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留言版|穿越古今的朝聖之路
隨著疫後時代跨國移動旅行復甦如前,人們的生活卻已產生不可逆的變化,在海量資訊與追求速度的時勢洪流中,試圖尋求心靈的重置與療癒。
聖地亞哥朝聖之路以扇貝形為指標,從庇里牛斯山穿越西班牙北部,通往天主教三大聖地之一的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這條千年古道隨著時間積澱了極為豐碩浩繁的歷史與藝術文化遺產,扮演著重要的文化交流途徑;朝聖之路在當代更成為風靡國際旅人的目標,或許也是那些欲從原本身處的環境抽離、出走的人們所寄望的精神之旅。朝聖做為兼具個人信仰實踐與集體性的人類行為,12月專輯嘗試從其文化背景的思考到聖地亞哥朝聖之路的現代形成,重新認識其所形塑的藝術與文化價值。
潘襎從中世紀宗教歷史的視野回溯朝聖信仰與天主教封聖機制的關聯,並談及聖地亞哥朝聖之旅與歐陸後來興起的壯遊截然有別的文化/藝術意涵。歐陸朝聖者前往西班牙的旅程大多須行經法國,唐忠珊梳理聖地亞哥朝聖之路與法國境內四條主要朝聖道路的成形,以及其如何扮演連結和文化傳播的重要角色。賴守正著墨西方古時朝聖行為的濫觴與演變,而今的朝聖早已不限於宗教機,他也分享今年從葡萄牙波多出發前往聖城、沉浸於此段征程的親身體驗。朱惠慈精選這條古道上沿途重要城市與傑出的羅馬式建築,當中許多都已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長駐西班牙的作者周芳蓮曾於1999年完成朝聖之旅,遙想當初徒步抵達聖地的感動,帶領讀者一覽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及其博物館在建築、宗教聖品的珍藏與藝術成就。
今年第十七屆里昂雙年展,廖瓊芳接續上一期內容,在特別報導單元中另外三個展區,發現相對於火車大廠多為限地大型裝置藝術與空間共鳴,指出本屆里昂雙年展有意識地回應繪畫創作在法國當代藝術界從式微到再起的現象,以及展覽中格外印象深刻的作品。
國際藝壇單元收錄多場精采的現代與當代藝術家回顧展和個展,包括:倫敦國家肖像藝廊聚焦法蘭西斯.培根和他對於肖像畫的前衛實踐,紐約新畫廊「埃貢.席勒:如人風景」瞄準風景之於席勒創作的重要性和意義,東京都美術館呈現田中一村觀照自然、觸抵靈魂深處的繪畫創作,而三位藝術家各自的故事與生命歷程也無不令人悵然。
提及繪畫,國際藝壇單元中所介紹在巴黎和里爾的兩檔義大利文藝復興與拉斐爾素描特展,以及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的「魯本斯工作室」,提供我們探索和想像過去繪畫的創製過程與現場;而台南奇美博物館現正展出「畫師們」典藏特展則讓台灣觀眾有機會從特定的時空背景來進一步認識16世紀至17世紀的尼德蘭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