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缺水、淹水……水有多重要?
有水,才會有生命。這就是為什麼人類文明都出現在有水的地方。例如,古埃及有尼羅河,印度有恆河和印度河,中國則有黃河、長江。
只是,水屬於大自然的一環,並不聽人類使喚,有時水太多,氾濫成災;有時水太少,大地乾涸,長不出植物,人們因此缺水缺糧。
即使後來科學進步,研發各種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像是水井、水庫、堤防、下水道等設施,現代人仍然會面臨水太多、水太少的窘境。
以臺灣來說,從年底到隔年春天,會有東北季風帶來冬雨、春雨;夏季則有西南氣流帶來午後陣雨,另外還有不定期的颱風雨。
假如春雨不來、梅雨不足、颱風又過境不入,臺灣便會遭受缺水之苦。
另一種情形是:水太多了。從前千年難得一見的豪大雨,現在幾乎每三、四年就遇上一次,各地紛紛傳出淹水災情。
究竟怎樣的風、怎樣的雨,才對我們有益?其實,這不只是臺灣的問題,全球都出現缺水、淹水的挑戰,豪雨和乾旱輪番上陣。
水太多、水太少、水太髒,人類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迫切危機,急需大家通力合作,想出對策,做出行動。
特別企劃:
烏賊也會算數學?!
提到大自然的變身術大師,很多人都會想到章魚、烏賊、軟絲,但牠們本事遠遠不只如此!動物學家焦傳金發現,軟絲能用體色變化「說話」,烏賊會數數,遇到選擇會像人一樣猶豫,也會評估風險再行動⋯⋯看焦老師如何幫牠們做智力測驗,破解頭足類有多聰明。
鉛筆盒裡的科學
每天上課,除了課本,還得準備好鉛筆盒裡的文具,記下學到的新知識。不過你知道嗎?這些學習的小工具裡,也藏著大學問喔!就拿最常見的鉛筆和橡皮擦來說吧!鉛筆裡其實沒有「鉛」,而現代的橡皮擦恐怕也不是橡皮做的。不是鉛,那會是什麼?答案是「石墨」。利用石墨層層堆疊,容易滑動,碰到凹凸不平的紙纖維,就會摩擦卡住,留下石墨粉末的特性,形成我們寫的「字」。
其他還有像橡皮擦、原子筆、自動鉛筆、削鉛筆機、膠水、便利貼、魔鬼氈、膠帶,各式各樣的好用文具究竟是怎麼來的,背後又運用了哪些科學原理?想不想知道呢?請跟著來探討。
精采專題:
1.來寶報新聞
2.名人故事糖 阿爆──享受音樂,不做大人物
3.這期不一樣──待在家,「疫」起放暑假
4.看漫畫學孟子──不只把握機會,更要與人為善
5.我們的歷史──「紅毛番」治臺灣
6.英語知識+──海生館
7.動物臉書──外帶高手 —北極海鸚
8.快樂讀書會──守護魚鷹大作戰
9.防疫心情 SOS ! 宅在家,不心慌
上個月停課,改為線上學習,想必大家都辛苦了。然而,在辛苦中,我們其實是彼此守護的。
接下來的暑假,我們最好還是少出門,多待在家裡。也許你覺得一直在家很難受,可是反過來想,有些人必須出門工作,才能夠維持家裡的開銷,或者社會的運作。醫護、軍警、餐飲、攤商、快遞、外送⋯⋯這些人守護了我們的日常,對嗎?擔心你可能苦悶、焦慮,我們特別製作「防
疫專輯」。除了採訪楊俐容老師,給大家暖心的關照,守護你和家人的情緒,也提供相關的科學知識,減少恐慌。
名家學堂:
1.幾米關鍵字──那時此時
2.詩眼,喀嚓!──月食
3.科幻裡的科學──絕地救援
4.音樂的魔法世界──發明家的綠蔭之歌
5.小玉阿姨的祕技──斷捨離
創作故事:
狠角色
漫畫連載:
神祕的扇子(上)
元素學園──被捨棄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