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派來到川粉票倉,理解異溫層為何深信 他們的美國夢被插隊? 跨越政治分歧的暖心鉅作 同理卻不流於濫情,厚實敘事搭以深刻分析 ★本書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2016年,川普以政治素人之姿當選美...more
窮人需要的不只是食物,而是一次翻身的機會! 在許多國家,貧窮線最初的設定是以食物的攝取為標準,認為飢餓是窮人生活的主要困境。隨之而來的扶貧政策,目標也在於解決飢餓問題,因此編列預算配發糧食或...more
童年為什麼不平等? 一位社會學家的教育現場 深入2所小學、2個班級、4位老師、12個家庭 探討 家庭、學校與階級三角關係 的經典之作! 階級差異如何讓某些孩子輸在起跑點? 和勞工階級相比,中上階級...more
E.O.Wright,曾任美國社會學會理事長,被譽為美國最著名的左派學者及公共知識分子之一。在為期四年、巡迴十八個國家、發表五十場演說並與群眾交流後,Wright集數十年研究及實踐的心得,交出這本《真實烏托...more
直擊NGO如何以小搏大,挫敗世銀的「納瑪達水壩計畫」! 這本書說的是一則「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故事。世界銀行這個超大型國際組織,創立本意在提攜開發中國家,平衡世界發展不均,卻因過度重視開發績效...more
運用社會學之眼,發揮社會學的想像, 成為民主社會中有效能且積極參與的公民! 「社會學之眼」讓我們以獨特的視角觀看社會,察覺常遭忽略的現象,辨識出日常事件中各種運作模式的關聯。而當我們把個人煩...more
社會不能無思想,理論不能無根莖。臺灣的社會理論汲取西方養分數十年,藉以成形,因而茁壯,更應時時檢視安身立命之地是否土石鬆動、可會一腳懸空? 本書收錄十篇論文,環繞臺灣社會學家葉啟政的思想,分...more
1980年代是台灣社會運動的「黃金十年」,當時人民對社會的不公、國家的無能及資本的霸道發出悲鳴怒吼,各種運動風起雲湧。1990年代中期以後,社會運動的力道逐漸減弱,而社區營造開始蓬勃發展。本書致力捕...more
阿多諾獎(Theodor W. Adorno Award)得主經典著作 理解社會學大師愛里亞斯畢生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拼圖 本書從社會學觀點出發,探討「物理時間」與「社會時間」在人類文明進程當中,如何相互交織與調整;...more
一部充滿幽默、睿智與嘲諷的另類回憶錄 由個人的學思歷程映現出深層的美國社會史 美國當代社會學大師彼得.柏格以82歲之齡,娓娓敘說自己豐富而精彩的社會學奇幻旅程。在回憶錄中,他既流露令人拍案叫絕...more
誰是歷史唯物論的「第一小提琴手」? 馬克思與恩格斯是思想上的親密戰友,彼此合作的時間長達四十年,但過去研究《歷史唯物論》的著作多半只強調馬克思的貢獻,好像恩格斯並不存在,或是對此問題沒有任何...more
以韋伯生平為經、學術作品為緯,交織出波瀾壯闊的學術人生 韋伯的學術生涯起步於法律史與經濟史研究,並曾組織農業狀況大調查,30歲即取得教授職位。但後來卻飽受憂鬱症的煎熬且因而失去大學教職,大半...more
過勞死、職業病、職業傷害是台灣勞工難逃的宿命? 以高昂社會成本及沈痛代價為前提的「發展」,究竟有何意義? 過去為政者宣揚標榜的「經濟奇蹟」和當前主流媒體高度鼓吹的「經濟成長」,其實都是建立在勞...more
社會學大師高夫曼的寫作以公眾為對象,而不局限於學院人士。《精神病院》這本富含人性關懷的扛鼎之作,不僅蘊藏豐富的洞察力及深具啟發性的概念,更具體詮釋何謂「公共社會學」的力量——掀起全美去機構化的...more
取道日本.理解世界 教科書也是一本可以「閱讀」的作品。這本《都市的社會學》正是徹底依照這個基本、卻常被忘記的原則書寫。 本書不只是「都市社會學」次領域的教科書,而是以廣闊的視野與豐沛的情感...more
