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諾美學裡的「藝術」一直是負面的,不管是藝術他律系譜所指的附庸性,或是用來修飾前衛作品的「反-藝術」或「非-藝術」。他只相信作品政治,此既不是想像,也不是象徵;他只相信作品自身為慾望機器,此...more
本書主要探索色彩在研究、應用、管理、行銷等領域的廣泛用途,從基本概念到實際應用建構全面色彩體系。內容包括15章及3個附錄,從色彩與光、色彩與生理、色彩傳達,到色彩系統、混色、照明、視覺效果、心...more
1.本書共分為五個章節,內容包構圖與美的形式原則、POP字體實務、海報設計、簡筆漫畫、紙雕的技巧與應用等,以讀者需求培養多元能力所設計安排的實用課程。 2.本書均由「欣賞、分析、示範、實作」的進階...more
色彩的表達與生產技術自古以來便挑戰古今中外無數匠人的才華與智慧,顏色在溝通上會產生的的誤差與色彩品管的判定,究竟有沒有一個明確的基準?到了20世紀,人類掌握與管理色彩的能力獲得突飛猛進的進展,...more
「真山水之川谷,遠望以取其勢,近看以取其質。」 —北宋 郭熙 畫,是一首無聲的詩,一幅畫裡,究竟蘊含多少故事? 本書從不同的研究視角,帶領讀者們一同來理解圖像被製作、被觀看的脈絡。 「屋中有...more
概念運作一直是德勒茲思想重之又重的主課題。德勒茲的外部理論,主訴求就在於擺脫西歐哲學開拓內在思維的傳統,實驗一種意識之外的理論方式。 本書所研究的對象《培根:感官感覺邏輯》,堪稱是德勒茲外...more
臺灣美術史的書寫,雖與近代臺灣史論述緊緊相扣。然而,它卻不只是歷史中的一個樣貌,更應視其為在不同時空中,藝術家探尋美術主體性的流變軌跡。 本書以「游動之間的主體性」來思考臺灣美術史發展,一...more
本書的研究主軸在於探討藝術與文化之美的創作與教學實踐研究,其目的除了當作高等教育之藝術與設計相關課程的藝術鑑賞與創新教材內容之外,也展現出筆者對「美育」中藝術學習與人文素養並重的理念。筆者期...more
本書涵蓋色彩學理的光學、生理、心理、文化與生活應用等多元領域,並考量色彩研究與設計實務的平衡與連結。內容包括15章內容及3個附錄:色彩與光、色彩與生理、色彩的傳達、立體概念的色彩體系、數值概念...more
本書著重於實用與導覽入門性質的藝術鑑賞,以淺顯易懂的文字,配合豐富的圖片,帶領讀者進入藝術的殿堂,領略藝術與人生息息相關的淵源。 全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份包含2章,先引導讀者思考「何謂藝術...more
台灣擁有繁富的地質結構與沿海景觀,自然水岸與奇特地貌之美,令人驚豔,在藝術創作的探索過程中,李君毅與台灣海岸形成心靈上的契合,發展出一系列具有本土在地性意義的作品,試圖在既有的創作風格與理念...more
所謂「四王傳統」,即由「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以及「後四王時代」——與他們有關的族系 (「小四王」「後四王」等)、弟子、再傳弟子及遠接餘緒者,共同形成的一個繪畫傳統。「四王傳統」在世...more
當代策展藝術及實踐:身體、性別、科技 這本專書集結陳明惠從2010年到2017年所策畫的8個國際藝術展覽,包含超過60位藝術家精湛的當代藝術創作。本書所收錄的展覽探討藉著科技之急速發展,科技藝術在視覺...more
本書主要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創意發展與潛能相關議題。藉由回顧國內外相關文獻與實證研究,並探討認知與情意兩大研究方向,以期對創造力這複雜的現象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本書也強調創造力對成人教育的重...more
本書以西歐早期的銅版圖像為起點,探討中國藝術如何傳入法國;並探索自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間,中國圖像在法國生活藝術中所扮演的角色。分別通過銅版插畫、壁毯、陶瓷和紋飾等工藝藝術,瞭解其歷史淵源,並...more
本書結合了東、西方的美學思想,探討東、西方的審美意識發展。美學的多元樣貌是源於各民族自原始社會以來,文化和審美經驗的傳承與累積,本書分別從東、西方審美思想在歷史、時空環境、社會、人文、哲學等...more
根據前美國加洲大學貝蒂.愛德華教授所言:「在大多數的情況之下,一般人都是由左腦主導者思考與判斷。」也因此,大家總是過著習慣於理性分析的慣性「正常」生活;而相對的,擅用右腦的迅速、複雜甚或立體...more
史論結合、以論為主。 按照藝術設計的歷史流變考察其理論形態。 闡述藝術設計按其自身的邏輯發展的理論。 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和產品設計重要的根基。 產品是企業的生命,它有兩種基本要素:技術和設...more
藝術教育研究期刊創立於 2001 年,長期致力於彰顯藝術教育之科際整合特質,為亞太及華語地區擁有最高學術聲望之藝術教育學術期刊。於 2015 年,藝術教育研究期刊顧問委員會舉辦「第一屆藝術教育研究國際學...more
進入1990年代後,隨著計算機資訊處理技術的快速發展,網路應用科技已然全面介入人類社會生活的各種層面。時至今日,我們可以說,資訊化社會已然全面來臨。1955年,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機械複製時...more
李君毅的藝術創作,秉持後殖民理論的批判精神,試圖在作品中建構一種具有台灣主體性的文化身分認同,既足以抗拒西方殖民主義的霸權支配,也能夠抵禦中國民族主義的威權控制。本書通過體認帝國文化霸權的宰...more
藝術管理的相關知識在過去幾世紀的不斷累積耕耘下,已不再是一門新興學科。然而在體制環境不斷的演化下,藝術管理的實務工作也日趨複雜,除了對專業知識上的要求,更需要在永續經營的目標上與藝術家和組織...more
認識,總是一種重新認識;同時也唯有重新認識,才能保持活力。這不僅適用在藝術上,對人類認知模式亦然。這就是古德曼對美學所下的一道新命題,此命題同時帶有本體論、形上學與認識論的多重面向,如此一來...more
許多人會覺得,自己不會畫畫、不會樂器,藝術似乎是「藝術家」們在縹緲的雲霧山林裡的鑽研事,離自己很遠。其實,藝術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不管是哪個專業領域,有了藝術的涵養,對生活、對事業、對自己、...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