮捕 (之三)

    0:13:40
  • EP05 探問 (之一)

    0:13:19
  • EP06 探問 (之二)

    0:09:48
  • EP07 探問 (之三)

    0:15:53
  • EP08 探問 (之四)

    0:14:49
  • EP09 監禁與鬥爭 (之一)

    0:25:22
  • EP10 監禁與鬥爭 (之二)

    0:19:42
  • EP11 監禁與鬥爭 (之三)

    0:12:28
  • EP12 診斷的囿限 (之一)

    0:26:39
  • EP13 診斷的囿限 (之二)

    0:07:17
  • EP14 懸於岩壁

    0:09:32
  • EP15 【中篇】我是林于如|瘋癲及其死亡

    0:21:52
  • EP16 親害 (之一)

    0:19:21
  • EP17 親害 (之二)

    0:15:24
  • EP18 父親的死亡

    0:11:15
  • EP19 十七歲,分裂與分家

    0:18:30
  • EP20 那個男人

    0:09:35
  • EP21 二十二歲,我進入劉家

    0:11:15
  • EP22 改不了的命運

    0:07:46
  • EP23 家鬥與保險

    0:12:12
  • EP24 我和他在二十七歲殺了我媽媽

    0:17:39
  • EP25 是的,我殺了他

    0:03:18
  • EP26【下篇】生命的田野|自我詰問

    0:10:52
  • EP27 視角的矛盾

    0:16:40
  • EP28 暗面 (之一)

    0:09:17
  • EP29 暗面 (之二)

    0:21:26
  • EP30 對話的喧聲

    0:22:42
  • EP31 她與她們

    0:18:27
  • EP32 行過

    0:22:54
  • EP33 後記

    0:14:55

詳細資料

  • 有聲書ISBN:9786267440032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音檔 (MP3)
  • 檔案大小:509.16 MB
  • 是否有附加檔案:無

會員評鑑

0
0人評分
|
10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5/01/10
作者是一位資深記者,曾獲得卓越新聞獎,
透過鍥而不捨,多次書信往來和獄中面談,
嚴守界線,卻能以耐心取得死刑犯的信任,
得到本書主角女性殺人犯林于如本人寫的自傳,
雖然,其自白內容,直到最後仍然真偽難辨,
但確實是媒體報導或社會大眾看不見的視角。

這本書能完成,很不容易,佩服作者的毅力,
因為非虛構寫作很困難,不像小說能發揮想像力。
舉例來說,光是要採訪死刑犯,就有許多阻礙,
前面的章節,作者提到在前期洽談的過程,
本書主角,女性殺人犯,在尚未同意受訪之前,
甚至主動跟作者提出同性婚姻登記的要求,
以利克服監獄對於面談時間的限制。
但是作者思考之後,選擇拒絕了,
因為她希望彼此的關係是真誠的。
而非利用這樣的「伴侶關係」,來完成本書。

但是真正的寫作難關,來自於克服自己的心魔,
「為何社會大眾需要理解死刑犯的複雜性呢?」
作者常自問這個問題,
最終花了三年的心力與時間完成本書。
雖然真相難明,各方立場及觀點皆不同,
但是我相信它是一本真誠的書,
不論是作者與受訪者,或作者面對讀者,都是。

大多數電影或影集比較是用第三人稱角度來看,
但這部作品的中間有使用死刑犯本人寫的自傳,
我個人對於「死刑存廢」並無太多的見解,
但是覺得能夠以「第一人稱」視角,
透過死刑犯的自傳去了解她這個人,
是很特別的感受(雖然真偽難辨)。

像《八尺門的辯護人》比較針對死刑議題聚焦,
但這本書則是針對女性在社會所承受的各種壓力,
比較是在探討,為什麼,她會成為殺人犯?

