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ion Dollar Loser: The Epic Rise and Spectacular Fall of Adam Neumann and Wework

Billion Dollar Loser: The Epic Rise and Spectacular Fall of Adam Neumann and Wework

  • 作者: Wiedeman, Reeves
  • 原文出版社:Back Bay Books
  • 出版日期:2021/07/06
  • 語言:英文
  • 定價:684
  • 優惠價:73499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共享辦公室神話WeWork,何以在極短時間內攀上高峰並快速隕落?
 解析WeWork與創辦人諾伊曼史詩級的崛起與衰落,為全球創投行業敲響一記警鐘──

  以「創造出很酷的辦公空間」的構想為起點,一位以色列裔美國人創立了共享辦公室WeWork,他就是亞當.諾伊曼(Adam Neumann)。

  諾伊曼先承租了一間紐約市的辦公室,再轉租給需要辦公空間的自由工作業者,開啟了WeWork神話,主打高級、有科技感的共享辦公空間,為新創公司提供空間服務。在這十年間,世界各地投資客紛紛看好WeWork,讓其順利募集高達幾十億美元的資金。然而在這個空前的成功之下,種種問題正潛伏在暗處。

  作者進行超過兩百多場訪談,深入WeWork公司內幕,一步步告訴我們諾伊曼如何以令人咋舌的速度,一手建立起WeWork王國,如何與世界重量級投資客、軟銀集團創辦人孫正義搭上線,最後又是如何邁向跌宕的上市之路,發生被譏為2019年最離譜的IPO案,以及諾伊曼戲劇性的離去。作者以淺顯易懂、引人入勝的文字,解析這場複雜的美國商界大戲,帶領讀者跟隨諾伊曼,經歷每一個驚心動魄的轉折,高速朝面目模糊的目標奔去,直至失控。

  (文/博客來編譯)

  A Wall Street Journal Business Bestseller: This "vivid" inside story of WeWork and its CEO tells the remarkable saga of one of the most audacious, and improbable, rises and falls in American business history (Ken Auletta).

  Christened a potential savior of Silicon Valley's startup culture, Adam Neumann was set to take WeWork, his office share company disrupting the commercial real estate market, public, cash out on the company's forty-seven billion dollar valuation, and break the string of major startups unable to deliver to shareholders. But as employees knew, and investors soon found out, WeWork's capital was built on promises that the company was more than a real estate purveyor, that in fact it was a transformational technology company.

  Veteran journalist Reeves Weideman dives deep into WeWork and it CEO's astronomical rise, from the marijuana and tequila-filled board rooms to cult-like company summer camps and consciousness-raising with Anthony Kiedis. Billion Dollar Loser is a character-driven business narrative that captures, through the fascinating psyche of a billionaire founder and his wife and co-founder, the slippery state of global capitalism.

  A Wall Street Journal Business Bestseller 
  “Vivid, carefully reported drama that readers will gulp down as if it were a fast-paced novel” (Ken Auletta)

 

作者介紹

Reeves Wiedeman is a contributing editor at New York magazine, and has written for the New Yorker,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Rolling Stone, Harper’s, and other publications.

 

詳細資料

  • ISBN:9780316461337
  • 規格:平裝 / 304頁 / 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美國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0
5.0
|
2021/08/01

(1)掌聲加尖叫
這本書我猜會入選今年的金融時報和麥肯錫年度商業圖書獎,而且依照過往企業傳記常常得獎的紀錄,很大機率會進入shortlist,甚至榮獲大獎。每年到了八月小弟我總是特別興奮,因為大概八月中旬他們就會公布longlist,我就多了約十五本精彩的商業圖書能夠細細品味當下商業世界的精神與脈絡。這個圖書獎應該是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商業圖書獎,入選的書籍常常引領那一年歐美商業界的思潮,這其中差不多一半吧,隔一年台灣就會有中文版,例如去年的得獎作品《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英文書名叫No Filter)就很好看,看完以後就能瞭解IG的創業故事和它如何影響全世界的視覺文化。

