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參詳無民主 無客家無台灣
觀今鑑古,過去客家的遷徙與現代城鄉移民很相似,歷史一直在重演!
自古以來,多方民族匯聚的城市,民生問題無虞後,哪個族群擁有文化的渲染力,便容易掌握了話語權,成為地區優勢的強者,而非武力或政府治理能辦到,社會潛規則使然吧!故在東南亞的台灣,縱使外來政權有軍武的強大,經過時日之後,也會被原本已具範式與傳承的民間文化所同化。
這是漸進式、全面式的,從內地各朝代的更迭便知,在人群的交流中,少數貴族世家,依據自身的社經地位及資本,很容易左右顛覆膚淺的屬血、屬地、屬錢等的族群認知,他們製造矛盾,分裂團結,吸收同志,歧視與暗示族群依排序來表示強弱,歡迎「民主」站隊。於是,掌握政經資源者才有話語權,再將話語權擴及文化各層面來同化其他族群,「語言」的取代只是第一步,在今日有數位介物、媒體、網路的推波助瀾下,不必造反械鬥也能一統於一言堂。以上,不難看出,現在台灣政府推行將原本「閩南語」稱呼,改為「台灣台語」(簡稱台語)的司馬昭之心,謀獨心切若揭!
可笑且荒謬的是,今日的客家公部門,面對客家語遭受矮化、漠視到邊緣化,不去跨部會和文化部、教育部做部會協調,或向具備客家意識的民意代表尋求支援,反而關起門來裝聾作啞,當作別人家的事,無關己乎?令人深感氣憤!
很清楚的,在某些語族群的眼裡,客家語言是中原之語,向來不是台灣語的一部分,和國語、日語、美語一樣是外來語言,只有閩南語才是在地本土的台灣語言。別說不相信,這種荒天下之大謬,在荒謬的時代出現,一點也不奇怪,才會在政治上、經濟上,以強大又咄咄逼人的態勢,並利用各種有「台灣」的機會將「閩南語=台灣語」給務實化,這才是多年來客家語復振的內憂加外患啊!客家人明知卻默許,也該自我檢討一下!
眾所週知,客委會的預算經費是全體國民出的錢,客委會成立是在全民共識的推動下完成,少數人會覺得是自己的功勞,這就別計較了,重要是為什麼要成立客委會?當然為的是維護客家,弘揚客家。但今日,二十多年了,好好的一個難得的機會,藍綠輪流執政,有做好嗎?客倌想想,文化部、教育部等各政府機關的預算也有我們客家人納的稅、繳的錢,他們高層討論溝通一下,就不會落到今天這個局面,「腳趾頭想就知」無怪乎年年都在喊搶救客語,客語流失卻更嚴重。這根本的問題,就在於主事者的無知、愚蠢、奉承與巧蠻,且不專業,不然就是後台有人挺庸官,才敢獗詞殷殷不知反省,亂搞。
客家鄉親朋友,錯誤的客家政策比貪污還嚴重,以前因為客官擅於廣告行銷及選舉策略,把客家人當成商品和羔羊,利用媒體的運作,不斷的膨風,給人民洗腦,腐化人民思維的能力,「客家不知亡族恨,隔海猶唱愛台灣」用畫大餅、望梅止渴的愚民政策,建立起客家政策的標竿,還找來一群分贓利益的人背書。想想,一旦外族當政,流氓無賴,時不客與,客家人將遭到野蠻專斷的高壓威權阻擋。當下,如果醉生夢死的客家人不記取教訓,客家未來的命運,將更令人感到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