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羅禮博士於2019年9月3日辭世,生前囑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南島語言專家齊莉莎研究員將其研究資料、檔案捐贈給史前館。為傳遞捐贈遺物之愛及文化近用,於今(2023)年10月土坂部落maljeveq(五年祭)前付...more
史前館2020~2022年年報內容編輯採取與以往不同的體例,除了保留相對重要的數據資訊將統計型資料作為附錄,同時也把許多館務工作藉由同仁第一人稱與論述文字,配合較多圖片的方式,希望增加閱讀的親近性與...more
The NMP 2020 - 2022 Annual Report has taken a different approach when it comes to content editing this time around. Only......more
「同理心:移動的故事」展示,希望透過孩子的視角來認識原住民的歷史傷痛,進而同理。在臺灣原住民族重返祖居地的行動中,內本鹿區域布農族的返家行動自2000年至今已逾20年,故我們選擇內本鹿被迫遷移的歷...more
史前館今年又著手進行點字有聲書的轉譯工程,製作出版第三本「雙視繪本」。 這本繪本主要以魯凱族服飾的圖紋,帶出魯凱族的口傳故事。...more
本書是以原住民文化資產價值為核心,記錄部落織者、學校與博物館三方共作共構的美麗印記,書中兩位主角許春美老師與蔣梅貞老師,是獲屏東縣政府傳統工藝師授證的排灣族傳統織布技術保存人,許春美老師更於...more
充沛地方文化能量是展現臺灣文化豐沛生命力以及引領臺灣社會前進的重要關鍵。因此,2017年至2019年間,在文化部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MLA計畫)的支持下與地方夥伴們建構一套可能的路徑與模式...more
南島語族的擴散是人類文化史上一項偉大的成就。本繪本目的是使讀者能瞭解整個擴散的歷程,因此主題的編排乃以時間軸為編排原則,亦即以南島語系擴散的歷程作為敍事的軸線。本系列圖書因IOS及Android頻繁更...more
史前館成立以來,努力探尋史前文化與現生原住民文化之間的對話。2019年本館推出的「走過史前:臺灣原住民生活編器工藝特展」,內容以「編器」為主題,其中除復原代表性編器物件,試圖找出過去的記憶與知識...more
本書所呈現的是屬於太魯閣族人的日常生活物件,承繼自過去、卻仍在當代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些物件之所以能夠延續至今讓我們看見,是因為長輩的心意,把對於孩子的祝福和期許,都放進織布裡。也因為織者願意...more
繪本是老少咸宜的讀物,此次研發點字數位有聲書是以通用設計的概念,結合故事繪本與有聲書,加上點字輸出,希望以此為無障礙全人服務先聲。...more
台灣有巨石嗎?巨石又是什麼呢?台灣的確有神祕的史前巨石文化,只是鮮為人知。並且發現有包括人形石像、單石、石輪、石柱、岩棺等類型的巨石,這些巨石主要分佈在台灣東部的花蓮、台東兩縣境內,共在至少40...more
為了讓背兒帶特殊的文化精髓、細膩的工藝魅力展現在世人面前,本館從2014年起推出了「繁衍、祈福與保護―背兒帶文化」特展。本書以臺灣為起點,歸納了從亞洲與南島民族等鄰近區域的背兒帶文化,更記錄了背...more
延續史前館說故事系列,本書主題為史前史展廳,介紹舊石器、新石器、鐵器石代先民利用打製、磨製和各項工藝技術,展現先民多采多姿的智慧,使我們更認識、更愛護,這充滿生機的臺灣,以生生不息地傳承這美...more
本特展在博物館與當代藝術兩種視角下以雙策展形式,探討區域間移動與遷徙的過程及其相互影響。從新的角度發現文物及自然史的文化意涵,進而反思人類遷徙的歷程與意義。...more
史前館自然史廳故事繪本系列之一,介紹臺灣自然史。內文有歐亞大陸板塊碰撞、臺灣造山、臺灣玉形成、澎湖海溝冰河期大量動植物遷徙,多樣性生物產生等,而有現今豐富精采的臺灣面貌。本系列圖書因IOS及And...more
衣飾織品的精緻度來自工匠對於植物纖維處理、紡線、編織、裝飾等技術之講究,好的衣飾織品全程費時費工,完成後則具有超越時空與文化的鑑賞價值。世界各地發展出各自具特色的精緻織品工藝,臺灣原著民族亦...more
《南科出土文物選粹》一書,將臺灣西南地區地底距今5000年到300年前的史前遺址,以圖文方式呈現其豐富的文化遺產。 Quintessential Cultural Relics Unearthed at the Tainan Scien......more
博物館是為觀眾而存在;博物館應與觀眾互動,讓觀眾產生共鳴。二十一世紀博物館,不只是一個去看的地方,而是一個可讓觀眾聆聽、觸摸、嗅聞,以及玩的地方。透過「玩」,觀眾產生經驗與感受,再把感受與記...more
史前館五件館藏史前玉器,已分別在2012年與2014年獲得文化部審查通過並指定為「國寶」,包括「人獸形玉玦」、「玉管」、「喇叭形玉環」、「鈴形玉串飾」及「蛙形玉飾」。出土品質精良且數量特別稀少,是臺...more
