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記錄全球疫情肆虐、人心憂懼期間,龔鵬程教授與當今世界名門大學、研究機構、人文社會與科學各領域術業有專攻之專家學者的對談。是非常精彩的跨學科知識領域對話,洞察當今世界情勢與思潮的機微,並開...more
《在大坪林遇見啟文堂劉家》一書深入探索劉氏家族在臺灣新店大坪林地區的歷史及對當地社會發展的貢獻。書中透過多元章節呈現劉家在政治、經濟、宗教、教育等領域的關鍵角色,對臺灣地方發展和文化建設具有...more
書邀集國內中文與哲學領域的專家,就「漢字思維」與「跨文化哲學」這兩個當前文哲研究的熱點進行方法的反省。「漢字思維」有何特色?「跨文化哲學」的方法為何?本書所提供的研究經驗與方法反思,希望能為當...more
現象學創立至今,不僅蔚為一股龐大的思想運動,且歷經各種思想的變形,甚至對不同領域有著既深且廣的影響。藉由此一當代思潮來重新理解、詮釋、批判甚至實踐我們的儒學傳統,反省儒學在當代的處境;或者反...more
任教於政大歷史系期間,我参加了當時「政大人文研究中心」的專題計畫,與研究歴史上胡漢異同和胡漢互動有關課題的一些校内外老師,和中研院史語所等學術機構的學者定期聚會。聚會期間,除了聽取各位專家學...more
《陳百年先生全集‧心理學卷》包含其早期三本心理學著作,分別是:《審判心理學》(1915)、《心理學大綱》(1918)、《迷信與心理》(1920)。第一本《審判心理學》是提供「司法講習所」作為教材,冀讓從事司法...more
《陳百年先生全集‧哲學、理則學卷I》,含括陳百年先生早年學術活動出版的四本書籍:《哲學概論》(1918)、《理則學大意》(1932)、《理則學(思維術)》(1939)、《實用理則學八講》(1943)。首先,《哲學概論》...more
本書從一個時代與一個區域去呈現道教觀點的山嶽意象,思考山嶽如何成為一種文化修養的對象與場域,共構所形成的豐富文化與藝術,彼此扣連形成一套符號系統。十四世紀文人與道士建立深厚的情誼,散布在江南...more
對處於冷戰分斷系統的人們來說,在現實事件發生前的各種「預感」, 並非在為即將發生的具體事件鋪陳,「感覺」自身就是真實事件。 對於權力與監控機制來說,這些感受才是驅動系統的核心。 本書指向...more
本書旨在研究曾國近出青銅器銘文。內容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利用研究銘文表現及內容,介入討論曾國的歷史問題,包括:族屬、述祖及婚姻網絡,目的是希望為過去以考古學視角為主的討論,提供另一種觀察...more
本書透過冷戰時期的台灣農村、農業與農民,探討1950年代至1960年代,農復會與國民黨政府所推動的農業及農村改革政策。在寫作安排及研究主題方面選擇農村、農業政策、農民組織等,從中考察農復會及國民黨政...more
本書記錄全球疫情肆虐、人心憂懼期間,龔鵬程教授與當今世界名門大學、研究機構、人文社會與科學各領域術業有專攻之專家學者的對談。是非常精彩的跨學科知識領域對話,洞察當今世界情勢與思潮的機微,並開...more
在與世界文學的互動中,中國現代文學富麗的景觀如何催生而出?中國現代文人如何於文藝譯寫中呈現世界圖景、投射國族想像?其不斷「跨域」——跨越國族、語言、文化、文類等邊界之書寫、翻譯、評介,如何呈現了...more
1977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人權宣言〉,宣言中一句「使台灣成為新而獨立的國家」在當時引發軒然大波,更觸動了在解嚴之前不僅敏感、甚至是危險的台獨議題。該宣言至今被普認為是長老教會公開宣告支持台...more
朱熹匯聚眾流,融鑄古今,集理學大成,完成經典重構工作,前者是一代之事業,而後者則提供後世學人成賢成聖文本,以述代作的思想進路,《四書章句集注》成為難以逾越的學術豐碑。本書分就歷史價值、撰作歷...more
本書完整呈現鄭毓瑜教授近年來針對中國人文傳統「空間」觀的系列研究。從城市意象、園林寓意到國族視域、自然的氣氛,鄭教授融會各種歷史、思想與文學材料於一爐,同時又能妥切化用現象學、人文地理學等西...more
