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入英文論文四篇,作者分別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與美國,他們都是文學研究者,其中林玉玲與馬拉凱.維達馬尼更兼具英文詩人、小說家身份。他們在論文中析論一九六九年五月十三日發生在馬來西亞首都吉...more
陰廟的存在常讓人感到恐懼,這恐懼其實是來自於我們對祂們的陌生和忽視。先有接觸,方能跨越陌生與疏離。中山大學師生透過 「 閩南民間文學與文化采風」課程,藉由田野調査、影像記錄、在地書寫、轉譯手法...more
漫畫有圖像有文字,圖文搭配成視覺與閱讀並呈互補的形式,自成別具一格的體式,自有其傳統、邏輯與符號系統,並蔓衍生成漫畫、連環圖、圖像小說、圖文書等通俗或嚴肅文化產品。本書勾勒漫畫研究的歷史發展...more
本選集結合十五位數個不同世代且寫作風格與審美旨趣各異的詩人及其作品。如奚密所言:「二十世紀最優秀的中文詩有些來自臺灣。臺灣現代漢詩的歷史也述說著一段由邊陲蛻化為前衛的故事。」(馬悅然、奚密、...more
本論文集以「亞際南方」為出發點,一來是藉此思考馬華文學的「南方」意義,無論是從文化、語系或文學地理想像,有意在全球南方思維下辨識所謂屬於「南方的聲音」。另則帶著期待一種亞際間的互相看見與理解...more
中山人文學報第53期 《中山人文學報》創刊於1993年,分別於每年一月及七月出刊,為專門刊載中西人文科學之中英文原創性學術研究論文的匿名評審學術期刊。本刊多元廣納中文學門、外文學門、藝術、哲學學...more
《蕉風》作為馬來西亞最具地位及影響力的純文藝雜誌,出版迄今六十七年,將其作為馬華文學與文化的研究重心可說是極其適合。而本論文集即以《蕉風》研究為主軸,共收錄十二篇研究論文,分別以「冷戰與國族...more
《和平正跨坐在我們的肩上》為臺灣第一本中譯緬甸詩集,收錄了緬甸當代詩人潘朵拉(Pandora)的六十首詩作。潘朵拉為「二○一九年緬甸國家文學獎之詩歌獎」的得主,是緬甸當代詩壇極具代表性的後現代詩人,其...more
中山人文學報第52期 《中山人文學報》創刊於1993年,分別於每年一月及七月出刊,為專門刊載中西人文科學之中英文原創性學術研究論文的匿名評審學術期刊。本刊多元廣納中文學門、外文學門、哲學學門等之...more
從文學出發的媒介論述,對文學研究與考察自有啟發之處。這本小書引介基特勒(Friedrich A. Kittler)與席格爾(Bernhard Siegert)這兩位當代德國學者的三本重要媒介論著,彰顯其中的文學基質。 透過作者陳...more
本書收入美國後痞詩人威雷伯(Rob Sean Wilson) 長短詩作十五首,由王智明、黎韵孜、張錦忠、周序樺、張依蘋迻譯。詩集以雙語呈現,右翻為中文詩集,左翻為英文詩集,讀者可一窺威雷伯其人其詩及當代美國詩...more
本期為《中山人文學報》第五十一期,推出由詹閔旭與吳家榮擔任客座編輯的「全球南方華文文學」(Global South and Sinophone Literature)專題,選刊中文論文三篇,英文論文兩篇。專題聚焦全球華文文學與「...more
本書作者孫小玉為比較文學學者,在新千禧年研究關注中道轉向,投入失能論述,並藉由訪談聆聽失能者敘述自己的生命經驗。她發現每個受訪者的生命敘事都閃現霓虹的色彩,值得我們讚嘆與學習,也頓悟「失能竟...more
本期為《中山人文學報》第五十期改版革新號,猛稿如林,兩個專題中,【洪席耶、郭松棻、張愛玲……】專題刊載三篇論文,陳春燕從文學視角探討法國哲學家Jacques Rancière 的跨媒體與藝術概念。兩篇關於郭松...more
著名社會學家麥留芳的詩集,作者早年以「冷燕秋」為筆名寫詩,詩風婉約浪漫,時而感時喻事,自成一路。本書收入他早期與近年的詩作五十六首,另附錄詩論三篇,對詩的形式頗有獨到見解。本書既為舊作復刻,...more