Contents Museum Director’s Preface — Shan-nan Chang I Director-General’s Preface — Jun-wei Chen IV The First Author s Pr......more
一條背巾、一件蒙被,勾出多少大家塵封的記憶,「繁衍、祈福與保護-背兒帶文化特展」邀請大家一同認識、感受、體驗背兒帶的文化精髓,帶領大家認識背兒帶的歷史,展示各地繽紛的背兒帶及背兒帶衍生的藝術...more
本書以臺南社內遺址出土的的鐵器、銅器、鉛器及銀器等為主而撰寫,而社內遺址的文物,雖以西拉雅文化時期為大宗,但也連結了屬於鐵器時代的蔦松文化晚期。社內遺址出土的部分金屬器,是當時漢人來臺時與西...more
本次研討會論文集以國定卑南遺址為核心,研究的範疇將擴展到周邊台東平原區域上,試圖發掘與該區域相關的自然與社會等新資料,在時間的向度上從史前考古涵蓋到近代,以更宏觀的視野來探索在台東平原上的傳...more
相較於玉、石等器物,陶器的「物質價值」並不高。然而,卻因其物質特性,陶器成為新石器時代文化中,最受廣泛研究的考古遺物。陶器中,又以陶容器為史前時代人類社會最重要的生活用品,同時也是史前時代遺...more
西元2006 年,任先民先生將其早年在屏東、蘭嶼、臺東和花蓮等地從事田野調查時所拍攝的排灣族、達悟族、阿美族和泰雅族影像及相關資料贈與本館。本館自接受這些資料後,即展開相關整理工作,而這一本「排...more
本館為紀念郭德鈴先生家屬捐贈郭先生長期收藏之文物標本,特出版此圖錄表揚其義行,並藉此希望能發揮拋磚引玉之效,能有更多私人收藏者願意將他們收藏之考古標本捐給本館,讓原本應該屬於全民的文化遺產,...more
人與人之間存在不同的關係,友情、愛情、親情能夠讓人感到溫暖、獲得激勵。朋友之間強調重然諾、守信義,鞏固情誼的方式很多,但歃血立誓,足以讓重義氣的人願意因此拋頭顱、灑熱血。愛情重視忠誠貞守,恆...more
策展理念與導覽確切的界定台灣進入歷史時代,可上溯距今約四百多年,這些史料的記錄者包括有西、荷殖民時期西洋人所留、清朝中國官民來臺所記、及其間西方各國教士、旅人以及日本殖民時期官方與民間留下的...more
公元2004年,本館接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的邀請,辦理這一場國際研討會。因委託單位的要求,本次活動分為兩個主題在一個場域中同時進行。一是以我國及南太平洋地區博物館文化展演為題的學術討論,一是我國...more
特展理念 夏威夷的原住民族群其實是臺灣原住民的遠親,同屬南島語族的一份子。夏威夷群島位於太平洋中波里尼西亞群島的最北邊。依據一些學者的研究,南島語族大約是在五、六千年前,從臺灣出發,向東南亞...more
年代中期,「原住民生態智慧」、「傳統狩獵模式」的論述,企圖將原住民的傳統生計模式與現代西方科學的生態觀點結合,同時,也提出資源共管、共享的機制與規劃,而提供原住民產業經濟的契機。同時期,文建...more
本書收錄的文章是對於中國西南(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海南等地)少數民族服飾「染」的過程、技術、應用等進行描述與專論,並及於藍染有其特殊的社會意義,以及衣飾具備的功能、意義。圖版則呈現布染、蠟...more
台灣擁有豐富的纖維植物,如苧麻、黃麻、鳳梨、香蕉、藺草、竹、藤、月桃等,都適宜取纖維製成生活器物與衣飾。來自大自然的禮物,加上流傳在本地住民的智慧、記憶與技藝,讓各地的纖維製品有了蘊涵文化意...more
本館為紀念郭德鈴先生家屬捐贈郭先生長期收藏之文物標本,特出版此圖錄表揚其義行,並藉此希望能發揮拋磚引玉之效,能有更多私人收藏者願意將他們收藏之考古標本捐給本館,讓原本應該屬於全民的文化遺產,...more
分別以詩歌和圖畫來描繪介紹三位原住民音樂家所創作音樂的旋律與意境。更藉由三位原住民音樂家之後代的觀點來透視其三位父親內心的音樂世界。第一冊介紹台東海洋音樂家陳實;第二冊介紹阿里山音樂家高一生...more
為了促進國人對南太平洋地區原住民文化的認識,特舉辦本項特展,特展內容將以南島語族為主。在國人重視原住民文化的今天,若能深入了解南島語族,將有助於我們重新思考台原住民在世界的定位,以更宏觀的視...more
4--Foreword 6--The Birth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Prehistory 10--Visiting the National Museum of Prehistory 15--The Tou......more
「微弱的力與美」,結合本館公共藝術、展示、教育推廣,由一群原住民藝文工作者嘗試帶動部落居民參與,分別以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書寫與影像等方式發聲,展現部落仍看重卻不被注意的精神與價值,以及傳達...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