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男科同仁以及醫學愛好者為之所苦,在針對男性不育驗方學習方面,耗費很多檢索文獻的時間,且影響對比系統學習。 鑒於此,本書通過搜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唐宋金元名醫全書大全》《明清名醫全書...more
本套教材為首套經方培訓系列教材,包括《經方概論》《經方方證》《經方藥證》《各科經方》《各家經方》以及《基層經方推廣手冊》六本,由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組織編寫,黃煌教授擔任主編。突出經方...more
本書根據中藥臨方製劑工作中的需求編寫,內容涉及簡單中藥臨方製劑、複雜中藥臨方製劑、中藥臨方製劑工藝設計3個模塊,涵蓋14個工作任務、43個職業能力點。本書適合高職高專醫藥類院校師生、藥店工作人員...more
祝之友教授為國家級名老中醫藥專家,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神農本草經》藥物,《傷寒雜病論》經方研究,致力於中藥臨床藥學研究工作50余年,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優秀臨床人才研修班、全國中藥特色技術...more
本書針對150餘種常見家庭不適,介紹了300多個實用小偏方,涵蓋食療、藥膳,穴位按摩、艾灸、拍打推揉、吞津熱敷等,既可調理全家男女老少的常見疾病,還能應對緊急情況下的不適症狀;不但能減輕疾病的痛苦...more
張仲景是醫中之聖,其所創制的方劑被稱為經方,對於常見外感病和內科多種雜病有確切的療效。 本書從200余首經方中精選最常用的50首經方,從方源、方歌、功用、主治、方解、名家醫案、名家方論、現代用量...more
作為一種自然物產和藥品,冬蟲夏草最初開始由藏人不遲于15世紀使用,而後從18世紀起被納入中藥。本書追索冬蟲夏草從中國向法國、英國、俄國、日本的傳播,考察關於冬蟲夏草的中國知識與歐洲新思想之間的張...more
廣征博引古今醫學文獻所載偏方、驗方及醫屆傳世妙方2300余首,對治臨床常見的170余種疾病◇科學專業,安全有效:援引110余種古籍、雜誌,所用大都為葯食同源之品◇病種全面、簡單實用:涉及內、外、婦、兒、...more
《內》《難》《本》《傷》,中醫四維,不通不可以為大醫。然方出《傷寒》,葯歸《本經》,乃臨證之基,在實操層面更重於《內》《難》。《本經》乃《神農本草經》之簡稱,論葯之本,世無第二,後世諸家,基...more
本書系統整理了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工作指導老師潘樹和教授臨床50余年中積累的關於中藥應用的寶貴經驗。本書分為總論、各論兩篇,總論部分重點闡述了《神農本草經》的重要價值、中藥治病機...more
本書主要介紹了代茶飲發展史、特點、應用範圍、常用方劑和藥物,重點介紹了代茶飲常用方劑的藥物組成、主治、治法等,並於每一代茶飲方后附上醫話按語,詳細介紹該方于臨床實踐中應用的情況以及作者的獨到...more
本書為首部中藥五味藥性理論現代研究專著,是作者在承擔完成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活血化瘀中藥五味藥性功效的化學及生物學基礎研究”的基礎上,基於傳統五味藥性理論的系統辨識,採用現代科學方法,...more
傳承是中醫藥發展的根基,創新是中醫藥發展的活力。中醫藥師承教育是獨具特色、符合中醫藥人才成長和學術傳承規律的教育模式,是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鄭清蓮教授,全國第五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more
方劑是中醫理法方藥辨證論治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用中藥治療疾病的最終表達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自明。方劑學源於本草學,但是相比於本草學,方劑學的理論體系多有未明之處,如方劑功效的確定方法、方劑配...more
該書為明代梅得春編集。梅氏為幕僚而兼通醫藥,于萬曆二十三年(1595)撰成此書。其書3卷,共收葯560味,分12部。梅氏謂該書可“統會杏林百氏之元”(元者,善之長),故以“會元”名書。該書早於明李時珍《本草綱...more
本書特邀中醫藥專家和古漢語學家對《本草綱目》重新編譯,做成白話文譯本,還加入後世醫家對各藥材的論述,分別對解表葯、清熱葯、祛風除濕葯、溫中理氣葯、安神開竅葯等多味藥材講解了使用禁忌、形態特徵...more
本書為幸福中醫文庫系列叢書之一,收錄了王幸福(古道瘦馬)老師近年的眾多醫話隨筆及醫案紀實,涉及學醫方法、臨證感悟、辨證論治的思路,以及名家醫案的經驗和高效組方等內容。 書中所述的臨床辨證思路及...more
《神農本草經》三卷,約成書于東漢早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著作。全書共收錄365種藥物,根據毒性與功效分為上、中、下三品,記載了藥物的性狀、主治功用、產地採收等信息,大多樸實有驗,曆用不衰。書...more
本書從《傷寒發微》《金匱發微》《經方實驗錄》《曹穎甫先生醫案》四書中,採摭曹穎甫對235首經方的闡論和臨證運用(醫案)。每首經方均分“組成”“應用”“鑒別”“方論”“禁忌”“預后”“醫案”等部分,含括曹氏醫案2...more
作者正值壯年,身殘志堅,基本功扎實,博覽群書。 中藥精微之處,遠非教材和藥典所能囊括,這些珍貴的知識散見於歷代本草和各家醫著,學習起來很費時但難度並不一定高,此作者最為珍貴之處,在於同時精通...more
