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用光影作畫
我拍的時候,
只是想表現一個,
景物依舊,
時光流逝,
人事已非,
生命還有希望,
一點點光。
──李屏賓
要做一個攝影師,第一個你要了解燈吧。
李屏賓說。
不觀察光影,你永遠不容易掌握到好的光影。這些東西就是這樣,你不關心它,它不會是你的。就像工匠的手藝一樣,你問他這個手藝怎麼樣,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但做起來就靈巧與純熟,而且,不用什麼思考,就會自然地直接傳達出來。比方一個花瓶,有許多工匠手藝在上面,一筆一劃。他做一樣的花瓶,幾乎每個都不一樣。
李屏賓喜愛陶瓷,在異國工作的空檔,他揹著一個黑色大帆布包,配那一身招牌的飛行員夾克、牛仔褲,上街,在跳蚤市場、假日市集,找陶瓷。他在裡面學質感、學手勁、學裡面捉摸不到的光影,摸久了,就學會了老匠人對色彩的直覺。
用他自己的話說,可能他對很多事情的看法、對光色的喜愛,也是從很多面累積的。
@李氏山水
李屏賓喜歡中國水墨畫,山林都是在黑色裡,一層一層慢慢加上去。早期台灣用的柯達底片,色彩常常不飽和,看起來好像灰灰髒髒的,而李屏賓在這種技術侷限裡,找到出路。他要在這種灰灰暗暗中,做出有深度的層次。
影評人藍祖蔚看李屏賓剛出道時的作品,認為《策馬入林》在有限的拍攝經費之下,用了一個非常超越的影像構圖來說故事,遠景甚至帶著一抹柏格曼、一抹黑澤明的構圖和對比,而在講究美術質感與考據的一些棚景裡,光影控制則帶有淳厚、很純粹的古典氣味。李屏賓為《稻草人》拍攝的畫面,則讓人看到台灣鄉野;僅僅一個簡單的構圖,一個鄉下破瓦厝旁的一棵大榕樹,就點出了在那個樹蔭底下的日常景色,只有生活在台灣,才可能清楚感覺到大榕樹底下那種深、那種陰,甚至連台灣潮濕天氣的力量都包括在裡面。
藍祖蔚認為,這不只是美學而已,而是李屏賓每一次的創作,都活在那個當下,所以他抽煉出來的事物非常純粹、原汁原味。經過李屏賓影像上的重新整理,事物變得更具體、聚焦、鮮明、濃烈。一旦接近他,就能感覺到他對這題材深入之後,或是反射出來的一種純度,但是你不會覺得不自在、怪異,反而覺得剛好適合,準確而記憶深刻。
藍祖蔚稱這種影像風格為「李式山水」,透過色彩和光影呈現的氛圍,閃動出來的力量,成為李屏賓獨特的語言和影像,讓你感受到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