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曾說過:“我想知道上帝是如何創造這個世界的……我想知道他的思想。”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本書正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知名天體物理學家馬里奧·利維奧和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傑克·紹斯塔克...more
人類歷史就是一部遷徙史。 古羅馬移民如何成為神話的基礎,又最終促成羅馬帝國的緩慢死亡? 歐洲早期移民到美洲和其他地區的行為對我們產生了哪些影響? 《吉爾伽美什史詩》竟然是一個移民故事? 世界各...more
在人類對於美的永恆追求中,或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在自然界中尋找相似之處。人類進行的創造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對美的追求,而成功取決於人類所創造的事物與自然界存在事物的相似性以及符合自然規律的程度。而科...more
我們的身體由什麼構成?構成人體的物質從哪裡來?它們如何彙集,又如何進化成有機物並最終賦予我們生命?你也許不知道,你的身體是宇宙中最為複雜的存在。你,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馬賽克,一個由30萬億個細胞組...more
世界是有聲與有色的,聲音與顏色是這個世界的基本要素。古典時期的自然人類首先對聲色做了形而上學的沉思,進而在近代歐洲,牛頓等物理學家發展了聲色科學,對顏色與聲音做了科學的-物理的還原主義或簡化...more
擁有正確的哲學觀和更強的目標感是領導力藝術的必要基礎,而且中國古代哲學家的原則和思想與當今量子科學的基本原則和發現之間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 在本書中,作者巧妙地將老子、孔子的東方哲學智慧與...more
面對科學的敘事與理解的二難問題,本書的新意在於採取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穿插進行的方式,清晰地解讀了歐洲近代科學革命從古希臘亞里斯多德哲學一直到牛頓科學體系建立的思想進程,論證了科學革命其實是自然...more
《一元宇宙》是一部融物理學、哲學和思想史於一體的科學史詩!這本書旨在介紹一元論如何啟發當今的物理學,去突破阻礙現代物理學進步的智力停滯,幫助該領域的物理學家們實現幾十年來一直在追求的萬物理論...more
本書通過廣闊的歷史畫卷帶領我們探索科學文化從1210年到1685年如何在西方悄然興起,幫助我們細緻入微地理解西方科學從十三世紀到十七世紀期間如何取得關鍵性發展和合法地位,在作者筆下鋪陳開的不僅是一部...more
智能化技術飛速發展,研發機構科技人才評價模式的創新勢在必行。傳統評價模式在應對新興技術和科技人才複雜性方面可能顯得力不從心。因此需要思考新型科技人才評價模式的構建,以更全面、精準地反映科技人...more
本書系“南繁科學家傳記叢書”(海南省南海管理局主編)開篇之作。2018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南繁,強調要繼承發揚老一輩農業科研工作者的優秀品質。本書主創團隊,特別是作者劉穎經過一系列深入細緻的...more
本書是汽車發明者卡爾·本茨於耄耋之年撰寫的自傳,既是本茨對自己人生旅程的回顧,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現代汽車發展史。 在本書中,他記敘了自己的童年時光、求學經歷、興趣愛好、職業生涯,以及在發明、...more
她是作家、詩人、建築師、設計師,還是國徽的設計者之一。 林徽因,一個多麼響亮而溫暖的名字,完美的詮釋了美貌與才華、感性與理智是可以在一個女人身上兼容並蓄的,更是將女人的優雅演繹到美好。林徽因...more
上卷記載了常見穀物的栽培和加工方法,養蠶、紡織和染色的技術,以及製鹽、造糖的工藝。中卷包括磚瓦、陶瓷的製作,舟車的製造,金屬的鑄鍛,煤炭、石灰、硫黃、白礬的開採和燒制,以及榨油、造紙方法等。...more
