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禮物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6/10

身為毛澤東的建築師,要提出異議是很危險的事。少數建築師批評蘇聯形式的城市改造計畫,但很快即被迫撤回異議。而保持活躍的建築師,其設計作品能夠自由發展的空間很有限。有些建築師尋求引進有細微差異的詮釋,使得中國建築師能與其他建築師不同,而和莫斯科的決裂似乎提供了建築師一個契機。

建築師張鎛(Zhang Bo)與張開濟是同時代人,兩人長期競爭,一九五八年人民大會堂建築案件即由他設計。當時共產黨壟斷國家,在全國建立許多社會主義路線的建築學校,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是其一,至今仍然存在。兩位建築師當時都四十幾歲,正爬到研究院的領導地位。張鎛是清末兩廣總督張鳴岐之子,張開濟則是教師之子,兩人都畢業於南京國立中央大學(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當時候學校教授的是巴黎布雜藝術(Beaux Arts) 風格。

張鎛的人民大會堂有著厚實的史達林柱廊、嚇人的體積,和無止盡、反覆出現的禮堂,在裡面每一省都設有自己的禮堂,每一省的專屬圖案成為壁畫,裝飾在各省的代表禮堂中,整個建築顯然是古典的對稱傳統與中軸走向的後裔,每一個房間都能通往另外一個房間。其中一個禮堂能夠容納一萬名觀眾,不具權力的與會者只能恭敬地為領導人鼓掌,這種畫面一再地在禮堂內上演。宴會廳大到足以容納五千人,尼克森總統和毛澤東就是在這裡相互舉杯慶祝。光是人民大會堂的面積就超過紫禁城所有宮殿的總和,不過這個結果並非特意設計,純屬意外。張鎛賦予大會堂的是皇宮的特色,而非國會的特性,龐大石頭砌成的外表,搭配的金黃色──根據中國傳統,這是只有皇室建築才能使用的顏色。按照計畫,張開濟的革命博物館與隔壁的中國歷史博物館之間合成一個庭院,與人民大會堂面對面,蓄意創造對比的感受。

涼廊是博物館的主要建築主題,界定出博物館的廣場,同時歡迎遊客進入。如同毛澤東準備奉行帝王統治中國老百姓的手段,張永和的父親張開濟也嘗試繼承中國建築藝術,謹慎地將中國建築語言元素納入他的作品。他委託中央藝術學院(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的畫家以中國神話為基礎,創作出中央大廳的壁畫,獻給馬克斯、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與毛澤東。對館長來說,這幾位是無可爭辯的共產黨英雄,但文化大革命時相互鬥爭的小派別就太多,得努力分辨誰能入畫、誰又不能。博物館曾閉館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得試著抓到黨的路線。

當博物館在第一次完工時,界定廣場的巨大圓柱即令人望之生畏,以致涼廊的樣貌反倒更誘人。時間流逝,博物館旁邊衍生出咖啡廳、商店,使博物館變成有人氣的紀念館;克羅埃西亞斯普利特(Split)舊皇宮(Diocletian’s Palace)也以同樣的方式,在它巨大厚實架構底下,庇護著十五世紀的房子與十八世紀的商店。
10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