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6
以90:15的方式唸書
讀書究竟是讀累的時候休息一下比較好?還是繼續讀下去比較對呢?
曾經有心理學家研究過大腦的習性,發現大腦對有新鮮感的東西才會有較高的興趣,如果讓大腦持續念同一種書籍而不休息,不久之後,就會因為疲勞而失去專注力,看了半天反而一個字也沒看進去。
因此,適當的休息一下或者變換所念的書籍,讓大腦感覺新鮮,才能將開始感到疲累的大腦搖醒,重新活化神經細胞。
至於要念多久的時間休息一下,因人而異,剛開始可以從唸三十分鐘、休息五分鐘慢慢開始加長,並且用碼表記錄時間。
有博士生的方式是:專心唸一個半小時,外出散步十五分鐘。
散步時,就在腦海中將剛才所唸的,特別重要的部分,再記錄於筆記中。等於是變換不同的方式來複習,讓大腦去記憶。
散步不僅可以舒緩一下筋骨,讓精神變好,這位博士生連散步的時間也不放過,反而不斷在腦海中繼續複習,真是把零碎時間善用得淋漓盡致了。
回到書桌前,因為已經呼吸過新鮮空氣,又能繼續唸新的內容。
所以,只要養成好習慣,讓自己坐在書桌前,就是精神飽滿的狀態,累的時候就去休息一下,讀書效率才會高。
博士生這樣做~把自己當成出題老師
每當唸完一個重要的段落時,要如何確認自己真的懂了呢?
不少博士生們會採用「把自己當成出題老師」的方式,針對方才唸過的部分,用各種角度來出題目。
這個方式,不但可以避免「單一直線的學習」,還可以在讀書時增加一些樂趣,更能徹底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學懂,值得大家參考喔!
點線面法,讓有關係的都跑不掉
請問,在唸書的時候,你是一章一章唸,還是「有系統」的唸。
許多博士生都說:唸書,一定要有系統。
也就是將教科書中的各個主題,從點、線、面三方去串聯成一套自己理解的觀念。
了解定義可以說是掌握了「點」;將各章節的主題串聯成有前後次序的「線」;各個觀念、主題環環相扣,就能組織成一張很有系統的網絡面。
數學和物理科目,在各章的設計上,都有一定的關連性,尤其是物理科目, 最佳的讀書方式就是將新的一章與前面的章節串聯起來一起念,相當於串成連絡網,將有助於整體觀念的融會貫通。
在學習化學科目時,也是相通的,譬如說:學化學公式的時候就要先認識原子、分子,還要先背誦元素週期表,打好基礎之後,才能應要在實驗上。又如學數學,必定是先從簡單的加法、減法學起,再進階到乘法和除法。
基礎若沒打穩,會深深影響後來的學習,所以修習數理時,串聯的功夫尤為重要。教學時總是先從基礎的東西教起,再慢慢加深、加廣,就像螺旋狀一樣,越學越多、越學越難,同時也是學習最巧妙的地方。
你的腦海中有一套聯貫的學習網絡嗎?運用關聯法和點線面法,就好像在地基穩固的土地上蓋房子一樣,能迅速的蓋好一棟又一棟既高又穩的知識大樓。
共
6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
頁