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入漢、三國(魏)、西晉、東晉、宋、齊、梁、陳、後燕、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及高昌時期的墓誌材料,共計五百五十八方,依據拓本及照片録文。另附疑僞志目錄九十七條。本書是中古石刻研究的經...more
本書以考古資料為依據,結合傳世文獻與地方史志,深入系統地研究了魏國城址的類型與規劃佈局,首次厘清了大樑城的平面佈局和宮城區的現今位置,進一步分析了大樑城的軍事防禦體系、運河水系以及魏國都城與...more
本書出版得到中國博士後第60批帳面資助專案。血社火是流布于黃河中游地區的奇特民俗,是黃河文明的民間文化表達方式。本書作者經過十年的田野考察,不僅詳細記述了調研過程中的民間映象,也對國內這一罕見...more
瓜亞基人,一群生活在巴拉圭密林中的印第安人。他們以打獵、採集為生,有自己的語言、風俗與社會制度。16世紀起,西方殖民者和當地居民一道,不斷佔領、吞食他們生活的領地,他們躲避、抗爭、流亡、被“安...more
講稿六種系20世紀80年代及21世紀初,宿白先生為北大考古系本科、研究生開課授業而編撰,晚年整理成書刊行。下編三種:《中國古建築考古》指出木結構在我國古建築中的核心地位並對其重大演化階段加以梳理,...more
《漢文佛籍目錄》《考古發現與中西文化交流》《中國佛教石窟寺遺跡:3—8世紀中國佛教考古學》,均為80年代前期為北大考古系本科、研究生開課授業編撰的講稿,晚年整理成書刊行。三部講稿凝聚了他在佛教考...more
《婚禮新編》二十卷,南宋福建人丁昇之輯。該書輯錄宋代婚禮書儀和與婚姻有關的古代典故文獻,匯爲一編,分門別類纂輯而成。它與南宋末年刊印的《新編婚禮備用月老新書》一樣,都是為了滿足當時婚禮的查檢...more
借有形之珍寶,講述了日本2000年的精神史。 何為“精神”?它是個人、共同體生存的力量與姿態,是文化的精髓,也是一個民族的行動根源。 作者長谷川宏跨越美術、文學與思想領域,在日本國寶中幾經篩選、反...more
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和秦鹹陽城遺址發掘領隊許衛紅30年考古“尋秦記”,根據秦兵馬俑近30年及秦鹹陽城遺址60年的考古發掘成果,拼合出史書上缺失的秦國匠人、軍官、公務員、貴族的真實生活場景,發現秦國...more
原始人從樹上走下來,為了不被洪水猛獸滅掉,開始思考如何抵抗自然力。這份思考,促使人類腦洞大開,奇思妙想,結出許多燦爛的智慧果實,超越其他動物,走出—條從動物性向人性和神性的進化之路。 為理清人...more
唐代共有20座帝王陵墓,主要分佈在關中北部,陵園總面積將近3000平方公里。從歷史學和考古學的角度來看,唐代帝陵是唐朝皇家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氣勢宏偉,佈局嚴謹。陵園中不僅埋葬著帝王、妃嬪和一些重...more
如果說,敦煌是中國人的“詩與遠方”,那麼,敦煌藝術就是我們心靈深處浪漫與激情的燦爛花朵。這部《敦煌石窟藝術——社會史與風格學的研究》,融合了西方藝術史注重社會歷史背景研究和中國傳統藝術家擅長風格...more
大盂鼎是西周早期青銅禮器中的重器,自清代道光年間(西元1849年)出土之後,歷經坎坷,頗多傳奇,為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該鼎內壁鑄有銘文19行,為研究西周奴隸制度、分封制度的重要史料,向為史...more
扎記分為讀城、說墓、談物、語石四編,對城市、墓葬、名物、石刻四類素材各有側重。所涉時段以宋元為主,兼及漢唐、明清,結合考古、文獻、圖像資料,討論城市形態、墓葬禮俗、物質文化等方面問題。...more
遼東半島是東北亞多元文化交匯的樞紐地帶,這裡既是遼西區文化向東傳播的必經之地,也是海岱區文化向東北腹地和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傳播的必經之地,同時也是東北腹地和朝鮮半島等地文化向南、向西傳播的必...more
本書是《出土文獻》系列輯刊的第十五輯,內容擇選了出土文獻領域的新學術研究成果,共包含甲骨、金文、戰國簡、秦漢簡及其他重要學術文章共39篇,其中甲骨論文5篇、金文論文7篇、戰國簡論文15篇、秦漢簡論...more