物品是刻寫着文化記憶的符號……物品使得抽象的理念可以被捕捉到,促成思想的言語化,調動起對經驗和知識的思考。構建社會的思想模式、態度和信念,都會體現在該社會的物品當中。 萊布尼茨獎得主薛鳳、生物...more
禿鷲靠禿保持清潔,樹懶在背上勤勤懇懇養苔蘚,蝴蝶戀花也戀屎…… 日本生物學家、明星學者松原始,從外表、性格、生活方式三個角度解開人們對動物的誤會,用風趣幽默的科普、犀利精準的吐槽帶來一場爆笑之...more
本書寫下了近2000年間的11次大災變:公元79年龐貝火山爆發、1755年裡斯本地震、1783年冰島拉基火山爆發、1861年加州大洪水、1923年東京-橫濱地震、1927年密西西比大洪水、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4年印度洋...more
英國、法國、德國和美國的大學體系源於共同的歐洲學術傳統,處於當今世界上極具影響力和實力的大學體系之列。這四個體系(或者說學術系統)都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典範,然而它們在結構上各不相同,發展模式也大...more
元素的世界神秘莫測。隨着科學的進步,許多曾讓人束手無策的元素謎團如今已被一一破解。本書主要聚焦于五種曾被用作謀殺的元素,介紹它們的化學性狀及其在歷史上扮演的角色,同時收錄了大量這些元素被誤用...more
本書設計了一段為期53周的數學探索旅程,旨在讓讀者在日常生活中輕鬆體驗數學之美。每張卡片對應一周的時間,正面呈現該周的日期信息,而背面則記錄了精選的數學故事、定理的揭示、趣味數學問題或數學符號...more
本書為斯蒂芬·沃爾弗拉姆的隨筆集,彙集了其過去十余年不同場合的文章、講稿等,以計算思維範式為中心,講述了沃爾弗拉姆在科學、技術、藝術、哲學、商業等多個領域的思想探索與實踐。從為電影《降臨》提...more
數學是理解和探索世界的工具,無論是學生、工程師還是科學家,都有能力也應該學會數學建模的方法和思想,學會如何用正確的思維方式搭建解答問題的階梯。這本書旨在將數學作為一門語言、一種方法來引領讀者...more
本書是一本以章回小說形式演繹的數學史通俗科普讀物,全面介紹了數學的起源和發展,內容涵蓋了古今中外數學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各種數學原理的發現和發展,同時還深入淺出地解釋了一些重要的數學...more
當智能工具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我們很容易忘記人類是如何邁入數字時代並一路走來的。然而,在歷史上的一段時期內,聰明的人類卻在創建由簡單的0和1組成的字符串時遇到了眾多極大的困難。...more
中年危機已經讓人焦頭爛額,老齡化的種種弊端初現,一本主旨是“我們應該期待變老”的書似乎有些不合時宜。然而人們在排斥變老,邊緣化老年群體的同時,真的了解過老年人嗎?雖然近年來人們想方設法從社會學...more
秦九韶(1208—1268或1269),字道古,四川安岳人。南宋數學家,撰有《數書九章》九類十八卷。他發展了北宋賈憲的增乘開方法,將一元高次方程求正根的方法發展到十分完備的程度;提出了以大衍求一術為核心的...more
《物種起源》是達爾文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奠定生物進化論最重要的著作,也是對人類發展進程產生過廣泛影響的巨著。它1859年出版時就震動了當時的學術界,此後的100年多里仍不斷地引起激烈爭論。 《物種起源...more
研究知識管理的學者一直被分成兩個學派:一是以歐美學者為主的基於數據、信息分析的知識管理體系,基本將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等同。二是以日本學者為主的基於主客體互動的隱性-顯性螺旋循環的知識觀體系,...more
人們通常將優雅與藝術、時尚設計、詩歌和舞蹈聯繫在一起,但事實上,優雅的概念在科學發現中同樣至關重要。在本書中,格林引用了大量例子來展示科學中的優雅,從畢達哥拉斯定理和阿基米德的證明到開普勒定...more
在東西方的學科建制中,學科是如何形成的?每個學科的內涵、外延各自是什麼?不同社會文化背景與學科的產生、發展與演變有何關聯?英國歷史學家G.E.R.勞埃德以神來之筆,將讀者帶入一個似曾相識又別有意境的...more
