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童書展
台灣荷蘭總督

台灣荷蘭總督

內容連載 頁數 3/5

一個銳氣十足的新興國家面對葡萄牙壟斷歐洲香料市場的事實,當然激起「彼可取而代之也」的雄心壯志,先是在一五九四年,有九位積極進取的商人聚集在阿姆斯特丹,商討集資成立船隊,自行到香料群島直接採購,以掙脫必須到里斯本批貨、任外人擺佈的無形枷鎖。

其中有兩位商人來自荷蘭南部,頗有為歷史註腳的意味。因為過去荷蘭的國際貿易中心是在南部的安特衛普,但該城在尋求獨立的過程中,於一五八五年淪陷到西班牙手中,使得豪商巨賈紛紛北遷到阿姆斯特丹,後者從此成為商業繁盛的都會。

這九位商人在市場情報搜集方面也相當用心。當時知名的亞洲事務專家林士登(Jan Huyghen van Linschoten),在一五九五~九六年間撰寫完成三冊《東部印度航海記》(Itinerario),集結了他擔任印度果阿葡萄牙主教(The Archbishop of Goa)的祕書、並且累積了九年(一五八三~九二)的海外經驗。為了驗證,他曾先後於一五九四、九五年兩次參加北迴路線的試探,失敗後確立了南迴路線。

當時,荷蘭印刷業相當發達,出書是一種風潮,一時之間,林士登的作品洛陽紙貴,成為水手們航行到亞洲的指南。這跟過去葡萄牙人對有關航路的資訊極盡封鎖之能事,以避免外人闖進「黃金路線」的作法,恰好是一個明顯對比。針對這九位商人的要求,林士登還手寫了一份該書的抄本,也特別點出了葡萄牙的虛實。
結合天時、地利與人和,這九位商人集資三十萬盾,組成了「遠島公司」(Far Lands Campany),其中三分之二的資金用於購置船隻、武器、商品,以及招募水手;其餘三分一保留為現金,從事採購。政府當局也甚表支持,提供了一百門的槍砲,以增加隊伍的實力。

如此,荷蘭史上第一批東來亞洲的商船艦隊(四艘)於一五九五年四月啟航東來。或許是初次經驗,以至於指揮安排上毫無章法可言。現代的企管講究的是:任何部屬只能有一位上司,以求指揮系統的統一,而不至於讓部屬無所適從。
可是,這一批艦隊卻有兩位指揮官:一是坐鎮在旗艦﹃阿姆斯特丹號﹄的上席商務員畢寧仁(Gerrit van Beuningen),另一位是﹃毛里休斯號﹄上的首席商務員郝特曼(Cornelis de Houtman),而且他還獲得授權:可以在船隊召開的議會(Council)中,針對任何問題率先發言。

郝特曼獲此殊遇,絕非偶然。事實上,該船隊在籌備期間,雖然林士登提供了「導航」資訊,可是九位商人還是放心不下,猶派出郝特曼前往里斯本刺探「敵情」,他為了偷取東方航線的祕圖,而被葡方關進監獄長達三年之久。一五九二年,他回到荷蘭,即力勸九位商人:「事不宜遲,即刻動身吧!」

該船隊出發後,兩位指揮即告失和。不久,﹃阿姆斯特丹號﹄的船員死於壞血病,議會對畢寧仁進行一系列控訴,其中包括意圖謀害郝特曼。後來議會決議將畢寧仁關進牢房。

總計經過十五個月的航行後,該船隊終於「按圖」駛抵爪哇西部的萬丹(Banten)。可是從一開始,性急的郝特曼就與當地人交易不順,他認為價錢被抬高了,於是以加農砲回敬,當地人自然不服,於是偷渡上﹃阿姆斯特丹號﹄,殺死十餘名荷蘭水手。此後,郝特曼所到之處,依然砲火相向,因此當他下令航向摩鹿加群島時,各地遂紛紛加以抵制。這批船隊於一五九七年回到荷蘭時,所帶的香料並不多,但其航行上的成就,仍然足以鼓舞士氣,荷蘭總算完成了首次直航亞洲的壯舉。
5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