2018年12月11-12日,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組織召開了”中國觀察--文物保護利用學術研討會”。此次會議是繼”他山之石--文物保護利用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見《中國文化遺產》2018年第6期)之後,社科基金特...more
共分為東夷紡織、齊國絲綢、漢代絲路、唐宋絲韻、商城傳承等五大部分,以時為序,在梳理山東齊地絲綢資料的基礎上,全面回顧了山東絲線發展史以及絲綢貿易的發展變化,進而指出周村於陵作為絲路貨源地的重...more
對贛南地區各市、縣的革命文物遺跡的保存狀況、保護情況及開發利用等進行了介紹。全書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綜述篇、模式篇、經驗篇和總結篇。 綜述篇中全面總結了贛南地區革命文物遺跡的價值及資源分佈狀...more
《出土文獻(第十五輯)》是《出土文獻》系列輯刊的第十五輯,內容擇選了出土文獻領域的新學術研究成果,共包含甲骨、金文、戰國簡、秦漢簡及其他重要學術文章近38篇,其中甲骨論文5篇、金文論文7篇、戰國簡...more
本書為首屆復旦大學陶瓷考古論壇文集,收錄了《南宋時期的越窯》《2019年張公巷窯址考古新發現及再討論》《龍泉窯雙面刻劃花工藝的流布及相關問題》等文章共13篇,內容涉及浙江、河南、廣西、湖南等地的窯...more
該論文集乃陳劍先生近些年在戰國竹書方面的研究成果,反映在學術界近年竹書熱的特點。主要涉及上博簡、清華簡、郭店簡等的字詞新釋、竹簡拼合、簡序調整,以及用這些出土竹書內容校讀古書而糾正長期以來的...more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隆重推出上海博物館編《70件文物裡的中國》。在這本書裡,文博領域的專業研究者們試圖選取公眾感興趣的角度,以70件文物為支點,帶領讀者通過“物”重觀...more
本書對《殷虛書契後編》所做的隸定與考釋,以河南師範大學圖書館古籍部通過館際交流提供的比較清晰的初版《殷虛書契後編》(1916年版)照相電子版為工作底本,同時參照《羅雪堂先生全集》第七編所收《殷虛書...more
《百年總統府》分為「太平軍興,十年壯麗天王府」「三省鈞衡,兩江保障鎮江南」「共和肇始,孫文就任大總統」「討袁受挫,北洋政權頻更迭」「國府奠都,樞府春秋十年路」「南京淪陷,日偽張狂蒙國恥」「國...more
本書概觀性地介紹了中國古代石刻的類型及其演變、古代石刻的存留及發現情況、歷代石刻的研究情況以及石刻銘文的常見體例,總結歸納了石刻銘文應當如何釋讀、石刻及其拓本如何辨偽鑒定等,是一部全面系統了...more
胡培翬《儀禮正義》是古代《儀禮》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清儒引以為豪的九種十二部著名的新疏之一,被學界譽為“二千餘歲之絕學”,有著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值得深入挖掘與研究。胡培翬在《儀禮》學研究...more
本書選收作者近年來寫作的論文二十四篇,主要內容是敦煌俗文學作品的文字校勘、俗語訓釋和資料考證,解決了敦煌卷子釋讀中,有關文字校勘的一批疑難問題,善於利用佛典考釋俗語詞,有關王梵志詩的校勘創獲...more
本書集中討論夥伴關係和統治關係兩種模式下的性行為。作者雄辯地指出,男女關係只有完成從傳統統治關係向夥伴關係的復歸,才能恢復性行為美好、高貴、純潔和快樂的本真特徵;在夥伴關係下,性行為不再低賤...more
敦煌石窟藝術是由洞窟建築、彩塑、壁畫共同組成的一種綜合藝術,是反映人類思想和人類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化載體。這些壁蜥、彩塑以及藏經洞出土文書中蘊含有豐富的內容,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等諸...more
會議依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託專案“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研究”以及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配套的自主課題而組織,有助於瞭解國際文物保護領域的發展動態、學人的觀察和研究,並有所借鑒。 本書即他...more
