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4
◎人都靠著信任別人而活
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離婁篇下十九章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獨立堅強、頂天立地的人,但為什麼事實上能做得到的人很少呢?人又要怎麼樣才做得到呢?一個非常關鍵的起點是:人對人性的基本觀念是如何?如果這一個基本立足點站對了,獨立人格的修持就有可能按部就班地做到;如果站錯了,那麼,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以下就什麼都不用談了。這個基本立足點是什麼呢?就是「人」。詳細點兒說,就是人人都該認真問問自己:「我是一個人嗎?」 我想一定會有人說:「廢話!我當然是人!不然還會是什麼?」

但問題其實沒這麼簡單。人很容易在言辭上肯定自己是人,可是若進一步追問:「你所謂的人是什麼意思?」也許就說不清楚了。在此,人非常容易弄混的,就是誤從生物性上去界定「人」,說人是屬於動物界、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人種。但這樣說恰恰肯定了人是動物(歸屬於動物界),和其他動物只有程度或枝節上的不同,而沒有本質上的差異。 與孟子同時的告子就是持這種看法,所以他說:「食色性也。」(所謂人性,無非是餓了要吃,發情時要交配罷了!)但孟子卻不要從人與動物相同的這一層(就是生物性)去看人,而特別從人與動物不同的另一層去肯定人,而說這才是人性,因為這才是一切動物都沒有而唯人所特有的部分;就這一點來說,人與一切動物才有本質上的截然差異。

但這一點本質的差異到底是什麼呢?有人說人會使用工具(但黑猩猩也會用竹子去打高處的果子),有人說人會笑,(你怎麼知道別的動物不會?)有人說人會思想。(別的動物絕無簡單的思想嗎?牠們只是大腦的皺褶比較少罷了!)但這些說法實在太瑣碎不得要領,我們不妨先籠統說:人本質上和動物截然有別之處,僅僅在於人有心(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當然,這「心」不是心臟也不是大腦(這些仍屬生物學或形軀層次)。至於到底是什麼?有哪些屬性內涵?我們一時也說不清楚,還得從長計議。在此我們只先點出一點,就是上文曾提到的:「人之性善。」 所謂善是什麼意思先不論,我們只須先問一句:「你同意人之性善嗎?」對人性基本觀念的測試立刻就顯出來了。 一定會有許多人根據自己過去的經驗,立刻表示不同意。許多人毋寧認為人性是惡的,否則我為什麼會被那麼多人欺騙、欺負、傷害呢?

但這樣的態度其實充滿漏洞。首先這是個不完全歸納,(被三個人害過,就推論所有人都壞,其實你認識幾個人呢?)其次,人認為人性惡時通常不包括自己;(奇怪了!為什麼人人都認為自己例外?那豈不是就人人都屬例外而無人性惡了嗎?)最後,若順這態度推論下去,人是根本無法生活的。 原來,人在世上根本是靠著信任他人(也就是相信他存心良善)而活,而無法靠懷疑別人而生存。例如,你坐車就得相信司機,吃飯就得相信廚師,否則你怎麼敢坐敢吃呢?你不怕翻車、不怕飯菜裡有毒嗎?一方面靠著信任別人而活,一方面卻在根本處懷疑別人,這是矛盾不通的,結果只會把人逼到精神崩潰。因為人不可能在提防別人這一點上滴水不漏,計出萬全,於是光是沒完沒了的擔心憂疑就已經足以把自己給搞垮了!

所以,我們還是不如回過頭來,肯定在根本處人之性善(枝節處且不論),並且開始學習重建對人的信任,我們才能活得像個人。 當然這並不容易,得付出努力才行(所謂「君子存之」);否則,順著懷疑的習氣,人性將會愈來愈變質流失(所謂「庶民去之」)。且看世人,不多半是如此嗎?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