絹本設色,縱122厘米,橫52.7厘米,現藏遼寧省博物館。其法來自南宋的馬遠,采用對角構圖,畫面右側繪山崖一角,蒼松從崖側往左斜伸,一文士坐於石台上,仰目遠眺,旁有一童子持杖隨侍。畫面近處的石塊上...more
沒有作為主骨干的山石輪廓線,皴染較簡,雲霧留白,主要以淡墨描繪出山川炯潤之意。樹干勾染,樹葉用墨點簇而成,畫面清淡。從風格上來判定,此圖應是元代以后的仿古之作。...more
范寬(約967年—約1027年),字中立,華原(今陝西省耀縣)人。其人如其名,性寬厚,進止疏野。山水畫初師荊浩、李成,尚出其下。后悟,舍其舊習,卜居於終南山太華岩隗林麓之間,終日觀覽山水以求其趣,畫法大...more
原版絹本設色,縱193.7厘米,橫103.4厘米,現藏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畫中樹干上有「嘉佑辛丑崔白筆」的題款,「嘉佑辛丑」為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是崔白入畫院之前的作品。此圖畫的是「兔鵲風木」...more
大圖為五代荊浩所作,全景式山水,整體氣勢雄偉奪人,細部刻畫又甚精到。當中挺立一峰,崢嶸崔鬼,秀拔欲動;兩側而下,群峰競立,如芙蓉初綻;山間有飛瀑如練,雲氣、屋宇、橋梁、林木,曲折掩映。正如畫...more
畫面上主山是一座巨大山頭,頂天而立,占據全幅三分之二。山頭有茂林密樹,山峰右深處一道白色飛泉直流而下。畫幅下面有三堆石岡,其上有濃陰老樹,當中夾一溪水,水際有突兀大石。溪邊右端有四頭驢,各馱...more
這幅畫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軸線上,以全景式高遠、平遠、深遠相結合之構圖,表現初春時北方高山大壑的雄偉氣勢。近景有大石和巨松,背后銜接中景扭動的山石,隔着雲霧,兩座山峰在遠景突起,居中矗立,下臨...more
畫的主要部分在左半幅,幾塊巨大的窠石上長有一組不同的樹木。右半幅遠處畫一堵山巒,前面土坡、巨石,一條彎曲的河流流向右下角,復曲至左。左半幅的幾塊巨石下部皆浸在水中。畫的左側下是兩個崗坡,當中...more
文同存世的墨竹圖尚有數幅,相對可靠的包括這幅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墨竹圖》,縱113.6厘米,橫105.6厘米。取「俯而仰」的紆竹局部繪之,以水墨畫出竹竿、竹枝、竹節、竹葉,用筆迅疾勁健,且以...more
有飛泉四五處,山勢雄偉敦厚,石質方直堅硬,棱角有尖銳感。山石的外輪廓線剛勁,但因皴法濃密,外輪廓線不像后期那樣清晰。所用皴法,短條子、刮刀、釘頭、雨點俱有,總的看來當屬小斧劈皴。松樹叢緊密沉...more
這幅畫是淡設色,但因年代久遠,色已褪了很多,幾近於水墨畫了。寒汀就是水中的土坡,近處畫六七株大小不一的樹,中景也有幾株淡樹,遠景也有幾株更淡的樹。近處的樹用較重的墨線勾括,略淡的墨筆皴染,葉...more
絹本設色,縱101厘米,橫49.6厘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系馬麟早年作品。這是一幅立軸,在這麼大的圖中,僅畫了兩梅枝從右下方斜出,梅花以淡墨細線勾出輪廓,層層填色。梅枝用筆銳利,整幅作品意韻清冷...more
絹本淺設色,縱120.4厘米,橫120.5厘米,現藏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此圖重點表現兩牧童放牧歸來,行至柳岸時風雨將作的情景。畫中兩牧童正策牛頂風緩行,一人扶住頭上斗笠,弓腰縮脖,雙腿夾緊牛背。另...more
原版現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縱96.3厘米,橫53.2厘米,絹本設色。畫中最右邊一棵樹的樹干下部有「李唐」二字款,經鑒定是后加。《石渠寶笈》「初編」中著錄了這幅畫,在「御書房」,「佚名,宋,《秋林放犢...more
絹本設色,縱122厘米,橫52.7厘米,現藏遼寧省博物館。其法來自南宋的馬遠,采用對角構圖,畫面右側繪山崖一角,蒼松從崖側往左斜伸,一文士坐於石台上,仰目遠眺,旁有一童子持杖隨侍。畫面近處的石塊上...more
畫面上半部兩座高峰重疊,左右山峰低小淡遠,當中的蕭寺十分突出。蕭寺下及右三四座小山岡,皆有樹生其上。畫的最下處是從山中流出的泉水而形成的溪水,一木橋架其上,山腳下有亭館數間,人群往來。此圖一...more
《中國畫教學大圖臨摹范本:南宋梁楷出山釋迦圖》是圖選取釋迦牟尼苦修覺悟后從山中走出的那一刻進行描繪,以山水為背景。南宋的繪畫,畫院內外皆受李唐影響。李唐山水、人物皆善,梁楷亦是兼長山水、人物...more
五官刻畫細致,具有神韻。樹上的兩只猿猴正在摘熟透的果子。羅漢身側的小和尚以衣袖接樹上長臂猿所摘之石榴,身前有二鹿仰觀,畫面生動。人物衣紋用鐵線描繪而成,線條流暢有力,用筆沉着穩健。 在設色上...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