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近代中國最大的城市,工人階級大本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各個階段,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是近代中國光明的搖籃,其特點可用“閎、深、雄、奇”四個字概括。本書遴選了近年來在《檔案春秋》雜誌刊登...more
1912—1928年的17年間,北洋政府總統更替8任,國務總理更替18任,還有數不清的大小軍閥如走馬燈一樣上場下場。本書更加關注歷史的細節,按照北洋歷史發展脈絡,選擇不同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具體人或事,特別選...more
本書是一本理論專著,以偉大社會革命為研究主題。本書從偉大社會革命的概念譜系與話語表達、偉大社會革命的理論淵源與文化意蘊、偉大社會革命的演進歷程與內在邏輯、偉大社會革命的中國經驗與世界意義、偉...more
本書圍繞中國當代史編研和國史學科建設展開,為作者研究成果中具有代表性的著述選集。全書分為中國當代史的學科建設、中國當代史的基本過程及重大事件、中國當代史的經驗總結、中國當代史與當代中國問題研...more
本書對抗日戰爭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進行了全面梳理與評價,分為中國抗日戰爭的開始,抗日戰爭初期的對日作戰,敵後根據地的民主政權建設與大後方社會危機的出現,戰時的文化、思想與學術,奪取抗日戰爭的勝...more
本書分十個專題,以史為線索,講述毛澤東時代的中國那段歷史,但是,與當前既有的許多學術研究成果不同的是,本書稿注重理論性與解讀性相結合、說理性與可讀性相結合、個人寫作風格與原則規範表述相結合、...more
《山西抗日根據地文化傳播史研究》叢書分史綱、理論、新聞、文學、教育、戲劇、音樂、美術、影像等9卷。通過圖文井茂的內容,對當時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進行山西根據地建設和發展史的書寫,並用一手...more
本書採用“探案”形式,聚焦近代史上的疑點事件與人物,引用大量新見、稀見的可靠史料,經嚴密考證,嘗試解決一些未解之謎。 本書所述“近人”“近事”,跨越晚清民國,所謂“探案”者,即試圖“發覆”,揭開人事上...more
本書是一部鴻篇巨制,選取一千余幅珍貴歷史照片,分為四卷:第1卷《鼓動與粉飾戰爭》聚焦侵華日軍戰時對內鼓吹戰爭、對外粉飾侵略的行徑,第2卷《保守與隱匿戰時機密》講述在日本戰時保密機制下日軍對涉及...more
尾崎秀實是抗日戰爭期間日本最受矚目的中國問題觀察家。同時作為一個歷史人物,一直以來他還被賦予了多重的身份,如傑出的新聞記者、時事評論家、佐爾格紅色國際諜報組織成員,乃至憂國憂民的民主主義志士...more
抗戰時期,山西省抗日根據地民眾的文化水平普遍很低。根據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因時因地制宜,利用各種人力和資源,克服惡劣條件下的重重困難,基本建立了以革命幹部的教育為重心、青少年兒童的學...more
每個蒸蒸日上的國家,都拖曳一段並不輕鬆的歷史? 城鄉只是定居的場所,還是個體可以自在流動的公共空間? 20世紀下半葉的中國,貢獻了跨越時代的思想者,產生了民族文化的傳燈人,孕育了當代文明的承擔者。...more
從一系列社會和文化現象來看,“國家記憶”已經慢慢地變成了國人日常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高頻詞和焦點詞。作為記憶的主體,國家是集體性的主體,是象徵性的主體,是功能性的主體。集體性在於記憶的結構和框架,...more
本書中收錄了李達、楊尚昆等老領導、老同志的回憶錄、口述歷史。本書以豐富的史料為基礎,以回憶錄、口述歷史的形式,展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重大決策和重大事件始末,請親身經歷和見證中國革命的老...more
本書是《中國現代史檔案資料彙編》的總目索引。由於該資料條目繁多,體系龐大,目錄分載各冊,不利於讀者全面、系統地檢索使用,故專門編制本書,以便利用者更好地瞭解和掌握這套資料的全貌。本次目錄的整...more
袁世凱、段祺瑞、馮國璋、張作霖、吳佩孚……軍閥混戰,武夫治國,帝制轉型政變,暗殺,工潮,政爭1895—1928年,是中國由帝制向共和摸索的歷史轉捩點,各路軍閥相繼登上歷史舞臺,成為影響清末民初歷史進程...more
