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於2023年12月17日(六)至18日(日),舉辦【2023說文蹈舞—舞蹈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透過跨領域的研究與探索,在編創、展演,立論及教學實作中發現新機,並與當代社會脈動結合,呈...more
此書紀錄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2023跨域整合.當代設計力 國際學術研討會暨設計工作營成果專集。內容收錄本次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之專題演講與交流分享紀錄、設計工作營之學生成果...more
本期主題為「扭蛋鑑賞家」,將整本雜誌比擬為扭蛋,將整本雜誌比擬為扭蛋,設計人在研究探討到吸收知識的過程就像是在轉扭蛋一樣,驚喜且豐富。雜誌內容結合設計界的新知議題與趨勢,時而穿插人物專訪呈現...more
此書紀錄臺藝大視傳系2020設計‧文化 國際學術研討會暨設計工作營成果專集。 內容收錄本次活動國際專家學者講座、研究生論文發表及活動相關紀錄。藉由此次國內外學者的交流與分享,透過當代視覺設計與文...more
藝術學報16卷2期(總107)半年刊109.12 1.光雕投影營造立體感之視覺策略 29.變性者電影《我就是我》:男變女的性別認同與變性慾望...more
「大觀印林」本期編輯方向,以「本系在校學生」為主,以篆刻有刻有優秀表現的大學部畢業生,並回溯三年,採校內比賽的成績遴選,以及優秀表現之碩、博在校生。...more
「大觀印林」本期編輯方向,以「本系校友」為主,本係自1962年國立藝專美術科國畫組起,推動「篆刻」教學不遺餘力,許多當代篆刻名家都先後任教於本系,有王壯為、譚興萍、陳丹誠、梁乃予、王北岳、周澄、...more
繪畫「本體」是沉默而靜止的,但本體的「訊息」從來不是如此,就算把「客體」置放繪畫本體旁邊也無法相比擬,因為繪畫本體那種沉默靜止已滲入「閱讀想像」「質度」。「作品實踐」是一種來自創作者對「自我...more
此書紀錄臺藝大視傳系2019視覺革新創意設計 國際學術研討會暨設計工作營成果專集。 內容收錄本次活動國際專家學者講座、研究生論文發表及活動相關紀錄。...more
一、預期成果含6篇論文,針對「工藝創作與文創設計」的相關議題進行研究成果發表與討論。 二、以論文集形式集結出版,成為工藝創作與文創設計界極具參考價值的學術集刊。 三、建立國內工藝創作與文創...more
「大觀印林」本期編輯方向,以「本系教師」為主,以目前在本系任教篆刻的師資群為主,本系自1962年起國立藝專美術科國畫組,推動「篆刻」教學不遺餘力,有許多當代篆刻名家都先後任教於本系,有王壯為、譚...more
此次論文學術研討會邀請四位國內鋼琴、聲樂、管樂領域知名學者專家共同參與本次研討會,由四篇不同面向的主題的表演藝術學門的深化與各領域間的跨界對談出發,以表演藝術理論探究為基礎,對於各領域之創作...more
書藝與篆刻的演進歷程,皆源自於生活中的書寫記述與圖式,漸於造形特質,個性表達的生發,昇華為書「道」,成為中華文明中頗具特殊造形的獨特藝術風貌。...more
「纖動-生態作為動詞」,意在生態不僅作為環保愛護地球的觀念,更要化為感動關切與行動實踐,當以各種纖維本質串連起來的生態網絡感知生存危機,生態就不是一個概念,而是每個人的動詞。...more
本期徵選的校友作品,也包括藝專世代及學院、大學書畫藝術學系世代,不同世代有不同的思考,並且隨著時代的轉變,帶引著新的契機展現。...more
2017超媒體跨界設計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暨設計工作營從「超媒體」的視點切入,期待與國內外知名學者、藝術家與設計師對話,從學術交流與創作實務經驗之分享當中,探索新媒體環境下視覺傳達設計未來的創新...more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於2017年已創校滿六十二年,為全臺第一所培育藝術設計人才高等學府,本校設計學院是國內唯一藝術大學具有完整藝術與設計的系所之綜合性創造型與研究型學院;至2017年本校設計學院也即將邁...more
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系策劃主辦本研討會,增闢學術論文發表與藝術創作發表之園地,奠定了國內外學術交流的良好根基。有關新媒體、遊戲、動畫、數位特效及其他數位內容等論文暨創作。...more
書畫藝術學系創系以來,水墨、書法及篆刻一直是本系課程的主軸核心。在傳統上充分展現了超越單純文字的美感表現,在形式的呈現更加多元,不論在文字結構的造型變化或線條質感的表現,一直是創作者所去追求...more
歷屆袖珍雕塑展的演進也活絡了國際交流,本次展覽邀請義大利、日本、中國等地藝術院校教授參展,除了呈現各地雕塑本體的發展與多樣性之外,也從中開展相互理解與對話的空間。...more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目前為國內唯一專研雕塑藝術創作之系所。 本屆雕塑系畢業生以木雕、石雕、金屬、泥塑、複合媒材為創作基底,表現出雕塑的皮層、繪畫性、物質、穿透、圖像、場域、裝置等雕塑...more
