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為教》專書賅其總文約二十餘萬字,是作者第二部結合道教歷史、經典、田野、科儀與圖像而以道壇道法為核心的學術著作。本書以「閭山與瑜珈法教」貫通研究為經,以「閩中尤溪、大田與永安三縣為主兼及...more
北港武德宮夙以五路財神著稱,尤其中路財神趙公明,廟方人士尊稱「武財公」。這間遠近馳名的開基財神廟,從發跡到迅速發展業已成為臺灣的「宗教奇蹟」,印證在華人世界具有的宗教實力。武德宮乃以扶鸞文化...more
華嚴宗相信《華嚴經》為「如來始成正覺」時覺悟經驗之直接展現,從而建立了以覺悟思想為中心的圓融哲學。此一哲學理論既納入《華嚴經》的佛教文化理想,同時也處理了「世間法與出間世間法如何可以平等不二...more
據說,相術能看透人的一生,你的身體是否健康、能活幾歲、善惡智愚、有無妻子兒女、功名財富如何?都可以從面相得知。古人為了精準掌握命運,從春秋以來就不斷鑽研相術,除了出現許多了不起的相師,更寫出...more
明末三一教其實是一個修煉的教團,教主林龍江所發明的思想學說,其最終目的在於修煉,所創發的「九序心法」是其思想學說的核心。他一生秉持著「以身心性命為實學,以三綱五常為日用,以士農工商為常業」的...more
臺灣的道教研究有其特色,同時也積極的與國際的道教研究接軌,本書搜羅臺灣新一代的道教學者研究著作。這些學者學門訓練不同,展現出多元多音的研究面貌,豐富過去的道教研究,也標誌了新世代道教研究的特...more
臺灣的道教研究有其特色,同時也積極的與國際的道教研究接軌,本書搜羅臺灣新一代的道教學者研究著作。這些學者學門訓練不同,展現出多元多音的研究面貌,豐富過去的道教研究,也標誌了新世代道教研究的特...more
敦煌寫本「原生態」考校與研究,著重各文書在寫本上的面貌,藉以探索其流傳與實用功能。這對探討因修行、典儀、傳教而製作的佛教讚歌來說,非常重要。故本書特選寺院常見、意義重大、行儀明確的散花讚、和...more
李豐楙教授再與宗教博物館合作展示,策展主題:「道與藝合」。本次策展共分8個主題:八仙慶會、大聖西遊、靈官護法、玄帝修行、封神演義、天界翱翔、地府遊冥、人間祈福。其道教研究將經典文本與科儀、圖...more
宋朝之時的禪宗東傳日本,對於宋日佛教史而言,都是一件大事,此中以宋日五山官寺的同步建構為重要的標誌。宋朝禪門叢林的建築樣式、叢林清規、文學、繪畫、詩歌及朱子理學等傳向日本,有些禪僧的詩文集及...more
愚為黃元吉真人中派丹道之門人與理論實證兼行者。 有感大道隱沒與旁門迭出,欲盡一己心力與多年鑽研之修證經驗,將其三本巨著︰道德經講義、樂語堂語錄、道門語要~書中丹法隱微處,以不洩天機之白話方式...more
本書輯錄明代天台宗佛教大師幽溪傳燈(1554-1628)之八十餘首遺詩,詳加考證校箋,以見其多才與博識。兼就其遺詩之內容,析論其生平志業、為人與懷抱,以見其不僅為「天台義龍」,且為明代詩僧之翹楚。書中...more
五臺山東方佛教文化研究院2016年成立伊始就希望藉助此一平臺,並與「拔地入雲佛教與東亞宗教研究項目」一起,來推動國際佛教文化交流、漢傳佛教文化寶貴遺產的保存與傳播,以及國際佛教學術研究的開展。目...more
寺院在東亞歷史上所扮演之具體角色為何,時至今日依然為學界所熱烈關注。有大量證據表明,儘管超然物外,東亞地區之宗教實踐場域,仍然在不同程度上與凡世發生互動,并因此促成了不同類型之紐帶形成,在構...more
在對宗教概念的反省,以及對道教學門特殊性的思考下,本書以多元的角度,探討道教研究的可能性。本書由三個部分、七個篇章所組成,從不同的面向探討道教研究在研究方法的開展,研究面向包含道法關係、儀式...more
雜阿含》在中土向被視為小乘佛經,備受忽視,至近世才得到重新認識,被視為初期佛經典之一,文獻價值絕不遜於巴利語《相應部》(Saüyutta-nikāya),更可藉跨語本對讀,釐清一些難解的經文,日益吸引學者的...more