本書邀請中國社科院、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等14位知名專家學者,分別從制度、理論、道路、文化、經濟、政治等14個方面,準確、深刻、簡明地闡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70多年砥礪奮鬥的歷史,展示新中國在各個領...more
本書聚焦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歷史。當時中國共產黨面臨著從軍事鬥爭到新中國建設的歷史任務轉變,在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同志的帶領下,中國共產黨人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堅定的政治信仰、“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more
本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學者陳東林的文集,共收錄23篇,主題多為新中國成立後進行的探索實踐,比如三線建設、“四三方案”、陳雲應對物價風波、毛澤東關於對外開放的探索、改革開放初期設立經濟特區的過程等...more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簡稱國史研究),是以新中國的成立、建設和發展的歷史為主要研究對象,與中國古代、近代史研究相銜接,與中國國家史研究相聯繫而又相對獨立的歷史學科。如同其他學科一樣,國史研究有...more
世紀之交,八國聯軍侵華,清廷岌岌可危,內憂外患的亂世中,數不盡的國寶流失海外。究竟有多少國寶,經誰人之手,以何種方式,以多高的價格,流落於何方? 本書用100餘篇親歷者的證言、90餘幅圖片和20多張...more
本書詳細記錄和剖析了中代海軍在晚清五十年間(1861—1911)創建、發展及衰落的曲折歷史,對海軍購艦、教育、訓練、基地建設、經費收支、海軍戰略等領域,行了獨到的觀察和分析,清晰展示代海軍同中國社會發...more
本書圍繞1935年施劍翹在佛堂射殺軍閥孫傳芳這一扣人心弦的歷史事件,通過對媒體、政治和法律檔案的詳盡調查,展示了施劍翹設法為父復仇、吸引媒體注意並爭取公眾同情的策略。 作者認為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more
本套書再現了1927-1952年這25年的上海地方史,橫跨南京國民政府、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等歷史時期,反映了國民政府統一全國後對大城市的十年治理嘗試,日偽統治時期上海灘各種勢力鬥爭的血雨腥...more
本書研究的核心是中國抗日根據地的社會保障工作,通過梳理其發展的背景、概況、內容,分析其發展過程中呈現的特點,概括抗日根據地社會保障對於社會發展產生的作用,總結經驗、啟示,以期為社會主義建設時...more
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對中國政治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本書對當時中國國內各種政治勢力如何應對這一問題,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種升降分合,進行了相當細緻獨到的分析。 日本的威脅、進攻和各種無理的經濟要求...more
本書從兩個方面來考察一個由30名退役德國軍官和軍士構成的團體,他們是在1884~1885年中法戰爭期間來中國擔任軍事教官的。一方面是厘清他們的出身、脫離普魯士軍隊的原因、適應中國生活的對策、結束中國工...more
本書的主人公是活躍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著名的日本攝影師山本讃七郎(1855-1943),他不僅是聞名於世的那幀慈禧太后龍椅坐像照片的拍攝者,也因其20世紀初在北京經營“山本照相館”之故,拍攝了大量中國的寺廟...more
一、本書結合“大事年表”與“歷史事件敘述”,兼顧工具性與趣味性,可查詢,可閱讀。 二、全書上起1840年的鴉片戰爭,下迄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依時間順序分為十一章,每一章前有一總說。 三、版面左、...more
伍連德如何發明口罩,設立“方艙”,在清帝國最後的時光裡撲滅來勢洶洶的東北鼠疫?辛亥革命勝利的消息傳來,遠在三藩市的華人如何興高采烈地敲響自由鐘?稱帝前一夜,袁世凱的眼神裡,到底傳達了怎樣的思考?...more