人人都知道相對論,卻鮮有人知道相對論的提出和驗證,穿越了戰爭和民族主義的隔閡,結合了兩位敵對國科學家的努力,構成了國際科學共識的一塊基石。本書是一部扣人心弦、飽含人文關懷的科學史作品,既展示...more
本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了新陳代謝是生物體內一系列化學反應的複雜過程,它是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過程。通過新陳代謝,生物體能夠將攝入的食物轉化為能量和物質,以滿足生命活動的需求。其內容主要通...more
人類何以成為一種塑造地球歷史的關鍵力量?我們又需要如何面對和回應人類對地球系統造成的根本性影響?兩位世界知名的地球系統專家,針對“人類世”這一我們時代的關鍵科學概念,關於它的科學、文化和政治展開...more
和陽台的螞蟻做朋友,找尋花壇里的天蛾幼蟲,采路邊的蒲公英做橡皮,去郊外的柿子樹下數蘑菇……輕鬆講解+趣味調查法+靈魂手繪,日本著名博物學家盛口滿的自然觀察筆記,推開博物學日常之門。...more
我們已經進入第六次大滅絕。與地球過去經歷的五次大滅絕不同,這次大滅絕主要由人類造成。隨着工業化的發展和商業獵殺的加劇,鳥類、魚類、哺乳動物紛紛遭到屠戮。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生物學家和有志之士...more
大多數小孩都想了解世界的運行規律,他們內心深處有個科學家的夢想。但是,有些孩子的科學初體驗並不怎麼有趣。正是這個原因促使諾獎評委、英國皇家學會會士盧克·奧尼爾動筆寫這本書。這本書大致遵循科學...more
科學家們越來越多地了解到大腦活動是如何控制行為的,以及神經迴路是如何權衡各種選擇並啟動行動的。隨着我們對決策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許多人得出結論:主體性(或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在《超凡智能體》...more
麗塔·考威爾是美國最頂尖的微生物學家之一,她揭示了霍亂細菌的生存軌跡,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在“9·11”期間的炭疽信襲擊事件中,她領導團隊在細菌溯源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但當她第一次申請研究生獎學金...more
這是一本反映上海衛生健康系統一大批愛崗敬業、醫德高尚的獲獎人員的事跡彙編文集。由上海尚醫醫務工作者獎勵基金會和上海醫藥衛生行風建設促進會組織集體編寫。 本書是上海第二屆“醫德之光”“醫德楷模”選...more
本書通過豐富的事實和細節,生動展現了飛蛾與世界各地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生物之間的緊密聯繫。書中探討了飛蛾的生理構造、生命週期、進化史以及與人類之間的聯繫等,講述了飛蛾奇特而智慧的生存法則,呈現了...more
張恭慶是一位在當代中國深具影響力的數學家 他將“再上一個高度”作為座右銘,一直沒有停止奮鬥的腳步,通過艱辛的努力逐漸提升自己的學術高度。 42歲後,他雖然已經度過了人生最富創造力的時期,但仍以赴美...more
聲音,以無形但不可忽略的方式塑造着我們的世界。營火的噼啪聲、黑膠唱片的嘶嘶聲、酒從瓶子里倒出來時的咕咚聲……這些作者最喜歡的幾個聲音。在這本書中,亨德森邀請讀者和他一起,用自己的耳朵去聆聽這個...more
人類自古以來就致力於探索自我及所處的世界,因此知識論(或認識論)自然成為了哲學領域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在哲學史上,幾乎所有重要的哲學家都把認識論問題看作自己的核心關注之一,而在當代分析哲學中,知...more
本書講述了愛因斯坦一生中的99個故事,它們發生在愛因斯坦人生中重要的時間點和空間點上。這些故事有時是他自己記憶中不可磨滅的一個小閃光點,有時則是決定他個人命運的一場風暴,有時則是他自己沒有在意...more
這是一本適合小學生讀的著名科學家勵志故事。分為名垂青史(中國古代篇)、時代巨匠(中國近現當代篇)、群英薈萃(外國篇)、玫瑰力量(中外女性篇)四個章節,每個章節8個科學家,每個章節按照時間排序,全書一...more