譯文雖說是原文的再生,從原文到譯文,其間總已是語言的矛盾、落差、差異、陌異、雷同、指涉、互涉等關係與現象,遂有可譯不可譯的思辨。班雅明迻譯波特萊爾與普魯斯特,具翻譯實務經驗,譯《巴黎寫景》後...more
訪談呈現受訪者的智慧與經驗,讀者從中獲益,但訪談過程既耗時又艱辛,苦處不足為外人道,本書作者單德興卻自承甘之若飴,顯然其中必有迷人之處。作者涉足訪談長達三十七年之久,視訪談為一門「技藝」,本...more
記憶為晚近學界關注的課題,其中歷史暴力與悲劇造成的創傷記憶更體現在文學作品與文化表述,成為創作者與研究者重新省視生命經驗與家國歷史的認識論。本書作者李有成歷年來的學術關注已多涉及記憶,四年前...more
文學的隱喻、想像與思維,劉勰在《文心雕龍》的比興章中喻之為曙光乍現,似明還暗的境況,故曰「明而未融」。本書作者楊雅惠治美學多年,以劉彥和此修辭意境探索詩意與抒情如何依違在「敞開與隱藏」之間,...more
《中山人文學報》創刊於1993年,分別於每年一月及七月出刊,為專門刊載中西人文科學之中英文原創性學術研究論文的匿名評審學術期刊。本刊多元廣納中文學門、外文學門、哲學學門等之學術研究論著、書評及研...more
西元2014年春,臺灣發生太陽花社會運動,占領立法院達24天,主要責難其黑箱審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訴求開放民主,深化審議,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等;並以嫻熟資訊技術,透過社群媒體,大力動員,...more
本研究之發現與建議可參閱本書第八章,謹摘錄如下: 1.在WTO架構下,若在無任何保護政策下,台灣稻米價格將大幅下跌,農業人口可能大幅流失,但如能找到更好出路,反而可藉此來解決農業人口過剩與人力資源...more
本期為《中山人文學報》第五十期改版革新號,猛稿如林,兩個專題中,【洪席耶、郭松棻、張愛玲……】專題刊載三篇論文,陳春燕從文學視角探討法國哲學家Jacques Rancière 的跨媒體與藝術概念。兩篇關於郭松...more
《幽靈的⽂字》關切「⽂」與漢字在近代歷史的命運,三篇⽂章既關涉作者⿈錦樹學科背景,也與其南洋語境關聯。作者念⼤學中⽂系時,頗為語⾔⽂字之學所苦,後遂悟國學體制建構者如章太炎亦感憂漢字之命運。...more
《中山人文學報》創刊於1993年,分別於每年一月及七月出刊,為專門刊載中西人文科學之中英文原創性學術研究論文的匿名評審學術期刊。本刊多元廣納中文學門、外文學門、哲學學門等之學術研究論著、書評及研...more
書從籌編到問世,歷經何止十年,絕對是「時延的產物」。因此馬華文學研究到了二OO八年,應該要有「新論述」出現,才能在既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往前探索,也應該要有新的範事,故有必要彙編以二OO八年為分水嶺...more
本書收入論文十篇,處理了馬來西亞華文文學與文化表現的三個面向:(一)跨域、越境與認同,(二)踰越、變異與政治抒情,以及(三)馬共書寫與書寫馬共。這些面向或議題也是在臺與在馬的馬華文學研究者多年來的...more
本書收錄的兩篇文章不懂非主流論述,甚至也違逆「主人論述」,即可說是精神分析在大學論述之下的無聲吶喊。無聲,或許是因為寫下的同時就已知它們注定不會被聽見,但此刻的無聲也顯示著此處曾有人高聲吶喊...more
人文社會科學各學門論文注釋、參考與徵引標示方式繁多,可謂眾式紛紜,各行其是。《中山人文學報》是綜合性學術刊物,刊載文章來自不同的人文領域,作者所採用的體例也不盡相同。因此編者參考MLA、 APA、...more
本書為「歐洲漢學」及「東/西跨文化」探索的學術專書,共收14位國內外學者論文,為當今國際漢學及跨文化研究方面的領航之作。...more
拍攝團隊實地走訪香江取景,訪談余光中多位文壇舊識,歷時數月錄製成40分鐘的紀錄片,回顧余光中教授文學生涯中長達11年的「香港時期」,呈現其文學創作、教學與生活點滴。...more