揭開遭噤聲的族群歷史,通往被隱沒的創傷記憶 荷蘭殖民者的種族隔離政策,埋下了印尼社會族群隔閡的歷史種子。華人在反殖民運動中的「缺席」,則成了日後族群對立的潛在因素。1998年印尼陷入亞洲金融風...more
對海外華人研究或跨國企業發展有興趣的讀者,本書帶給您嶄新的方向!! 美、加、澳華人企業最新動態調查 全球化如何影響華人企業的發展? 華人企業又如何因應全球化,改變世界的經濟? 1980年代新自由主義興...more
派翠克.貝爾特在這部開創性的作品中,仔細分析社會科學哲學裡的重要觀點,精闢研究涂爾幹、韋伯、波普、批判實在論、批判理論及羅蒂新實用主義的學術成果。他的生動敘述將這些關鍵智識人物,放置在他們寫...more
本書嘗試使用「帝國邊緣」來捕捉台灣現代性的特質,乃是因為現代性在台灣的濫觴與開展,自始即與台灣所處的帝國統治邊緣位置有關。各種曾經或正在滲透、決定台灣現代性走向與過程的力量體系,是討論台灣現...more
理解馬克思「異化理論」的第一本書 本書作者以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社會學理論旅人的身分,提出一般人閱讀﹝異化勞動﹞常見的問題,以獨特的「四本主義」,從三大面向著手,一一破解下列問題: 文本面...more
本書獲得國立編譯館99年度「獎勵人權教育、道德教育與生命教育出版品」佳作 《污名》是一場極富啟發性的考察旅程,探索著一群無法符合社會所稱「正常」標準之人的生命情境。這群人由於不能得到社會的完...more
這本書是寫給大學部學生閱讀的入門教科書,適合關心「消費與社會」的社會學、文化研究及通識課程使用。一般討論消費的書籍多半充斥哲學術語,本書卻能兼顧歷史與理論,明暢易讀且逸趣橫生,迄今仍是最佳消...more
從「四種脈絡」與「四本主義」閱讀涂爾幹的《自殺論》 涂爾幹的《自殺論》雖被譽為理論與方法的雙重經典,然而中文世界裡卻少有作品詳細介紹與評析《自殺論》。本書作者從涂爾幹的「生平脈絡」、「思想...more
「媒介」(media)這個概念, 絕對不只是報紙、廣播、海報、雜誌、電話、電腦……等各種資訊設備的累加,而是將我們在社會經驗世界中的技術面和意義面同時媒合中介;透過技術與意義的中介,個別的媒體裝置與編...more
與中國有深厚政治及文化淵源的華人社會如何利用學校教育處理與中國的關係?它們的國家掌權者能否以課程政策去除「中國為中心」的意識、建立在地的身分認同?族群政治對學校課程有何影響?執政當局是否可以通...more
本書集結國內中青代的社會、政治、經濟學者,剖析解嚴後二十年(1987-2008)台灣社會的各個面向,而「跨戒」正是描繪這段時期總體特色的最佳詞彙。全書討論內容廣泛而深刻,包括公民社會、國家族群、政經變...more
一位社會學教授為何會討厭涂爾幹?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到底有什麼問題,使得作者不吐不快? 作者以幽默詼諧的口吻細數《社會分工論》各種譯本與原文的落差,目的是希望未來的讀者不要再「誤讀」《社會...more
愛里亞斯在《臨終者的孤寂》一書中討論生死,回顧過去與當代的人們對待臨終者的差異,生者與死者(或「生與死」、或「生者的生活空間與死者的墓地」)的距離由近而遠。愛里亞斯認為,臨終者之所以孤單,非但...more
雖然《公司男女》已是肯特1977年的作品並於1993年再行增補,但其內容仍十分引人入勝,因而不限於社會學式的討論,也適合列為商管學院的組織行為研究的參考讀物。 誠如曾嬿芬教授(台大社會系)所述,《公...more
不知伊始於何時,台灣的課堂愛用起外國 (其實就是英文) 教科書當教本。這是很奇妙的事:社會學竟然可以和當地社會不必有關係,而且習慣成自然,變成了理所當然。後來雖然興起社會學本土化的風潮,但後繼無...more
