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 10月號/2024 第598期

建築師 10月號/2024 第598期

  • 雜誌名稱:建築師    新功能介紹
  • 刊別:月刊
  • 出版地區: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封面標題:建築再生.臺南400
  • 出版日期:2024/10/01
  • 定價:240
  • 優惠價:9522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編者的話

「臺南400」的榮耀與歷史知識
文/曾光宗
1624年荷人來臺,開始興建熱蘭遮堡(Fort Zeelandia),臺南的歷史從此展開,臺南城市發展的歷程也延續至今,至今年2024年剛好為400年,意義十分深遠;為此本期特別製作了「臺南400」特輯。針對此重要議題,非常感謝成功大學建築系黃恩宇教授,協助企劃了本特輯。從特輯的架構研擬、各主題的構思以及撰稿學者的邀請等,黃教授皆提出了完整的構想。於企劃中,在具有議題層級性的邏輯架構下,嘗試從不同的面向與視點,整體且具系統性地闡述出「臺南400」的豐富內涵。同時考量《建築師》作為建築專業雜誌的特性,將「臺南400」聚焦在城市、建築、空間、文化資產、場所、策展的意義探究,讓我們有了許多的啟發與學習。
特輯中首先由傅朝卿名譽教授,以〈「臺南400」作為歷史城市的回顧與前瞻的契機〉為題,省思地提出了「臺南市既然有臺灣別的城市所沒有的歷史縱深,就應該把握優勢,讓四百年的縱深容易被理解同時看得到,更不能只特別喜好彰顯某個時期的特色」,以及「臺南市應該思考讓更多元的歷史層級存在於市民大眾之前,才是『臺南400』的一個理想!」等呼籲。蘇峯楠助理研究員的〈城市的起點—臺南赤崁地區市鎮與墾耕空間的形成〉,透過古地圖的考證,說明了初期臺南城市的擴展過程與範圍。黃恩宇教授的〈從歐洲的文藝復興到大員的熱蘭遮:一場城市規劃與建築設計的異地傳播與交流〉,深入探討了「臺南400」的原點—熱蘭遮堡,並認為「就臺灣建築史而言,熱蘭遮堡可謂臺灣第一座與歐洲發生關聯的建築。對於臺灣城市史而言,熱蘭遮市鎮乃是臺灣第一個具體落實的計畫性城市,也是十二年休戰協議後,荷蘭進一步擴張下的第一個海外殖民城市」。榮芳杰副教授的〈重新拾起遺落在歷史場所的時空敘事—從熱蘭遮市鎮的「現地教學」談起〉,倡議著「文化資產教育不該只是狹隘的作為一個認識古蹟或歷史建築的過程或行動,而應該要讓學習者帶著歷史脈絡下的知識與生活思維,反思現在的我們該如何自然而然地透過生活化的行為去延續故事的存在」之理念。陳冠妃助理教授的〈城市行政如何反映空間與社會發展?—以臺灣府城「土墼埕」為例〉,探討了位處於臺南市「邊緣」的「土墼埕」,在城市擴張與整合過程中的轉變。吳秉聲教授的〈府城傳統廟境當代觀察—以臺南普濟殿廟境變遷為對象〉,藉由觀察臺南市普濟殿之傳統廟境的變化,討論當代都市中居民對於傳統領域認同的轉變。蔡侑樺副研究員的〈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與栗山俊一的熱蘭遮堡、普羅民遮堡遺跡調查〉,說明了臺灣總督府營繕課技師栗山俊一對於「熱蘭遮堡遺構」及「赤嵌樓」之建築史研究的先驅定位。另外還有鄭安佑助理教授的〈事到如今-臺南經濟空間數種〉、顏世樺執行長的〈古都密碼:25、280、300-城市歷史環境關懷的臺南實踐〉以及黃若珣策展人的〈紅球臺南歷史街區策展行動〉,均提出了解讀臺南市的不同觀點與藝術策展行動。
配合著「臺南400」特輯的屬性,本期收錄的作品以「建築再生」為主。其中上典景觀實業有限公司吳靜宜老師,將「每位景觀設計者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輕撫蒙塵的紋理結構,讓土地原有的特徵再顯」之理念,實踐在北港糖廠鐵道地景文化空間營造計畫中。許真豪建築師的中原營區設施群修復工程(中原文創園區),將曾有「天下第一庫」之稱的軍事營區,透過設計藉以延續其獨特的場域精神,進而塑造出孕育文化新能量的場所。林彥穎及陳彥伶的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房舍修復再利用設計,以當地的地域特色與過去生活的軌跡,用以傳承無形的文化價值。同時藉由場所精神,促使此工業歷史遺址成為聚落文化認同的起點。甘銘源建築師的石壁竹創森園區-穹頂竹棚、小柴軒,僅以八百餘萬元的工程經費,突破了傳統的風景區開發方式,並實踐了順應基地紋理、強化環境特色、減法設計及輕量化工程等理念。同時更以竹構(竹薄殼建築),創造出了符合地域特性之令人感動的空間。
本期在「建築思潮」專欄方面,孫全文名譽教授的「烏松的建築與中國文化」一文,娓娓地道出了現代建築第三代代表性的建築師—烏松(Utzon)的建築思想,與中國文化及建築之關係,進而闡述了烏松「融合了西方傳統幾何形磚石結構和中國與日本的以木結構為主體的幾何與有機的共存文化,以致西方的科技文明和東方的直覺和心靈層面的進一步融合,呈現在第三代的現代建築人性發展」之深層意涵。
 

