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文報刊連接中國和海外移民地兩端,在將中國本土現實傳播到世界的同時,展現豐富多樣的海外華人社會。 全書分四個章節。作者通過對19世紀清末新加坡華文報刊文本的解讀,探討海外華文報刊同人功能...more
這是林文慶先生唯一的一部「社會心理學」英文小說Tragedies of Eastern Life(1927年)即「東方之人生悲劇」的中譯本,其副標題為「社會心理問題介紹」,可見作者之用意所在。 情節大要乃二十世紀初馬來...more
作者從政治倫理、人文倫理、社會倫理、科技倫理的角度,探析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華文詩文中的生態書寫,冀望人類能夠從多元視角來探討生態環境。 全書共分六章。書中結合創作文本和時代背景,運用自然學科...more
陳關榮教授學術訪問及旅遊到過近50個國家,收集並整理了大量的科技、自然、文化、歷史和人物資料。在香港20多年間,他以豐富閱歷、開闊視野寫下了多篇科普文章,現集結其中的50多篇分成上冊和下冊兩本書。...more
陳關榮教授學術訪問及旅遊到過近50個國家,收集並整理了大量的科技、自然、文化、歷史和人物資料。在香港20多年間,他以豐富閱歷、開闊視野寫下了多篇科普文章,現集結其中的50多篇分成上冊和下冊兩本書。...more
2018年,新加坡作家協會獲頒第二屆新加坡華族文化貢獻獎(團體組)。作協的得獎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考察,一是作協所組織的活動與外部的社會脈絡的相互聯繫,例如配合新加坡的雙文化國策、對建國文學號召的響應...more
這本書收錄了劇場人林海燕多年來在報章與雜誌所發表的專欄文章、特寫、散文、真實小說、採訪報導。作者以真情實感、清新動人的文字,通過三個小孩的成長,鼓勵自己、家長和老師,穿上舒服、合腳的鞋子,與...more
自古以來,辭賦出盛世。辭賦所描繪的多為盛世的氣象,也寫個人的心態,寫個人的不得志,或哀歎祖國被欺淩。賦宜頌,作為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四大文體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地位。2012年11月16-18日...more
這本小冊子《遊學江湖憶趣反思 ―― 餘韻繞梁》是作者傘壽之作《遊學江湖六十載:心影·憶趣·反思 ―― 另類儒林外史》(2017年6月出版)的續篇。小冊子的副標題“餘韻繞梁”不言而喻。全部九章各自的標題目錄(含內...more
這本小冊子《遊學江湖憶趣反思 ―― 餘韻繞梁》是作者傘壽之作《遊學江湖六十載:心影·憶趣·反思 ―― 另類儒林外史》(2017年6月出版)的續篇。小冊子的副標題“餘韻繞梁”不言而喻。全部九章各自的標題目錄(含內...more
張阿順身世坎坷,在芽籠黑街混流氓,靠著一股狠勁迅速在黑道中崛起!但他所迷戀的小歌星小蕾卻遭到幫會老大雄叔迷奸,他憤而刺殺對方不果,還連累義兄阿芒慘死,從此亡命天涯。 他在陶園躲藏期間,遇方茗...more
這是周粲的第四本閃小說選集。書中收錄作者最近創作的120篇作品,也就是120個濃縮的場景、事件或故事。 社會是個萬花筒,顯現出來的圖像光怪陸離;心靈是個思想的大海,時時刻刻洶湧澎湃。作者將一般人...more
當我們女性有了獨立思想、獨立的經濟能力後,婚姻和家庭都勢必得改觀了……但也還是有一些東西是永恆不變的。社會、職場、家庭、情感的元素編織著愛與糾葛的曲婉動人。重溫《他鄉女子》中的幾篇舊作,驚詫于...more
“那般情懷”一詞緣起於年少時創作的一首歌曲,內容寫的是還未翻新前牛車水最後的景象。有真摯的感懷,有朦朧的愁緒,經過了多年歲月的洗禮,這些種種如今已有另一番的解讀與釋懷 ―― 不再執作於情感的訴求,...more
