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
內容連載 頁數 7/9

我又問路易士:「如果號稱全世界最自由的美國媒體,嚴正質疑布希與國防部長唐納.倫斯斐(Donald Rumsfeld),深入查核他們的說辭,而不是散布一些後來證實是宣傳的材料,那會有何結果?」他回答:「當初媒體如果更積極、更堅定地探索真相,我們很可能根本不會對伊拉克開戰。」

因此許多外國人士對於伊拉克的傑出報導,會在網際網路上備受矚目,其實也不足為奇,費斯克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加州聯邦眾議員珍.哈曼(Jane Harman)是美國國會難得一聞的空谷足音,她談到入侵伊拉克時說:「我們受害於一場掩飾真相的行動,其規模之大史無前例。」不過她的說法也有罩門,美國媒體對於自身的殖民式干預行動向來幾近不聞不問,似乎認為只有「反美人士」才會討論數以百計的非法「祕密行動」(covert operations);這些行動曾多次留下斑斑血跡,阻斷了當事國人民的政治與經濟自決之路。

這方面的壓制來自一個由國家撐腰、自主運作的謊言體系,可以上溯至白人殖民者對北美洲原住民施行的種族屠殺,以及應運而生的邊疆傳奇故事。美西戰爭(Spanish-American War)也是一個例子,西班牙被誣指炸沉一艘美軍戰艦「緬因號」(Maine),衝突因此引爆;當時的媒體大亨蘭道夫.赫斯特(Randolph Hearst)就像今日的梅鐸一樣,旗下報紙拚命對戰爭狂熱煽風點火。一九六○年代舊事重演,北越被誣指在東京灣(Gulf of Tonkin)攻擊兩艘美軍驅逐艦,隨之起舞的媒體也主張報復,讓林登.詹森(Lyndon B. Johnson)總統名正言順地開始轟炸北越。

一九七○年代晚期,自由卻緘默的美國媒體讓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總統軍援印尼獨裁政權,坐視它殘殺東帝汶人(East Timorese);並且開始祕密支援阿富汗的伊斯蘭教「聖戰士」(mujaheddin),間接造就了後來的神學士(Taliban)與「基地」組織。一九八○年代又是一番荒謬光景,中美洲的人民運動被美國視為「威脅」,尤其是蕞爾小國尼加拉瓜的「桑定民族解放陣線」(Frente Sandinista de Liberación Nacional),因此隆納德.雷根(Ronald Reagan)總統決定武裝並支援殘暴嗜殺、有如恐怖組織的「反革命軍」(La Contra),造成約七萬名尼國軍民死亡。此外,布希政府庇護數百名以酷刑對付人民的拉丁美洲領袖,支持殺人如麻的獨裁者以及反卡斯楚的古巴劫機者,後者從任何標準來看都是道地的恐怖分子;但是美國主流媒體幾乎從來不碰這些新聞。同樣罕為人知的還有喬治亞州(Georgia)班寧堡(Fort Benning)的「美洲學校」(School of the Americas),這間「訓練學校」的教材指導學員如何進行威脅恐嚇與酷刑拷打,其校友包括多名拉丁美洲最惡名昭彰的迫害者。

布萊爾首相二○○三年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時聲稱:「歷史上從來沒有這樣的時刻,美國的力量是如此不可或缺、如此遭人誤解,而且歷史研究──除了最泛泛而論的層面之外──能為今日情勢提供的指導少之又少。」布萊爾是在警告我們不要碰觸關於帝國主義的研究,以免我們無法接受美國的「昭彰天命」,以及他嚮往英國長久扮演的次等帝國角色。

當然,布萊爾若想如願以償,一定要有報紙、電視與廣播來呼應並散播他的言論。新聞背棄自身做為歷史「初稿」的功能,轉而藉由直接參與或怠忽職守等方式,宣揚一種意圖諱莫如深的帝國主義。「民主」、「自由」、「解放」之類的高貴字眼與觀念,已經喪失了真實意義,被迫為帝國征服大業效力。當新聞記者坐視縱容這種語言與理念的腐化,他們的工作就成了霧裡看花而非真知灼見,或者如美國學者愛德華.赫曼(Edward S. Herman)所云:新聞記者「讓公眾對難以想像的事物習以為常。」

二○○二年六月,布希在西點軍校(West Point)入伍生的歡聲雷動之中,宣示從此揚棄冷戰時期的「嚇阻」(deterrence)戰略,強調美國將對潛在敵人「先發制人」。幾個月之前,五角大廈外流一份「核子態勢評估報告」(Nuclear Posture Review),顯示華府已備妥應變方案,可以對伊朗、北韓、敘利亞與中國動用核武。後來英國也有樣學樣,首度宣稱在「必要時」將以核武攻擊無核武國家。但是媒體在這方面的報導幾近於零;時光猶如回到五十年前,當時英國情報部門警告政府,美國方面已經準備就緒,要對蘇聯發動一場「預防性」核子戰爭,公眾對此同樣是一無所知。
9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