「感受」(pathic)一詞,指我們稱之為移情(em- pathic)和同情(sym-pathic)的表達性理解方式。移情和同情,是一種關係性的體驗,在經驗中把握經驗,透過想像把自己放到別人的位置,感覺他人的感受,參與他人...more
本書論述文學是全球化之下「成為(becoming)原住民」的重要方法。筆者將指出原住民族書寫者透過文化和政治上的結盟、思考作品對讀者的意義、以及跨文化與跨世代溝通之策略,得以在後殖民、全球化、文化復振...more
仁安羌作戰過程僅有數日,相關檔案史料有限。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多方蒐集,先後在國史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洲歷史資料中心、德國聯邦檔案館蒐整近百件...more
「仁安羌大捷」是我們中華民族,在被人打得趴下的年代,少有的榮光。 往事並不如煙,《傳奇詩篇:劉放吾將軍與仁安羌大捷》記述了中國遠征軍第113團團長劉放吾的奇幻人生,史事清晰,情文並茂,有仁安羌...more
本書試圖從國共內戰遺緒探討臺灣小說中呈現的復原神話與情感結構。戰爭造成了各種的傷害,帶來積極復原的渴望,召喚意義的同時,造成了不同以往的新感覺、新思維。戰爭遺緒是重述記憶時的新基點,致使復原...more
本書希望藉由對於相關議題的廣泛介紹,讓讀者瞭解勞動社會學的意涵,並進一步對這個社會學次領域產生研究興趣。書中除了討論勞動過程、勞動條件及職業等基本課題之外,還納入對工會及勞工運動的探討,介紹...more
本書以「愛的文化政治」為題,指出「現代愛」是一項眾人參與塑造的文化工程,且此一工程永遠都在進行中。透過系譜式閱讀分析殖民時期台灣與朝鮮生產之文學作品與大眾論述,探究「現代愛」的歷史建構與殖民...more
■新王道三大核心信念:創造價值、利益平衡、永續經營 ■創新才能創造價值,創新要以「用戶為中心」 ■ESG與永續發展:Day1就要落實ESG ■塑造品牌之道:不斷創新 ■台灣存在的價值:對全世界做出貢獻 ...more
京都中國文學的系譜,有一祖、二宗和雙璧的傳承。狩野直喜是京都中國學的開祖,鈴木虎雄是日本近代中國文學的開拓者,青木正兒是李白扶桑的莫逆之友,為二宗。吉川幸次郎是杜甫千年之後的異國知己,小川環...more
本書探討臺灣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關係,以及臺灣文學邁向世界文學之路所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無論「世界文學」這個概念有多少不盡人意之處,它依然是世界各地文學交流的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場域。歌德提出「世界...more
廖文毅(1910-1986)是二二八事件之後第一代的台獨運動者,從1947年在上海成立「台灣再解放聯盟」、繼將總部遷往香港,於1948年即向聯合國提出首次陳情;1950年再將總部移往日本東京,當他還被拘禁在巢鴨監...more
本書以文學研究的角度,探討六朝上表如何以其自身形式回應時代變局,並以「書寫」與「閱讀」作為本文關注上表之關鍵詞,意在傳統「作者」與「讀者」一線兩端的認識外,彰顯六朝上表於寫、讀情境的複雜性與...more
本書在中國文化從傳統到現代轉變的視野中考察詩文評從傳統學問成為現代學術的歷程。現代學者以西方文化代表普遍的現代文化,認為現代的中國文學硏究應基於普遍統一的實即西方的文學觀念,傳統詩文評必以西...more
要談「世界文學」之前,不是應該先對「世界」有所定義嗎?「世界文學」此觀念出現於十九世紀啟蒙後擴展政治與經濟版圖的歐洲,而依其時空條件下反映出的特色與偏見,畢竟難以避免。況且,文學也並非直到西...more
扎哈維以傳統現象學研究出發,透過爬梳心靈哲學與幾個重要經驗分析對自我和他人進行論述。於本書中,他探討長年以來兩個陣營——一方是自我中心思考的自我觀,另一方是社會中心的、關係性的與有機的自我觀——...more
儒家在先秦、兩漢、宋明與當代,在中國與東亞的日本與韓國,都在不同的時代危疑中,做出理論型態各異的思考回應。他們關心出於仁心的倫常與禮治,雖然始終沒有改變,但面對不同的危疑挑戰,他們的思考回應...more