本書收錄16篇文章,基於2017年12月15日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召開的“文圖學·文化交流:臺灣與東亞的多元對話國際學術論壇”發表的論文征選集結而成。論文作者來自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義大...more
本書收錄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第8屆(2015)畢業生的4篇優秀獲獎論文。論文中,作者們試圖解讀“中華民國”內涵的歷史變遷;探討新加坡歌台在危機中的轉型、發展;論析吳昌碩的肖像畫與題畫詩;以及考察...more
於尤今而言: 每一個國家,都是熠熠發亮的個體,充滿了難以抗拒的大魅力; 每一個國家,都擁有著絕難複製的獨特個性。 每一回,聽到金色的呼喚而出遊,都是感性的享受與理性的啟迪; 每一趟,聽到...more
從邊緣悲憤的角落走到生命的核心,英培安孤獨的身影有向藝術境界求索,向生命意義挖掘,向社會人生質問的重量與高度。林高對他孜孜矻矻的解讀,竟由此又跨出自己的一步,並激發出來一種心情:對個體此生方...more
這是一本中國古典詩詞研究者的必備書和古典詩詞愛好者的參考書。此書有兩大鮮明的特點:一是對於各個時代詩詞理論的系統梳理,脈絡清晰,要言不煩;二是注重詩詞理論在詩詞鑒賞中的具體運用,在引導讀者品...more
《晨曦集》收錄了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先生近期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既有他放棄美國國籍的聲明,也有關於加速器、高能物理等熱點問題的專論,還有近期科學史研究的代表性文章,兼及研究生...more
《晨曦集》收錄了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先生近期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既有他放棄美國國籍的聲明,也有關於加速器、高能物理等熱點問題的專論,還有近期科學史研究的代表性文章,兼及研究生...more
“新國風”有二義:一是“新國”的風,指代新加坡的風土人情和歷史風潮;二是“新”的國風,標示新的詩歌版圖和新的詩歌選本。 本書選編新加坡建國以來31位華文詩人的262首詩作,這些詩歌反映新加坡作為後殖民...more
跟一座城的緣分如同跟一個人,說不清道不明; 愛上一座城也如同愛上一個人,若非一見鍾情,定屬日久生情。 天長日久中愛上一座城,它的名字叫做獅城――一個美麗的傳說,一個感人的故事,一個神奇的地方...more
古琴的特點是音韻悠長,平和淡遠,很能陶冶我們現代人的性情。本書為作者在新加坡《源》雜誌的“琴難舍”欄目和香港雨果唱片網站發表的四十篇文章,《琴難舍》相信是新加坡第一本古琴隨想文集。 縱觀全書...more
本書為羅伊菲的第六本散文集,內容涵蓋伊菲多年來從事推廣古典音樂和中國文化的心路歷程。其中絕大部份文章均為她以〈偶思集〉之名刊載在《聯合早報》副刊的作品。有少數幾篇摘自她為音樂會特刊所寫的文稿...more
本書收有作者近年所寫有關南洋的四十篇文章,分為三輯:涉及人物、文學、電影、音樂、書畫和飲食,包括潘受、饒宗頤、許夢豐、蔡逸溪、陳有勇、董橋、廣洽法師等。 南洋,這兩個字意義非比尋常。它令人...more
《新華當代文學中的現代主義》某個意義上來說,延續方修最重要的學術態度,即收集梳理大量而多元化的原始材料,為其論述建立嚴謹而扎實的基礎。這是學術研究基本而重要的貢獻,經由文獻的挖掘與呈現,展示...more
這本文集收錄錦偉近四十篇散文隨筆,他從觀察城市文化的角度切入,對藝術設計、時尚隱喻、銀幕光影、行腳滋味,種種世態人情交疊成細緻觀照和個人感悟。讀者從中可感受到他對時尚、電影、小說、音樂、繪畫...more
南洋物產與自然資源豐富,形成強有力的磁場。數百年以來,吸引無數中外人士薈萃於此,包括傳教士、自然科學家、商賈、畫家、文人政客等;也帶入不少他國緯度相近區域的新物種,在此落戶。 文史寫作者也因...more
