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3
生態藝術之開創與原型
如果說大地是畫布,則大自然中之各種自然力量,如風、火、水⋯⋯等元素以及各自然力與自然力間之物理與化學相互作用,即是大自然最忠於原味的畫家(創作家)。它可以是平面的、立體的更可以是靜態的,也可以是動態的與時序變化的。是以本書中有關對於「生態的公共藝術」之作品(創作)賞析,則希望在科學的基礎下,以更寬廣的人文,與符合美學之邏輯思維,將與「生態的公共藝術」這個浩瀚的創作光譜(Spectrum)兩端以及中間之相關可能性,作一客觀之介紹,也期讓關心生態環境發展與關心公共藝術創作的不同族群能以更包容、更宏觀之視野來看待、思索、甚而有所對話,如此也有助於全民對生態美學之提昇。
人類對於生態系中之自然創作本具有能解讀之天份,尤其在中國人之山水哲學中所呈現的山高水長,不僅得以宣洩心情,更可以啟發心靈動力解憂療傷,而對於自然界中之花草樹木、地景地貌所給予之精神啟迪,更形塑了中國人對於山水等非物質層面精神層次之和諧共鳴關係。
人類面對大自然界中自然與人文互動力量所形塑之作品——廣義的地景(Landscape)往往也產生了物質以外之純美感經驗之客觀體驗,亦有能力自其天賦之空間意識中,領悟到整體宏觀之大自然(生態系)之互動因果關係,雖然它會隨各人因素而有所差異,惟經年累月也會形塑了人與土地間之一種自然生態美學價值觀。
荒野中之生態藝術——大尺度的生態藝術景觀
荒野(Wilderness)係指完全保存其自然生態演替狀態而未經人為力量干擾之環境,而其間之各種自然元素互相作用而呈現一種動態之穩定性。
(一)自然林(原始森林)
(二)海岸與島嶼
(三)地形與地貌
人與自然共生之生態藝術——生態系中之中尺度作品
人類為適應生態系中之各種環境力量,當他生活於上時其與大自然相互依賴、共生、共存所形塑之人文地景,雖有人類之干擾與參與或互為因果關係經年月累積,而形成了一種適應自然、反映生態秩序與生態定律,以及人類文明與大地演替的一種共生藝術。
(一)大地之屋(Shelter)
狩獵社會
‧最原始工具:石斧、弓箭、矛
‧產生語言
‧以不定居集體生活:巢居、穴居
‧對自然環境破壞低
(二)草原棲所
狩獵社會
‧最原始工具:石斧、弓箭、矛
‧產生語言
‧以不定居集體生活:巢居、穴居
‧對自然環境破壞低
(三)部落聚落
農業社會、部落
‧以工具耕耘農作
‧生活重心以種植為主
‧產生文字
‧有灌溉技術及天文學之發展
‧以大家庭生活
‧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有限
(四)產業地景
農業社會、部落
‧以工具耕耘農作
‧生活重心以種植為主
‧產生文字
‧有灌溉技術及天文學之發展
‧以大家庭生活
‧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