雜誌目錄

中華民國113年10月出版 第五十卷第十期
NO.598  202410

【編者的話】
20 「臺南400」的榮耀與歷史知識
【作品】
34 北港糖廠鐵道地景文化空間營造計畫/上典景觀實業有限公司
40 中原營區設施群修復工程(中原文創園區)/許真豪建築師事務所
46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房舍修復再利用/十彥建築師事務所
54 石壁竹創森園區-穹頂竹棚、小柴軒/大藏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特輯-臺南400】
66 「臺南400」作為歷史城市的回顧與前瞻的契機/傅朝卿
72 從歐洲的文藝復興到大員的熱蘭遮:一場城市規劃與建築設計的異地傳播與交流/黃恩宇
79 城市的起點:臺南赤崁地區市鎮與墾耕空間的形成/蘇峯楠
85 重新拾起遺落在歷史場所的時空敘事:從熱蘭遮市鎮的「現地教學」談起/榮芳杰
90 城市行政如何反映空間與社會發展?:以臺灣府城「土墼埕」為例/陳冠妃
95 府城傳統廟境當代觀察:以臺南普濟殿廟境變遷為對象/吳秉聲
100 臺灣文化三百年記念會與栗山俊一的熱蘭遮堡、普羅民遮堡遺跡調查/蔡侑樺
106 事到如今-臺南經濟空間數種/鄭安佑
112 古都密碼:25、280、300:城市歷史環境關懷的臺南實踐/顏世樺
115 紅球臺南-歷史街區策展行動/黃若珣

建築思潮
120 烏松的建築與中國文化/孫全文
 

內容簡介

  《建築師》雜誌社於民國64年由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出版社成立於台中,民國69年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立,轉由全聯會出版,發行迄今,它忠實的紀錄了台灣建築的發展,無論對專業界或實務界都是一份重要參考刊物。

  《建築師》雜誌社的創辦人,是前國代許仲川先生,由於許先生的洞燭機先,不僅將雜誌的走向定位在會員與會員間的資訊流通,更是公會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樑刊物,使得《建築師》雜誌的路越走越寬廣,由最初的會員發表建築作品的園地,慢慢的將觸角伸到社會、人文環境的關懷,引起專業界與實務界的共鳴,更照應到建築科系學生參閱檢索的需要。

  《建築師》雜誌,忠實的紀錄台灣經濟起飛後的建築榮景,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及同業間的衝擊,更慢慢調整步伐,除了努力讓自己躍上國際舞台外,更致力於本土建築文化的記載,讓《建築師》雜誌未來不僅是建築界的「史記」,更是建築界的「Time」。

各期珍藏

 

詳細資料

  • 條碼:977101168100710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書寫逾50年,阿莫多瓦,終於完成的非典型自傳《最後的夢》
 

購物說明

退換貨說明

請注意!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

非屬上列品項之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