《魯迅在東南亞》是一本由總編輯王潤華教授、潘國駒教授與編輯何華、許通元、邢詒旺,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學者合作編輯的論魯迅的文集。論文共有大約50篇,主要作者郁達夫、鄭子瑜、方修、劉思、王賡武、王潤...more
本書內容題材廣泛,凡自我的成長,家庭的溫馨,師友的印記,旅途上的拾掇,閱讀時的耕耘,乃至於隨想雜記,作者以嫺熟的技巧將這些細碎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全書以四輯:自己與親人、遊記與遐思、師友...more
《房間絮語》是梁海彬的第一本散文集。通過這些作品,作者思考自己的身份、自己和所處社會之間的關係以及作者在城市中的所見所聞、感觸和領悟。 本書作者是新加坡人,他的作品難免處處流露自身對島國的...more
本書收錄關於新馬文學的六篇專題論文,所討論的作家包括英培安、南子、希尼爾、謝裕民、魯白野、呂育陶。本書借鑒文化研究、歷史學、移民社會學、政治哲學、人文地理學的理論概念,通過文本精讀和脈絡化的...more
2016年是劉纕英女士逝世四十周年,本書收集她二十九篇有關日本文化及她在東京留學時生活經歷的文章出版成書以資紀念。這些文章都曾在《南洋商報》商餘版刊登,當時劉纕英受到商報的編輯、已故的連士升先生...more
《平居有所思》是物理學家、詩人黃克孫最新的文集。本書包括《我的文學創作經驗》、《我的物理創作經驗》、《中國文明的根源》、《現代科學的崛起》四個章節。也收入了作者2013年以來寫的舊體詩若干首。這...more
資深跨界媒體人創新嘗試 新加坡難得一見的有聲書 本書是楊君偉不斷創新的嘗試。收錄了他近年來的76篇散文隨筆,也是新加坡難得一見由作家本身進行錄製的有聲書。 全書共分七輯:深入淺出;吾愛吾語;...more
這本翁弦尉散文集由三部分構成:現形、七月流火、在破曉的盡頭。作者文字精凋細刻,書寫馬來西亞華人弟子的成長故事。正如臺灣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李有成所說:“翁弦尉的散文多與個人記憶有關...more
本書是蓉子的一本散文集。分四輯:南洋篇、滬蘇篇、潮汕篇、拾遺篇。蓉子用一支在時間縫隙裡騰出來的筆,往返企業與文化之間,牽動新中世態人情,書寫原鄉潮汕,感懷南洋歲月,珍惜當下蘇杭。 作者在自...more
本書品讀之物件—“新華文學”,既指整體意義上的新加坡華文文學,又側重於發表在《新華文學》雜誌上的新華文學作品。 此為第一輯,收錄25篇本地作家不同體裁作品以及22篇的賞析文章。賞析角度和重點因人而...more
本書推介22位跨世代新加坡小說家,集選1948年至2011年的22篇代表性作品。他們在書寫的過程中啟動個人與集體的對話,無論是控訴、療傷、調侃、和解,或者荒謬、另類、快樂的文字表述,啟示新加坡人如何在記...more
《南洋風華:藝文、廣告、跨界新加坡》分為二卷,卷一寫文化,卷二論畫藝,書中涉及12位前輩文人或畫家:黃遵憲、淩淑華、蘇雪林、鐘梅音、潘受、徐志摩、徐悲鴻、呂碧城、張荔英、崔大地、葉之威、高更,...more
本書收入的92篇文章,主要是劉培芳女士近年來在新加坡華文綜合性日報《 聯合早報• 四方八面》“薰衣草”專欄所寫的散文隨筆,另外也包括一些完稿後未發表的篇章。共分為七輯:點滴心頭;暢遊心情;靜觀自得...more
《塵根一古稀》書寫了作者人生旅途中的幾個重要階段:學習、教導、親情、工作、等待、離休、和代價。大致上章節的安排是以嬰兒出世後順序到離休,最後以“代價”終結這本書,可是說本書是作者的“心靈自傳”。...more
這本選集收納了人類學學者湯玲玲教授近年來在《聯合早報•星期天〈想法〉》的“學人視角”和“零距離”的專欄作品。玲玲通過細膩與感性從容的風格,娓娓道來她對這些年在日本與新加坡等地所聞所感關於老年、家...more
收錄在這本集子裡的作品是作者近年來讀書、學習的感悟,也是她不斷思考的結果。 全書共分短文與詩歌兩部分,多篇文章已發表於報刊雜誌。其中的短文共71篇分為六輯:人生感悟、民生課題、生活小品、終身...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