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採各家之說,屬於清儒部份,皆摘自「荀子集解」。屬於近賢部份,皆摘自梁啟雄氏「荀子約注」。篇目下皆附以題解,如勸學、天論、性惡、解蔽、正名、禮論、樂論等篇,皆荀書中之重要篇章,則題解亦較詳細...more
本書從《漢書.律曆志》所載歲曆出發,發現劉歆推定每144年超辰一次,與當代天文實測的85.7年差距過大。由此首先釐清西漢歲曆推算原理,以作為研究基礎。再逐一驗算〈世經〉歲曆記錄,觀察術、譜之間是否吻...more
元代宮廷詩的跨界特徵——作者與受文者的種族跨界、蒙漢題材的文化地理跨界、蒙漢表述的語言跨界——成就它獨有的性情面目。本書先從詩歌史角度考察本朝詩的定位,梳理宮廷詩關鍵字詞的使用情況及其彰顯的帝王...more
儒學可大分為三期:其一為孔孟荀為主軸的先秦儒學;其二為宋明新儒學;其三即為今日所言之「當代新儒學」。其代表性人物有熊十力、梁漱溟、馬一浮、張君勱、馮友蘭、錢穆、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以至...more
明治維新後,日本透過祭、政、教三管齊下形塑確立了其獨特的天皇制國家意識型態,在此意識型態之帶領下,日本於明治期走過了西化改革及基督教文化洗禮,於大正期迎來了人格主義、民主主義等新思潮衝擊,並...more
本書為作者在天籟詩社講授古典詩詞之整理稿。以高步瀛《唐宋詩舉要》所收唐人近體詩為主,並以臺北里仁書局版本之文字為依據。共講解七言絕句二十八題三十一首,五言律詩五十八題六十二首,七言律詩四十八...more
「牡丹亭」為治崑曲學之必修書目,蓋其於後世戲曲搬演、創作、度曲皆有深遠影響。本書針對此部影響後世之鉅作的故事淵源、創作美學、搬演選目、格律押韻、後代有關論評深入探討,並附自清初迄今六部較有代...more
本書透過師生對話的方式,展示在判教的脈絡下佛教的主要學派的重要義理。嚴格來說,這不能算是學術研究,而是以通俗的方法,以現代人所熟習的詞彙,對精深博大的佛教義理,作深入淺出的探討。在闡述的過程...more
本書是近年筆者撰述的六篇儒學論集,於甲辰青龍之年出版,它的主題有:一、儒家陰陽思想之玄學與科學的雙元性闡釋;二、荀子深刻的知性理性表顯的知識和科學徼向之思想和論述之詮釋;三和四、朱子的理學形...more
本書内容分爲六章,從六個方面來探討漢字生成與發展過程中的種種問題。第一章,討論語言與文字產生與發展的關係,以及漢字的性質與類型。第二章,討論漢字的特點與歷來漢字研究的觀念與方向。第三章,討論...more
本書運用出土文獻與域外文獻探究《孝經》學史諸議題,包括探究《孝經》成書的經史脈絡,還原漢魏六朝隋唐《孝經》各種注疏本傳承的歷史,考察漢魏六朝隋唐《孝經》官學及民間文本的多元傳承,研究《孝經》...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