本書主要介紹了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楊德全教授治療內傷雜病、疑難病症的臨床經驗,內容翔實可靠。全書共分三部分內容,分別為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和診餘漫話。本書素材均來源於臨床實踐,內容豐富,涉及...more
《本草撮要》成書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清代陳其瑞所輯。陳其瑞,字蕙亭,初習儒,後任職於江蘇官醫局。其博研醫藥,尤精本草,造詣頗深,施診之暇,手輯此書。書名取本草刪去繁蕪,保留最為精華實用之義...more
現今廣大讀者除了求助於醫生之外,也想通過閱讀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了解中藥的基本常識,希望用一些簡單易操作、經濟有效的方法,來預防和調治疾病。本書包含兒科疾病、婦科疾病、男科疾病、皮膚科疾病...more
本書集作者近五十載之臨床用藥精研心得,其中既有前賢之深刻認識,更有作者自己的獨到觀點和臨床經驗、體會和驗方。此次再版,是在第2版原載277味藥物基礎上,增加了作者近幾年來新的臨床用藥體會,並新增...more
本書是根據鐘贛生、楊柏燦主編的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第十一版)《中藥學》,國家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教材和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中藥專業)教材編寫,多...more
經方是中醫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繼承和傳承。本書將以《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的經方為基礎,從經方的組成意義、配伍規律、君臣佐使的劑量、炮製品的使用、煎服法等考究經方使用的精準性。最大特色...more
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傳統本草之學與西醫藥等外來新知識衝突、交融,從內容到形式都產生了不小的變化,湧現出一系列新舊雜陳、風格多樣的觀點、著作,開始向現代中藥學轉變。本書圍繞這一知識轉型問題,通過...more
本書圍繞天麻的植物學分類、形態特點、各亞種的道地產區、人工種植和保護概況,天麻在中國傳統醫學中的地位和用藥歷史,天麻主要活性成分的物理化學特性、提取鑒定工藝、純化方法和質量控制,以及在心腦血...more
《北黃芪研究》第2版集全體編者對黃芪的多年科研積累,在第1版的基礎上補充了國內外學者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廣搜博采,考古論今,經過系統梳理、總結,彙集而成。內容涵蓋黃芪的本草歷史沿革、種質資源研究...more
本書擬以我國歷史時期為序,分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6個時期。各個時期首先結合其醫學、經濟、文化、教育及對外交往等方面,較為全面地剖析該時期本草的編寫情況,藥物應用和理論發展特...more
全國名老中醫探歷聖之源,綜諸家之得,學驗俱豐,拘古但不泥古,常用方、經驗方創新多,臨證常能力挽沉痾。為了繼承、發展和弘揚全國名老中醫治療腫瘤的臨床經驗和學術思想,本書精選學術期刊網發表的相關...more
《食物本草會纂》是一部清代食物本草彙聚之作,精心點校,極具閱讀與收藏價值。《食物本草會纂》是一本輯錄本草、飲食等多種文獻並加以親身見聞而成的食物本草著作,是一部醫藥學和飲食方面的專著,出版於...more
書稿在粵北地區廣大中醫藥人員應用中草藥開展防治疾病工作中重要參考書之一的《粵北草藥》(1969年版)的基礎上更新完善,新增了很多重要欄目: ①來源:主要介紹該草藥的科屬、拉丁名及入藥部位; ②化學成分...more
本書著重突出三個特色:鮮藥特色、地方特色和實用性特色。共收載浙江臨床較常用的鮮品中草藥179種,按功效分為解表類、清熱類、祛風濕類、利水滲濕類、消食類、止血類、活血化瘀類、化痰止咳類、補益類及...more
《本草綱目》全書共52卷、16部、60類,記述品種1897條,附方1萬多條。該書不僅是中國古代本草學的集大成者,也是在世界上有重大影響的博物學巨著,被稱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本書選取《本草綱目》中經考...more
本書主要對歷代藥性理論進行了新的整理和總結,總論部分對藥性理論及其相關的概念進行了分析和解讀,介紹了藥性理論的發展沿革,有特色地創建了中藥的藥性理論體系,以及概括了藥性理論的特點,總結了歷代...more
作者選取臨床上最常用的中藥六十餘味,遍覽中醫經典文獻,從藥名入手,從藥名的字形、字義,詳解該藥的功效、主治,並附有該藥自古以來臨床常用且有效的方劑、治驗案例。 作者的研究表明,大部分中藥自古...more
本書是對清代浙江蕭山竹林寺女科僧醫診治女科疾病主要經驗總結的整理、校勘和註釋。全書分為校注和初刻本影印兩部分。全書專于婦科,內容豐富;專于臨證,理法精簡;忠於原本,新編增補。內容包括女性月經...more
《藥性賦》原書未著撰人,據考證約為金元時代作品。為中醫初學中藥的啟蒙書。《藥性賦》一書中將248種常用中藥按藥性分寒、熱、溫、平四類,用韻語編寫成賦體,言簡意賅,朗朗上口,便於學者誦讀記憶。書...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