這本《Billion Dollar Loser: The Epic Rise and Spectacular Fall of Adam Neumann and Wework》也是可讀性很高的商業圖書,講述共享辦公室龍頭WeWork的創業故事。WeWork在台灣也有分部,位於信義區的中心,群益金融大樓裡面,它選的位子很棒,因為後面有一大片令人清幽的公園可以放鬆。我每次去它後面那一區台灣最頂級的豪宅區(陶朱隱園那一區)溜搭都會羨慕有錢人的生活,鬧中取靜,”不亦”快哉! 但對我很”不易”哈哈。

這本書好像還沒有台灣的讀後感,我先來猜一下,等中文版出來應該也會是商業圖書的暢銷作品,或許是天下文化出的? 因為它非常精采,讀起來很像小說。形容商業圖書是否好看,好像都會這樣講耶~It reads more like a fiction than real story. 然後要形容主人翁擁有超凡的人生故事就會說He is someone larger than life. 這兩個寫法記得寫下來,因為寫書評時超好用哈哈XD。

WeWork的創辦人Adam Neumann就是這樣一號人物,書名稱呼他為十億美元的輸家,但在我眼裡,他根本是資本主義的終極贏家啊! 全世界最佳的業務員,口若懸河,活力四射,用他個人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最知名的投資人,往他身上砸下數十億美金。他沒有技術硬底子卻創辦了一個全球的商業帝國,全憑出一張嘴,以及毫無羞恥卻打從心底爆表的自信心,他的成功徹底驗證了當代社會對於「外向特質」的強烈信仰,對我這種內向的男孩來說(我現在正在努力學習Youtuber那種毫無顧忌,大喇喇,坦率剖析自我的樣子~~),應該要把Adam當作偶像膜拜。

如果你是所謂內向的人,一定懂我在說什麼^^,現在凡事都講究第一印象,出場時得光鮮亮麗,來一點掌聲加尖叫!! 給你30秒電梯簡報,關鍵不在於你說了什麼,而是你是否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講話不能太平淡,太小聲,不然會被視為沒自信,不積極。OMG,我真的很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很外向開朗,不過一個人的本質還是會露出馬腳,我可能要來讀一些戲劇類的書,教我如何好好演戲,才能在複雜的大人世界裡,視情境京劇變臉,好羨慕與生俱來的演員,來唱一下薛之謙的歌吧~其實台下的觀眾就我一個…該配合你演出的我盡力在表演…

(2)創業沿革
言歸正傳,2008年金融海嘯以後華爾街的地位一落千丈,美國西岸矽谷取而代之,成為全球新型態的商業典範,剛好天才賈伯斯發明了智慧型手機,互聯網把所有人都聯繫在虛擬的網路空間(忍不住又岔題一下,cyber space一詞由科幻作家William Gibson在1980年代創立,他的書也有被前紐時書評人角谷美智子選為100本她最熱愛的書籍,他是科幻流派”賽博龐克”的祖師爺,竟然還沒有讀過,想讀的書真的太多了,賽博龐克也可以獨立寫成一篇長文,這個流派太經典了),科技巨頭目前主宰全人類的生活,社群媒體讓大家感受一下孤獨的真諦,我們都活在一個《孤獨世紀》(先覺出版),孤獨還能成為一本專著,衍生出龐大的商業模式,資本主義真的很奇妙吧!

在這種時代背景底下,矽谷精神巧妙的填補商業世界的空白,無階級化,一視同仁,活力四射,共享協作,1960年代伍茲塔克音樂節垮掉的一代世界大同的信念並沒有消失,反而與1980年代興起的資訊革命匯流,儘管2000年一度網路泡沫,學運精神終究在科技巨頭如同校園的總部發揚光大,成為當代版的基布兹。

Adam Neumann 1979年出生於以色列,真的在集體農場住過,他的父母是物理學家但在他7歲時就離婚了,他不停地搬家,雖然不斷接觸新的群體,卻從來沒有深度的成為群體的一員,他說過童年時經常覺得寂寞,據說這種成長歷程使他對人際關係有自己的一番體悟,他學會了以積極正向的態度來面對一切,或許為了填補心中的孤單,這種徹頭徹尾的思想改造終於讓他蛻變,中學時的他已經成為所到之處最耀眼的明星,彷彿輻射光線的迪斯可球,他的存在本身,似乎就能喚醒那個空間的派對氣氛,他是個帶動氣氛的天生高手。