本書為上海社科院哲學所科學技術學科團隊合著,着眼于科技進步的當下與未來,深入探討了諸多與之相關的最新哲學議題。 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科學哲學與藝術哲學的新進展”主要關注當代科學技術發展背景...more
“中國十大學術熱點”評選活動旨在促進社會關心學術、學術走向社會、推動學術創新,每年的“中國十大學術熱點”準確詳盡地梳理了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學術研究成果,反映了學術發展狀況,記錄了我國經濟、社會...more
在今日“內卷”的職場中,焦慮是職場人的常態。當面對這種局面時,你該如何應對?其實,在職場中經久不衰的是能持續創造價值的能力,而創新力就是能幫助你持續創造價值的核心能力。缺乏創新力的人,難以在職...more
本書帶孩子們深入了解大量不同的自然主題,從大氣層的命名到學習花卉的各個部分,並嘗試有趣的課外活動,例如你在家就可以製造一朵迷你雲和養一隻蝌蚪。當你探索你周圍的自然世界時,你會通過提出問題,結...more
未來很難想象,因為存在太多的可能性,但是科學將成為我們的指南。 許多技術正在經歷穩定漸進的進步,因而我們可以預測其未來趨勢,比如計算機性能將更加強大,癌症患者的存活率將逐漸提高,機器人將變得...more
全網超千萬粉絲IP“花小烙”漫畫科普新作!腦洞大開!滿足你對身體的所有好奇!作者用幽默畫風,科學嚴謹的論證,解讀眾多我們關於身體的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打開本書,你將開啟一場顛覆認知的科學之旅,在哈...more
本書深入探討人類的起源和進化,借助跨學科的研究成果,從古生物學、地質學和遺傳學等多個角度,為讀者呈現了一幅人類進化的宏大畫卷。書中詳細講述了從靈長類動物的早期分化,到現代人屬物種的出現,再到...more
為什麼同事一起工作,和家人歡聚一堂,我還是覺得很孤獨?孤立帶來的痛苦感覺都是消極的嗎?感到孤獨是因為我們不善社交嗎?長期的孤獨如何讓我們的身心受損?如何修復?每個人的孤獨會有差別嗎?你是不是深陷孤...more
本書是“紙上美術館”系列圖書之一。本冊是18本書是西布利總結數十年探索鳥類世界的心得,用手繪形式呈現的他眼中的鳥類世界。這不是一本鳥類辨識指南,而是一本全方位介紹鳥類生活的畫冊,跟隨大師的筆觸,...more
本書是一部全景式展現“超強大腦”霍金生活、學習、婚姻及科研成果的圖書,是解析霍金極富傳奇色彩人生的力作。 霍金是失去自理能力的殘疾人,但他是科學界享有盛譽、成就非凡的理論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和科...more
你準備好迎接未來了嗎?《未來科技大爆炸》帶你穿越時空,探索未來十年甚至更遠的科技前沿。 科普作家汪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讀者介紹了20多個前沿科技和新興行業。他揭示了這些科技的前世今生,普及了當...more
複雜性在讀者與作者之間劃了一道鴻溝,並且這道鴻溝時常讓人感到難以跨越。這道鴻溝之上,需要一座橋樑,而本書的意義就在於幫助寫作者搭建這座橋樑。它鼓勵以讀者為中心的寫作方法,不僅要滿足廣大讀者中...more
“野渡無人舟自橫”,一條無人的小舟在水流中真的會橫過來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為何流水會產生巨大的能量?“白日曜青春,時雨靜飛塵”,靜電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想了解這些古詩詞中所蘊涵的科...more
20世紀50年代,年輕的大衛·愛登堡爭取到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與倫敦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前往世界各地,以實地拍攝的新穎方式向電視觀眾介紹珍稀野生動物。 在這部生動而風趣的博物遊記中,愛登堡回顧了當年如...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