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
北美洲擁有各種壯觀的地景與海景,有巨大的峽谷、參天的高山、還有聳立的海崖與布滿冰山的峽灣。
納哈尼國家公園保護區
NAHANNI NATIONAL PARK RESERVE
加拿大
納哈尼國家公園保護區位於隔開了育空與西北地方的大陸分水嶺之上,地處偏遠,因此遊客鮮少造訪。納哈尼境內沒有公路,而為數不多可進入公園的路線又十分崎嶇。唯一進入的方式,是搭乘水上飛機。然而,在面積3萬平方公里、嚴酷而多樣化的荒野之中,勇敢的旅人能體驗到2640公尺高的壯麗山脈、冰原、苔原、寒帶針葉林,以及宛如瑞士乳酪般布滿滲穴和岩洞的驚人喀斯特地形。
「無法攀登的圈谷」(Cirque of the Unclimbables)是公園內的招牌。這座圈谷是馬肯吉山脈區一座壯觀的環狀花崗岩峰,歷經數百年的風霜雨雪而成了陡峭的針峰。雖然名稱和外觀這麼嚇人,還是常有技能高超的冒險家前來攀登。陡直的蓮花塔(Lotus Flower Tower),岩壁上有垂直的溝槽,需要超過一整天才能攻頂,卻能看到360度的絕佳展望。位於冰成湖(Glacier Lake)的降落點是造訪「無法攀登的圈谷」最熱門的入口。
南美洲
來到這座大陸可以遇到各種難得一見的景象,有高聳入雲的平頂山、難以捉摸的美洲豹、20層樓高的棕櫚樹,以及色彩鮮活的沙漠丘陵。
哥多伯西國家公園
COTOPAXI NATIONAL PARK
厄瓜多
晴天時,你可以從基多看到高聳入雲、神秘而火紅的哥多伯西火山。這座形狀完美的錐形白雪火山位於安地斯山中心,挺拔矗立5897公尺,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之一。
克服高海拔不適順利登頂的登山者能欣賞到無與倫比的景色,並獲得探索火山口的難得機會。至於其他遊客,可以造訪哥多伯西國家公園中數條蜿蜒的路徑,欣賞原始的高山湖泊、生氣勃勃的野花田,以及哥多伯西的各種美景。
前往哥多伯西火山大本營──荷西‧里瓦斯營地(Refugio José Rivas)──的健行路線相對輕鬆。林皮奧蓬戈潟湖(Laguna de Limpiopungo)是其中一條熱門路線,有機會看到安地斯海鷗(Andean gull)、蜂鳥,甚至是放牧的野馬──當然,還有令人驚嘆的火山景致。哥多伯西仍然是座活火山,有時候還可見到噴氣孔。
歐洲
歐洲雖然長久以來有人類聚居,但還是有不少原始的角落,例如冰島的高地、強風吹拂的法羅群島;波蘭還有一座原始森林,至今仍有野牛漫遊其間。
斯凱利格群島
SKELLIG ISLANDS
愛爾蘭
當地人把此處稱作「石頭」(the rocks),但是這麼無趣的名字實在辜負了它的空靈之美。這座群島猶如一對沉浸在狂暴大西洋中的哥德式尖塔,嶙峋的表面布滿了鹽分,距離愛爾蘭的伊弗拉半島(Iveragh Peninsula)僅12公里,卻猶如另一個世界。
公元6世紀,斯凱利格麥可島(Skellig Michael)是基督教修士的住所,他們在紅色的火山砂岩上鑿建階梯,幾乎僅靠收集雨水、海鳥蛋和信念維生。這些苦行僧住在蜂窩狀的小石屋(clocháns)達600年之久,歷經暴風雨、維京人侵襲與時而發生的饑荒。這個群島不僅是神聖又神祕之地,也見證了人類的堅忍與求生意志。
斯凱利格麥可島的六間梁托式蜂窩石屋、兩間祈禱室和數十座苔蘚密布的石板十字架,雖然已有數百年歷史,但大多仍保持在原有的狀態。13世紀,修士可能因為氣候惡化與愛爾蘭教會組織改變而遷離斯凱利格麥可島,此後這些建築就再也無人使用。
小斯凱利格島(Little Skellig)完全禁止進入,斯凱利格麥可島則允許有條件造訪。要前往此處,必須從波特馬基(Portmagee)或巴林斯克力(Ballinskelligs)等愛爾蘭本島的港口,搭乘一小時的渡輪才能抵達。但渡輪只有在理想天候下才會啟航,若海象不佳,就不會運送遊客。
非洲
非洲到處都是古老而原始的地方,包括歷史豐富的尼羅河谷、船骸遍布的沙質海岸線,和銳利如刀刃般的石林。