他從以色列海軍學院畢業以後在軍中服役五年,2001年他搬到紐約,誓言要成為一位億萬富翁。他的妹妹Adi Neumann曾榮獲以色列少女選美比賽的冠軍,正在紐約當小有名氣的模特兒。Adam當時孓然一身,暫居於小妹的公寓,他覺得這棟公寓住戶之間怎麼那麼疏離? 他跟妹妹打賭,一定要讓這裡的居民重獲生機,不久之後,這棟公寓開始流行舉辦派對,大家都很開心有一個歡樂場域,Adam再次證明自己是無與倫比的派對動物。他回憶初抵達紐約的那幾年,他是一位人類學家,盡全力與每一位邂逅的紐約女郎拍拖,流連忘返於聲色犬馬之中,直到2009年遇見了現任老婆Rebekah Neumann,她有康乃爾的高學歷,並且是演員葛妮絲·派特洛的姪女,第一次見面時她覺得這個人真的是full of shit,但愛人眼裡出西施,兩人很快就結婚了,至今還育有五位兒女,其中包含兩對雙胞胎,是不是非常larger than life呢~

Adam後來進入紐約市立大學柏魯克分校(Baruch College)主修商業,他在一堂關於創業的課堂上提出了WeWork的構想,結果被教授當場吐槽不切實際,但自信心一向是他的拿手絕活,他開始著手創業,雖然只差四學分就能畢業,他還是選擇輟學了。在WeWork之前他嘗試過兩項事業,第一項事業為可折疊的高跟鞋,讓女性穿高跟鞋不再是夢魘,結果設計不良,折疊的機關太銳利,常常把人的腳刮傷濺血,所以當然賣不好。第二項事業為附有護膝的嬰兒服裝,嬰兒剛出生不是很愛在地板亂爬嘛,Adam覺得搞不好嬰兒的膝蓋長期摩擦地板會受傷,所以異想天開設計出一種內建嬰兒護膝的服裝,父母可以直接買給嬰兒穿,嬰兒的膝蓋就再也不會受傷了。這兩項事業都無疾而終,但Adam嘗到了創業的滋味,一不作二不休,在共同朋友的引薦之下,他認識了WeWork的另一位共同創辦人Miguel McKelvey。

(3)共同創辦人
Miguel的童年猶如游牧人生,他在一個由四位單親母親組成的生活共同體底下成長,他們的爸爸一一離開,這四位好姊妹儘管沒住在一起,卻想方設法彼此互助,共同養育孩子,攜手共度難關。時代背景依然是1960年代,她們是嬉皮,喜歡吃豆腐和天貝,參與反越戰示威,過著吉普賽人一般的流浪生活,經濟困頓為了果腹,她們仰賴政府的食物券過活,並經常在雜貨店打烊後四處去翻垃圾桶。Miguel身材魁武,他在中學時是籃球校隊,畢業以後科羅拉多學院徵召他參加其籃球隊。當時Miguel對自己的人生遠景很單純,主修商業,接著進入商業世界打拼,沒想到他很快發現自己痛恨經濟學,反而熱衷藝術,所以他的教授建議他轉攻建築。

接下來一年,他在餐廳當busboy,餐廳裡負責擦桌子的跑堂,並且努力閱讀建築類的書籍。他成功轉入奧勒岡大學主修建築,並以GPA4.0畢業。Miguel的個性非常安靜,他經常戴著耳幾一直聽歌在他的工作室待上14小時足不出戶。大學畢業後,他本來預計要搬去紐約,後來跟著一位朋友一起到東京闖一闖,當他們在pub crawling時,很多日本人要求他們幫忙把西洋流行樂中道地的歌詞翻譯成日語,這讓他們興起創業的念頭,共同創立一個英語學習網站English, Baby!。儘管略有成績,但終究無法成為長期事業。