本書強調完整之勞動行政制度,應包含「五大架構」。五大架構之内容’應以「法政束論」及「行政過程論」充貫之。請詳本書第一章。進而,各大架構應各以「公平正義」之核心論點,檢視整理之。再者,「公私社...more
本書嘗試以歷史及社會科學研究法,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觀察戰後台灣的經濟條件、情勢的演化、相關經濟政策的制定與運作、二二八事件對經濟環境的衝擊、及其善後的對策等。...more
行動網路的普及,加上新媒體崛起,使得電子商務蓬勃發展,顛覆了過往的商業模式,創造電商時代新契機。本書網羅近幾年來備受關注的電子商務相關議題、時事,企圖透過宏觀的視野、國際化觀點,剖析近期電商...more
本書採取歷史研究及政治發展途徑,剖析印尼從蘇哈托總統時期,經歷一段動盪時期在經歷蘇西洛總統的統治,從權威政體轉變成民主政體。 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分析法、內容分析法 歷史研究法、深度訪談、親...more
如果我們根據泰國的族裔性與文化來重新劃定泰國的邊界,泰國的東北地區與寮國、東南地區與柬埔寨、南部地區與馬來西亞,以及北部地區將與部份的南中國和緬甸北部結合在一起。明顯地,無論在地域上或族裔上...more
以往的物質研究常從人類學考古的角度出發,考掘古代的器物以瞭解時代的變遷;但未來的物質文化研究,則不僅如此。本書即企圖探討人文現象中「物」之各種課題,希望涵括人文學科中歷史、哲學、文學、藝術、...more
本書主要探討半總統制國家在亞洲與歐洲的實際運作狀況及問題,由15位學者執筆,分為十二篇專章;內容包含:半總統制的多元歧異性、半總統制概念對法國的適用性、半總統制的歐洲模式:羅馬尼亞的憲政困境及...more
本書收錄三篇文章,代表近年作者對華語語系文學的思考。 〈文學地理與國族想像〉介紹這一學科興起的來龍去脈,和作者個人的方法學建議。〈根的政治,勢的詩學〉對傳統、殖民研究所強調的「根」 (root) 與...more
華語語系研究自新世紀以來備受注目,海外學者各據一方,已作出不同的立論與回應。各類討論儘管壁壘分明,卻不脫一種對「根」的空間政治的執著。本文試圖回答華語語系研究的若干疑義,同時對目前以後殖民主...more
本文係著名社會學家金耀基院士2014年3月12日在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余光中人文講座」演講稿之增修。金耀基院士分析鴉片戰後150年間的變化,指出三個中國現代化的「主旋律」,分別是:「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more
本文為李歐梵院士2013年5月14日應邀至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進行大師講座之演講稿。演講中,李歐梵院士試圖從廣義的人文立場來探討文學的意義,除以哥倫比亞大學教授Edward Mendelson(艾德華.曼德森)所著The ...more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裕瑞的《棗窗閒筆》,此書是紅學史上最早的文論專著,但有學者質疑此鈔本的字體頗拙,不似裕瑞所為,且所鈐「淒香軒」一印乃造偽。筆者近在佘嘉惠為裕瑞繪製的《臨羅兩峰鬼趣圖》上,新發...more
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余光中人文講座於2014年秋冬,邀請到學貫中西的戲劇藝術家楊世彭導演駐校,系列活動包含了戲劇演出以及三場專題講座。 本專輯收錄了楊導演特稿之〈勤奮與機遇:一個華人舞臺導演在美國...more
1.「根」的政治,「勢」的詩學─華語論述與中國文學 2.中國現代化與文明轉型 3.後現代主義與中國新史學的碰撞 4.文學中的人生 5.-裕瑞《棗窗閒筆》新探...more
這本合輯專書有七篇論文,皆以語言多元使用為前提,聚焦於二個語言研究的領域。一是思索及力行語言乃物質的觀點,語言是符號,有形式結構,亦有功能目的,用於各種場域,甚至形塑社會文化,就像物質一樣。...more