從文化傳播的角度而論,東亞文化的概念本即具有跨區域性、流動性與在地發展性等特質。而華人信仰則是華人文化與精神文明的展現,隨著華人之出仕、經商、宣教乃至於移民等不同因素遠赴海外,也帶入原鄉信仰...more
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執行「中國遠征軍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研究計畫」,由專家組建團隊,邀請青年學子參與,定期討論,凝聚共識。研究團隊經過數十次的學術討論、三次大型研討會,將研究成果出版,編成「中國...more
第二次世界大戰參戰國在槍林彈雨中廝殺,也隱藏身影善用情報和祕密行動取得制敵機先優勢,或瓦解、或減消敵方陣營的作戰能力,從而襄助正面戰場贏得勝利,可謂另一種戰場。本書運用原始檔案和新史料,多元...more
「類思維」包含了使用譬喻說明事物促進理解、依靠類比類推作出判斷、或作出分類等面向,屬於以「相似性」、「關聯性」為基礎連結各種事物,並藉此從已知外推以建構或拓展知識、導引行動的認識與思考方式。...more
臺灣香奩體的文學風潮,從清末開始逐漸流行,至日治時期不僅沒有因為改朝換代而削減光芒,反而大放異彩。特別是在詩社林立、詩人輩出的日治時代,香奩體成為在文學場域中佔位與爭奪象徵資本的最佳策略。過...more
一貫道曾經是中國大陸民國時代的重要救世團體。其後儘管經歷各種歷史曲折,它仍逐漸地成長為最有影響力的華人跨境宗教運動之一。然而,它同時也可能是最不為世人所知的宗教。今天,它以台灣為基地在世界各...more
1943年秋,中國駐印軍反攻緬甸,在叢山峻嶺地區與敵激戰,逐段開拓中印公路,沿途攻克緬北門戶孟關、瓦魯班及孟拱各要點。1944年8月與英、美盟軍之一部攻奪緬北重鎮密支那,達成第一期作戰目標。其間,中...more
「物學」不受輝煌而理智的理科帝國的管轄,它屬於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的國度。它見於恣縱而不儻的形氣神之主體,游走於漫衍共振的氣化自然。它是對莊子的致意,也是從莊子之家的出走。此書以蔣年豐的臨終...more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家政學」是西方傳入的學科,且形成一定的性別刻板印象,實有別於傳統歷史脈絡中「家政」的知識內容與實踐。關於治家議題的研究,過去歷史學者多聚焦在倫理訓誡、家訓體裁、家族史或宗...more
本書係作者服務於中研院近史所期間、特別是參與所內政治外交史研究群,以及參與外面的團體(如台灣教授協會、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國史館)所舉辦的研討會,所發表的相關論文合輯而成,反映的是這一代知識...more
一貫道,這樣一個以往被華人既有政權界定為非正統的綜攝性創新教團,如何能在短短幾十年之間翻轉形象,甚而轉變為華人世界某種代表性的宗教文化,傳向其他國家呢?本書九篇作品均採用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的...more
現代歷史研究中,不同地區的學者因所見檔案不同,正是言人人殊,莫衷一是。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蒐集各國史料,重新討論中國遠征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意義與貢獻,並就各國檔案中的相關論述,互相參照。經...more
仁安羌作戰過程僅有數日,相關檔案史料有限。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多方蒐集,先後在國史館、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洲歷史資料中心、德國聯邦檔案館蒐整近百件...more
關於1930年代中國的學術研究不在少數,但是隨著時代的演變、知識的流通,以及資料的大量開放,現階段對於1930年代中國的研究,有著較以往更佳的條件與環境。 收錄在這本論文集中的各篇論文,雖然議題各...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