為了探究文化移轉時可能發生的諸多現象以及其背後的歷史動力,本書以“異國事物的轉譯”為題進行探討,且另闢蹊徑將考察重心由文化的複製與移植,移至其間“看似相同、實則有異”的曖昧轉變,希望借由近代中國...more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全國解放戰爭中的戰略決戰,是一個經過精密設計和策劃的整體。 什麼是戰略決戰?那是指對戰爭全域有決定意義的戰役。這三大戰役規模空前,緊密銜接,直接決定中國的命運。像這...more
在《近代日本的中國觀》一書中,子安宣邦繼續推進著21世紀初開始的思想史梳理工作。他圍繞辛亥革命前後到新舊世紀之交這一時段內日本人講述中國的代表觀點,著重對11位論者——北一輝、內藤湖南、橘樸、尾崎...more
1940年到1946年,美國作家格蘭姆·貝克走訪了當時中國十多個極具戰時特色的城市,詳細記錄了所見所聞並整理成書。貝克從香港出發,經柳州抵達重慶,又跟隨路易·艾黎長住寶雞,隨後轉至洛陽等城市,最後停留...more
慈禧太后在晚清危亡之際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康有為要對戊戌變法的失敗負多大責任? 李鴻章為何自稱“裱糊匠”? 孫中山是如何一步步成為民國“國父”的? 《走向辛亥:從孫文崛起看晚清落日》以辛亥革命為契機,...more
本書取材於英國《圖片報》、法國《小日報》《小巴黎人報》、義大利《周日郵報》《周日論壇畫報》等。共收錄500余張版畫及原刊報導19萬字。這批甚至在中國權威收藏機構都未曾一見的版畫,不僅填補了日俄戰...more
《簡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全面、簡要地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49年誕生以來至今的偉大發展歷程,共分為十章:(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2)新政權的鞏固和國民經濟恢復;(3)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4)...more
《簡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全面、簡要地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49年誕生以來至今的偉大發展歷程,共分為十章:(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2)新政權的鞏固和國民經濟恢復;(3)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4)...more
本書是著名歷史學家周策縱先生的代表作。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集中細緻地描述了五四運動的成因、社會支援力量和發展經過,厘清了由學生發動的“五四”事件如何一步步擴展為一場全國性的政治愛國運動;下...more
本書由著名歷史學家來新夏先生等積五十年之功撰成,是目前專門研究和完整記述北洋軍閥集團興起、發展、紛爭、衰落和退出的集大成之作。它以極豐富的史料為基礎,萃集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上起1895年袁世凱...more
本書是一部講北洋軍閥歷史的社科類圖書。奉系是活躍在東北三省的北洋軍閥。本書全面梳理這是一部講北洋軍閥歷史的社科類圖書。奉系的起源、發展、變化、直至滅亡的過程;全程記錄奉系在發展過程中,所做的...more
總結奉系的特點、人員構成、勢力範圍;深層次分析奉系對近代中國的影響;真實還原奉系主要人物張作霖、郭松齡等人的輝煌經歷和最後結局。...more
這是一部講北洋軍閥歷史的社科類圖書。直系軍閥,是指1916年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出以直隸(今河北)人馮國璋為首領的一派。本書全面梳理直系的起源、發展、變化、直至滅亡的過程;全程記錄直系在發展過...more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赴歐洲參加一戰的中國勞工約九萬人,大多來自中國山東等北方省份,其中有5000名中國勞工陣亡,戰後少量留在法國,其餘八萬余人全部返回中國。時間過去了一個世紀,陣亡的這5000名員工...more
記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66年初,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率領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探索社會主義道路和建設新中國的光輝歷程。反映了革命先輩們不忘初心、不畏艱難、勇於摸索...more