1893年馬偕醫生(Rev, George Leslie Mackay)正式出版《中西字典》,英文冊名叫做“Chinese Romanized Dictionary of Formosan Vernacular”。呰本字典會使講是伊學臺語的......more
國立中山大學余光中人文講座邀請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上海作家協會主席王安憶教授駐校,系列活動包含了作品展、座談以及專題演講。本專輯收錄了王安憶於「余光中人文講座」三場演說編修而成之逐字稿,...more
國立中山大學余光中人文講座邀請著名社會學家金耀基駐校講座,第一日以「中國現代化與文明轉型」為題暢談鴉片戰爭後一百五十年來中國現代化轉型歷程; 第二日座談以「大學教育的人文價值」為題討論大學在...more
當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遇上中國新史學,究竟會如何?黃進興院士以「真實乃是歷史的靈魂」(語出Pierre Bayle)、「歷史乃是西方的神話」(語出Vincent Descombes)這兩句名言的矛盾,清楚點出後現代主義...more
李安導演應邀擔任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余光中人文講座,與余光中教授對談「我與電影」。「我與電影」講座前一周,本校舉辦「李安電影回顧展暨映後座談」共四場演講,由國家電影資料館林文淇館長策畫並邀請到...more
《2012台灣公民科學素養概況》專書是有關台灣18歲以上成人科學素養現況描述,現況描述主要是以具體的經驗數據為主,數據來源為科技部委託之2012年科學素養調查計畫,在內容的呈現上,盡可能完整將重要調查...more
專書《失能研究與生命書寫:失能女性之性/別、身體/政治、與詩/美學》以失能女性的生命書寫為對象。本專書自性/別、疾病、身體/政治、詩/美學、倫理議題的角度,探討女性失能者的的多元弱勢身份、主體認同...more
Emerging contaminants(ECS) include,but not Iimited to,phthalate esters(PAEs),pharmaceuticals by-products,and nanoscale c......more
本書篩選自2010年與2011年國立中山大學國際研討會發表的論文及會後之徵稿。本書分成三個部份:第一部分的主題與旅遊文學相關,收錄耶魯大學講座教授Claude Rawson在2011年國際研討會之主題演講,其中討論...more
一、我是「啥米」?--從精神分析觀點看『人』與『世界』.「我是誰?」乃是人類長久以來不斷尋索而苦無答案的一大問題。拉岡學派精神分析(Lacanian Psychoanalysis)從語言的層面出發,探索人類心靈的結構。拉...more
這本合輯專書有八篇論文,皆以全球化下語言多元使用為前提,聚焦於二個語言研究的議題。一為以台灣所用的語言或台灣語言使用狀況做為題材,語言涵蓋華語、閩語、雅美語及英語。另一共同關注的議題則是語言...more
哲學家們總以發現存在的本質為目的,作為主體的我因而總是從認識觀點闡述世界。但日常生活中的我們卻不只是一個認識主體,而同時也是生存者以及以感覺探觸世界的人。在此意義上,傳統哲學要求普遍性的認識...more
王陽明是明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他的學說影響了近代中國、韓國及日本,為傳統儒學開出新的內涵。王陽明用生命實踐心學,不僅掀起王學的風潮,也成就了保國衛民的偉大事功。這本書中呈現王陽明的思想歷程,從...more
「我是誰?」乃是人類長久以來不斷尋索而苦無答案的一大問題。拉岡學派精神分析(Lacanian Psychoanalysis)從語言的層面出發,探索人類心靈的結構。拉岡精神分析將人類的心靈結構分為三個界域:想像界、象徵...more
