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焦慮還是AI紅利?
曾在中研院和Google工作、目前擔任Appier和中華電信等上市公司董事的簡立峰,對技術和產業趨勢發展,經常有獨到見解。
比方說,2023年初生成式AI熱潮全球擴散,黃仁勳形容「AI的iPhone時刻來臨」,並被大量引用。1年後,蘋果終於宣布Apple Intelligence,加入AI行列,計畫在新一代iPhone推出(目前延遲)。簡立峰稱此為「iPhone的AI時刻來臨」,強調AI起飛靠輝達,但落地要靠蘋果,有AI功能的iPhone才是推動AI應用普及的關鍵。
那今年一整年雷聲大雨點小的AI PC和邊緣運算呢?11月下旬的Meet Taipei會場,在他上台演講前15分鐘,我們聊了一下。簡立峰認為,一定是AI手機先開始,再來才是AI PC,然後帶動邊緣運算,順序顛倒只會徒勞。
稍後他在台上分享AI正在衝擊的領域:電商。比起許多預測生成式AI將先破壞Google搜尋和關鍵字廣告,他看到電商平台受影響會更大。用戶直接下prompt(提示詞)問AI想買的商品並得到答案和連結可直接下單,這個連結是到電商平台、品牌官網還是比價網站,有很多可能,但將搜尋、比較和購買這3件事簡化為一件事,透過AI代理(AI Agent)完成,即將改變消費者的購物行為。
網路廣告勢將因此洗牌,長年由搜尋(Google關鍵字廣告)、社交(FB廣告)和零售媒體(亞馬遜站內廣告)三分天下的市場,受到挑戰。不變的是用戶透過AI代理得到更好體驗後會持續上癮。
在12月初,《數位時代》年度行銷科技(MarTech)論壇上,MarTech之父Scott Brinker觀察,這2年品牌用戶利用AI加快導入多種MarTech工具,尤其有客服功能的AI代理將讓客戶離不開你。資深採訪編輯隋昱嬋企畫製作這期封面故事《百工百業瘋MarTech》,採訪多家本地企業使用MarTech成果。
AI從去年到今年都是全球產業關鍵字,也催生許多新創前仆後繼出現,在台灣呢?採訪編輯林芷圓負責今年的「創業大調查」,整理超過150份問卷分析後發現,逾4成新創有AI焦慮,吃到AI紅利的僅2成。
大企業也有壓力。Google Cloud新創與AI事業總經理李漢麟是今年Meet Taipei論壇的開場講者,本身參與近年Google多項重要的投資AI新創的決策,比如Anthropic和character.ai。他告訴我,有些投資案是進攻性的,Google一定要插旗進去,有些是防守性的,避免被競爭對手拿走。關於李漢麟的深度訪談,可參考創業小聚資深記者曾令懷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