年近30的Miguel開始反思自己到底在幹嘛,英語教育非其所愛,他對大蘋果紐約依舊嚮往,關於建築夢,也懷著一絲絲的溫存,他開始向紐約投遞履歷,當一間不知名的公司發出面式邀約,他騙說自己人在美國,立刻買了一張機票隔天就飛往紐約,而在此之前他從來沒來過紐約。這間公司位於一棟破舊的大樓裡,主管急著找人滿足業務需求,所以Miguel很快就上工了。他很幸運搭上一艘快速成長的火箭,原來這間小型建築師事務所正好被服飾零售商American Apparel委託,請他們幫忙在全美快速開拓新店面,Miguel在四年內協助他們開設了上百間店面,這為他後來幫助WoWork的閃電擴張打下良好基礎。

Adam和Miguel碰巧在同一棟大樓工作,他們在某次派對上認識,個性完美互補很快成為好友。某次契機之下,他們有了共同辦公室的靈感,設立WeWork的前身Green Desk,說服房東讓他們把大樓裡閒置的空間改造成辦公空間租出去,以環保愛地球為號召,竟然成功吸引租客上門。2010年,倆人決定開始著手把共享空間的理念付諸實行,這就是WeWork神話的起點。

(4)時代精神
當時金融危機剛結束不久,許多失業的工作者轉業成為自由工作者,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元氣大傷,無法負擔高昂的營運成本,共享空間的價格相對平易近人,共享辦公室對他們來說是理想的替代方案。大環境的變遷,加上互聯網時代逐漸蔓延的心理寂寞,WeWork巧妙的透過市場行銷,把共享辦公室的理念,包裝為一種親密的群體,在他們的宣傳影片中,WeWork精心設計出最時尚的辦公空間,並且提供無限暢飲的啤酒、好吃的零食、最頂級的咖啡…等福利,每周也會舉辦各式各樣的瑜珈課、BBQ、健身課、電影欣賞…之類的活動促進成員之間的交流機會。

在一個夢幻的情境裡,你在一個開放式的辦公空間來去自如,拿著筆電隨心所欲選擇座位,今天坐你旁邊的人可能是一位律師,明天是一位作家,後天是一位時裝設計師。如果你工作遇到瓶頸,沒關係,你有沒有看到那一位坐在窗邊的型男? 他是財務分析師,CFA charter holder,He is very nice,你直接去請教他吧。如果你看到這種廣告,不要騙人了,誰不會心動呢,特別是過去一年多大家都在Work from home,更感受到實體辦公室有其不可替代的人情味,儘管共享辦公室的熱潮已經退燒,心裡某個角落還是很希望自己哪天可以坐在一個這種辦公室裡寫書評,身旁都是寫作素材,寫不完的人生故事。

WeWork就這樣快速的在全世界擴張,目前在全球119個城市有700多個據點。你是不是感覺這是一則勵志人心的獨角獸創業故事呢? 那為什麼書名叫做Billion Dollar Loser呢? 不幸的是,上述場景都是WeWork精心營造的錯覺,在現實生活裡,WeWork是企業經營、公司治理、風險投資領域的警世寓言,這間公司表面上確實取得令人讚嘆的成就,但光鮮亮麗的背後,也充斥著眾多荒腔走板的故事。

(5)個人魅力
這一切的一切都圍繞在Adam Neumann身上,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強大的個人魅力成就WeWork飛速的從0到1,但公司及投資人為此也付出慘痛的代價。7/28金融時報中文網才刊登了一篇新的書評《WeWork是如何盛極而衰的?》(英文: The Cult of We — WeWork, weed and wild ambition),WeWork現象被稱為the cult of we,彷彿一種邪教,曾經吸引許多狂熱信徒,但如今派對結束,大夥兒酒醒了才終於認清WeWork,或者該說看清Adam Neumann的虛偽特質。