作為中國最大的城市和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前沿,上海的解放之於中國意義非同尋常。本書自1949年1月1日始,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終,內容上以大事記、小故事、歷史圖片為主要載體,一天一大事一故事一圖...more
重讀北洋時代,一定要重讀晚清,重讀北洋時代的民國,則一定要重讀北洋軍閥之「赳赳武夫」。袁世凱遺址暢想,對黎元洪故宅的尋訪,段祺瑞舊居及其他,吳佩孚遺跡考,張作霖的空穴與故宅……幾個大人物的文韜...more
本書引入了五四的社會改造面相,指出當時湧現出的各種「社會改造」構想是五四運動的有機組成部分。作者將五四看作一場具有多維試驗角度的社會文化運動,同時,通過把五四發生及延續的時段拉長至20世紀40年...more
本書為原日本首相吉田茂的對日本戰後經濟復蘇十年的記錄。主要記錄了日本戰敗後,從1946年5月到1954年12月,吉田五次組閣的近十年時間的歷史事件。吉田政權,誕生於戰後初期百廢待興的動盪年代。本書從吉...more
本書收錄了曾參加平津戰役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如安春山、林澤生、孫蘭峰等,對該戰役的回憶。分為全戰役概述、新保安戰役、張家口戰役、天津戰役、北平和平解放、綏遠起義等章。並附有國民黨軍作戰序列表和...more
本書收錄了曾參加遼瀋戰役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如安范漢傑、廖耀湘、鄭洞國等,對該戰役的回憶。分為全戰役概述、錦州戰役、遼西戰役、增援錦州、長春起義、瀋陽解放、營口葫蘆島撤逃等章。並附有國民黨軍作...more
本書收錄了曾參加淮海戰役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如杜聿明、郭汝瑰、宋希濂等,對該戰役的回憶。分為全戰役概述、第三綏靖區、第七兵團、第十三兵團、第二兵團、第十六兵團、第六兵團、第八兵團、第十二兵團、...more
本書突破以往西方學界強調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研究範式,從全球史的視角考察了1550至1949年近四個世紀中國社會在經濟基礎、社會形態和精神信仰層面的巨變,呈現了該領域新的研究成果,是了解16世紀以降中國社...more
北洋政局,前後十七年間,自總統、國會、內閣,以至大軍閥之起伏、小軍閥之升沉;如戲劇之一幕一幕,如弈棋之一局一局;或由於派系戰爭之勝負,或由於依附勢力之消長,倏興倏滅,遂演成這一期間動亂之歷史...more
北洋政局,前後十七年間,自總統、國會、內閣,以至大軍閥之起伏、小軍閥之升沉;如戲劇之一幕一幕,如弈棋之一局一局;或由於派系戰爭之勝負,或由於依附勢力之消長,倏興倏滅,遂演成這一期間動亂之歷史...more
《郵記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於2018年12月正式出版,分平裝本、精裝本兩種規格,其中精裝本為禮盒套裝,內贈珍貴郵冊一冊,郵冊內含本書講述的多套精選郵票,極具收藏價值。 本書以中國郵政發行的郵票、...more
朱執信(1885—1920),原名大符,字執信。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理論宣傳家。 1904年以官費留學日本,結識孫中山、廖仲愷等革命黨人。翌年8月,加入中國同盟會,當選評議部議員兼書記。先後擔任過《民報》、...more
本書稿分十個專題,以史為線索,講述毛澤東時代的中國那段歷史,但是,與當前既有的許多學術研究成果不同的是,本書稿注重理論性與解讀性相結合、說理性與可讀性相結合、個人寫作風格與原則規范表述相結合...more
為彙聚學界新聲,推動中國現代史學科發展,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現代史”創新型學科團隊主編《現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集刊》,本書為第一輯,主題為:“1936年:世界、中國與上海”。主要聚焦於20世紀前半葉中國歷...more
本書運用文獻資料,對於民國時期的店員工會的組織結構、內部形態及運行進行了考察,對其在爭取店員經濟利益、組織店員參與政治活動等方面的職能進行了較為細緻的梳理。...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