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3/4
不要為別人丟了靈魂
隱地曾在「詩的星期五」說的故事:一位婦人因為結婚生子,中斷了十幾年的文藝休閒。她沒進過電影院、沒進過書店跟圖書館、沒接觸自己想聽的音樂,沒真正看過一本文學書籍。「一個文藝少女怎會允許自己成為一個沒有自我的婦人呢?連一天看15分鐘的書間也沒有?」
人為什麼活著呢?為自己的生計跟服務別人,所以我們工作;為家人與小孩奔波於販賣場跟補習班;為了漂亮出入美髮店和服飾店;這些生活的節奏中,我們付出許多心思餵飽了肉身,符合一般人對生活基本的觀念,但靈魂卻瘦了。
通勤時帶一本文學書籍、做家事同時放音樂、想發洩情緒就改去看電影,而非逛百貨公司……用零碎的時間餵養自己的靈魂,至少戒掉「為了別人,所以沒時間」的藉口。
不學著愛自己,別人只會依賴你活,不見得會愛你。
這兩者
她孤獨而美麗,我美麗而孤獨。
她不喜歡走路,總挑選美麗的咖啡廳,從裡面看向匆匆忙忙的人生窗景。她的心思飄移,她用流浪的心,一直在不同的屋子裡旅行。
我愛跑路跟一切戶外運動,卻長年選擇冷氣房裡的編輯工作。那些文字一行行、故事千變萬化、每天的編務流程跑呀跑,將我的體力都耗費殆盡。
誰說孤獨與美麗總是在一起?美麗和孤獨常常、總是,格格不入。
夜溪頭
在山上,夜的質地變得透明,因為星光近而燦爛,好像一把就可以抓下幾顆;又因為鳥鳴,有貓頭鷹「悟-悟-悟」藏在林中、還有「激-泠泠」畫眉不時清脆地叫著。而城市的夜濁重、不寧,總給人一種罪犯隨時在發生之感;一但夜也攀爬上山,那層屬於文明的、保護色的黑大衣,也就脫落了。
我們領著小孩,就三人佔有了大學池。嘓嘓蛙聲搖滾著整個廣場,白天時偶遇的鉛色水鶇,此時不知是否還在牠的地盤上?小孩從害怕到感受,是從視覺的關閉,過渡到聽覺的開放,如此感官的替換過程。我們將攜帶式的照明燈插置於地上,微弱的光線像一炷香,直沒於天際,等著流星經過。而我們此時,已經無願可求……
花成影
小孩在書桌上埋頭畫著什麼,許久才將他的作品亮出來,說:「這是我設計的社區電影播放表。」嗯,神隱少女、史瑞克……花成影?「花成影」是什麼東東?很美的標題,充滿一種色即是空的意境。我心裡難免得意,詩人的小孩果然思考上就不一樣,想他四、五歲時就說出「這裡美得不像地球」、「金門是小鳥跟蝴蝶的操場」語出驚人的句子,幾天前生日派對時因為等同學前來,在焦急之下還說了偈語似的小詩:「時間好像人 / 一看他 / 就好害羞」,當然這「花成影」也應該別有寓意囉?
「告訴媽媽,這是什麼意思呀!」「花成影,就是花園新城播放電影的時間啦……」說破了,是錯字加上意思的縮減,唉!真是殘念!原本的讚美詞立刻變成糾正的嘮叨,真是一場美麗的錯誤。
阿波羅少女
搭車經過阿波羅大廈時,一個少女的身影,勾起我下車的慾望。那可是我慘綠青春的模樣?書包裡有幾本詩集跟存在主義?是否剛去過「春之藝廊」買了《象群》詩刊?然後在阿波羅大廈中的畫廊用最後的30元,買一套洪瑞麟的名信片?那麼瘦的少女,臉上有不被同儕了解的倔強,而這種背影如此孤獨,就算有人愛戀她,她也不肯妥協隨便就被愛。
她可能剛開始聽另類搖滾。愛大衛龅伊(David Bowie)跟畏懼之淚(Tear for fear)。她也沒有絕對崇拜的偶像,心思不為什麼地高傲著。她就是一個還不了解自己,但拼命追著未來更好的自己的少女。
她一人走著,但我會記住她的樣子,也許未來我將與她相遇,就像我後來遇見瘂弦、周夢蝶、白萩、席慕蓉、利玉芳、鄭愁予、程抱一、高行健、李錫奇、余光中、嚴力、陳仲義、舒婷、陳曉明、王家新、陶然、楊煉、楚戈、黃禮孩……有個怪誕的如夢人生。
我無聲地對她說:「嗨!」
註:位於忠孝東路三段的阿波羅大廈,在1980-1990年代曾是私人畫廊的重要聚集地。極盛時期,此社區大廈應有4、50間大小藝廊在經營。
共
4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