何謂音樂歌舞劇 (Musical)?簡單來說,音樂歌舞劇是融合的音樂、歌曲、舞蹈、與台詞所結合的音樂舞臺劇表演。其性質的核心為文字與表演之間關係的整合,而這是最屬藝術合作 (collaborative art) 類型的戲劇...more
散文之美,體現在細微的文字,以及裡面的性情、思維和體驗。這本小書嘗試閱讀十二段台灣現代散文作品,引領讀者進入具體的行文脈絡,逐步體會散文的文體格式、修辭策略與藝術風華。先是追溯早期白話散文的...more
近代海洋研究的幾個重要議題是海洋史、海洋文化、海洋政治與海洋環境;海洋史的範圍除可縱觀人類生活、商業與交通,亦可以區域及斷代方式,尋找海洋在不同時期之商業、政治及戰爭的定位。海洋史與海洋文化...more
描述西子灣在中山大學建校前後的改變,包括:建校前西子灣的風貌、建校後經由地方政府與師生們數十年來辛勤經營與建設,西子灣景觀與設施的變遷情況及師生校友們校園生活憶往與展望。西子灣由於地理位置特...more
This book traces the involvement of American vernacular music in the European art concert music tradition from the early......more
這本專書收錄七篇論文,探討「語言與跨界」,從不同視野及不同領域,審視語言和語言使用的議題。論文的研究方法及目的亦相當多樣,反映「跨界」的研究視野乃與時俱進,對全面了解語言使用,有推波助瀾之效...more
本書檢視在文化記憶中的都市身份與認同、海洋與都市的關聯,以及人們的遷徙、移居和都市想像。綜觀人類歷史,城市空間透過人們的互動和交流、貨品的交易和服務,演化成不同的樣貌,也間接造就文化生產和科...more
文化是想像與意義的聯結。文化開始於我們對世界的想像,而後藉由論述、語言、象徵、符號和文本等形式呈現,並連繫於意義的系統中。而文學正是文化想像的一環,文學的內在美感與外在的歷史、文化、社會世界...more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以來,文學作品中異族文化的呈現代表著不同層次的意義。由於航海技術的發達、陸路交通的便利、商業和貿易的範圍日益擴大,以及隨著科學知識的進展和地理空間的認知,歐洲人已經將空間領域...more
Software architecture the rationale is on the rise. By this book s penetrating introduction and elaboration, all readers......more
本書是主題是探討以SBC架構為基礎的軟體架構。軟體架構是未來軟體系統開發最重要的系統模型。 Software architecture the rationale is on the rise. By this book s penet......more
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陳其南曾表示:要用文化中心代替廟宇,透過藝術文化活動,匯集社區認同、社區意識,使社區生活有新的精神指標。回顧臺灣的社區發展工作肇始於五十年代初期,但強調文化建設的重...more
The articles of the volume are about the mental and physical mapping of and in (im)migration and border-crossing and t......more
「西灣文庫」套書係為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傾全力編製之出版品,所論述之內容涵蓋文學發展、民俗歷史以及藝術創作等。 本輯包含《海洋民俗與信仰:媽祖與王爺》、《發現生活中的音樂美》、《與現代詩共舞》...more
