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
內容連載 頁數 1/9
緒論
/約翰.皮爾格
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不服從」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美德。
——奧斯卡.王爾德
本書封底鐫印著我最喜歡的一段話,美國新聞記者奧曼(T. D. Allman)的名言:「真正客觀的新聞不僅要報導事實的真相,更要闡發事件的意義。這樣的新聞不僅在事發當時動人心魄,更能夠傳之久遠。它的價值不僅在於『消息來源可靠』,更能夠與歷史的展現相得益彰。這樣的新聞在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之後,依然真實而睿智地反映人間萬事。」

奧曼將這段文字題贈給韋佛瑞德.柏契特(Wilfred Burchett),後者的記者生涯精彩非凡且坎坷險阻,曾經締造所謂的「世紀獨家新聞」(the scoop of the century):一九四五年,數百名盟軍的「隨行」(embedded)記者趕集般來到東京,報導場面盛大但行禮如儀的日本政府投降儀式,柏契特卻如他自己形容的「悄悄掙脫狗鍊」,冒險前往一個如今已令全體人類永誌不忘的地方:廣島。柏契特是原子彈爆炸之後,第一位抵達廣島的西方記者,他的報導刊在倫敦《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頭版,標題有如一則預言:「我向全世界發出警訊」(I write this as a warning to the world)。

柏契特的警訊是針對輻射毒害,但是當時佔領日本的盟軍當局矢口否認,因此柏契特遭到譴責,其他同業也與官方宣傳唱和,群起攻之。柏契特雖千萬人而吾往矣,全面揭露核子戰爭的恐怖景象。一九八三年柏契特辭世時,一如奧曼所言,他的報導已經由「歷史的展現」來證實。本書也收錄了柏契特這篇「世紀獨家新聞」。

其實本書收錄的每一篇作品,冠上奧曼的讚詞都當之無愧。對我個人而言,選輯這些作品是無上的榮耀,讓我得以再一次推崇彰顯柏契特、瑪莎.葛爾紅(Martha Gellhorn)、詹姆士.卡麥隆(James Cameron)、愛德華.穆洛(Edward R. Murrow)等重量級新聞工作者為人「遺忘」的作品,並提醒世人:人類最高貴的奮鬥事業之一,就是反抗權力以及權力對歷史記憶的宰制。柏契特揭示廣島原爆的意義,葛爾紅直探種族屠殺,卡麥隆彰顯反抗運動:這些經典之作以及當代後起之秀如保羅.福特(Paul Foot)、羅伯特.費斯克(Robert Fisk)、琳達.梅爾文(Linda Melvern)、蘇瑪斯.米爾尼(Seumas Milne)等人踵武前賢的作品,不僅讓世事水落石出,也讓掌權者無所逃於天地之間;這就是新聞報導至高無上的使命。

本書書名中所謂的「調查報導」(investigative journalism)需要做一番解釋,甚至有待重新界定。奧曼的說法是一個很好的起點,讓「客觀性」不再淪為官方謊言的遮羞布。當年我剛踏入新聞界時,「調查報導」一詞尚未誕生,它一直要到一九六○與一九七○年代才大行其道,美國記者鮑伯.伍華德(Bob Woodward)與卡爾.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的水門醜聞(Watergate scandal)報導尤其膾炙人口。我編輯本書時所持標準較為廣義,除了調查事件真相的報導之外,也納入見證事件與探討理念的作品。因此菲利普.奈特禮(Phillip Knightley)與身兼歷史學家、詩人與諷刺作家的愛德華多.蓋理諾(Eduardo Galeano)大可以在本書中分庭抗禮;前者在倫敦《周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報導藥物沙利竇邁(thalidomide)在一九五○與一九六○年代導致胎兒嚴重畸形的醫療醜聞,令人不忍卒睹;後者則揭露了戰爭宣傳、消費主義(consumerism)與大規模貧窮化的猙獰面目。

我特別青睞新聞界傑出的特立獨行之士,他們的報導總是令人精神一振;至於那些名氣更為響亮的同儕,再選錄其作品只是錦上添花,實無必要。以西摩.赫許(Seymour Hersh)為例,儘管他以揭露越南的美萊屠殺案(the My Lai Massacre)奠定名聲,然而本書真正看重的,是他四十年來鍥而不捨、要求掌權者為其行為負責的新聞事業。

在這裡我要趕緊補充一點,在挑選本書收錄作品的過程中(我武斷地以一九四五年為起點),我不得不割捨了幾篇傑作,否則每一篇報導的篇幅都得進一步濃縮。作品清單上原本列有史東(I. F. Stone)一九五二年對韓戰「幕後歷史」(hidden history)的調查報導,藉以突顯英美聯軍在二○○三年師出無名攻擊伊拉克,並不是歷史先例。史東終其一生都在抗擊新聞檢查制度,然而不知為何,傑瑞米.史東(Jeremy Stone)卻拒絕讓本書收錄他父親這篇扛鼎之作。

調查報導的頂尖作品未必都出自新聞記者之手,本書的伊拉克專輯收錄了一篇學者裘伊.歌登(Joy Gordon)的傑作,她深入探討一場許多記者避而不論、貽害至今猶存的悲劇:一九九○年至二○○三年間,聯合國對伊拉克實施的經濟制裁。這種中古時代作風的圍城行動,犧牲者多達一百萬人,其中有許多都是稚齡兒童;與媒體津津樂道的薩達姆.哈珊(Saddam Hussein)暴政相較;這樁由「我方」犯下的滔天罪行卻罕為人知。

另一句深得我心的名言,出自偉大的愛爾蘭揭弊記者克勞德.柯克本(Claud Cockburn):「任何消息未經官方否認之前,都不能輕易相信。」國家體制說謊成性,但新聞系所的課程並沒有讓學生體認到這一點;否則在國家謊言證據昭然若揭的今日,促使許多年輕記者走上新聞事業的犬儒心態,就不會以讀者、觀眾與聽眾為目標,而是指向惺惺作態的權威。
9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