1萬年前的歐洲人就是金髮碧眼嗎?印度幾千年的種姓制度造就了怎樣的結果?人類是起源於非洲還是世界各地分別演化出來的?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真的被我們的祖先完全消滅了嗎?你知道有很多「幽靈人群」活在...more
《吳門販書叢談》將江澄波先生歷年所撰寫的文稿,無論長篇短什、已刊未刊,均網羅其中,分類編排,彙集于一處。江先生作為版本學家和古舊書籍經營者,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挖掘、整理和保存祖國文化遺產的事...more
本書主要利用肩水金關漢簡,在繼承前人對漢代西北邊塞的相關研究的基礎上,考察了漢代弱水中下游(今額濟納河)流域的邊塞,包括肩水塞、橐他塞、廣地塞的部遂設置和肩水塞部分機構與人員駐地的移動。 其中...more
本書是對中國紫砂藝術從宋代至今逾千年歷史的全面盤點,分為濫觴期、興起期、成熟期、發達期、衰落和復興期、鼎盛期等6大階段,從中可見不同時期的社會分析、文化背景、藝術理念,以及相應的制壺知識、鑒...more
該書主要研究自中國有紀念日以來國家紀念日的演變與發展。自1912年以來,中國開始引入西方的紀念日體系而開創自身的國家紀念日,該書主要分為兩大內容。第一、國家紀念日重要功能的專題研究,側重於政治合...more
《海岱考古與早期文明/“齊魯文化與中華文明文庫”叢書》內容大體可以分為三部分。 海岱地區是學者闡釋關於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理論以及母系社會、父系社會、父權社會、奴隸社會演變的場所,也...more
首先對八十餘種漢代典型神獸母題進行了分類與形態研究,發現漢代神獸圖像形態與意義的產生方式主要為:對傳統的繼承和改造、新創與剔除三種,其基礎均為漢人特有的精神信仰與審美需求;總體來看,漢代神獸...more
頤和園是現存匾額楹聯眾多的皇家園林,這些皇帝、皇太后以及大臣的親筆文字,直接記錄了當年統治者的造園意圖、審美情趣與思想境界,是瞭解頤和園及其時代的重要線索。本書從文化視點出發,以頤和園園林匾...more
本書編寫的指導思想,是用現代視野充分揭示海外藏民族文獻回歸與出版的歷程,用現代審美觀念進行拍攝和設計,闡揚優秀的民族文獻。本書既有民族文獻成果出版的基礎,又有前期搜集、整理的歷程,融學術價值...more
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系統地分析了西方人類學的類別和發展路徑;中篇集王銘銘教授多年研究體會,指出西方人類學存在的局限,並探究解決這些局限的出路之所在;下篇約占全書三分之二的篇幅,講述中...more
本書以民國名家張次溪的歲時風物佳作《北平歲時志》為底本並加以註釋,《北平歲時志》系老北京歲時風物最完整的輯錄,張次溪先生將元、明、清、民國關於北京歲時風物的古籍文獻《北京歲華記》《帝京歲時紀...more
...more
本書是繼《古代中國與皇帝祭祀》(汲古書院,2001年)之後,筆者的第二部有關皇帝祭祀論著。由專業性考證論文彙編而成。各章內容具體如下: 序章“皇帝統治與皇帝祭祀——以唐代的大祀、中祀、小祀為主”,出...more
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詳細講述了中國古代戰場上常用的多種實戰兵器,包括長兵、短兵、遠程兵器、衛體兵器和原始熱兵器等。所錄兵器在史料、文物和精美繪圖的基礎上,深刻闡述其誕生淵源、發展沿革、性能特徵等...more
《儀禮述注》是清代著名禮學家、經學家李光坡的代表作之一。該書主要擇取鄭玄注、賈公彥疏而總攝其大義,節取其辭。同時又亦間取歷代注釋《儀禮》諸家異同之說,附錄於後。 其中注、疏原文有可以刪削者。...more
1970年10月發現的何家村遺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淡忘,反而以獨有的魅力,謎一樣地吸引學界不斷地探索、破解。唐代宮廷貴族生活、金銀製作工藝、租庸調製、道教和醫藥、胡人和胡風等,都能在它們身上看...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