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x飲食大展
內容連載 頁數 2/4


◎總督府(Palazzo Ducale)
是歷任威尼斯總督的官邸所在,她是一座晶瑩細緻的哥德式建築。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可同時容納二千人的三樓會議大廳,在總督寶座的後方是一幅非常巨大的壁畫,是由知名畫家丁托列托(Jacopo Robusti Tintoretto)所繪製的〈天國〉。丁托列托生於威尼斯的一個染匠家庭,也許是在色彩斑斕的染坊中成長的緣故,丁托列托自幼就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長大以後,為了紀念他這段兒時的經歷,他給自己取了「丁托列托」的綽號,意思是「染匠的兒子」。他年輕時曾跟隨提香,但由於桀驁不馴的脾氣,總是與老師頂撞,終於被逐出師門,這件事情反而成就了他獨特的繪畫風格。而這幅〈天國〉油畫高7.45公尺寬21.6公尺,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一幅油畫,即使在今天也算是非常少有的巨幅畫作(在電影《新婚告急》中女主角一個人形單影隻欣賞的畫,就是這幅畫)。雖然這個藝術傑作如此的吸引人,我們那時累到只願坐到聖馬可廣場旁,一邊欣賞總督府外觀,一邊觀察行色匆忙的遊客。我們與總督府緣慳一面,事後還頗後悔沒能親眼看看那威尼斯藝術顛峰時期的代表作。

◎聖馬可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
水都威尼斯曾屬於東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後來轉型成東西方貿易中樞因而大發利市,一躍而成新興商業共和國。十一世紀中葉威尼斯為了擺脫羅馬教庭統治,正式與教皇決裂後,還特定選用和義大利風格完全不同的拜占庭風格,來建造全市中最重要的聖馬可教堂。這座教堂建於1063~1073年間,由於埋著威尼斯城守護神聖馬可的遺體而得名。回顧這段歷史,發覺建築真是個有趣的議題,可以提供遮風避雨之處、傳達宗教理念、彰顯藝術文明、炫耀金錢財富,最絕的是還可以劃清政權理念呢!所以聖馬可教堂是絕對不能錯過的景點,它是兼具教堂功能及藝術品藏量豐富的寶庫。

在教堂前矗立著三根旗杆,它們分別代表威尼斯國力鼎盛時所擁有Cyprus、Crete和Morea三個島嶼,是該城輝煌歷史的見證。

從外觀來說,它融合了東、西方的建築特色,五座圓頂仿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教堂;正面的華麗裝飾是源自拜占庭的風格;在建築結構上用堆砌式構造來形成方整圓滿的建築型式。教堂平面呈現出希臘十字型的設計。教堂內部的藝術收藏品來自世界各地,這點是由於從1075年起,所有自海外返回威尼斯的船隻都必須繳交一件珍貴的禮物,用來裝飾這間「聖馬可之家」。教堂的前身是建於九世紀用來供奉威尼斯的守護者──聖徒聖馬可的小教堂,在火災後重建,正面中央的拱門上方有四匹複製的青銅馬,而真品收藏在教堂內。威尼斯的市標是一隻有著翅膀又英氣勃勃的獅子,那便是聖馬可的坐騎。在教堂內部,從地板、牆壁到天花板,全是由昂貴的材料組成的馬賽克鑲嵌畫作,這些畫作都覆蓋著一層閃閃發亮的金箔,我瞇起眼睛來欣賞在昏黃燈光下閃耀出的神聖光芒,她真像一座閃爍的黃金天堂。

◎學院美術館(Accademia)
威尼斯這個臨海城市,因商業而日漸富庶。她為藝術家們提供了豐厚的經濟條件,也讓人更追求享樂。導致威尼斯派畫家似乎更偏愛女性裸體感官享樂與異教題材。這些裸體不像波提切利的畫作那麼空靈,更不像米開朗基羅的作品那麼雄偉,而是帶有更多肉慾的世俗性表現。色彩的絢麗和注重光影的技法,讓肌澤豐潤的畫中人物,有如灑上一層淡淡的金光,更顯得光彩奪目。館內收藏了大量的威尼斯派繪畫,從中世紀的拜占庭風格,一直到文藝復興及巴洛克時期的傑出名畫,藏畫可說是琳瑯滿目。建築本身原是卡利塔學校和卡利塔教堂所在地,目前除了教堂部分仍維持原樣,其餘皆為陳列館。一進入學院美術館你會訝異於她的入口竟然如此狹小,不過當你踏上階梯進入美術館內部才發現原來裡面別有洞天,美術館內部的寬敞和入口的狹小,恰成反比。在二十四個陳列室中分別收藏著名家的作品,包括Giorgione的〈La Tempesta〉、Titian的未完成畫作〈Pieta〉、Mantetgna的〈San Giorgio〉、Tintoretto著名的〈聖母像〉,和Bellini的〈聖壇〉等,這些都是義大利的國寶。尤其是貝里尼及提香的作品最為豐富。但是囫圇吞棗下逛完的結果,卻造成我對學院美術館內任何一幅畫作都印象淡薄。倒是〈暴風雨〉(La Tempesta)所展現山雨欲來波譎雲詭的畫面,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4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