Adam這個人非常浮誇,他把企業經營當作開派對,例如WeWork每年都會舉辦幾天幾夜的狂歡節,同事都像一家人在星空之下飲酒狂歡,圍繞著營火跳舞歡唱,身為天生的派對動物,這種愜意快活的企業文化吸引眾多年輕人投入WeWork,這樣一來就能壓低人事成本。Adam用人唯親,還大肆炫耀自己的裙帶關係,置個人利益於公司之上,他還使用公司的名義借款買不動產,再租給WeWork收租金,利益衝突的完美呈現;更誇張的是,他在與投資人的正式會議上,喝著啤酒,可能呼麻太high,還拿著滅火器朝大家亂噴;某次與高管去滑雪度假,把服務生的托盤直接搶過來當作雪橇。

最經典的故事之一,他用公司的錢買下私人客機,載著朋友飛往以色列,在飛機上呼麻,結果落地後被機組員發現一盒塞滿大麻的穀片盒,這在以色列可能被處以極刑,機長只好命令返航,Adam一群人只好改搭另一架飛機返航。你沒看錯,不可思議的脫序行為吧! 這只是隨便舉例,整本書大概有上百個例子,顯示Adam的瘋狂舉動,但他竟然能擔任一間跨國企業的CEO,房間裡都沒大人了嗎? 董事會為何願意容忍他呢?

(6)Bigger and Bigger!!
原來,Adam背後有一位教父級的人物在鼎力支持,他就是日本軟體銀行的孫正義。孫正義號稱是世界上最具眼光的風險投資人之一,他曾經押對寶,成為阿里巴巴的首批天使投資人,孫正義還曾經短暫當過世界首富,接著身價又隨著投資標的的股票下跌而斷崖式雪崩,或許他是人類歷史上最奇葩的投資者之一XD。2017年孫正義募得了一筆稱作「願景基金」的基金,誓言透過投資極具潛力的科技新創,這筆基金即將顛覆全世界,科技業最流行顛覆一切了。願景基金跟其他基金最大的差異是它的資產規模高達100億美元,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投資基金,2019年願景基金2.0成立,2021年5月兩筆基金總值高達154億美元。

這筆基金最大的資金來源是近幾年頗受爭議的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本·沙爾曼,他的年輕和較為開放的思想為保守封建的沙烏地阿拉伯注入活水,他也成為西方政商界的社交寵兒,大家搶著和他自拍。不過2018年發生一起駭人聽聞且震驚國際的《華盛頓郵報》記者哈紹吉暗殺案,調查指出王儲或許涉及其中,此時那些蹭流量的社交名流就開始切割與他的關係。不論如何,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知名的有錢,王儲在國家治理方面也是一位具前瞻性的人物,他將數十億美元委託孫正義請他幫忙投資。孫正義投資是出名的毫不手軟,而且凡事講究”感覺”,在某次牽線之下,孫正義前往紐約參觀WeWork,本來預計與Adam開會兩小時,但孫正義是個大忙人,最後只剩下不到20分鐘留給Adam,急著趕往下一個目的地,他把Adam叫上自己的座車,Adam在短短的十幾分鐘內完成road show,孫正義拿出一紙合約叫他簽名,孫正義當場承諾投資WeWork好幾十億美元!

孫正義在Adam身上看到年輕時的自己,無所畏懼,真心地認為自己能夠改變整個世界。他依靠直覺投資那些他稱為”孫正義2.0”的年輕企業家,Adam的特質意外的吸引他,Adam從此就有一位教父替他撐腰。孫正義會不斷的鼓勵Adam要胸懷壯志,Think bigger!! 沒有最大,只有更大!! 當Adam預測WeWork幾年後市值可能漲至100億美元,孫正義會教訓他說這樣沒有野心,應該以10兆為目標! 當你的企業導師如此信心滿滿的鼓勵你,誰的自信心不會爆棚呢~Adam相信自己是天選之人,他誓言要透過WeWork串聯全世界,讓世界成為一個緊密相連的共同體,他要讓全人類成為一個親密的群體。