追求真相的「過程」,也許比正確的結論更重要。
大力推薦這本書!因為它帶給我許多反思。
希望我們都因閱讀這本書,成為一個更柔軟的人。
展開
user-img
4.5
|
2024/10/29
感謝[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讓我知道台灣有這麼用心的記者,在我們接收社會新聞的當下,她正探訪社會暗黑面裡複雜的人性。

書中序裡引用作家約翰·伯格的文字:「你覺得哪一種建築物收藏最多的夢?學校?戲院?電影院?圖書館?洲際大飯店?舞廳?或者有沒有可能是監獄?」

本書是記者胡慕情對林于如的探訪及對林于如邀約的自傳,因為作者想知道,關於不被輕易分類,或是忽略追問的一切。

迄今為止,台灣因謀殺而遭判死定獻的女性僅有四人。林于如是唯一未被執行死刑的女囚。

原生家庭的不健全,父母對教育養育認知上的偏差,致使孩子走上迷途,踏上不歸路。

年僅二十七歲的林于如因弒母、殺婆、謀害親夫、詐保,被判三個死刑。

作者依尋加害者林于如的自傳,逐ㄧ解開自傳內容的困頓與糾結,自小被家暴、性侵,因而智力降低,辨識能力低下,長期不安的環境致使憂鬱症纏身,導致精神異常,是這些原因讓她犯下滔天大錯⋯⋯?

與先生的婚姻,是遇人不淑還是同流合污,法官對林于如進行了智力測驗為「臨界或輕障」,精神科醫師判讀如此精神狀態有「誇大、高模仿、虛實難辨的行為」。

林于如的自傳虛虛實實,作者秉著質疑的態度,必須查證的精神,訪談被害者與加害者相關人士,他們的吐露是流言還是事實,虛假摻雜,無能佐證的事實,其對錯的辨識度很低。

新聞報導能取得的資訊多半來自警方,但取得的內容未必是事實。

作家王安憶曾如此描繪流言——總是混淆視聽,好想要改變歷史。流言總從小處著手,沒有章法,也不按規矩,到哪算哪,帶著流氓地痞氣。流言不講長篇大論,也不講小道細節,它只是橫看來。它是偷襲的方法,從背後擦上一把,轉過身卻沒了影。

一宗社會案件不是只有刑罰與審判,其中承載的是人心的倒影、悲劇的背後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家庭故事。
展開
user-img
Lv.2
4.0
|
2024/10/21
我覺得好看,奇怪多數評論者認為枯燥難讀的自傳部分,我認為尤其精彩。並且相信她說的並非謊言,而是,人其實有修改記憶的潛能。
好幾次想著,換做我是採訪者,也必然會對她產生防備心。雙方本來想建立某種交換真相的信任關係,終究沒那麼容易。
讀完對她的遭遇感到唏噓。覺得或許她根本也情願離開這個人世。
展開
user-img
Lv.1
4.5
|
2024/08/14
這是一本特別的題材的書,作者的文筆流暢,不會讓人覺得過於煽情,她並沒有特別想為這位殺人犯特別平反什麼,比較像是希望透過書寫
讓人了解這名殺人犯的想法以及,過往經歷過的事情,保持中立客觀,後續留給讀者自由想像。
展開
user-img
Lv.1
4.5
|
2024/05/15
113年4月23日,憲法法庭首次召開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再次引發台灣社會對死刑存廢的爭議。林于如案,正是支持死刑方的最適案例,沉迷六合彩,積欠大批賭債,企圖詐領保險金,八個多月內連續謀殺母親、婆婆及丈夫。判決書並提及,林于如在親人死後,屢次催促保險公司核發保險金,更坐實其圖謀金錢為殺人動機,得出泯滅人性,惡性重大,非死刑以外之矯正所能導正教化的死刑判決。如果台灣法律沒有死刑,如何讓此類極惡之人罪刑相符? 林于如已經判決確定的三起殺人罪,在臺灣司法的意義上大概就止與此,直到此書出版。
此書,作者試圖提供以林于如為主體的故事版本,若皆為事實,且經法官採信,惡性重大的,恐怕是被媒體形塑為殷實商人後代,曾為羽球國手的陽光男孩劉宇航。由此案去看到死刑判決的恣意性,我認為可做為廢死運動與社會對話的重要素材。我們期待司法發現真實、依據真實,對生命做出正確評價,讓正義得以彰顯,但當司法能碰觸到的真實如此有限,甚至偏頗,誰來評價它的正確性? 最後彰顯出的正義,又是誰的正義?
展開

主題活動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未來,尚好!AIGC思維|趨勢先機|職涯成長|致富規劃,商業趨勢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使用有聲書、影音.課程服務即為同意『 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 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電子紙閱讀器因規格與手機相異,目前無法無法支援:文石閱讀器)。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