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斯塔科維奇的母親是職業鋼琴家,他最初是跟母親學音樂,而後才進聖彼得音樂院(1919-1925)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在音樂院中,他跟隨尼古拉耶夫學習鋼琴,斯坦貝格學習作曲。他的畢業作品就是他的第一號交響曲,也讓他受到國際樂壇的注意。
蕭斯塔科維奇與他當代的蘇聯音樂家一樣,嘗試著一些音樂革命,他們希望音樂能成為社會主義革命的發聲筒。蕭斯塔科維奇試著利用許多可笑的和聲,這可以在他的第一部歌劇《鼻子》中發現;他也試圖創作一些諷刺性的題材,例如芭蕾音樂《金色年代》。但是蕭斯塔科維奇音樂的特性則在第二部歌劇《姆欽斯基縣的馬克白夫人》時才算完全成熟。這部歌劇於1936年推出時,在俄國、西歐與美國都得到熱烈的歡迎。卻因同年在《真理報》上的一篇文章,這部歌劇遭到禁演的命運,連帶遭殃的作品還有《第四號交響曲》,這首交響曲直到1961年才公開演出。
蕭斯塔科維奇另起爐灶,繼而推出新作品《第五號交響曲》,這首作品在形式與音樂上都較為傳統。演出後的也得到不錯的效果,為他贏得更多國際聲譽。自此之後蕭斯塔科維奇的創作注意力似乎從歌劇院回到了音樂廳,他再也沒有舞台音樂(歌劇與芭蕾音樂)問世,除了一部喜劇與《姆欽斯基縣的馬克白夫人》的修訂板。他致力從事交響曲、協奏曲、四重奏與歌曲的創作。
蕭斯塔科維奇共有十五首交響曲,其中較為重要的《第七號交響曲》是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列寧格勒,名為《列寧格勒》,這首交響曲奠定他在蘇聯樂壇的重要地位。而《第十一號交響曲》「1905」則是以俄國1905年革命命名。蕭斯塔科維奇有為數不少的弦樂四重奏,也屬於現代優秀的四重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