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部富於創意和挑戰的探索性著作,本書在廣泛汲取和甄選中西史學最新成果的基礎上,從經濟變化、國家形成和社會抗爭三方面入手,通過比較中國與西歐之長時段歷史的異同,否定了長期盛行的各種西方中心...more
世界著名的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由於本書的研究而被西方漢學界譽為中國學研究的「偉大的外行」。在本書中,韋伯對世界各主要文化的經濟倫理原則進行了研究,分析了中國社會的各個主要方面,並將它們與西歐...more
國民黨何以失敗?這是1949年國民黨政權垮台後,一個在國際史學界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也是現代中國發展中一個非常值得反思的問題。易勞逸教授通過國民黨自身的各種材料,運用地質學家研究地球形成的方法,...more
1774年秋,山東西南地區數千名男女跟著一個名叫王倫的宗教首領,發動了一場起義。依仗著據說可以護身、躲避槍炮的咒語,這些白蓮教叛亂者殺了三個縣的地方官員,並占領了大運河畔具有戰略意義的城市——臨清...more
查爾斯·達爾文從來沒有到過中國,但達爾文的進化學說卻在中國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進化論是最先對中國人造成沖擊的重要的西方學說之一,而且在馬克思主義獲得真正立足以前,它還是占據主導地位的西方”主義”...more
通過仔細品鑒精彩紛呈的中國園林詩歌,作者匠心獨運地考察了中唐至北宋期間文學傳統中的私人領域的發展。唐宋的文人士大夫們發現傳統的道德、政治和審美價值取向不足為訓或者說不合時宜,於是,他們一直在...more
本書着重研究20世紀初期的中國,探討了民族國家、民族主義與線性進化史之間的密切關系。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共兩章,論述民族作為啟蒙歷史主體的理論問題;第二部分包括五個倚重文本的個案研究,是...more
中國近三百年的歷史,18世紀相對來說不太受重視,學者們更關注的是19世紀的變革和20世紀的革命。另外學者們對18世紀中國社會的總體評價也不高,認為這是個腐敗奢靡、文化停滯的時期。而這本由兩位美國女學...more
本書敘述了一個非凡的秘密警察,一個陰影般的險惡幽靈——戴笠的一生。他的生活體現了20世紀中國所具有的、再封建式的多變個性與難以逾越的職業紀律之間的平衡。戴笠及其創建的國民黨特務組織,是蔣介實反共...more
本書是一部視角新穎的中國古代史之作,系統介紹了從上古至公元1600年的中國歷史。作者依據近年來令人目眩的考古發現和學術研究新;成果,重構了中國古代史研究的框架,認為傳統中國並非孤立、僵化的,而是...more
本書收集了美國漢學大家倪德衛數十年的代表之作,集中體現了其研究中國哲學的成果。在這些成果中,最值得中國讀者注意的是三方面:道德哲學研究成果、孟學研究成果、明清哲學研究成果。倪氏通過研究目前所...more
關於明清時期的國家及其對社會經濟的作用,至少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否定觀點占據學界主流。本書作者自20世紀70年代起,就以救荒為中心,對上述問題進行了重新審視。 本書以1743-1744年直隸救災為實例,瞻...more
本書是一部研究近代中德關系史的名著。作者充分利用美國,德國,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歷史檔案,論述了1928~1938年中德親近關系建立後德國對中華民國的政權建設,軍事制度,工業經濟以及意識形態發展所起到的...more
本書是美國著名漢學家宇文所安有關中國古典文學的論文集,由哈佛才女田曉菲選編而成。 本書所選的十七篇文章,論述范圍從上古文本如《詩經》、《左傳》延伸到民國初年對文學史的重寫,以及傳統文化與全球...more
本書是程抱一先生的《中國詩語言研究》和《虛與實,中國畫語言研究》兩本書的合集。《中國詩語言研究》,以唐詩為研究主體,從中國表意文字的特點出發,以構成詩歌語言基礎的宇宙論中的虛實、陰陽和人地天...more
在中國,除了儒、釋、道三家主流宗教之處,還存在著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大眾宗教。這些通常不被重視的草根信仰,在歷史上卻有著重要的影響,如引發民眾的反抗活動、制約百姓的行為方式、折射社會的發展變...more
本書以從19世紀後半期到20世紀初約半個多世紀的中國為主要舞台,以這一時期知識分子的思想軌跡和精神世界為主要課題。在這半個多世紀中,中國的對外關系由朝貢體制轉換為條約體制,而且面臨著被瓜分的威脅...more
歷朝歷代的宗室都是由開國皇帝的後代組成,宗室是皇帝的造物,是廣義的皇帝制度的一部分。在宋朝三百余年的宗室發展史上,宗室與皇帝關系的特點發生過相當大的變化,但是,宗室隸屬於皇帝制度的事實始終是...more