神聖空間乃佛教傳統之核心元素之一,然過去學界研究猶有未盡之處。故五臺山國際研究院聯合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院、浙江大學東亞宗教文化研究中心、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佛學論壇,計劃在20-30年內,每年挑4...more
禪、淨這兩種法門是中國佛教的兩大行門,影響範圍廣大。本書透過相關文獻,討論古今祖師大德如何簡別禪、淨,在實踐修持或是學術議題,都有翔實的闡述,讓接觸中國佛教的信眾或是學者,在修持或研究上,得...more
反思道教思想史的問題意識。其中討論陸修靜如何運用《道德經》改革靈寶齋儀,而《玉皇經》年代的考證,則涉及玉皇信仰的流行現象。具有爭議性的《養性延命錄》作者權,透過分析比對新資料與文本,應當歸屬...more
桃會,為京都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它緣起於1991年3月京都大學中文研究室,一群與小南一郎教授有學術因緣的年輕世代,所組織而成的討論會,從最初的發想迄今逾12年,已成為一個正式的研究會。該會以小南一...more
《教行信證》是日本淨土真宗開祖親鸞的代表作,全書闡述宗教真理的課題,首先從思考宗教的定義開始,然後次第從宗教的超越的實踐論─信仰論─終極關懷,再回到人本的真實的淨土─末世的救贖,頗類似西方宗教...more
佛教大乘經典的內容,常被界定為「哲理」,並由此角度來予以解讀。然而西方學者不但很早即開始思考為何許多佛教大乘經典皆以「三昧」為名,近年來更有學者提出大乘之起源,可能與甚深禪觀有關之理論。 ...more
近代以來,佛學研究者皆視隋唐佛教為宗派發展興盛的階段,但對於所謂宗派的定義及數目則未有定論,對於最早出現的宗派為何宗,也未有定論。本文從諸家所立宗派定義及條件分析,認為這些說法都無法完全與隋...more
當文學與宗教相遇,一個文學研究者如何出入兩端,碰撞出新的火花?有別於傳統宗教義理的研究,本書奠基於現象學的哲學基礎,召喚出慧遠、法顯、達摩、王琰、漢武帝,及志怪小說中潛藏於各個角落的小人物,...more
本書利用傳統文獻及數百種不同的敦煌齋會文本,考察佛教自印度傳到中國以後,如何以一種不全然與印度原始佛教或部派佛教相同的面貌,從生到死的過程,有關生命禮儀齋會的實踐,然後逐步光大為入世度人的大...more
本書探討關於印導師對思想與學問的階段性總結,印順導師的佛教思想具有很濃厚的人文氣息,理智成份遠勝於宗教情緒,因而其著作對智識份子的鉅大影響力是極為持久而深遠的,其關懷的是社會革新和民眾精神生...more
作者輯民國76年至78年,先後發表於某些期刊、學報、論集內「散策」篇章,復予彙輯,修補與改正,而成此六集,以供寰宇同道學人與方家作為相關學術問題參考。(學經叢書第一輯16)...more
楊體仁世居雲南洱海,潛心於易學,而有所得。《皇極經世心易發微》即是其心得積累而成,內容可歸為象數易學一派,指出可以促使天地運化的起因,乃是理與數的關係。又數因理而得以衍生,理因數而方得顯著,...more
正為初機學者著手,特精選各種作品,并參以近代名著,俾於學者以有限精神,去瞭解精髓之佛理,不入歧途。謹將內容略為介紹:佛說四十二章經解、佛遺教經解#寒笳集、法海觀瀾%釋氏蒙求、釋門自鏡錄、緇門崇...more
主要以原來從敦煌莫高窟發現,以及直接涉及佛教文化的文獻-古抄漢文殘、全卷、冊等敦煌資料,特別是唐代某些學術與文明等問題,供寰宇同道學人與專家,作為教研或學術問題參考。(學經叢書第一輯15)...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