繼《見樹又見林》之後,亞倫.強森再創佳作。 我們每一個人都住在違建的父權房子中,身上被千千萬萬纏雜不清的性別絲縷牽引著、束縛著。換言之,我們活在打結的性別關係中,看不清自己的處境,也不知從何...more
《什麼是社會學》,大哉問也,絕非簡單的事。美國社會學大師帕深思的門徒流傳一則傳奇故事或可說明一二:再怎麼忙,帕深思每年一定找出時間,重讀涂爾幹名著《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思索「社會學是什麼」...more
在本書中,桑內特從社會學及歷史的角度,深入探掘西方人為何失去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也就是:「公共人」的角色為何沒落的原因。桑內特說,公共與私人,過去曾是平衡的,但隨著公共空間的消蝕、家庭功能的...more
《創造歷史》處理的是社會科學的核心問題:結構與行動之間的關係。 作者廣泛援引了古典馬克思主義、英美分析哲學與許多重要的史學著作,企圖論證:行動者從自身的社會結構之中獲得力量,並藉由這樣的力...more
本書討論社會學被實踐的不同方式,以及以公共事務為目標的社會學活動所帶來的結果。本書探究社會學內部有關社會目標的重要論辯。透過比較與對照社會學思潮中不同的傳統,檢視這些社會學傳統參與「社會」的...more
這是一本解讀視覺文化的初階入門教本,整合度高,圖解完整,關鍵術語皆經交叉索引及定義。本譯本鑒於本地視覺文化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特別商請專家將本書所使用的這個學門的基本辭彙,鏈結在一起,俾便...more
打從一開始,西方社會學家關心的重點,就在於把眾人身上的經驗予以無差異化,以拉出常態的概念,使社會結構、整體性與秩序等概念有充分證成的條件。然而,漸漸走向以「個體化」做為結構原則的人類社會,與...more
誠如Heidegger 所言,現代科技是人類的天命(d e s t i n y),不論好壞與否,我們都無法擺脫與它的密切關係。而現代社會中,科技至上的意識型態更主導了文化與消費,改變人類的互動模式,形成了新的統制現...more
我們若要了解西方所謂「批判」傳統的根源,就要探究下列問題:說真話的重要性、知道誰能說真話、以及知道我們為何該說真話。 ──Michel Foucault 說真話,說實話,誰有權說真話?說有義務說真話?該如何區...more
在今天台灣社會中,對於社會科學研究者或是一般人來說,「族群」是一個耳熟能詳、也似乎對社會生活有重大影響的事物。 雖然一般人對於「族群」所指涉的意義並沒有共識,也對於自己被歸類到那一個特定族群...more
有人說女性主義已經成功,女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平等權,現在談論女性主義顯得既過時又不合時宜,何況談論一本1970 年代的女性主義經典《母職的再生產》?然而,只要稍微觀察周遭的「媽媽」們,大家就會發現...more
如果可以仿照古典音樂唱片錄音評等的術語的話,我願意給這本書企鵝評鑑指南三星戴花的評價,因為這本書不僅成功地採用了既有社會學理論的架構,納入英國文化研究思考脈絡,成熟地鋪陳出一個與你我日常生活...more
念社會學最大的困擾是不知從何入門。翻開社會學教科書,裡面充斥的都是既抽象又陌生的概念與理論,要不然就是頗有異國情調的事例,因此一個個跳躍的概念就像抓不住的魚,很難放進魚簍(腦袋)裡,一個不小心...more
社會學帶給我們最重要的東西並不是一套特殊的事實或理論,而是一種威力無窮的方式,讓我們能夠觀察世界、思考世界、思考我們和世界的關係。社會學為我們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也給了我們一面鏡子,反映出...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