(7)The We World
Adam手上有錢了,他也開始當起天使投資人,四處投資或收購與本業無關的新創。此外,WeWork雖然自稱為科技公司,但它本質上只是一間不動產租賃公司,閃電擴張使它不斷燒錢,不動產的維修和保養成本極高啊。WeWork擴張太快,它的硬體設備常常尚未完備就開幕了,導致會員抱怨連連。Adam的野心快速膨脹,不再甘於當個辦公室租賃商,他把WeWork重新定位成The We World,旗下包含眾多事業體,例如WeLive,大人版的大學宿舍,既然上班都在一起了,何不乾脆住在一起呢?;Adam的老婆Rebekah也開始”垂簾聽政”,開設了WeGrow國小,並誓言在未來創立We University,打造從搖籃到墳墓的We World體系。Adam還去拜訪Elon Musk,希望跟他合作,讓WeWork負責打造火星殖民地的居住設施,結果當場被馬斯克白眼XD。

雜亂無章的經營模式使WeWork不斷虧錢,一年內就能虧損超過十億美元,但Adam總能在關鍵時刻說服投資人提供新的資金,不得不佩服他的談判能力! 不過事情總有個極限,2019年WeWork嘗試初次公開上市,不得已揭露公司的內部資訊,資本市場終於對WeWork的公司治理發出質疑。Adam的荒唐事蹟開始暴露,扛不住內憂外患的壓力,他終於在9月下台。Adam離開CEO的職位的同時,從股東那邊獲得17億美元的"賠償金”,他還被以顧問的角色慰留一陣子,每年薪水高達4600萬美元。

你可能會想問另一位共同創辦人Miguel跑去哪裡了呢? 他自始自終都隱身幕後,安安靜靜的做他的事,他沒有Adam浮誇的本性,不願站在眾人的目光前,但畢竟WeWork也是他的事業,儘管有點茫然,但也樂於看著WeWork成長茁壯,他比較像是COO的角色,真正的經營決策都交給Adam和他的親信處理。2020年6月,他也離開WeWork。

這本書出版於2020年10月,WeWork目前也重新改名為We Company。2021年第一季財報顯示他們虧損超過20億美元,他們希望今年完成第一次IPO,We Company是否能夠華麗轉身,在幾十年後完成他的宏偉構想,改變全人類的工作習慣,讓所有人更加親密? 還是即將成為殞落的獨角獸? Only time will tell. 說實話,雖然以理性的視角審視Adam這個人會覺得他很浮誇,但是從感性的視角出發的話,他其實是個狂想家,不論褒貶,他一個人能取得如今的”成就”,這才叫larger than life哈哈。

(8)心情隨筆
我也體驗過外商和台商兩種截然不同的企業文化,甚至曾到美商網路新創的辦公室看過,他們新創那種smart office和open office的氣氛真的很吸引人,有健身房、遊戲機、沙發交誼廳、免費咖啡、自動販賣機…天花板的角落還有一些氣球。大家看起來都很開心,彷彿下課時的校園,而且新創都是年輕人,男的帥女的美,難怪WeWork會取得成功XD。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大都在批判WeWork,但實際上WeWork確實有一些死忠粉絲,在某些地方或多或少都有營造出那種夢幻的工作氛圍吧,不然就不可能成為一股旋風了。

《Billion Dollar Loser》是一本很精彩的商業傳記,我讀過的商業著作中,它是少數毫無冷場,兼具深度與廣度的作品。透過WeWork這間公司的故事,讀者也得以深刻認識2010年代的商業世界樣貌。作者文筆極佳,把整個世代的脈絡都寫進來了。英文版熱賣,所以我才覺得中文版應該也會暢銷吧,有興趣的人可以關注一下喔!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醫療保健】天下生活:超高齡紅利電子書特展,全展199元起
 

購物說明

外文館商品版本:商品之書封,為出版社提供之樣本。實際出貨商品,以出版社所提供之現有版本為主。關於外文書裝訂、版本上的差異,請參考【外文書的小知識】。

調貨時間:無庫存之商品,在您完成訂單程序之後,將以空運的方式為您下單調貨。原則上約14~20個工作天可以取書(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外文書與其它商品分開下單,以獲得最快的取貨速度,但若是海外專案進口的外文商品,調貨時間約1~2個月。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禮物季第二波
  • tarot
  • merk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