本書對中國內陸邊疆的四個地區(東北、內蒙古、新疆、西藏),從生態環境、民族、生產方式、社會形態、歷史演進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中國內地與上述四個邊疆地區各自不同的互動依存關系,討論了中...more
本書是以極其寬廣的視野,描繪出從王陽明、經過泰州學派、到李卓吾的所謂「王學左派」的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展開,再現了當時社會與思想運動的活潑氣息,並指出這個時期已經出現了近代市民意識的萌芽。與此同...more
本書的要旨是改寫五四史觀對傳統婦女史的論述。明末清初巨大的社會經濟和文化變遷,促進了「才女文化」的繁榮。其中最突出的是紡刻的興起、讀者大眾群的出現、對情感的重新關注、名妓文化能見度的提升、女...more
本書通過對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的五部中國小說的分析,描繪明清小說對於社會性別的處理方式中所隱含的意識形態和美學的意義,指出一種以陰陽八卦為基礎的性別詩學是許多明清小說的基本結構因素。作者把...more
本書挑戰了以往有關中國與西方之關系的思考。根據兩位作者的看法,不能假設未來那個現代化了的中國從本質上也將是西方的;同樣,不能假設惟有向美國式的自由民主轉型,作為個體的中國人才有增進人權和自由...more
著名人類學家費孝通在20世紀30年代深入雲南祿村就農地制進行了一項拓荒性的研究。半個多世紀之后,加拿大學者寶森重訪該社區,並進行了為期十年的田野考察。在追溯以往60年中國政治、經濟、歷史巨變的情境...more
本書著重探討了中國思想史上的天堂觀和烏托邦觀念,分析了天堂觀和烏托邦思想在中國人尋找幸福之途中的歷史意義。作者認為,中華民族從一開始就沒有放棄對幸福的期望和追求,和西文一貫所認為的「中國一直...more
《文化、權力與國家》是以鄉村的文化網絡為基本結構並考察其功能,這一點和作者第二本書《從國族中拯救歷史》(中譯本即出)的結構形態似乎相差不少,但他所關注的主題卻在繼續延伸:現代國家如何構造新的文...more
本書是海內外第一部研究梁漱溟思想和社會活動的專著。作者考察了梁漱溟思想發展的軌跡、他受到的家庭影響和社會聯系,討論了鄉村建設的主要內容並以之與毛澤東等人加以比較,指出了梁漱溟思想與世界性反現...more
本書一反「傳統/現代」二元對立研究模式的偏頗,注重傳統與現代化之間的連續性,強調「從中國民現歷史。」作者通過對王韜的經歷和思想的研究,分析了中西思想間的互動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在最後一章中...more
本書是一部有關中國食物的歷史學和人種學著作。作者從上古史入手,全書展示了食物如何從一開始就在中國的官僚政策、宗教儀式和身體營衛諸方面占據著中心位置,然後順著時間線索把筆觸一直伸向當代中國,豐...more
本書緊扣《論語》的文本,細致入微地分析了《論語》中孔子的思想觀念,力圖呈現孔子的思想特質。作者認為,從心理主義和主體主義的角度來解讀《論語》是出於西方知識背景的誤解,而孔子思想的主旨在於禮儀...more
在邁向現代化的過程中,近代中國背負著沉重的思想文化與政治包袱,舉步惟艱。這一切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封閉保守難道是中國與生俱來的弱點嗎?自1840年以後,諸如此類的問題縈回於中國知識份子的腦際,本書以...more
本書是關於中國最古老農業區一個典型村庄全面而詳盡的研究。這個村庄是作者的家鄉,憑着對那里人們生活的熟悉和公正,作者寫出了這本書。家庭生活、村內沖突、庄稼種植和孩子游戲只是他所描寫的鄉村生活諸...more
「現實主義」,最初是作為一項文化變革的工具被引入中國的,但它的美學前提與它所承諾的社會使命間存在著復雜的矛盾。本書從這一角度入手,首先以「知識考古學」的方式檢討了「現實主義」在中國被使用的情...more
艾爾曼,1946年出生,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系教授,專長研究中國思想文化史與日本文明史等。 文章通過對艾爾曼《經學、政治和宗族》獨特的研究視角和方法的考察,就中國思想史的研究...more
王國斌的《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局限》著重研究1400-1800年中國和歐洲經濟發展,涉及面廣。包括國家形成與制度、社會狀況與抗爭,對革命的詮釋等。他試圖說明為什麽在15-18世紀中國與歐洲遇到...more
本書的目的無疑在於供大學們作教科書之用,但也是和主要是為了使法國人理解中國文明在所有領域中都博大精深、瑰麗多彩;同時,也旨在反擊某些錯誤思想。有些人幼稚可笑地認為中國是孤立的並相信所謂中國人...more
就科學的全面應用來說,在20世紀前半葉,中國的各種條件是令人沮喪的,但卻激發了思想界對科學的贊賞,對此,我們可稱之為「唯科學主義」(scien「sm)。簡言之,唯科學主義認為宇宙萬物的所有方面都可通過...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