以「演奏與詮釋」為主題,緊扣「詮釋」的觀點與方法,對於作品的理解與詮釋,進行研究與探討。論文為:從中廣國樂團變遷至中廣新國樂團之探討-1975~2007 年、以京胡演奏手法在二胡曲《黑頭與花旦》中運用...more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學系國際袖珍雕塑展暨競賽專刊.2014第五屆...more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與有章藝術博物館合辦「自然中的邂逅與沉浸:來自澳洲國家大學的雙個展」,展示澳洲攝影家德妮絲‧菲芮與油畫家茹絲‧瓦勒的作品。展出作品呈現出兩位藝術家與自然互動中所感受到的沉浸,以...more
以「演奏與詮釋」為主題,緊扣「詮釋」的觀點與方法,對於作品的理解與詮釋,進行研究與探討。論文為: 二胡系統化教材之探討、21世紀二胡創作在臺灣發展之探討、吳厚元運用戲曲音樂素材創作兩首二胡協奏...more
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系策劃主辦本研討會,增闢學術論文發表與藝術創作發表之園地,奠定了國內外學術交流的良好根基。有關新媒體、遊戲、動畫、數位特效及其他數位內容等論文暨創作。...more
第一屆FORMOSA雕塑雙年展將於2013.12.30~2014.03.02於高雄駁二特區隆重展開。本校雕塑學系為全臺唯一之雕塑科系,肩負推動雕塑藝術發展之使命,因而特與高雄文化局聯手,於雙年展盛會期間,共同舉辦國際學...more
李柏毅2014年為臺灣公共電視的年度藝術家,2013年獲得第51屆十大傑出青年獎,創作的質與量皆具備專業畫家水準,近年來各國的藝術中心與畫廊邀約不斷,含括美國紐約市聯合國總部大樓等等重要國際都市及藝術...more
「言為心聲,書為心畫。」當書法從傳達言意功能轉變成為文人墨客展現自我思想情感抒發的載具;印章從鑑定或簽屬的工具轉變成為方寸天地見宇宙的藝術表現,書法與篆刻,兩者時常在作品中互相扮演主體或客體...more
一、預期成果含15篇論文,針對「工藝創作與文創設計」的相關議題進行研究成果發表與討論。 二、以論文集形式集結出版,成為工藝創作與文創設計界極具參考價值的學術集刊。 三、建立國內工藝創作與文創設計...more
國家文藝獎得主李錫奇,1938年出生於金門古寧頭北山村,1955年保送入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自此跨入文化藝術領域。除了參與畫會活動,李錫奇也先後在1978至1990年間相繼創辦與受邀主持版畫家畫廊、...more
李奇茂高齡九十,創作不輟。他的繪畫風格不斷變化,推陳出新,為當今深具影響力的藝術家。本文以他近五年(2009-2013)的作品加以分析,從風格的變化,探討他的創作理念及對台灣書畫發展的啟發。筆者發現李...more
我們投入材質的選擇局 跳躍在形體的舞碼之中 凝結的意識再度啟動 封塵的步調一一被喚起 順時往返憑空的想像中 憑空想像不單是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在重新記憶的過程中逐漸累積後;經驗形象已經排序在腦海...more
書篆觀摩交流展一直是同學們展現成果的舞台、相互觀摩切磋的最佳園地。今年送件參展同學極為踴躍,作品也具相當水準,不論書法或篆刻,在用筆、用刀、佈局、收邊,無不慘澹經營、深具創意。 然而,礙於...more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學系師生美展專刊,作品集,本屆雕塑系師生美展其形式多樣且豐富,除了對於傳統的養成接續,也突破以往既有約定俗成的認知範疇,學生們共同為他們新世代觀念提出ㄧ些新的形式...more
本書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第二屆袖珍雕塑展暨競賽畫冊,此次的袖珍雕塑展共有教師邀展作品12件,學生作品由130件中選出98件作品展出,因為是第二屆的展出,學生對於作品的方向性與概念較為清楚,所...more
本次雕塑學系畢業班展,自展場佈置、海報製作、邀請評審、開幕茶會,皆由畢業生精心策劃,全系師長在旁協助,努力發揮團隊精神,讓展覽得以圓滿完成,實勘嘉勉。時代隨著科技進步而疾速地衍變發展,各種知...more
2011年筆墨情韻-海峽兩岸書畫名家精品展,參展者眾多,而且都是大家尊崇的當代文化藝術家,細觀作品,可見參展者對自己的繪畫再致力研究,更求衝刺、突破。畫者藝之極也,他們的終生成就,閱後即可體認。...more
台藝大為聯絡校友感情,並對從事篆刻藝術創作的校友們表示敬意,在助教及工讀生積極聯絡與收集下,共有56位校友鼎力相助,提供大作,唯有一些校友未能聯絡上,遺珠之憾,甚為可惜,期望藉此大觀印林的出版...more
雕塑系之教學,以學科教育作為思想啟發,透過中西並蓄的課程規劃,蓄積學生之術科基礎並落實在作品的創作上,本體由文化出發,將東方藝術的特質,參照西方雕塑形式衍譯脈絡,逐步灌輸學生的思想、行為中,...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