塔納湖與藍尼羅河瀑布
LAKE TANA & THE BLUE NILE
衣索比亞
古埃及文明因尼羅河而繁盛。這條生命之河的存在,部分要感謝位於衣索比亞的塔納湖──因為它正是尼羅河主要支流藍尼羅河的源頭。這座浩瀚而寧靜的湖泊坐落在海拔近1829公尺處,面積與日本東京相仿。除了有漁民在湖上以傳統方式灑網捕魚,還有船夫用紙莎草獨木舟運送木材之外,黃銅色的湖水顯得祥和而靜謐。
湖中各島都有數百年歷史的修道院,至今仍有修士秉承衣索比亞的基督教傳統在院內修行,與這裡的沉靜氛圍十分相襯。這些宗教聖所有別於其他基督教國家的宏偉宗教建築,修道院牆上會有拜占庭與義大利聖像的精美壁畫,造型與用色十分獨特。多數修道院是禁止遊客進入的宗教用地,不過也有像烏拉修道院(Ura Kidane Mehret)這樣可入內參觀的精采古蹟;這座16世紀東正教教堂的環形走廊上畫滿了描繪聖經場景的生動壁畫。
距離源頭僅29公里處,平靜的河水突變,在藍尼羅河瀑布墜落46公尺,發出如雷巨響。從這裡開始,藍尼羅河流經衣索比亞高地難以進入的峽谷,在蘇丹的喀土穆(Khartoum)流入白尼羅河,匯聚成偉大的尼羅河。
亞洲
鑿壁而成的洞穴修道院、蓮花綻放的湖泊、佛教寺院、謎樣的島嶼丘陵──亞洲偏遠地區的奇景有的渾然天成,有的巧奪天工。
赫米斯國家公園
HEMIS NATIONAL PARK
印度
或許是喜馬拉雅山的景致、純淨無汙染的天空,或是讓呼吸沉重的高海拔空氣(高達6309公尺),又或者,是因為這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雪豹棲息地這個事實(共有200隻),無論如何,這處位於拉達克(Ladakh)東北部、南亞最大(占地44萬0297公頃)的赫米斯國家公園,絕對會讓你驚嘆不已。
來到這個偏遠境地旅遊的人,當然會想看雪豹,不過牠們的灰色毛皮完美地融入周邊雪景,要一窺這種以雜耍般滑稽動作聞名、行蹤捉摸不定的貓科動物,可不是簡單的事。《雪豹》(The Snow Leopard)的作者彼得.馬修森(Peter Matthiessen)在1970年代造訪時並沒有看到雪豹,他得到的結論是自己看見雪豹的時機還沒到,他寫道:「雪豹就在這裡,用冰冷的眼睛在山上看著我們──這就夠了。」
幸好,這裡還有其他高海拔動物漫步在公園荒涼的角落,包括藏狼(Tibetan wolf)、歐洲棕熊、喜馬拉雅土撥鼠──看見牠們也都是令人驚奇的景象。在清澈天空乘著風的鳥類中,也能見到鵰鴞與金鵰。
造訪這片偏遠土地時,令許多遊客最想不到的是這裡有1600位居民。他們住在9個田園村落,靠飼養牲畜維生。這裡也有幾座古老的佛教寺院,裡面擺滿了黃金佛像、藏文書籍與其他寶藏。
大洋洲與南極洲
雨林、水中岩洞、企鵝島、袋鼠,還有像一座城市那麼大的冰山──這些都是大洋洲與南極洲的景致。
威托莫螢火蟲洞
WAITOMO GLOWWORM CAVES
紐西蘭
一艘船在紐西蘭北島的威托莫河上靜靜地航行。蒼翠起伏的地形之下,漆黑的水道蜿蜒行經石灰岩溶洞。突然間,在深深的地底,頭頂上方出現閃爍的銀河。這不是夜空,而是懸掛在威托莫螢火蟲洞內成千上萬的螢光蚋(Arachnocampa luminosa)──發出奇異藍綠光芒的螢火蟲。
這些發光的螢火蟲(其實不是蟲,而是紐西蘭本地的真菌蚋幼蟲),讓人誤以為牠體型很大,但實際上牠比蚊子還小。為了不讓氣流妨礙牠們獨特的攝食方式,這些幼蟲來到洞穴中。一隻懸掛在洞頂的螢火蟲,就有數十條彷彿釣魚線、又長又黏的黏液。昆蟲受到光線吸引,朝洞頂飛去,就會被懸空的致命黏液網困住。不過從遊客眼中,只會看見懸掛在洞頂閃亮細膩的絲線,感覺浪漫多了。
多數遊客會以步行或乘船探索造訪螢火蟲洞,也就是溶洞與河流系統的一部分。而有人則選擇去魯阿庫利洞(Ruakuri Cave)玩「黑水漂」(black water rafting),這項探險行程也會進入螢火蟲洞的內部管狀隧道。讓遊客享受緩慢漂流的寧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