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 /7
1歡迎來到「某大」 Welcome to "AnyU" 十年前,我絕不會想到要寫一本書來談有關我在「某大」的大學生涯。我是個文化人類學者,畢生大部份的教書生涯是在美國之外的一個偏遠鄉村裡(不說明地點是為了尊重所有本書中的匿名者及更改姓名者)。我是個傳統的文化人類學者,花了好幾年時間,學習當地語言,瞭解另種文化習俗。我參與村裡的活動,觀察人們的生活。我加入村裡的組織,訪問當地人,還跟他們建立起長期的友誼。我記載下人類社會演進史,或是以描述的方式寫出一群人的逐日生活情況,希望能捕捉到造成這個社會生命及文化改變的個人動力。從美國的學校宿舍換到國外村莊生活,真是個大改變,然而也許如此反倒使我找到撰寫本書的一些理由。 我記載下人類社會演進史,或是以描述的方式寫出一群人的逐日生活情況,希望能捕捉到造成這個社會生命及文化改變的個人動力。從美國的學校宿舍換到國外村莊生活,真是個大改變,然而也許如此反倒使我找到撰寫本書的一些理由。在大學教了十五年書後,我發現我對學生越來越不解。為什麼那些大學生除了有必要解決的課業問題外,不再到我辦公室來聊聊?為什麼他們對我真誠邀請,在我指導下做些課外研究,沒有反應?為什麼在我進行大班級講課時,有些學生不做筆記?怎麼會有學生帶了整套午餐進教室,居然在上課時吃喝起來?這時班上有些學生還把頭或腳擱在書桌上,小睡起來,絲毫不覺得難為情? 我開始記下自己和同事的教課情形,努力找出是什麼原因造成現在學生的古怪行徑。只是我們自己不喜歡?還是今日的學生大不同了?他們的行為難道不是……在欺騙嗎?不講理嗎?不用功嗎?他們不是在自我擴張權利嗎?為什麼我們要去教室引導學生討論時,有種進診所拔牙的感受?為什麼學生不事先讀讀指定的課業,使得討論時大家能暢所欲言?可是儘管我們找出許多學生懶於讀書的原因,其中有些予人「啊,原來如此!」之悟,也儘管學業結束兩年後,我收到了學生的感激信,然而那段期間我記下的例子卻越積越多。 在當前瀰漫以學生為中心的大學校園裡,我對學生接受教育的態度,越發感到憂心。全國各地大學教授越來越常聽到,大學管理當局的口吻好像是企業經理,他們認為自己身處教育商場,在做商業競爭,學生都是顧客。大學的主持行政者,除了照顧學生住校、註冊入學,以及如何使學生感到親切舒適之外,他們改變了教書本質,背離了教育法則、課程安排,以及學位頒授的原則,代之以迎合學生口味,滿足他們的慾望,為的是吸引更多學生入學。在這種氣氛中,學生的需求是什麼,他們所瞭解的教育是怎樣的,反倒成為當前大學的重心了。 最後激勵我來做這項研究的是,我參加了期待已久的同事間非正式的旁聽課程。得到指導教師的允許後,我參加了電腦設計班及佛教班。這兩班的課程內容顯然大異其趣,吸引的也是不同興趣的學生。我按時間上課,做筆記,讀書。不過我跳過交作業,不參加測驗和評定學位的考試。我在以螺旋串繞的筆記本上寫筆記,舉手發問,坐在位子上靜候老師進入教室。我覺得這樣已足夠讓我看來像個大學生,即使是個老學生。讓我興奮的是,我開始聽到一些學生間的談話,有時他們把我也扯了進去:「噓 ……噓 ……,對不起,妳星期五來上課嗎?我不能來,要去滑雪。回來後能不能借一下妳的筆記?」「嗨,妳知道他說要在這次考試時怎麼做嗎?我聽了嚇呆了。」「在一個星期裡,又交報告又考試,妳覺得公平嗎?」
共
7 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1 2 3 4 5 6 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