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成立海洋歷史文化研究群組,致力於推廣研究與出版,在第一本集結成員研究成果之專書《海洋文化論集》出版並大受好評後,第二本專書《海洋、跨界與族裔》亦緊接推出。由於本中...more
本書先以生活中的音樂喚起讀者不同層次的多元美感經驗,進而以此討論音樂欣賞行為(審美過程),指引讀者如何欣賞音樂的內涵,最後再與讀者分享多元的流行音樂美感經驗,期待讀者能從小培養審美能力,長大後...more
在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清廷派欽差大人沈葆楨赴臺救急,因為熟悉洋情洋務、精於吏治,他破除海禁、隔離政策,啟動連串變革。我們回顧從1874~1894時期20年,實則有沈葆楨、丁日昌與劉銘傳的承先啟後「變革...more
本書概要介紹了華文現代詩的發展歷史及重要詩人,並賞析若干作品,立意本不在細說華文現代詩史,而在讓讀者了解現代詩自誕生以來演變的概況,並掌握閱讀詩歌、理解詩歌的若干基本知識,以為進一步研究現代...more
古希臘的劇場裡面沒有現代西方劇場的最新科技,也不重視演員有沒有偶像身分?或者是不是俊男美女?卻開闢出了西方劇場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代,留給後世的不僅僅有兩千五百年來不斷在世界各地的劇場裡上演的經...more
...more
有鑑於移居、國家與族群三項課題對文學、歷史學與人類學等文化領域的影響甚鉅,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於2006年成立專題研究群,並於其後舉辦相關國際研討會,此一專著為研討會徵求稿件之輯錄。一共...more
本論叢收錄與語言及文化兩面向相關之討論,包含「清代平埔族語言文化」、「澎湖境內閩南語次方言的音韻」、「高屏六堆周邊地區的廣東移民源流」等主題之探究。...more
早年台灣各地的方言志因為缺乏有語言學研究的學者參與編纂,所以質量不高,也無法從中瞭解到該地區的方言概況。近年來已有部分學者參與部分鄉鎮方言志的編寫,方言志的內容已有顯著的改善。每個編纂者都有...more
早年台灣各地的方言志因為缺乏有語言學研究的學者參與編纂,所以質量不高,也無法從中瞭解到該地區的方言概況。近年來已有部分學者參與部分鄉鎮方言志的編寫,方言志的內容已有顯著的改善。每個編纂者都有...more
早年台灣各地的方言志因為缺乏有語言學研究的學者參與編纂,所以質量不高,也無法從中瞭解到該地區的方言概況。近年來已有部分學者參與部分鄉鎮方言志的編寫,方言志的內容已有顯著的改善。每個編纂者都有...more
早年台灣各地的方言志因為缺乏有語言學研究的學者參與編纂,所以質量不高,也無法從中瞭解到該地區的方言概況。近年來已有部分學者參與部分鄉鎮方言志的編寫,方言志的內容已有顯著的改善。每個編纂者都有...more
「西灣文庫」套書係為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傾全力編製之出版品,所論述之內容涵蓋文學發展、民俗歷史以及藝術創作等。 本輯包含《關於馬華文學》、《淺說漢語文字學》、《誰說劇場很難玩》、《哲學,要怎麼...more
書中以提出問題的方式,引導讀者對漢語文字中的若干基本觀念進行了解,包括:漢字型體名稱、分析漢字的基本概念、文字和語言的ㄧ貫性,以及文字的形體與讀音等主題。...more
近年來,我國政經情勢歷經巨大轉變,高等教育義快速發展,大學數量在「廣設高中大學」的政策下急速擴增,大學路去率從1980年初期約百分之四十五迅速提高到至今幾乎百分之百,高等教育從原先菁英教育的角色...more
本書結合在台灣的北美原住民跨校研究團隊人員,以多元文化的省思提綱挈領,從原住民與現代性知識建構,原住民身體與土地,原住民歷史,原住民地警,原住民失學,原住民宇宙觀等主題,運用詩學,美學,政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